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心方 >

第114章

医心方-第114章

小说: 医心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黄连登云台。孟诜云∶食之除闷安神。《七卷经》云∶味酸平。诗云∶梅香类也。又可 
含以香口也。(和名宇米。) 
栗子 《本草》云∶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陶景注》 
云∶有人患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也。然应生啖之。苏敬云∶作粉 
胜于菱芰,嚼生者涂病,疗筋骨折碎、疼痛肿、瘀血,有效。饵孩儿令齿不生。崔禹云∶食 
之益气力。《神农经》云∶食疗腰脚烦,炊食之令气拥,患风水之人尤不宜食。孟诜云∶今 
有所食生栗,可于热灰中煨之。令才汗出即啖之,甚破气,不得使通熟,熟即壅气,兼名菀 
云。一名撰子,一名掩子。(和名久利。) 
柿 《本草》云∶味甘,无毒,寒,主通鼻耳气,肠 不足。《陶注》云∶火熏者性热, 
断下。日干者性冷,生柿弥冷。《苏敬注》云∶火柿主杀毒、金火疮,生肉止痛,软熟柿解 
酒热毒,止口干,押胸间热。《拾遗》云∶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 ,饮酒食。红柿令心 
痛,直至死,亦令易醉。《陶景注》云∶解酒毒,误也。崔禹云∶味甘冷,主下痢,理痈肿、 
口焦舌烂。孟诜云∶柿主通鼻耳气,补虚劳。又干柿,浓肠胃,温中消宿血。《膳夫经》云 
∶不可多食,令人腹痛下利,兼名菀云,一名锦叶,一名蜜丸,一名朱实。(和名加支) 
梨子 《本草》云∶味苦寒,令人寒中,金创,妇人尤不可食。《陶景注》云∶梨种殊 
多,并皆冷利。俗人以为快果,不入药用,食之损人。苏敬云∶梨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 
瘥。又主热嗽止渴。《通玄经》云∶梨虽为五脏之刀斧,足为伤寒之妙药。崔禹云∶食之除 
伤寒时行为妙药,但不可多食。《神农经》云∶味甘,无毒。不可多食,令人委困。孟诜云∶ 
胸中否塞热结者,可多食生梨便通。又云∶寒除客热,止心烦。又云∶猝喑失音不语者,捣 
梨汁一合顿服之。又云∶猝咳,冻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中纳一粒椒,以面裹于热灰, 
烧令极熟出。停冷食之。又云∶去皮割梨纳于苏中煎,冷食之。朱思简曰∶食发宿病。又凡 
用梨治咳嗽,皆须持冷,候喘息,寒定食之。今愚夫以椒梨木冲气热食之,反成嗽,不可拔 
救也。兼名菀云,一名紫实,一名紫KT ,一名缥蒂,一名六俗,一名含须。(今按∶损害 
物。和名奈之。) 
柰 《本草》云∶味苦寒,多食令人胪胀,病患尤甚。崔禹云∶除内热,无毒。孟诜云∶ 
益心气。鱼玄子张云∶补中焦诸不足。《广志》云∶柰有白、青、黄三种也。(今按∶损害物 
。和名奈以。) 
石榴 《本草》云∶味甘酸,损人,不可多食。根疗蛔虫、寸白,壳疗下痢,止漏精。 
崔禹云∶不可多食,损人气,世人云∶石榴花赤赤皈皈可爱,故多植以为延年花也。孟诜云∶ 
温,实主谷利泄精。又云∶损齿令黑。(今按∶损害物。和名佐久吕。) 
枇杷 《本草》云∶叶平,主猝 不止,下气。崔禹云∶子食之下气,止哕呕逆,味甘, 
生啖益人。《七卷经》云∶味酸,食之安五脏。《膳夫经》云∶益人。孟诜云∶温,利五脏。 
久食发热黄。(和名比波。) 
猕猴桃 《七卷经》云∶味甘,寒,无毒,食之无损益。《拾遗》云∶味酸,温,无毒, 
主骨节风。瘫缓不遂,长生变白,肉,野鸡病。一名藤梨,又名羊桃。崔禹云∶食之和中安 
肝。味甘,冷,主黄胆消渴,状似枣而青黑色;一节署数十茎,茎头生实,食之利人。(和 
名已久波。) 
郁子 《本草》云∶味酸,平,无毒,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七 
