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31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31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世间人听说他们的名字欢喜赞叹,殊胜的业因果报,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晓得,财布施人家能得到的利益是身得利益,法布施别人得到的利益是心得到利益,心得利益,身决定得利益,可是身得利益,心未必得利益;心里面离不开烦恼、离不开忧虑、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这决不是财布施能办得到的。法布施能破妄想、分别、执著,能帮助人永远摆脱烦恼,即使这个身再贫贱他也快乐,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就是一个例子;他非常贫穷,生活得非常快乐。今天有一些同修闻到佛法心开意解,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些人你送财物给他,他不要,他对这个没兴趣,他的财能舍,他需要的是佛法,你送他一本经书、送他一卷磁带,他看作珍宝,他把它当无价之宝,这种人觉悟了,在佛法里面讲开悟了。这种人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现前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在财富,将来决定能够往生不退作佛,诸位想想还有哪一种布施供养能够跟这个相比?

    很可惜世间许许多多人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不能怪他,我们反过头来要责备自己,他为什么不知道?没有人跟他讲,他怎么会知道?所以今天社会广大群众对佛教产生误会,过失是谁?过失是我们出家人没有尽到责任,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历代传法的祖师,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出家是干什么的?弘法利生,大家都知道,你也会说。弘法利生的事情你做了没有?你是怎么个作法的?疏忽了,所以过失在我们自己。不但对不起佛祖,我们也对不起广大的众生,让他们产生误会,让他们当面错过修福的机缘。事实真相明白之后,自己要修忏悔,要认真努力修学,尽心尽力把佛法介绍给群众,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忏悔,才能消自己过去的罪业。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这是讲回向跟不回向。如果你不肯回向,你的果报像前面所讲,‘三十生中,常为小国王’,县市长、乡镇长,你得这个福报。如果你能回向法界,“回向法界”是什么意思?我所修的福我自己不要享受,我愿意将我所修的福供养一切大众,给大家去享受,这个功德大。《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法界即是一心’,以一心来修福、来修善,善福就等同虚空法界,它就大了。“上妙乐”是如来果地上菩提涅槃的大乐,这个乐我们说不出来,说出来也没人懂,为什么?没有经验过,哪里会懂得?人间天上果报不能为比,这是回向。所以明白人、觉悟的人,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这是菩提心菩萨心。再看底下的一段经文: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假如你所修的这些善,前面所讲的布施供养,修补塔寺,经理这些典籍,你做的这些善业,如果是只为自己做,或者是你为一家,果报小了,果报就三生受乐,不是三十生作小国王,这是讲你是为自己、为你一家,“舍一得万报”;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得来生福报。注解里面引用《五苦章句经》的几句话,提醒你自家眷属真相是什么。这一段文在第二十八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它这里有‘自家眷属者’,这是给你解释什么叫自家眷属。‘《五苦章句经》云’,这佛说的话,‘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这是讲家,自家眷属。佛说有五个因缘,如果不是这五种缘,决定不会成为一家人,不会成为一家眷属;眷属里面有朋友,知识就是朋友,你的好朋友。

    五种因缘第一个是‘怨家’,小注说‘父子互相杀害’,怨家;第二是‘债主’,‘父母财子散用’,生了一个败家子,父母辛辛苦苦惨淡经营置的这些产业,到他手上几天就败光,债主!父母欠他的债,他来是讨债的。第三种‘偿债’,还债,那就是父母是债主,儿女是来还债,所以儿女他在外面赚钱,赚了供养父母,这还债的;对父母并没有什么孝敬的心,对父母没有恭敬,但是在物质的受用不会给他缺乏,他会供养得很周到。这里面也看欠债多少,如果儿女前生欠得多,对父母的奉养就很厚,如果欠得少对父母供养就很薄,在现在社会我们都能看到。第四个是‘本愿’,乘愿再来,乘愿再来这里面就有恩德,我们讲报恩,这一类的儿女对父母有孝顺心,有孝敬之心,这是本愿。第五种是‘真友’,过去生中是同参道友,志同道合,这一生又遇到了,这是真正善知识;前面里面讲知识,就是这种因缘,真的同参道友。这是说明自家眷属包括的范围,如果我们一切修学的功德是希望自己得利益,希望我一家人得利益,这个心量很小,果报也就有限,只能够三生受乐,这就叫舍一得万报。

    所以我们修学修善、修福,心量一定要大,用心一定要真实。有很多人,譬如中国大陆这些水灾,有很多人听这个消息,还是不肯发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救济的钱,是不是真的会他们得到?是不是会当中人剥削去?他常常有这个忧虑,把行善中断掉,这个机会错过。一定要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人人都怕被当中人剥削,这些苦难人没人救济,即使被剥削也不在乎,我们也要做;你自己不能亲手去布施,必须要通过第三者,不能不做。布施供养当中佛法更是重要,为什么?懂得佛法的人,相信因果的人,我们托付他,他就一定会做得圆圆满满。请看最后这一段: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佛在此地总结,意思无有穷尽。这一句话说明,你所修的因跟所得的果报,就如经上所说的。注解里面有几句话非常感叹,我们看注解的第一行,从下面看起:‘总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云其事如是’,其事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说的业因果报。‘无奈世人,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这两句话说尽了众生相。社会大众相信佛说的人做了,没有尽力,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所以得福不如经上所讲的果报,为什么?你没尽力。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修福的人,看到他有业障,他业障转不过来,于是就让别人怀疑;他常常做慈善善业,常常做好事,他自己的业障没转过来,佛菩萨没保佑他;反而引起社会大众,对佛法修学丧失了信心。他修福为什么转不过来?没有尽力,他有十分的力量,只用一分的力量去修福,那怎么能转得过来?

