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心方 >

第50章

医心方-第50章

小说: 医心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服 
《葛氏方》云∶老疟久不断者方∶ 
末龙骨方寸匕,先发一时以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热尽服,温覆取汗立愈。 
又方∶炙鳖甲捣末,酒服方寸匕,至发时令三服,兼用火灸,无不断也。 
《僧深方》治劳疟桃叶汤方∶ 
桃叶(十四枚) 恒山(四两) 
凡二物,酒二升,渍一宿,露着中庭,刀着器上,明旦发日凌晨漉去滓,微温令暖,一 
顿服 

卷第十四
治嶂疟方第十九
内容:《病源论》云∶山嶂疟,此病生于岭南,带山嶂之气也。其状寒热休作有时,皆由挟溪 
源岭 
《耆婆方》治瘴疟要方∶ 
蜀恒山(三两) 甘草(二两) 光明砂(一两) 
三种捣筛,以蜜和丸如梧子,未发前服三丸,发时服二丸,发后服一丸,于后三日更一 
服,三日慎食。 
《录验方》治疟及嶂气方∶ 
恒山(二两) 甘草(二两) 
切,以白酒大一升浸一宿,去滓分二服,未发前一服,临发又一服,任吐。慎生冷、酢 
滑酒 

卷第十四
治间日疟方第二十
内容:《病源论》云∶间日疟,此由邪气与卫气俱行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相得,故邪气内薄 
五脏 
《集验方》治疟或间日发或夜发者方∶ 
秫米(百粒) 石膏(八两,碎) 恒山(三两) 竹叶(三两) 
凡四物,切,以水六升渍药,覆一宿,明旦煮取取二升,分三服,取未发前一食顷第一 
服; 
用余 
《短剧方》断疟恒山酒方治 疟先寒战动地,寒解壮热,日日发、间日发并断方∶ 
鳖甲(一两) 淡竹叶(切,三升) 恒山(三两) 甘草(三两) 久酒(三升) 
凡五物,以酒渍药刀置上覆头,安露地,明旦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未发前令尽。 
当 

卷第十四
治连年疟方第二十一
内容:《范汪方》治连年疟不瘥牛膝酒方∶ 
牛膝草(一把) 好酒(一升) 
凡二物,牛膝纳酒中,渍一宿,明旦分三服。 
《录验方》恒山汤治疟十岁二十岁方∶ 
恒山(二两) 甘草(一两) 大黄(二分) 桂心(六铢) 
凡四物,切,以恒山酒渍一夜,诸药以酒三升,水二升,煮取七合,顿服,下吐愈。 
《僧深方》治三十年疟龙骨丸神方∶ 
龙骨(四分) 恒山(八分) 附子(三分) 大黄(八分) 
凡四物,冶筛,鸡子和,发前服七丸如大豆,临发服七丸。 
《效验方》治三十年疟恒山散方∶ 
恒山(五分) 干漆(四分) 牡蛎(二分) 杏子仁(二分) 
凡四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十四
治发作无时疟方第二十二
内容:《病源论》云∶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当 
其时 
所 
《葛氏方》治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方∶ 
恒山(二两) 甘草(两半) 豉(五合)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快吐仍断,即饮食。 

卷第十四
伤寒证候第二十三
内容:《病源论》云∶经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 
也。 
气, 
毒藏 
温病 
而反 
多相 
又云∶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六七日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 
《葛氏方》云∶伤寒、时行、温疫,虽有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暴 
寒, 
人骨 
诊候 
此,致 
《医门方》云∶凡伤寒病五六日而渴欲饮水,水不能多,未宜与也。所以尔者,腹中热 
尚少 
与五 
病反 

