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心方 >

第7章

医心方-第7章

小说: 医心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芹子 (和名宇末世利。) 
(和名奴奈波。) 
落葵 和名加良阿布比。 
蘩(音烦)蒌(绿珠反) (和名波久倍良。) 
蕺(侧六反) (和名之布支。) 
葫 (和名于保比留。) 
蒜 (和名古比留。) 
堇 (和名须美礼。) 
芸苔 (和名宇知。) 
x第十九卷 米谷二十八种x 
胡麻 (和名宇古末。) 
青 〔(私羊反) 巨胜苗也,胡麻淳黑者名巨胜。〕 
麻 (音坟) (和名阿佐乃美。) 
饴糖 (和名阿女。) 
大豆黄卷 (和名末女乃毛也之。) 
赤小豆 (和名阿加阿都支。) 
豉 (和名久支。) 
大麦 (和名布止牟支。) 
(古猛反)麦 (和名加良须牟支。) 
小麦 (和名古牟支。) 
青粱米 (和名阿波乃与檷。) 
黄粱米 (和名支奈留支美。) 
白粱米 (和名之吕支阿波。) 
粟米 (和名阿波乃宇留之檷。) 
丹黍米 (和名阿加支支美。) 
孽(鱼列反)米 (和名毛也之。) 
秫米 (和名阿波乃毛知。) 
陈廪(力甚反)米 (和名布留支与檷。) 
酒 (和名佐介。) 
腐婢 (和名阿都支乃波奈。) 
扁豆 (和名阿知末女。) 
黍米 (和名支美。) 
粳(古行反)米 (和名宇留之檷。) 
稻米 (和名多多与檷。) 
稷米 (和名支美乃毛知。) 
酢 (和名须。) 
酱 (和名比之保。) 
盐 (和名之保。) 
x第二十卷 有名无用药百九十三种 无和名x 
本草外药七十种 
鬼皂荚 (和名久久佐。) 
江浦草 (和名都久毛。) 
茭弱 (和名古毛乃古。) 
鹿毛菜 (和名都之毛。) 
茭郁 (和名古毛布都良。) 
鸭头草 (和名都支久佐。) 
鸡冠草 (和名加良阿为。) 
(和名古尔也久已。) 
上八种出《新撰食经》。 
砺石〔(一名磨石) 和名止。〕 
温石 (今烧火熨人腰脚者。) 
鼠场土〔(一名鼠壤土) 和名檷须美乃都知。〕 
仰天皮 (是停污水干地皮卷起者。) 
土槟榔 (此蟾蜍屎也,和名比支乃久曾。) 
啄木头〔(一名斫木鸟) 和名天良都都支。〕 
百劳〔(一名 ) 和名毛须。〕 
蒿雀 (和名加也久支。) 
百舌鸟(一名莺)。 
目(一名KT ) (和布久吕布。) 
姑获(一名乳母鸟,一名钓鸟)。 
鸟死蚕 (蚕在簇上鸟死者。) 
蚕布KT (和名加比古乃以天加良。) 
鬼齿 (一名鬼针。此腐竹根入地者。) 
阿勒勃 (一名波罗皂荚。) 
榈木(一名棕榈) 和名须吕乃支。) 
赤柽 (和名牟吕乃支。) 
红蓝花 (作燕支者。和名久礼乃阿为。) 
