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33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33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慰世尊,请您老人家不要顾虑。末法灭法这么长时间之内,罪苦的众生,菩萨一肩承当,把教化众生的任务使命,他担负起来。请看经文: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这是世尊告诉地藏菩萨,我们一般习惯上说为地藏菩萨开示。实在说,菩萨在此地代表我们大众,世尊为菩萨开示,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开示。我们现前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之下,佛在此地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自己说不出来,自己迷惑颠倒,佛清楚、佛明了,点醒我们。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解脱两个字我们要懂得,解是对烦恼讲的,烦恼没有解除,现在的术语叫解放,烦恼没解放;脱是对生死讲的,六道轮回讲的,你没有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这八个字就是指六道里面的众生,单说一切众生,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也是众生,也属于有情众生;但是加一个未解脱者,专指六道众生。六道众生是什么个状况?“性识无定”,性是心性,识是分别、执著;不定,变化太大,前念才灭,后念又生,不一定相续,常常会改变主意,这叫性识无定。不要说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我们的主意拿不定,对自己也拿不定。早晨想的事情,晚上就要改变、就变卦,这是事实。所有一切意念当中,佛给我们归纳三大类:善、恶、无记,这三大类。善、恶造业,无记是无明,也不是好事情,我们懂得是无记也造业。无记造的是什么业?糊涂业。无明糊涂,没有智慧。

    “恶习结业”,造的恶业,将来要受恶报。一个恶念要受一次恶报,什么叫一个恶念?一个念头一刹那,一刹那还说太长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也就是有九百个念头。一个念头就要受一次报,我们人生在世这几十年当中造多少业,怎么能不受报?果报随著你念头的善恶,随著你念头的轻重、大小、偏圆,果报不同。“善习结果”,果是讲善报,人天福报,佛家讲小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这是讲一个人为什么会造善,为什么会造恶,遇到缘起现行。善、恶是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储藏的种子,种子习气永远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遇到恶缘就把自己恶习气勾引出来,遇到善缘善的种子就起现行,自己做不了主,自己不能控制,一般讲你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智慧是观察明了,定力是不受诱惑,人要到这个境界才不造业。没有这个境界,外面境界到底是是是非、是善是恶,你不能辨别清楚,你不知道。我们是凡夫,我们也不知道,可是佛教导我们一个原则非常之好,让我们用纯善之心,来看人、看事、看物,这个好,决定得利益。看到善人好事,这是佛菩萨示现正面教导我们,看到恶人恶事,这是佛菩萨示现提醒我们,我们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佛菩萨示现,我们的真诚心、恭敬心才生得起来。

    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就是如此这般的教导我们,五十三位佛菩萨所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只有这样的学习。这个学习给诸位说,决定不是勉强自己,我一定要这个看法;本来如是,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在大经上听佛菩萨讲这些原理原则,简单扼要。《华严》所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我们真正能对这八个字稍有领会,就能够悟到《华严经》上所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教我们假设你用这个看法,不是,是事实真相。确确实实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大权示现,成就我这个凡夫。不是说你试试看假设这样子,那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这才接受如来真实教诲。

    所以我们见到善,好事善人,勉励自己,见到恶人恶事警策自己,这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善知识,无一不是佛菩萨,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一生当中才能圆满佛道。自己学成之后,也要示现给别人看,也要给别人做一个好样子。好样子,这个好不是好坏之好,好坏之好是相对的,这个好是好坏两边都舍弃掉,真好。所以你可以做正面的示现,也可以做反面的示现,一个目的令众生觉悟、令众生回头,这叫好样子。所以要记住,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境界为缘。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观察境缘不一样,运用境缘来助修不相同。觉悟的人他善于观察境缘,利用境缘助长自己的道业,迷惑的人迷在境缘里面造业。这个地方讲未解脱者,未解脱是迷惑颠倒的众生,他为善为恶,这个善恶是相对的。善是世间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离三界。恶是决定堕三恶道,三恶道是以地狱为主,饿鬼、畜生是附属的。

    “轮转五道”,轮转是轮回,五道是不说阿修罗,单指天、人、鬼、畜生、地狱,说这五道。为什么不说修罗?《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除了地狱道之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罗。阿修罗福报最大的是天阿修罗,次一等的是人间阿修罗,鬼里头有阿修罗,恶毒的鬼王阿修罗,畜生里头有阿修罗,所以阿修罗可以不说。如果加上阿修罗一道?专门讲天阿修罗。要不说,天阿修罗就归到天道一类。所以说五道、说六道,意思是相同的。‘轮转五道,暂无休息’,这是讲生死轮回,佛在大经上常讲,生死疲劳没休息,这里死了,那里就投胎去,又去投生去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他永远不停止,所以比喻作轮转,苦不堪言。“动经尘劫”,尘点劫。