卷经》云∶食之利水道。崔禹云∶味酸,冷,未熟者有毒,食之发狂。熟者食之益人。(和 
名宇倍) 
通草 《本草》云∶味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 
人不忘。脾痹恒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 
堕胎,去三虫。一名丁翁。《拾遗》云∶一名好手,子如算袋。崔禹云∶食之去痰水,止赤 
白下利,味甘,温。(和名安介比。) 
山樱桃 《七卷经》云∶味甘,平,无毒,食之无损益。或云食补心气,调中,令人好 
面色。此有二种,一者白樱子,春早所荣,花白味苦,食令人头痛也。一者黑樱子,花红白, 
味甜美也。伯KT 人为良果,皆云山果美者,唯黑樱子。(和名也未毛毛。) 
木莲子 崔禹云∶食之安中,养肝气,味甘,酸,冷,无毒,主火烂疮,烦毒。性滑利, 
叶似郁,实如 子,啖之轻身,去热气为验也。(和名伊芳太比。) 
榛子 《七卷经》云∶味甘,平,食之无损益,多食令人头痛。崔禹云∶食之明目,去 
三虫,味甘小涩,冷,无毒,久食轻身耐老。树似杏而实如栎子,蒸干啖之,益人气。(今 
按∶损害物。和名波之波美。) 
胡桃仁 《七卷经》云∶味甘,温,食之去积气。《博物志》云∶张骞使西域,还得胡 
桃,故名之。崔禹云∶食之下气,味甘,小冷,无毒,主喉痹,杀白虫,令人痰动。孟诜云∶ 
猝不可多食,动痰饮计日月渐服食,通经络,黑人鬓发毛生,能瘥一切痔病。《千金方》云∶ 
不可多食,令人恶心。《拾遗》云∶味甘,平,无毒。食之令人肥健,润肤黑发,去野鸡病 
。(和名久留美。) 
椎子 《七卷经》云∶味甘,平,食之补益人,耐饥。去甲作屑,蒸食之,断谷胜橡子。 
崔禹云∶味甘,小温,无毒,主补五脏,安中,又有枥子相似而大于椎〔(音焦)。和名之比 
焦。〕 
橡实 《本草》云∶味苦,微温,无毒,主下利,浓肠胃,肥健人。《七卷经》云∶味 
涩,无毒,非药非谷而最益人,服之者,未能断谷。《养性要集》云∶啖橡为胜,无气而受 
气,无味而受味,消食而止利,令人强健。(和名以知比,都留波美乃美。) 
榧实 《本草》云∶味甘,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注。《陶景注》云∶食其子乃言 
疗寸白,不复有余用,不入药方。《七卷经》云∶食之轻身去,腹中虫。马琬曰∶常食之者, 
三虫不生也。(和名加倍乃美。) 
复盆子《本草》云∶无毒,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陶景注》云∶蓬 是根名,复 
盆子是子实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颜色者也。《苏敬注》云∶复盆子、蓬 一物异 
名,本谓实,非根也。崔禹云∶复盆子味酸美香,主益气力,安五脏,是烈真常啖之,遂登 
仙矣。(和名以知古。) 
胡颓子 马琬云∶味甘,凌冬不雕,食之补益五脏之。《膳夫经》云∶食之益人者也。(和 
名久美。) 
甘蔗 《本草》云∶味甘,平,无毒,主下气,和中,补脾气,利大肠。崔禹云∶食之 
下气,小冷。广州大种,经二三年乃生,高硕如竹而过于二三丈。取其汁以为沙糖,甚理风 
痹,益面色。(和名久美。) 
蒲陶 《本草》云∶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忍 
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陶景注》云∶魏国使人 来,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北国人 
多肥健耐寒,盖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橘之变于河北矣。崔禹云∶食之益气力,除风冷,味 
甘,小冷,益面色。孟诜云∶食之治肠间水,调中。其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烦闷。《七卷经》 
