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心方 >

第57章

医心方-第57章

小说: 医心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达疮里,则不相得力也。 
又云∶治一切疔肿方∶ 
苍耳根茎子叶皆得烧作灰,酢泔和作泥涂上,不过十易。枝根出。 
又方∶涂雄黄末立愈,神验。 
又方∶枸杞煮汁冷冻饮料一二盏,弥佳。 
《录验方》云∶有疔毒疮,肉中突起如鱼眼状,赤黑,酸痛彻骨,是寒毒久结。及在此 
疾也,其烂成疮,疮下有深孔如火针穿也。初作突起状如细钉盖,故谓之疔毒者焉。初作即 
服汤及诸单行治如治丹方法便瘥也。北方饶此疾也,江东时有作者。喜着口里颊边及舌上也, 
看之正黑如珠子。含服汤、针刺去血如治丹疽法也。 
痈疽方 治疔疮方∶ 
以甘刀割十字,以铜铁箸烧火令赤,疮上置腊,少烧,刺名曰为烁,一、二遍,无毒肉 
时自热止,烧鼠屎作灰末,着疮穴满之即瘥。(今按∶《经心方》∶烧锥赤刺头上。) 
又云∶治恶疮疔肿五香汤方∶ 
青木香 薰陆香 沉香 丁子香 藿香(各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得麝香二分去藿香。 
《极要方》治疔疮方∶ 
捣茺蔚茎叶敷肿上,服汁令疔毒内消也(一名益母草。) 
《百济新集方》治疔肿毒瓦斯入心欲困死方∶ 
取菊叶合茎捣绞取汁三升,顿服之。 
《医门方》疗疔毒肿不问雄、雌、麻子等一切毒肿毒瓦斯入腹杀人方∶ 
频煮枸杞根汁饮之。 
又云∶治疔肿方∶ 
白僵蚕、白疆石末和,封之最佳。 
又方∶水研白疆石服一盏,并针开疮敷上自消。 
《经心方》治疔肿新方∶ 
末附子,酢和涂上,燥复涂之。 
《陶景本草注》治疔疗方∶ 
人屎干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名破棺汤。 
《苏敬本草注》疔疮方∶ 
末白僵蚕封上,根当自出,极效。 
《崔禹锡食经》疔疮方∶ 
捣 茎叶根敷之,疮根即拨。 
《耆婆方》治一切疔疮神方∶ 
以 末少少敷即瘥。(今按∶以冷水泼之。) 
又云∶治人热毒疔疮在口中方∶ 
凝水石捣末研之,少少以敷疮上,日三、四敷,即瘥。 

卷第十六
治犯疔疮方第二
内容:《病源论》云∶犯疔疮者,谓疔疮欲瘥,更犯触之。若大 及食猪鱼麻子并狐臭人气熏 
疮皆能犯之,则更剧乃甚于初。更令疮热 肿,先寒后热,四肢沉重,头痛心惊,呕逆烦闷 
则不可治之。 
《千金方》云∶欲知犯状,但脊强,疮痛极甚,不可得忍。是犯状,治之方∶ 
多捣苍耳汁饮并涂上。 
又方∶水四升,煮蛇蜕皮如鸡子大,三、四沸,去滓服,立愈。 
又云∶若犯者∶ 
取枸杞根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取滓研一钱,上和汁一盏服之,日二、三服。 
并单饮冷汁一、二盏弥佳。 
《医门方》疗犯疔肿欲死者方∶ 
捣菊叶取汁服之,冬月取根,神验。 
《录验方》治患疔疮犯欲死方∶ 
取磁石和酢封,立拨根出。 
又方∶石硫黄烧铁着之。 
又方∶酢练磨 石遍敷之,立瘥。 
又方∶取冬葵子服方寸匕,日二。 
《救急单验方》疗犯疔疮疮根入腹欲死方∶ 
取东行母猪粪和水绞汁饮一升,瘥。 
又云∶已死者∶ 
取大黄龙汤一升,暖之,以木拗口,灌即活,甚验。 