    “迷惑障难”。‘迷’是无明烦恼,六道里面所谓是见思烦恼,这是迷,迷惑。‘障’,常讲二障、三障,三障:惑、业、苦,迷惑、造业、受报。为什么障?障碍你明心见性。‘难’是讲八难,我们常说三途八难,难是你遭难了。八难里面特别要留意,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一般人以为它是好事。长寿天是八难之一,长寿天在哪里?四空天。为什么说四空天是遭难?四空天里面没有佛菩萨讲经说法。讲难,八种因缘,盲聋喑哑八种因缘,是障碍你闻法的机缘,不容易接触佛法,没有机会学佛,这个叫遭难,不是普通的难,没有机会学佛就遭难了。长寿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接触不到佛法,你说多可惜。

    佛菩萨在这个经上,赞叹我们阎浮提人,阎浮提人虽然很容易造作一切罪业,但是也有一个长处,也很容易回头,所以佛菩萨赞叹。地藏菩萨讲,我们行善,极小的善事,一毛一渧这么小的善事,佛菩萨看到都欢喜,都乐意来帮助。这就说这个地方众生,虽造业,容易回头。在天上,愈是高层次的天愈难回头。佛在经上讲,学佛二十种难。富贵学道难,天人富贵,天天享福,享得很自在,学佛这么辛苦他不干,他不知道苦。贫穷学道难,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天天在挨饿、饥饿的状况之下,哪有什么心情来学佛?这是把天上比作富贵,把三恶道比作贫贱,都难。所以人是一个小康之家,也不太富贵,也还没有挨饿,这种人很容易觉悟,他知道苦,他容易觉悟。所以二障、三障、八难,这是很不容易脱离。下面世尊再用比喻来说: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鱼比喻众生,六道里面这些众生;网就比喻六道,三界六道;长流比喻造业,永远不断在造;脱入就是比喻生死轮回。正是比喻,六道里面的众生性识无定,就像鱼到处游一样,没有一定的方向,没有一定的目标,常常游到网里面去。网是罗网,魔的罗网,魔是什么?魔是折磨的意思,你的身心永远在受折磨、在受摧残,苦不堪言。根本的原因,佛法当中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说明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情执,这不是好事情。情是什么东西?给诸位说,情就是智慧,觉悟了它是智慧,迷了的时候它是情。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觉悟的时候烦恼是菩提,迷了的时候菩提是烦恼。诸位一定要晓得,智慧无量无边,烦恼也是无量无边,这一迷一切迷,把你自性里头,无量无边的智慧统统变成烦恼、变成情执;一旦觉悟之后,所有一切无量无边的烦恼,又恢复成为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念之间;一定要觉,一定要明白。六道众生所讲的情、所讲的爱,他前头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在,性识无定,换句话说,它的情无定,它的爱也无定。今天爱了,明天不爱了;今天有情,明天无情了,不定。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间人不管怎么样跟你讲情、讲意、讲爱,你一定要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觉悟,那是什么?虚情假意,可别当真,当真你就上当了。上什么当?生死轮回,不是真的。真的爱、真的情,跟诸位讲,佛菩萨才有,永远不变。因为佛菩萨的性识是定的,凡夫众生性识是不定的。所以佛菩萨那个情,真的情、真的爱,他不用情跟爱的名词,他用慈用悲;慈悲就是真情真爱,永远不变,这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要学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真正有情,真正爱护,永恒不变,这就是佛经上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多说几句,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可以说四十九年佛常说,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目的都是提醒我们。佛当年讲经说法,天天有新来的听众,佛很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有一个人新来,重要的开示没有听到,佛都要重复说一遍。迷失了自性,心性不定,这个里面生出来的情与爱是短暂的,是很容易生变化,决定不是真的。我们必须要学佛,佛的情、佛的爱是真的,永恒不变。而且他情与爱是清净的,一尘不染;是平等的,不是对这个人爱,对那个人讨厌,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对佛菩萨敬爱,对地狱、饿鬼、畜生也敬爱,这个敬爱一定是平等的,不会说对佛菩萨多一分,对畜生少一分,决定没有这个现象。为什么?他这大爱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真心里面本具的德能。

    《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他的慈悲、他的大爱与清净、平等、觉决定相应。如果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应,那就是性识无定。为什么?意识心作主。我们凡夫用心意识,心意识不定,这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一切六道众生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主要的原因在此地。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常常讲要看破、要放下。这是放下里头第一条,要把世间的虚情假意放下,彻底放下。放下之后提起,提起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放得下,提得起。提起诸佛菩萨的大爱,你能够舍己为人,什么都能牺牲,什么都能舍弃,为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效法地藏菩萨。请看经文: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世尊所忧念就是这一桩事情。世尊心里头没有忧念别的,忧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的众生,他不对某一个人。前面我们看到,前面看到摩耶夫人,她还好像表示有一点情执,特别留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