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76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76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利益。这是凡夫心,凡夫妄想测度佛菩萨的知见,这就产生很大的过失。我们要知道罪福都在一念之间,你一念转过来,就从地狱里面转到佛境界,净土法门平等成佛就是这个道理。阿鼻地狱的众生,一称南无阿弥陀佛都能成佛,关键就是那个心真的转过来。

    极恶的心转变成最极清净心,你要问能不能转得过来?能。在理论上是决定能,为什么?妄念是假的,妄想是假的。马鸣菩萨说得很好,‘不觉本无,本觉本有’,那怎么转不过来?不觉就是妄念,阿鼻地狱是不觉,不觉本无,只要你真的彻底觉悟,本来无,一下就舍干净,一下就断干净,本来有的立刻就恢复。所以从阿鼻地狱超生到圆满的佛道,都在一念之间,问题就是你一念转得过来转不过来?这有理论根据,不是随便说。读这一部经真正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口气念完,这一念之间就转成佛道。所以这一念之间是戒、定、慧三学圆满,以这样的功德超度业障深重的人,他真得利益。

    此地所讲,“所受生处,常知宿命”,读经的人的功德那就太大,那就不止;这里‘所受生处’,或是生到人间,或是生到天上,这种超度,最高只能到忉利天,为什么?凭别人的福,享别人的福,只能到忉利天;自己修行,那就不止。所以我们从古往今来我们所看到,宝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到忉利天,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大家现在拜梁皇忏,梁皇忏忏仪就是宝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生忉利天。我们在此地看到光目女、婆罗门女超度她的亲人也是生忉利天,福报最大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向上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没有自己修行的功夫,单靠别人的福报不行,福只能到忉利天,四王天、忉利天。

    ‘所受生处,常知宿命’,知宿命有个好处,好处而且很大,晓得因缘果报的事实真相。知宿命的人决定不敢造恶业,因为他知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果,他会断恶修善,他知道认真去做这些积功累德的事情,所以知宿命有这好处。由此可知,修行要凭自己健康的时候,有体力的时候,认真干,真是修自己的圆满功德,而不是得七分之一;这是别人修,他得七分之一。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二十三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中第四十九面,请看经文: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前面所说是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在他临终之前,用他的财物代他修福,他得的福报就非常殊胜。如果在自己健康的时候能够自己修福,那当然果报就更殊胜,这一段说这个理。“何况善男子、善女人”,“书”是书写,在古时候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经书跟佛菩萨的形像多半是书写、彩画。多写一部经,世间就多一部经典,就能够为一些众生做佛法的增上缘,所以这功德非常之大。佛不住世,佛法能够久住世间一定要靠经典,经典要有人去护持流通,流通经典、护持佛法这功德在世出世间确确实实是属于第一。因为唯有佛法能令众生觉悟,能令众生破迷,破迷开悟这才能得无量福报。佛诚实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真实福报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可是你要不觉悟,你的自性是被蒙蔽。虽有福报,就像宝藏一样,藏在深山、藏在地底下,虽有你不得其用。你家的房子就建筑在金矿的上面,下面是无尽的金矿,你没有开采,你还是要受贫穷果报,你不能得受用。所以佛法就是教人开智慧,把你自性的宝藏开发出来,那个福报无有穷尽。

    佛法中教人修福,修福是什么原因?你没有见性。没有见性要享得福报,那怎么办?只有靠修。所以修的这个福,得到这个福,不是自性的,自性才是无有止尽。像我们在净土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是自性的福报,《华严经》上讲到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也是自性的福报。诸位要明了,如果我们开悟,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像华藏、像极乐世界这样的依正庄严就现前。当然说得容易,实在是做上来有困难,我们在没有见性之前要享得福,唯一方法要靠修,你修得多你福报就大,你修得少你福报就小。

    而修福在佛门当中是最为殊胜,但是在此地我们要有智慧辨别;佛门,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到,我们末法时期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就是提醒我们,在这时期有假的佛法,有冒充的佛法。假佛法、冒充的佛法,这里面种福比较上困难,不是说没有,在理论上讲有,可是你得不到受用。只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下种子,什么时候能够享受到,太难了;经上有例子说,无量劫之后才享受到。如果我们种的福,现前就能得享受,你就要认识清楚真的佛法,真的佛法道场,真正修行的大众,不论是出家众、在家众,真正有修行,供养就得福。所以大家也不要有一个成见,一定要出家众我们才对他恭敬,在家众就差一等,世间往往有这种错误的分别。一定要晓得在家同修里面也有修得很好,诸佛菩萨示现在家身分很多,这道理一定要懂得。凡是对社会、对地方、对风俗教化有一定影响力,这样的好人、善人、贤人,我们都应当供养,都应当向他学习,这个才对。