卷第十六
治毒肿方第三
内容:《病源论》云∶毒肿之状,与风肿不殊,时令人壮热,其邪毒甚者,入腹杀人。 
《经心方》治毒肿五香汤方∶ 
沉香 青木香 薰陆香 丁香(各一两) 麝香(半两) 
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刘涓子方》五香丸治恶气肿毒方∶ 
薰陆香(二分) 藿香(二分) 青木香(二分) 鸡舌香(二分半) 鬼臼(二分) 大 
黄(八分) 当归(五分) 升麻(三分) 朱砂(一分半) 牡丹(二分) 雄黄(一分) 
上十一物,捣,下筛,蜜和为丸,清白饮一服四丸,丸如小豆大,日再。 
又云∶五毒膏治恶气毒肿方∶ 
蜀椒(二两) 当归(二两) 朱砂(二两) 乌头(一升) 苦酒(一升半) 猪肪 
(六斤) 巴豆(一升去心) 雄黄(二两) 
上八物, 咀,以苦酒淹一宿,纳猪肪,合煎微火上,三上三下,药成,向火摩肿上, 
日三。 
《集验方》治风热毒肿结赤夜干膏方∶ 
夜干(二两) 常陆(切一升) 防己(四两) 升麻(三两) 
四物,切,以猪膏三升,微火煎常陆小焦黄,绞去滓以摩病上。 
《葛氏方》治猝患恶毒肿起稍广急痛方∶ 
烧牛屎末,以苦酒和敷上,燥复换之。 
又方∶捣荏子如泥涂上,燥复换之。 
又方∶以苦酒、升麻及青木香、紫真檀合磨以指涂痛处良。 
又方∶但以甘刀破上,泄去毒血及敷药,弥佳。今按∶取水蛭令吮去恶血,其方在治痈 
疽之方。 
《千金方》治恶毒肿,或着阴卵,或偏着一边,疼急痛变,牵入少腹不可忍,一宿杀人 
方∶ 
取茴香草捣取汁饮一升,日三、四服。滓敷肿。此外国神方,从元嘉末来,用之起死人, 
神验。 
《救急单验方》疗一切恶肿疼痛不可忍无问冷热大小方∶ 
取莨菪子三枚,捻熟,捋勿令破,吞之验。 
《孟诜食经》毒肿方∶ 
末赤小豆和鸡子白,敷之立瘥。 
《陶景本草注》毒肿方∶ 
煮青木香浴大佳。 
又方∶服蓝汁。 

卷第十六
治风毒肿方第四
内容:《病源论》云∶风毒肿者,其先赤痛飙热,肿上生瘭浆,如火灼是也。 
《短剧方》云∶有风热毒相搏为肿,其状先肿 热,上生瘭浆如火烁者名风热毒也。治 
之如治丹毒法也。 
《葛氏方》若风毒兼攻通身渐肿者方∶ 
生苦参 菖蒲根 三白根 
锉,各一斗,以水一石五斗,煮取一斗,去滓纳好酒一升。温服半升,日三。又洗身。 
《极要方》疗风毒初肿令消方∶ 
大黄(二两) 葶苈子(二两,熬) 通草(二两) 莽草(二两) 
上为散,水和敷肿上,燥易之,神效。 
《耆婆方》治人风肿在皮上发有时方∶ 
升麻(三两) 夜干(二两) 夕药(二两) 
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卷第十六
治风肿方第五
内容:《病源论》云∶风肿者,肿无头无根浮在皮上如吹也,不赤不痛,移无常处而兼痒。由 
腠理虚而逢风所作。 
《葛氏方》云∶凡毒肿多痛,风肿多痒,按之随手起,或痱瘰、隐疹皆风肿。治之方∶ 
但令人痛以手摩将抑,按数百过自消。 
又方∶炒蚕矢并盐布裹熨之。 
又方∶苦酒摩,桂若独活以敷之。 
又方∶楸叶浸水中以裹肿上。 
又方∶以铍刀决破之出毒血便愈。 
《经心方》白蔹贴治风肿毒核痈疽方∶ 
白蔹(二两) 黄芩(半两) 草(半两) 夕药(一两) 黄 (一两) 当归(一 
两) 大黄(半两) 赤石脂(二两) 
八味,为散,以鸡子白和粥涂纸粘贴,燥复易。 
《本草云》∶柞蓖麻子油涂之。 