零陵香 (一名燕草。) 
甘松香 
艾纳香 
兜纳香 
零余子 (此薯蓣子,和名奴加古。) 
灯心草 
甜糟 (和名阿末加须。) 
以上二十五种出《本草拾遗》。 
石骨 (出赤白石脂桃花石中,状如骨玉辈,故以以名之。) 
铁屑 (此环 铤镔等屑非生者。) 
蓝子 (有小毒,岭南来。) 
石荆 (一名生茵芋,花子似茺蔚。) 
牡蒙 (一名白马茎,出山谷阴处。) 
木占斯 (形如浓朴,有纵横纹理。) 
赤赫树 (一名木藜芦,似郁李而少。) 
KT 虱 (似蓬蒿子而细。) 
蒿瘿 (是蒿茎间毛瘿也,和名与毛支乃和多。) 
薰草 (一名萱草。) 
三棱草 (本草所谓莎草也。和名美久利。) 
练石草 (苗细似苗蔓。) 
刀圭草 (一名无心草。苗叶似小草,根似瞿麦。) 
漆姑草 (一名苟尿珠。) 
槎牙草 (一名慈菇。) 
瓦松 (生尾瓦上似松。) 
胡葱 
青桴木 (其木大者尺。) 
续骨木 (缘树木叶如落石。) 
不灰木 (生萧丘,虽燃而不糜。) 
朝菌 
雉口 (治 疮。) 
鸭头 (治水肿。) 
牡鼠卵 (治卵。) 
黄白赤 (獐皮,治金疮。) 
猫屎 (治疮,和名檷古末乃久曾。) 
野狼血 (治久疥,和名于保加美乃知。) 
鳆鱼 (治咳味。) 
陈久蚬壳 (治胃反。) 
蚕砂 (治胃反 和名加比古乃久曾。) 
绿茧汁 (治脚 和名末由比介留之留。) 
桑蠹 (和金疮肉生不足。) 
KT (煮糯米孽作之。) 
以上三十三种出《本草稽疑》。 
仙沼子 (和名之多都支。) 
续随子 (一名百两金。) 
益蓝柒 
朴奈 (和名久留倍支奈。) 
以上四种世用多验,但所出未详 
医心方卷第一 
医心方卷第一背记 
厥《病源论》曰∶尸厥者,阴气逆也寒热逆厥侯,夫厥者逆也。谓阴阳二气卒有衰绝, 
逆 
脐下《八十一难经》曰∶脉有三部,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 
膈下 
奔豚气《病源论》曰∶贲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云云。神志伤,动气积 
于肾 
以上第九叶。 
疟《病源论》曰∶夏日伤寒,秋必病疟。 
伤寒《病源论》曰∶冬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皆由冬时触冒 
之所 
干呕《病源论》曰∶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故谓之干呕也。 
肺痈吐脓 又云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又云肺痈有脓而呕者。 
以上第十叶。 
厥逆《病源论》曰∶厥者,逆也。谓阴气来于阳气也。 