    自己肯写经,现在不需要写经,现在印刷术发达,科技发达,现在印经就好。我们选择好的本子,好的注解,大量的印刷流通,所以现在修福比古人确实要来得方便。现在人修福比不上古人的果报,那是另有因素。因素是什么?心地没有古人那么虔诚、没有古人那么恭敬,没有古人那么恳切,做的事比古人做得多,得的福比古人少,这就是印光法师所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现在我们所做的事,超过古人百倍、千倍都不止,可是得福不如古人,那就是古人的诚敬有一百分,我们现在诚敬只有一、两分,所以要懂得这道理。假如我们有古人同样的诚敬心,现在修福必定超过古人百倍、千倍,你得的福报也是百倍、千倍,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好多机会当面错过,真正可惜!这是讲流通经典。

    下面塑造佛像,现在塑造佛菩萨形像方便,现在可以做模子,一个模子做好了,可以能够做几千尊佛像、几万尊佛像,成本低。现在是机械化,从前是手工艺。要是彩画,印就更方便。所以要懂得我们如何能够赶得上古大德,那一种真诚恭敬心,那一种恳切利益众生的心,你就能得大利,“所受果报,必获大利”。我们自己做,教别人做,自己如果没有因缘,条件不具足,我们劝别人做,利益都是很大。

    我们翻开注解第五十面第一行,青莲大师注解里头引用《涅槃经》一段话,这段话很重要,我在这里念一念,大家听听。《涅槃经》上说,‘于恶世中,书写经卷’,我们现在讲印经,‘亦劝他人令得书写,具足能解,尽其义味’,不但自己流通经书,对于经书里头所说的意思也都能通达,都能明了。这是写经。‘塑画形像’,底下讲造像,造像是塑像也好,画像也好。《造像经》里头说,‘作佛菩萨形像,其福无量,无穷尽时,不可称数’。这两小段都是经上说,果报福德真正是无量无边。经里面说,‘具足能解,尽其义味’,这两句话很要紧,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解果报的事实,你才肯真做,没有怀疑,真诚恭敬心去做。

    现在社会佛法确实衰了,为什么会衰?没有善知识教诲,经典虽然流通量很多,没有人讲解。他只有读诵,他读诵不能理解,他也晓得造像好,也发心造像,可是遇到一些恶知识,告诉他:你这是迷信,你这没有功德;他听了之后很容易退心。如果这恶缘很广,遇到一个人,一个人这个说法,遇到两个人,两个人也是这个说法,再遇到四、五个人都是这个说法,他的信心就动摇。可不可能遇到很多人都是这个说法?很可能。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遇到十个、八个有什么希奇。遇到一百个、一千个都是这说法,你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到底相信佛的话,还是相信大家的话。一定要懂得经义,这很重要。我们明白,我们有义务宣扬,有义务把佛经的真实义,不厌其烦讲解给别人听。帮助人觉悟,坚定他的信心愿心,成就他自身的福德利益,这是为他好。

    佛法一切为众生,决不是为自己。诸佛菩萨决定没有成见,决定没有自己的意思,佛说一切经有没有自己意思?没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句一字是自己的意思。如果说是自己的意思,这是凡夫,凡夫才有自己,自己是坚固的我执,我执没破,六道轮回的凡夫,他怎么能说法?佛是我、法两种执著都断尽了,他哪里有我,哪里有我的意思。既然没有我,没有我的意思,佛经是怎么说出来?佛经怎么说出来,实在讲经卷一展开第一句话就告诉你,‘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自性的流露,这才叫如是;‘如是’是从真如自性里头流出来,真如自性是生佛平等。佛经从他自性里流出来;换句话说,也是从我们自己自性流出来,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它真实不虚,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到我们将来明心见性,佛法常讲‘证’,信解行证,你证什么?证明佛所说的一切经,是我自性流露出来,这叫证果。佛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就证明这桩事情。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是一。

    佛已经见性,我们现在没见性,我们听佛所说的话就是顺自性,绝对不是被释迦牟尼佛牵著鼻子走,不是。你依教奉行是自性性德的显露,佛的教诲才真正达到高明,真正达到至善圆满。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如何能叫这事情做到至善、做到圆满;至善是决定不违背性德,不违背理,叫契理,至善;圆满是契机,机是现前的大众。我昨天召集念佛堂领众这些法师们,我告诉他这道理,如何把念佛堂做到至善圆满,一定要懂得契机契理,契理不违背经教,依照经教原理原则、方法来修学;契机,一定要大众在念佛堂,念得能生欢喜心,念得很如法。一定让他能够伏烦恼,灭我们不说,一定在念佛堂把烦恼伏住,能够与一心相应;一心的境界达不到,至少也是功夫成片。在念佛堂时间里面没有妄想,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所以要顾虑念佛每一个大众,要常常关怀他,常常去问他:你对念佛堂有没有意见?有没有觉得不甚妥当地方?请大家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来改进。天天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天天要改进过失,一天不改进就一天没有进步。过失往往自己看不到,别人看到,别人看到又不说,那怎么办?只好我们去请教。我们要欢喜听过失,勇于改过,这是佛教给我们修行的原则,重要的原则,这叫忏悔法门,这叫精进法门。知过必改,欢喜别人提供意见,他们的建议、他们的批评,我们要认真反省,改过自新。这道场才有前途,这道场才能成为世间模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