卷第十六
治热肿方第六
内容:《病源论》云∶其热毒作者,亦无正头,但急肿色赤而时恶寒壮热,烦闷不安。 
《极要方》疗热毒肿秘之不传方∶ 
皂荚刺(一握去两头)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之,取利,其肿如汤沃雪。 
又云∶疗一切热毒肿忽发颈项胸背上即封不成脓方∶ 
生地黄(二升) 香豉(半升) 芒硝(五两) 
上捣令熟,以敷肿上,浓二分,日五、六付,消止。 
《救急单验方》疗热毒肿方∶ 
取桑树东南根下土,和水作泥饼安肿上,以艾灸之,取热应即止。男女并同。 
《广济方》疗热毒肿方∶ 
取牛胁骨烧为灰,以大酢和如泥涂上,干易。 
《耆婆方》治人热肿疼痛方∶ 
升麻(三两) 夜干(二两) 大黄(二两) 芒硝(二两) 青木香(一两) 栀子 
(一两) 甘草(半两) 
七味,锉,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芒硝搅令调。分三服,得下利即瘥。 

卷第十六
治气肿方第七
内容:《病源论》云∶气肿病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是 
也。此风邪搏于气所生也。 
《短剧方》云∶有气肿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觉痛。 
此由体热当风复被暴冷凉折之,结成气肿也。 
宜服五香连翘汤,白针气泻之,敷蒺藜薄,亦用小豆薄并得消也。(今按∶五香连翘汤 
在治恶核之方中。)蒺藜薄方∶ 
蒺藜子二升,下筛,以麻油和如泥,熬令焦黑,以涂细故热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拓 
之,无蒺藜可舂小豆下筛,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复涂之并得消也。(《集验方》同之。) 

卷第十六
治气痛方第八
内容:《病源论》云∶气痛者,人身忽然有一处痛,发作有时,痛发则小热,痛静便如冰霜所 
加,故云气痛也。亦由体虚为风邪所侵,遇寒气而折之,邪气不出故也。 
《短剧方》云∶有气痛病,身中忽有一处痛如打掴之状,不可堪耐,亦左右走身中,发 
作有时,痛发时则小热,痛静时便觉其处如冷水霜雪所加。此皆由冬时受温风,至春复暴寒 
凉来折之,不成温病乃变作气痛也。 
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数剂及竹沥汤,摩丹参膏及以白酒煮杨柳树皮,暖熨之,有赤气点点 
见处宜 去血也,其间将白薇散。 
小竹沥汤 治气痛方∶ 
淡竹沥(二升) 夜干(二两) 杏仁(二两) 茵芋(半两) 黄芩(半两) 白术 
(二两) 木防己(二两) 防风(二两) 秦胶(二两) 茯苓(三两) 麻黄(一两) 独 
活(二两) 枳实(二两) 夕药(二两) 甘草(二两) 
凡十五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折半乃可纳竹汁,煮取三升,分四服,少嫩人分作五 
服。 
白薇散 治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 疹起者,积服汤,余热未平复, 
宜此白薇散以消余热方∶ 
白薇(六分) 葳蕤(四分) 当归(四分) 麻黄(三分) 秦胶(五分) 天门冬 
(四分) 蜀椒(二分) 木防己(四分) 柴胡(三分) 草(二分) 独活(四分) 枳 
实(四分) 乌头(二分) 术(六分) 人参(四分) 夜干(六分) 山茱萸(四分) 防 
风(六分) 白芷(三分) 
凡二十物,捣下绢筛,以酢浆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少嫩人随长少减服之。毒微者 
可用酒也。(以上《集验方》同之。) 

卷第十六
治恶核肿方第九
内容:《病源论》云∶恶核肿者,肉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有如豆粒,皮内酸痛,左右走 
身中,猝然而起,此风邪挟毒所成。其亦似射工毒。初得无常处,多恻恻痛。不即治,毒入 
腹,烦闷恶寒即杀人也。久不瘥,则变作 。 
《短剧方》云∶有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累累如梅李核状,小者如豆粒,皮肉中酸痛, 
左右走人身中,壮热 KT 畏寒是也。与诸疮痕瘰 、结筋相似。其疮痕瘰 要因疮而生, 
是缓疾无毒。其恶核病,猝然而起,有毒,不治,入腹烦闷则杀人。南方多有此疾,皆是冬 
月受温风,至春夏有暴寒冷相搏,气结成此毒也。宜服五香连翘汤,以小豆薄涂之得消也。 
亦煮五香汤,去滓,时时洗渍之,消化之后,以丹参膏敷余核令消尽,不消尽者,还敷小豆 
薄也。 
五香连翘汤 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气痛方∶ 
青木香(二两) 麝香(半两) 沉木香(二两) 薰陆香(一两) 鸡舌香(一两) 连 
翘子(二两) 夜干(二两) 升麻(二两) 独活(二两) 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