卷第十四
伤寒不治候第二十四
内容:《葛氏方》云∶阳毒病,面目斑斑如锦文,喉咽痛,下脓血。五日不治,死。 
阴毒病,面目青,举体疼痛,喉咽不利,手足逆冷。五日不治,死。 
阴毒病,发赤斑,一死一生。 
热病,未发汗而脉微细者,死。 
内热,脉盛躁,发汗永不肯出者,死。 
汗虽出,至足者犹死。 
已得汗而脉犹躁,盛热不退者,死。 
汗出而 言,烦躁不得卧,目精乱者死。 
汗不出而呕血者,死。 
汗出大下利不止者,死。 
汗出而寒不止,鼻口冷者,死。 
发热而痉,腰掣纵齿 者,死。 
不得汗而掣纵,狂走不食,腹满胸背痛,呕血者,死。 
喘满 言直视者,死。 
热不退,目不明,舌本烂者,死。 
咳而衄者,死。 
大衄不止,腹中痛,短气者,死。 
呕咳下血,身热疹(耻刃反)而大瘦削者,死。 
手足逆冷而烦躁,脉不至者,死。 
大不利而脉疹及寒者,死。 
下利而腹满痛者,死。 
下利,手足逆冷而烦躁不得眠者,死。 
腹满,肠鸣下利,而四肢冷痛者,死。 
利止,眩冒者,死。 
腹胀,嗜饮食而不得大小便者,死。 
身面黄肿,舌卷身糜臭者,死。 
不知痛处,身面青,聋不欲语者,死。 
目眶陷,不见人,口干谬语,手循衣缝,不得眠者,死。 
始得使一身不收,口干舌焦者,死。 
疾始一日,腹便满,身热不食者,死;二日口身热,舌干者,死;三日耳聋阴缩,手足 
冷者 
溺血 
脉若不数,三日中当有汗,若无汗者死。 
《太素经》热病死候九∶ 
第一汗不出,出不大灌发者死;第二泄而腹满甚者死;第三目不明,热不已者死;第四 
耆老 
汗不 

卷第十四
避伤寒病方第二十五
内容:《灵奇方》避时气疫病法∶ 
正月未日夜以芦炬火照井及厕臼中,百鬼走不入。 
又法∶正月朔日寅时,用黄土涂门扉,方二寸。 
又法∶用牛矢涂门户,方圆二寸。 
又法∶正月旦若十五日,投麻子、小豆各二七枚入于井中,避一年温病。 
又法∶正月旦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辟却温鬼。 
又法∶庚辰日,取鸡犬毛于门外微烧烟之,避温疫。 
又法∶五月十五日日中取井花水沐浴,避邪鬼。 
又法∶五月戊己日沐浴避病。 
又云∶使温病不相易法∶以绳度所住户中,屈绳烧断。 
《医门方》避温疫法∶ 
赤小豆五合,以新布五寸裹,纳井中不至底,少许,三日渍之。平晨东向,男吞二七, 
女吞 
又云∶疗温病转相注易,乃至灭门,旁至外人,无有看服此药,必不相易方∶ 
鬼箭羽(二两) 鬼臼(二两) 赤小豆(二两) 丹参(二两) 雄黄(二两,研, 
鸡冠色者) 
捣筛丸蜜,丸如梧子,服一丸,日二三。与病患同床传衣不相染,神验。 
《千金方》云温病时行令不相染方∶ 
立春后有庚子日,温芜菁菹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极要方》同之。) 
又方∶常以月望日,细锉东行桃枝,煮汤浴之。 
又方∶常以七月七日,合家吞赤小豆,向日吞二枚。 
又方∶桃树蠹矢末,水服方寸匕。 
《集验方》断温方∶ 
二月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 
《得富贵方》云∶欲至病患家,手中作“鬼”字。 
《玉葙方》云∶屠苏酒治恶气温疫方∶ 
白术 桔梗 蜀椒 桂心 大黄 乌头 菝 防风(各二分) 
凡八物,细切,绯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勿令至泥。正月朔旦,出药置三 
升温 
里无 
《葛氏方》云∶老君神明白散避温疫方∶ 
白术(二两) 桔梗(二两半) 乌头(一两) 附子(一两) 细辛(二两) 
凡五物,捣筛,岁旦以温酒服五分匕。一家有药,则一里无病。带是药散以行,所经过 
病气 
又云∶度嶂散辟嶂山恶气瘥,若有黑雾郁勃及西南温风皆为疫疠之候,方∶ 
麻黄(五分) 蜀椒(五分) 乌头(二分) 细辛(一分) 防风(一分) 桔梗(一 
分) 干姜(一 
凡九物,捣筛,平旦以温酒服一钱匕。 
又云∶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法∶ 
断汲水,绠长七寸,盗着病患卧席下。(《集验方》同之。) 
又方∶密以艾灸病患床四角各一丸,勿令病患知之。 
又方∶以鲫鱼密置病患卧席下,勿令知之。 
又方∶以附子三枚,小豆七枚,令女人投井中。 

