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励志]与神对话 >

第118章

[励志]与神对话-第118章

小说: [励志]与神对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我相信你所说的…… 
  ……那你便不会经验它为你的实相。但抓住此处那个封闭的圆圈——因为如果你不相信你创造的你自己的实相,那么你将体验你的实相为非你创造的东西……证明了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 
  哦,老天,我觉得我是在镜厅里呢!(HallofMirrors) 
  你是的,我神奇的儿子。以比你可能知道还更多的方式。因为你看见的每样事物都是你的一个反映。而如果人生之镜让你看到扭曲,那也是“你对你的扭曲思维”的一个反映。 
  那带我回到了在我们逸出主题之前的地方。 
  没有逸出。我的孩子,只是到同一个目的之不同途径。 
  我是在问你,我如何与自己为友。你说当我认识自己的灵魂时,我便可以认识神;当我与自己为友时,我便能与神为友。而我问你我如何能做到。我以为我自己与自己有个友谊了。 
  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对某些人而言,他们最多只能有个停战协议。 
  或许你所说的有关一个大的自我是我不喜欢自己的一个表徵是真的,我得想一想。 
  并不是说人们完全不喜欢他们自己。只是他们不喜欢部分的自己,因此自我借由试图让别人喜欢他们而加以补偿。他们并不会将他们不喜欢的那部分示人,直到一个关系越来越亲密而不可能在掩藏了为止。而当他们终于将之示人,然后别人显得惊讶,甚至可能不是负面的时候,他们便再次的向自己确认了他们没错,他们自己的这个面向是不是可喜的——而整个循环便继续下去。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你每天都经过它。 
  你该去当心理学家的。 
  是我发明了心理学。 
  我知道。我只是开开玩笑。 
  我也知道。你明白吗?“开玩笑”是人们会做的事,当他们—— 
  够了! 
  你说对了,够了。我只是在开玩笑。 
  你让我忍不住好笑,你知道吗? 
  我让你好笑。你才让我好笑。 
  嗯,那是我所喜欢的,一位有幽默感的神。 
  笑对灵魂有益。 
  再正确不过了!但我们能否会到那问题上?我如何能与我自己为友? 
  借由弄清楚你真正是谁——以及你不是谁。 
  一旦你明白你真正是谁,你将爱上你自己。 
  一旦你爱上你自己,你将爱上神。 
  我如何能弄清楚关于我是谁和我不是谁。 
  我们首先以你不是谁开始,因为最大的问题就在那里。 
  好的。我不是谁? 
  你不是——首先且最重要的,我要告诉你你不是——你的过去。你不是你的昨日。 
  你不是你昨日所做的、你昨日所说的、你昨日所想的。 
  很多人会想要你以为你是你的昨日。事实上,有些人会坚持你做你的昨日。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对你继续以那个方式露面有很大的投资。他们从而可以判断“正确”,此其一。他们从而能“信赖”你,此其二。 
  当别人视你为“坏的”时,他们不要你改变,因为他们想要继续对你有“正确”的判断。这让他们能合理化他们对待你的方式。 
  我邀你做的是活在当下,在目下这一刻重新创造你自己。 
  这容许你将自己与你对你的先前想法——一个绝大百分比是建立在其他人有关你想法上——分离。 
  我怎么能忘记我的过去?其他人有关我的想法,至少部分建立在他们过去对我的经验——我的行为——上。我该做什么呢?就只是忘掉我做过的那些事?假装他们没关系? 
  都不是。 
  别试着想去忘记你的过去,而是努力的去改变你的未来。 
  你所能做的最糟的事是忘记你的过去。忘记你的过去,你便忘了它可以显示给你的一切,它给你做为礼物的一切。 
  也别假装它没有关系。不如承认它的确有关系——而正因为它有关系,你才已决定不再重复某种行为了。 
  然而,一旦你下了那决心,便放下了你的过去。放下它并不意味着忘记它。而是指停止那执着,结束对你过去的攀附,好象没有它的话你就会淹死一样。然而就由于它,你才会淹死。 
  停止用你的过去来让你漂在你对你的想法上。放下这些旧木头,游上一个新岸去。 
  即使有一个很美妙的过去的人,若执着于好像那即是他们上谁的话,也没有好处。这就是所谓的“在你的桂冠上休息”,而没有什么事会比这更快的阻止成长了。 
  别躺在你的桂冠上,也别久住在你的失败上。不如从新开始;在现在的每个黄金片刻重新开始。 
  但我如何才能改变已成习惯的行为?或已变成根深蒂固的人格特性? 
  借由问你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我是谁吗? 
