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

第65章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第65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要求一致的,这种激情也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愿望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这种愿望的事物。当愿望所指向的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反映这种对象的形象或观念就构成活动的动机。因此,凡是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愿望或意念,就是这种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要的具体目标。

    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

    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动机。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例如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二 动机与目的

    活动动机和活动的目的,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活动动机和活动的目的有时是一致的。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就其对人的推动作用来说,是活动的动机;就其作为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言,又可以是活动的目的。在人的简单行动中,动机和目的常表现出直接的相符。如上述烤火取暖的例子里,燃柴烤火既是活动动机,又是活动目的。

    在许多情形下,特别在比较复杂的活动中,动机在目的

 427

    ·224·普通心理学

    也表现出区别。

    作为活动目的的东西并不同时是活动的动机。

    例如,一个病孩由于气管被浓痰阻塞而处于危急的险境,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孩,果断地用自己的嘴去吸出痰液。

    这里,吸出气管中的浓痰是行动的直接目的,但这一目的本身一般并不具有推动作用;相反,病人口腔和痰液的肮脏腻人会使人“望而却步”。

    推动人去行动的动机是医护人员应该救死扶伤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舍己为人的道德信念。

    不难看出,在这一类情形下,行动目的是行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行动动机则反映着人为什么要去达到这一结果的主观原因。正因为动机和目的之间存在着这种差别,所以人的同一种行动,尽管其目的是一样的,却可因其不同动机而具有不同的心理内容,也可因其不同动机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评价。

    动机和目的的这一区别不是绝对的。一个农业生产队长在致力于农业增产时,获得增产是行动的目的;其动机可以是为了对“四化”作贡献。但是当生产队长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而在筹划水利建设等方面采取行动时,建成水利设施等又是行动的目的,而争取来年的增产丰收则成了行动的动机了。一般说来,动机是比目的更为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因素。

    动机和目的的区别也表现在,有些行动的动机只有一个,而目的则不然,可以有若干个局部的或阶段性的具体目的。

    例如学生修完大学课程有一个总的动机,但为了实现这个动机,他必须分别达到一系列具体的活动目的,如完成作业,通过考试、撰写论文等等。

    动机和目的不同还表现在,同样的动机可以体现在目的

 428

    普通心理学·324·

    不同的行动中。例如,工人加紧生产,教师认真备课,学生努力学习,其动机都可能是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在同一活动目的之下,也可以包含着不同的动机。比如学好功课,有人是为献身“四化”的崇高动机所推动,有人则是为谋求今后个人优裕生活的动机所驱使。

    复杂的活动通常不只与一种需要,而是同时与多种需要相联系。

    与此相应,一种活动可以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例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就不是单纯的。

    一类是比较广义的、概括的动机,如一个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义务感;另一类是比较局部的、狭隘的动机,如单纯地求得好成绩。受世界观和理想支配的动机比较稳定而持久,使人的行动长久地坚持一贯的方向;局部的动机则往往起着更直接的推动作用。对年幼的学生,在培养其广义的动机的同时,注意引起和维持他们的局部动机,对他们的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有着实际的意义。

    三 动机的性质与力量

    人的动机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不同性质的动机,可以对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具有强度不同的推动力量。行动的方式、行动的坚持性和行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性质的制约。

    有一个实验研究了不同动机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学前儿童活泼好动,要他们长时间地站着不动是很困难的。但实验者安排了一种游戏的情景,儿童所扮演的角色要求他长时间地保持不动的

 429

    ·424·普通心理学

    站立姿势。这时情形就明显不同。比之成人单纯地提出要求,游戏情境中保持站立的时间要长3—4倍。

    这里,除了游戏带来的情绪方面的有利因素以外,儿童的活动动机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马努依连柯的实验)

    在活动动机中,社会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动机所产生的力量可能如此之大,以致会超过和压制人的生物学本能。比如一些社会活动家,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可以抑制进食的自然需要,长期绝食达十几天之久。我国优秀的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为了捍卫真理,在“四人帮”的囚牢中坚持斗争达六年之久,直至牺牲在“四人帮”