    我们看到现在世间许许多多富贵人家,在社会上大企业家,富商钜子。过去我在台湾,有一段时期台湾的瑞三煤矿的董事长请我讲经,在他家里讲,他把家里一个厅布置一个讲堂,大概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李建新居士,在台湾很有名。晚年的时候得老人痴呆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概拖了十几年才走。为什么他转不过来?福报太大,财富太多,做这一点小事对他来讲九牛之一毛,何况做得没有真诚恭敬心,所以业力转不过来。如果是如佛在经上所说的,你要尽心尽力的布施供养,什么样的业障都消掉。你想想你财富是不是真的统统舍掉?舍不掉的,愈舍愈多,世间人不相信。我有一千万财产,我舍一万就了不起,我今天做一万的功德,千分之一,他就觉得很值得骄傲,比别人都做得多,怎么能转他的业?他要拿全部财产统统舍掉去修福,后面财富立刻就来。

    你要问这个话有没有事实来做证明?有,春秋时候的范蠡就是个好例子。这是越王勾践的大臣,绝顶聪明的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复兴自己的国家,他深深明了勾践之为人,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国家有难的时候密切合作,没有灾难的时候他有嫉妒心,不能容人,他了解。国家一恢复,他就偷偷的跑掉了,改名换姓,他改名叫陶朱公,做生意、做买卖。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发大财,发了财之后全部救济贫苦,全部捐掉了;从小本生意再做起,没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从这个事实证明佛所讲的话没有错,你命里头有多少财富怎么丢都丢不掉,你丢干净了没几天它又来了,命里头有的,哪里会丢得掉?

    今天世间人不相信佛的话,认为我这么多财富丢掉之后,明天吃饭谁给我吃?我明天日子怎么过?想到明天,想到明年,想到还有一辈子,想到还有子子孙孙,就一毛都不肯拔了,这是个错误的思想。不肯舍,福报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后后续没有了,那才叫真苦,他不懂得愈施愈多。世间人信佛的人,实在讲信佛的人很差劲,为什么这么差?佛法的道理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信心没建立起来。这个原因还是我们这些出家弘法的人没有尽到责任,没讲清楚、没讲明白,一个没有清楚、没有明白的人,听到法师讲就相信,那个难!有,不是没有,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虽然不了解,老师父给我讲的我相信,我相信他,他肯真干,这个人少,不多。多数人都是‘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两句说尽了世间众生相。

    下面他是引事证,《譬喻经》上说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诸位自己去看就行,我们在此地不必多说。我们举范蠡这个故事,这是中国人读书人都知道的。在过去中国大陆供财神,供财神供谁?供范蠡,很有道理。现在供财神,我不晓得供谁?也许财神换了人。在台湾是把关公当作财神,很没有道理,关公跟发财有什么关系?没道理。关公是讲义气,确实义薄云天,是个知恩报恩的人,这一方面值得提倡,值得人尊敬;说拜关公会发财则未必。因为在历史上去看的时候,读他的书,他与发财好像没什么关联,请关老爷去当财政部长人请错了,请他当国防部长可以,请他当财政部长就错了,他不是个理财的人。请范蠡作财神爷非常有道理,他真的是发财有道,他有方法,他那个方法跟佛讲的没有两样,一个道理。

    我们学佛要把理搞透彻、搞清楚,然后信心建立,真正肯干,自求多福,所以你要圆满的福报,你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财布施你的财用不会缺乏,也就是你物质享受,即使在大灾大难当中,你也不会缺乏;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有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里面第一采取素食,素食是无畏布施,绝不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不食众生肉,培养慈悲心,无畏布施。心地慈悲,小动物看到你都很欢喜,不会伤害你,会跟你很亲近。第二要常常存心,全心全力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这都是属于无畏布施。他没得吃,我们供养他饮食,他离开恐怖、离开忧虑;他没有衣服穿,我们送他衣服穿,使他能够保暖,不怕挨冻,这也是无畏布施;凡是帮助众生得到身心安稳,都是属于无畏布施,果报是自己健康长寿。今天大陆同胞遭受这么大的苦难,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去做,不怕舍,知道舍得愈多得福愈多。

    注解里面在末后的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行道之人,不但持戒禅诵,亦当布施作福’,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教导后世的弟子学生,你们在行道修行,不但是要持戒、参禅、读诵大乘,这是你日常的功课,‘亦当布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