卷第十四
治伤寒困笃方第二十六
内容:《葛氏方》治时行垂死者破棺千金汤方∶ 
苦参一两 
咀,以酒二升煮,令得一升半,尽服,当吐毒。(《千金方》同之。) 
《本草》苏敬注云∶人屎干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名破棺汤也,主伤寒热毒。(今按∶《葛 
氏方》∶世人谓之为黄龙汤。) 
《耆婆方》治热病困苦者方∶ 
生麦门冬小一升,去心捣碎,熬,纳井花水绞取一升半,及冷分三服,热甚者吐即瘥。 
《集验方》云∶凡除热毒无过苦酢之物。 
《崔禹锡食经》云∶梨除伤寒时行,为妙药也。 
《通玄经》云∶梨虽为五脏刀斧,足为伤寒妙药,云云。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一二日方第二十七
内容:《病源论》云∶伤寒一日,太阳受病。太阳者,膀胱之经也,为三阳之首,故先受病。 
其脉 
《葛氏方》云∶伤寒有数种,庸人不能别。今取一药兼治者,若初举头痛,肉热,脉洪 
起一 
葱白(一虎口) 豉(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集验方》∶小儿屎三升。) 
又方∶葛根四两,水一斗,煮取三升,纳豉一升,煮取升半,一服。 
又方∶捣生葛根汁,服一二升佳。 
《千金方》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如得一二日方∶ 
真丹一两,以水二升,煮得一升,顿服之,覆取汗。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三日方第二十八
内容:《新录方》治伤寒温疫三日,内脉洪浮,头痛,恶寒,壮热,身体痛者方∶ 
葱白(一升) 豉(一升) 栀子(三七枚) 桂心(二两,无,用生姜三两)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之。 
《千金方》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方∶ 
以好豉(一升) 葱白(一升) 小儿尿(三升) 
煮取二升,分再服,覆令汗,神验。 

卷第十四
治伤寒四日方第二十九
内容:《玉葙方》伤寒四日方∶ 
瓜蒂二七枚,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当得吐之。 
《葛氏方》三四日胸中恶汁欲令吐之∶ 
豉(三升) 盐(一升)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蜜一升。又煮三沸,顿服,安卧,当吐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五日方第三十
内容:《范汪方》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利者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干姜(三累) 大枣(十 
二枚) 
凡六物,水七升,煮得二升,分再服。 
《通玄》云∶五日外肉凉内热者泻之,宜服升麻汤方∶ 
升麻(二两) 黄芩(三两) 栀子(二两) 大青(二两) 大黄(二两,别浸) 芒 
硝(三两) 
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不利,尽服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六日方第三十一
内容:《范汪方》治伤寒六七日不大便有瘀血方∶ 
桃仁(二十枚,熬) 大黄(三两) 水蛭(十枚) 虻虫(二十枚) 
凡四物,捣筛为四丸,卒服,当下血,不下复服。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七日方第三十二
内容:《千金方》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结热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温,舌上干燥 
而烦 
知母(六两) 石膏(一升)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四味,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葛氏方》∶若已六七日,热盛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走者方∶ 
绞粪汁饮数合至一升,世人谓之为黄龙汤,陈久者弥佳。 

卷第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