卷第二
内容:夫《黄帝明堂经》、《华》、《扁》针灸法,或繁文奥义,卷轴各分;或上孔下穴,次第相 
违,既而去圣绵邈,后学暗昧。披篇按文之间急疾,又《经》治取艾作炷之处要穴易迷,是 
以头面手足胸胁腹背各随其处,尽抄其穴,主治之法,略注穴下,针灸之例,详附条末,专 
依轩宫之正经,兼拾诸家之别说,唯恐轻以愚憨之思,猥乱圣贤之踪,庸误乱圣旨,譬犹夏 
蛾之自迷灯,秋蝉之不知雪矣。 

卷第二
孔穴主治法第一
内容:合六百六十穴(《明堂经》穴六百四十九;诸家方穴十一。) 
x头部诸穴六十八∶x 
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 
第一行五穴∶ 
囟会一穴∶(一名天窗,在上星后一寸陷者中,刺入四分灸五壮。督脉。主∶风眩,头 
痛, 
前顶一穴∶(在囟会后一寸半骨陷中,刺入四分灸五壮。督脉。主∶风眩,目瞑痛,恶 
风寒 
百会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半顶中央旋毛中,刺入三分灸五壮。主∶ 
疟, 
阳膀胱 
后顶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半,刺入四分,灸五壮。督脉。主∶风眩,目 
, 
强间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五壮。主∶癫疾狂走,螈 ,摇 
头, 
第二行左右十穴∶ 
五处二穴∶(在督脉旁去上星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此以泻诸阳气热, 
衄,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不可灸,刺入三分。足太阳膀胱腑。主∶风眩头痛,欲呕, 
烦 
通天二穴∶(一名天臼,在承光后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头痛,项痛, 
僵 
络却二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一名反行。在通天后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五呼,灸 
五壮 
玉枕二穴∶(在络却后七分半,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五寸,刺入二分 
留三 
痛。灸 
第三行左右十穴∶ 
临泣二穴∶(在当目上 、目直、目上、入发际五分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 
目窗二穴∶(一名至荣,在临泣后一寸,注云∶目上一寸五分是目之窗牖,故曰之,刺 
三分 
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寸,刺入三分,灸五壮。主∶上齿痛,恶寒。足少阳胆腑,又 
阳维 
承灵二穴∶(在正营后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五壮。主∶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鼽衄窒 
鼻, 
脑空二穴∶(一名颞 ,在承灵后一寸半,侠玉枕旁枕骨陷者中,刺入四分,灸五壮。 
主∶ 
头上五行外四十三穴∶ 
头维二穴∶(在额角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刺入五分,禁不可灸。足少阳胆腑,又足阳 
明胃 
脑户一穴∶(一名迎风,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不可灸,刺入二分,留 
二呼 
汗出 
颔厌二穴∶(在曲周颞 上廉,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腑, 
足阳 
天冲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寸,刺入三分灸九壮。又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主∶头痛、 
痉 
蟀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半,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足太阳膀胱腑,又 
入足 
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隅陷者中,刺入四分灸三壮。足太阳膀。又入足少阳胆腑。 
主∶ 
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刺入三分灸三壮。足太阳膀胱腑,如上又入足少阳胆 
腑。 
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壮。足小阳胆腑,又足太阳膀 
胱同 
窍阴二穴∶(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手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足少阳胆腑,又足太 
阳膀 
悬颅二穴∶(在曲周颞 中,注云∶在曲颔骨上,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足阳明 
胃腑 
悬厘二穴∶(在曲周颞 下廉,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腑。主∶ 
发 
上关二穴∶(一名客主人,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空,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足 
阳明 
寒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中,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壮。足阳明脉胃。主∶耳 
鸣, 
听宫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刺入一分灸三壮。足少阳胆腑,又手少阳三焦。 
主∶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刺入分灸三壮。手太阳又手少三焦。主∶聋、齿 
痛、 
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上开口有空,刺入三分灸三壮。足少阳胆腑。主∶牙齿不可嚼, 
龈 
下关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张口而闭。刺入三分灸三壮。 
足少 
和 二穴∶(在耳前兑发下动脉,刺入三分灸三壮。足少阳胆。主∶头重,颔痛,引耳 
中之KT KT KT KT 。又手太阳脉小肠腑,又手少阳三焦。) 
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脉,刺入一分出血多杀人,灸三壮。手少阳三焦。主∶身热, 
头胁 
螈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鸡足青脉,刺出血如豆,今按∶《千金方》不灸。主∶小 
儿 
翳风二穴∶(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刺入四分各三壮。手少阳三焦,又足少阳胆。 
主 
风府一穴∶(一名舌本,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中起肉,刺入四分留三呼,不可灸。 
欲自 
喑门一穴∶(一名舌厌,一名舌横,在项中发际宛宛中,入系舌本,刺入四分不灸。主∶ 
项 
x面部诸穴三十九∶x 
面一行从上星直下至承浆七穴∶ 
上星一穴∶(在颅上鼻直上中央入发际一寸,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五壮。督脉。主∶风 
眩, 
神庭一穴∶(在发际直鼻,不可刺,灸三壮。督脉,又足阳明胃,又足太阳膀胱。主∶ 
寒热 
素 一穴∶一名面王,在鼻柱 ,刺入三分。督脉。主∶鼽衄涕出,中有悬痈宿肉,窒 
洞不 
木沟一穴∶(在鼻柱下人中低唇取之,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督脉,又手阳明大肠。 
主∶ 
兑端一穴∶(在唇上尖锐之端,刺入二分留六呼,灸三壮。手阳明大肠。主∶癫疾,呕 
沫, 
龈交一穴∶(在唇内齿上龈缝,注云∶上齿龈间。刺入三分灸三壮。足阳明胃腑。主∶ 
风寒 
承浆一穴∶(一名天地,在颐前,下唇之下,开口取之,刺入二分留六呼,灸三壮。任 
脉。 
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