    的屠刀之下。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严酷的精神折磨和非人的肉体摧残之下,她矢志不移,坚贞不屈,以至“四人帮”盗用“革命”的名义判处她死刑时,她仍然响亮地宣告:“我的观点没有变!”表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表现出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她的这种意志来源于她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祖国人民的赤胆忠心,以致她把个人的甘苦、荣辱抛诸脑后,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把自己的精神溶化在为全社会的进步和全人类的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实验室里,也见到类似结果。有人报导,要求三组成人被试(大学生)用右手食指拉起久布氏测力计上悬挂的重达3.4公斤的砝码。对第一组被试不说明任何理由;对第二组被试,要求他们表现自己的最高能力;对第三组被试,则告之这种活动与一种社会性的重要任务有直接关系(拉砝码的动作同电力输送到工厂、住宅的效果有关)。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的活动动机之下,

 430

    普通心理学·524·

    社会性最丰富的动机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

    (费约的实验)

    ①

    表19不同动机下所完成工作的平均指标

    所  完  成  的  工  作

    无特定动机为了表现自己的最高能力为了达成社会的重大任务

    100150200

    战争是一种要求高度意志力的社会现象。

    在战争行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动机的性质同它对行动的推动力量之间的关系。古往今来,投身正义战争的士兵,为崇高的动机所推动,具有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的精神,善于克服千难万险,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在从事非正义战争的军队里,士兵为打仗而打仗,或仅为金钱或其它个人动机而战,他们在艰险和危难面前,容易胆怯、动摇,表现出意志薄弱。革命战争的领导者之所以高度重视战前动员的作用,不义战争的策动者之所以常常对自己的士兵作欺骗宣传,力图把他们的战争意图说得冠冕堂皇,其心理学依据就是人的不同性质的动机对行动具有不同的激励作用。

    四 动机体系

    一个人的复杂而多样的动机,以其一定的相互关系构成动机的体系。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人的需要相对应,动机可分为天然的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或称“物质性”动机和“精神

    ①A.B.查包洛塞兹:《随意运动的发展》,1960年俄文版。

 431

    ·624·普通心理学

    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按其内容的不同,可以有物质生产活动的动机、科学活动的动机、文化艺术活动的动机、社会政治活动的动机。艺术活动动机还可分为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动机,如此等等。按照动机的社会价值,又可分为集体主义动机和利己主义动机等。可见人的动机是十分丰富而多样的。心理学的任务不在于研究这些动机的内容本身,而在于探讨不同动机对人的意志行动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各种不同动机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某些动机比较强烈而稳定,另一些动机则比较微弱而不稳定。一个人的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成为他的主导动机;这种主导动机对他而言,相对地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在其它因素相等的条件下,人采取同他的主导动机相符合的意志行动时,通常比较地容易实现。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比较容易实现与他的主导动机相一致的意志行动的例子。比如,少年儿童的游戏动机一般比较地强固。有的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害怕困难,意志表现较差,但他却可能在同伙们的游戏活动中对于困难表现出较大的顽强性和坚韧性。一个有着强烈的创造动机和探索欲望的科学家,要他坚持日常琐事方面的某项事情(虽然他也想做)也许难以持久,但他却能长期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攻他所面临的艰难的课题。

    前面说到,不同性质的动机可以具有不同的力量,但是某种动机对一定个体究竟发生多大的推动力,还得最终以个体的动机体系的特点为转移。比如游戏方面的动机对于儿童和对于成人,其激励作用就不一样;求知一类动机的激励作用,对一个学者和过去的商人也不相同。当我们谈论动机体

 432

    普通心理学·724·

    系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时,是着重指明同一种动机因在个体身上占不同地位而对人的行为会发生不同的影响;当我们谈论动机性质和它具有的力量的关系时,是指二者在多数社会成员身上表现出来的一般趋向。前者说的是个别性,后者说的是普遍性。普遍性是由个别性归纳而来的,并且它又具体地表现于个别性之中。

    人的动机体系在后天实践中形成,因此它是发展变化的。

    首先,它随着个体年龄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机不断地丰富和复杂起来。其次,动机体系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其中主导动机可能发生转移。比如吃喝、游戏方面的动机对于儿童十分重要;但到了青年时期,可能就退居次要地位。动机体系是随完整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并接受教育,在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形成关于义务、行为理想的观念,并根据社会需要逐渐学会作自我要求。当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主观需要时,就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动机,其它的动机及整个动机体系也不断地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