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03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03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听了他们的报告非常喜欢,也赞叹他们。

    【汝等及与阎罗。】

    阎罗是鬼王最大的。

    【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

    他们参加忉利天宫这一会,如来这个法会是真实的法会,这里面每一个人所说的话,每一个人所表态,都是从真诚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决定没有一丝毫虚妄。所以他们这些表态,得到佛的赞叹。佛对他们奖励,也利益这些鬼王们。

    【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这是他的果报,他能够发心护念这些善人,佛也奉劝大梵天王、忉利天主来护卫他们。这是善有善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明了浅不行,要深深的明了,然后你才知道修善,修善的好处、修善的利益,你也肯去做了。摆在我们眼前,现代的人无论是中国、是外国,哪一个不爱财?都被财迷了。在从前我这一代年轻的时候,大概在三十岁之前,对于财色名食睡都看得很淡,都有一点抱负,想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做一番事,还有这个念头。可是现在年轻人,你去问一问?发财第一,怎么样赚钱,跟我们那个时候的想法完全不相同。不要说是懂事,二十岁以上懂事,每一个人头脑转怎么赚钱?他在学校学的功课要学赚钱的行业,要学这些科目,将来到社会上一定做赚钱的事业,没有钱赚不干。如果你要再仔细观察,你问问小学生,一、二年级小学生怎么赚钱?头一个就要赚钱,这还得了!这就是教育彻底失败。自私自利达到了极处,社会还能安定吗?孟夫子所说的上下交征利,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今天社会确确实实从上到下所看是什么?利摆在第一,道没有、义没有,礼也没有,什么都不要,就是争利。每一个人都争利,不就打得头破血流吗?现在社会我们在新闻里面看到,每一个地方暴动抢劫,干什么?争利,争不到就抢。干些什么?损人利己之事。损人利己这句话是错了,不可以这样说法,如果大家都这么说,每一个人都干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损人害己,我们要把这个话纠正过来。大家一听损人害己,他就不干损人的事情。为什么?他不害自己。损人利己没有关系,多杀几个人不要紧,我自己发财,错了!损人决定不利己,不利己还在后头,将来决定堕三恶道。佛法里面因果事情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清楚,欠债一定要还钱,欠命一定要还命,你杀人将来一定被人杀,逃不掉。你多杀一个人,多杀一个众生,将来你被他多杀一次。连极小的动物都不可以杀,它有生命,它也有嗔恚心,你杀它,将来它有势力的时候,它一定杀你。佛说得很好,‘因缘相会时,果报还自受’,你骗别人,一定会遭遇到别人骗你,你欺负别人,一定别人会欺负你,什么样的因,一定得什么样的果报。

    我们深深明了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做好人?为什么不多做好事?做好人、做好事,你有好的果报。什么叫好事?好事的标准是什么?一定要读大乘经,你才知道什么事情是好事,好事的果报是什么。世间真正的好事是菩萨事业,我们现在一般讲佛事,佛事是真正的好事。但是佛事又怕人误会,什么叫佛事?给死人念经,那叫佛事,这岔到哪里去了!所以现在说法是非常非常困难,往往让人家听到就产生了误会。‘佛’这个字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佛事’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做的一切事你都是有智慧的、都有觉悟,那么所有一切事都叫做佛事。名词术语我们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依高度的智慧,用现在的话说,理智不是感情的,感情是迷,理智是觉,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有理智,不用感情。我们的生活以高度的智慧,这都叫做佛事,这样的佛事大家喜欢,大家很乐意,我们一定要明了。所以一切心行、事相之中,这是佛菩萨的事是最圆满、最殊胜。佛菩萨所做的,跟我们现实的生活没有两样,就是把念头转变一下,把迷邪染转变成觉正净。你的生活是佛事,你的工作是佛事,你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是佛事,佛事的果报无比的殊胜。真正的幸福美满,就在过佛菩萨的生活。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三十一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中,第一百一十八面,请看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我们先看这一段。“说是语时”,这一句话是承前启后,前面恶毒鬼王给世尊这一段话说完了的时候,这时候法会里面又有一位鬼王,名字叫“主命”。从名号上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这个鬼王所管的这些事物,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人生死,专门管这些事情,所以称之为主命鬼王。“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他的职务,‘业缘’现在的意思他的职务,他所管辖的事务,是专门管阎浮人命,这个人要出生、要投胎,他照顾这些事情,这个人死的时候,他也照顾他,“我皆主之”。从这个地方看我们就明了,人从生到死与天地鬼神有密切的关系,而现在人读这些经文,都认为这是迷信,用迷信两个字就把它拒绝排斥开了。那你还受不受这个鬼王的管辖?还是受他管辖,不管你信与不信,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那事情倒简单了。我们尽可以不要相信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没有,不相信生死,生死就没有,哪有这个道里?你信它有,不信它还有。过去的教育跟现在不一样,过去的教育多多少少与三世都能够连接下来,讲过去世、讲现在世,也讲未来世;未来世是讲死后,人死之后,过去是我们没有出生以前,这叫三世。