云∶味甘,平,可作酒,逐水,利小便。《广志》云∶蒲陶有黄、白、黑三种也。(和名衣美 
。) 
桑椹 《本草》云∶苏敬曰∶味甘,寒,无毒,单食主消渴。《七卷经》云∶桑椹,《汉 
武传》曰∶西王母神仙上上药。有扶桑丹所谓椹也。孟诜云∶性微寒,食之补五脏,耳目聪 
明,利关节,和经脉,通血气,益精神。(和名久波乃美。) 
薯蓣 《本草》云∶味甘,温经,平,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 
力。长肌肉,主头面游风、风头、目眩,下气,止腰痛,充五脏,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 
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 。《陶景注》云∶食之以充粮。《苏敬 
注》云∶日干,捣筛,为粉,食之大美。崔禹云∶食之长肌肉,强阴气。《七卷经》云∶食 
之益气力,充五脏。《膳夫经》云∶补中强阴,兼名菀云,一名 KT (薯蓣二音)一名延 
草。《杂要诀》云∶一名王 。(和名也未都伊芳毛。) 
零余子 《拾遗》云∶味甘,温,无毒,主补虚,强腰背,不饥。蒸食晒干,功用强于 
薯蓣,此薯蓣子在叶上生,大者如卵。(和名奴加古。) 
崔禹云∶食之浓肠胃,益气力,止饥。味苦,小甘,无毒,小温,驻面色,胜于麦 
豆,烧蒸充粮。(和名止已吕。) 
芋 《本草》云∶味辛,平,有毒,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一名云芝。《陶景注》 
云∶生则有毒, 不可食,性滑下石。崔禹云∶味咸, 小温,滑中,多食之伤人性命。《神 
农经》云∶不可多食,动宿冷。孟诜云∶主宽缓肠胃,去死肌,令脂肉悦泽。《七卷经》云∶ 
有毒,能下石。《列仙传》云∶昔酒客为梁蒸,使民益种芋。后三年当大饥。梁民不饥死, 
兼名菀云。一名长味,一名谈善。《养生要集》云∶芋种三年不收成,野芋食之杀人。又云 
∶治野芋中毒方∶煮大豆汁冷冻饮料之。又方∶土浆饮之。(和名以倍都以毛。) 
乌芋 《本草》云∶味苦,微寒,无毒。甘,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一名藉姑, 
一名水萍。《陶景注》云∶生水田中,叶有桠状如泽写,不正似芋。苏敬云∶此草一名槎牙, 
一名茨菰,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胞衣不出,捣汁服一升。《拾遗》云∶食 
之令人肥白。小者极消,吞之开胃及肠。《千金方》云∶下石淋。崔禹云∶食之益气力,主 
消渴、五淋。煮啖为佳。孟诜云∶主消渴,下石淋。吴人好啖之;发香港脚,瘫痪风,损齿。 
紫黑色,令人失颜色。《七卷经》云∶食之止渴,益气。《广雅》云∶藉姑亦曰乌芋也。《养 
生要集》云∶味苦,微寒,食之除热。所谓凫茈者是也。为粉食之,其色如玉。久食益人, 
兼名菀云,一名火芋,一名玉银。(和名久和为。) 
菰根 《七卷经》云∶味甘,大寒,除肠胃中痼热,消渴,止小便利。《养生要集》云∶ 
味甘平,除胸中烦,解酒消食。(和名古毛檷。) 
菰首 《七卷经》云∶味甘,冷,被霜之后,食之令人阴不强。又杂白蜜食,令人腹中 
生虫。〔今按∶损害物,和名古(已)毛都乃。〕 
芰实 《本草》云∶味甘。平,无毒,主安中补脏,不饥,轻身。(一名 。)《陶景注》 
云∶火 以为米,充粮断谷长生。崔禹云∶芰实,食之安中补五脏。孟诜云∶食之神仙,此 
物尤发冷,不能治众病。《七卷经》云∶味甘,平,无毒。食之不饥,被霜后食之,令阴不 
强,(和名比之。) 
藕实 《本草》云∶味甘,平,寒,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 
老,不饥延年。《陶景注》云∶此即今莲子是也。宋帝时大官作羊血KT 人削藕皮误落血中, 
皆散不凝。医仍用藕疗血多效。《苏敬注》云∶主热渴,散血,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