    中国古老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教你做人,了解人与人的关系,你要不了解你就不会做人。不会做人这个人间就像经上讲的是险道,步步都踏向三恶道,你会做人你就能够避免险道,你得人身你还能保住人身,将来再得人身,一定比现在过得更殊胜、过得更幸福,这是教育。第二个重点是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与一切动植物的关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你明了之后,你才懂得养生之道。第三个重点是教你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个关系要能建立得好,你得天地鬼神拥护,你得他们帮助;如果关系处不好,处处得罪天地鬼神,你的麻烦就大了。诸位要晓得,天地鬼神不是佛菩萨,他还是凡夫,凡夫依旧有七情五欲,没有离开,他见到人修善他生欢喜心,他赞叹你、利益你;看到人作恶他不高兴,他生嗔恚心,他要找你麻烦,他要惩罚你。所以天地鬼神是凡夫,我们要记住,六道凡夫。古老的教育跟佛法的教育,都懂得这些事实真相。

    实在说,从前人无论世出世法都很重视禅定,在佛法讲禅定,世间人虽不讲禅定,他提倡清心寡欲,宁静致远。在日常修养当中都重视清净心,心地清净到一定的程度,鬼神生活状况你能够体会到、你能够见到,在学佛的人禅定当中常常看到,所以鬼神决定有。鬼神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就跟我们现前世间政府里面组织一样,国家每一个机构、每一个设施,与我们生活都有关系,这个道理一定要晓得。现代人,从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如果深入一层,对于佛经所讲的这些事相,我相信他也能够体会得。在中国一般所谓的气氛,我们与大众相处,你感觉得有气氛,与大自然界相接触也能够感觉得它的气氛,外国人叫磁场,我们中国人叫气氛。你一接触时候你心里面就有感受,同在一个地方,人多的时候跟人少的时候,气氛又不一样,白天跟夜晚气氛又不相同,这些事情往往我们有很明显的感触。这种感触用现在科学家他们的观察、他们的说法,这就是波动的互相接触,如果波动频率相接近,我们就感觉得很舒适;如果彼此波动,波动动的幅度很大、很频繁,我们就感觉得很不自在,感觉得很不安,这些理事不难懂。

    我们人这个身有波动现象,心里面思惟想像波动更为明显,一切物象也有波动的现象。天地鬼神的活动,跟我们的思想波没有两样,人死了这是生命结束了,身是物质,他的思想没断,并不随这个身体而消灭。这一个事实可以说,一切宗教家都承认,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他也肯定,人不是说死了一切都完了,死了一切完了这好办。不但人死了没有完,一切物质消失也没有完,岂不闻科学家所谓‘精神不灭、物质不灭’?这两句话是真理,这两句话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诸法实相’,真实相。一切物质的生灭在佛法讲是缘聚缘散,缘聚的时候不生,缘散的时候不灭,物象尚且如此,何况精神?所以决定不是迷信,决定是事实,许许多多人在一生当中,与鬼神的接触、与鬼神的感应都会有很多次,细细的思量他怎么不存在,他跟我们自己生活怎么会没有关系?主命鬼王跟我们的关系尤其密切,他在此地说的话,“在我本愿,甚欲利益”,‘利益’是帮助,人在出生的时候,在死亡的时候,主命鬼王的意思总是想帮助他,希望他能得安稳。“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这一切众生不懂得鬼神的意思,鬼神是什么意思?欢喜见到人修善,厌恶众生造恶,所以这经上讲,一念微善都得鬼神拥护,佛菩萨赞叹,何况你修的是大善?众生不懂得天地鬼神的意思,搞得生死都不得安。这话是什么意思?下面这就说明:

    【何以故。】

    为什么?

    【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这就说明家里面生了小孩,在世间讲这是喜事,后继有人,中国人重视传宗接代,后继有人,所以无不欢喜。欢喜你应当做好事,应当懂得做善事,才能够增益你这一家的光辉。主管你这个地区的土地公、土地神,土地神就像邻长、里长一样,中国古时候的保长、甲长,管你这一个村的,管你这个地区的。这些鬼神他看到你做善事,你家里又添小孩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母子平安,你的眷属得利益,鬼神保佑。再看底下一段,不懂天地鬼神的意思,那就造作罪业了。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世间人不知道这个利害,家里面生小孩举行庆祝,这一庆祝就杀生,诸位想一想,杀生跟这些众生结下冤仇,你造这些罪业,这一笔杀生的帐,就记在这个母子的份上,为什么?没有生产小孩大家不杀生,今天小孩出世就大杀其生来庆祝。世间人生的时候杀生,死的时候也杀生,年年做寿也杀生,这还得了吗?这个罪业多重?不但不能杀生,经上讲的几个人懂得?几个人肯做?“取诸鲜味,供给产母”,生产之后这一般讲进补。进补的方式很多,难道非要杀生不可吗?非要吃肉不可吗?这个道理只有真正学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