  它是曾问你自己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你人生中的每个决定之前与之后,你都可以有利的问这个问题,从穿什么衣服,到选什么工作;从跟谁结婚,到根本要不要结婚。而当你抓到自己正在做你说你不想继续的行为时,那显然它就是个你要问的关键问题。 
  而这会改变长久固执的人格特性或行为吗? 
  试试看。 
  好的,我会。 
  很好。 
  在我决定我不是谁之后,并且在我将自己由“我是我的过去”的想法中解放出来之后,我如何发现我是谁? 
  那并非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个创造的过程。你无法“发现”你是谁,因为当你决定此事时,你应该是发自“零点”。你的决定并不建立在你的发现上,勿宁是建立在你的“偏好”(preferences)上。 
  别做你以为你是的人,做你希望你是的人。 
  那可是很大的不同。 
  它是你一生中最大的不同。直到现在,你一直在“做”你以为你是的人。从此以后,你将是你最高愿望的产品。 
  我真的能改变那么多吗? 
  你当然能。但要记得;这并不是关于改变,从而突然变得可被接受。现在,在神的眼里,你就是可被接受的。只因你选择改变,你才改变,你选择你自己的一个更新的版书。 
  我关于我是谁所曾有过的最伟大意象之最恢宏版本。 
  一点没错。 
  而像“这是我是谁吗?”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会将我带到那儿吗? 
  它会,除非它不会。但它是个非常、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它可以是让人转变的契机。 
  它的有力是由于它在将发生的事“文本化”(contextualizes)了。它使我正在做的事变得清晰起来。我观察到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你是什么意思?那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创造自己。许多人并不了解此点。他们看不出来这是正在发生的事,这是他们正在做的事。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所有人生的目的。 
  他们并不知道此点,他们并没领悟,每个决定是多重要,多么有影响力。 
  你所做的每个决定――每个决定――并非有关你要做什么的决定。它是有关你是谁的决定。 
  当你明白这点,当你了解它,每样事都改变了。你开始以一种新方式看人生。所有的事件、发生及情况,都变成去做你到这儿来做的事的机会。 
  我们的确是怀着一个使命来的,不是吗…… 
  哦,是的。那是最肯定的!你灵魂的目的就是去宣布、去宣告、去做和表现、去体验并成就你真正是谁。 
  那是谁呢、 
  我说你是的不论谁!你过的生活就是你的宣言。你的选择定义了你。 
  每个行动都是个自我定义的行动。 
  因此,是的,一个像那样简单的(这是我是谁吗?)问题就能改变你的人生。因为如果你能记得去问它,那个问题就会将正在发生的事放置在一个新的、大得多的文本里。 
  尤其是当你在做决定的时候问那个问题。 
  并同有一个非(做决定时候)的时候。你永远、一直在做决定。没有一个时候你不是在做决定。甚至当你睡觉的时候,你也在做决定。(事实上,你有些最大的决定是当你在睡觉时做的。而有些人纵使当他们看来像是醒时,也是在睡。) 
  有人曾说过,我们是个梦游者的星球。 
  这离真相不远。 
  所以那就是那个具魔法的问题,是吗? 
  那就是那个具魔法的问题。六个字的魔法问题。 
  事实上,有两句魔法问题。在正确的时候,问这些问题能比你所能想象还更快地将你推向你自己进化的前方。这两个问题是: 
  这是我是谁吗?(IsthisWhoIAm?) 
  现在爱会做什么?(WhatwouldIovedonow?) 
  当你在每个节骨眼上的决定问与答这些问题,你将由新福音的学生晋升为老师。 
  新福音?那是什么? 
  慢慢来,我的朋友,我早晚会讲的。在谈到那个之前,我们还有好多要说的。 
  那么,我可不可以再一次回到罪疚感上?关于做过这种可怕的事—例如,杀人或强暴,或虐待儿童——而无法原谅自己的那些人,该怎么办呢? 
  我再说一次,他们在过去所做过的事,并非他们是谁。那也许是别人所以为的他们是谁,甚至可能是他们以为自己是谁,但并非他们真正是谁。 
  但大多数人听不下去。他们充满了罪疚感——或也许对于命运的摆布心怀憎恨。有些人甚至害怕自己会再犯。所以他们视自己的人生为无望的、无意义的。 
  没有一个人生是无意义的!我告诉你,没有一个人生是无希望的! 
  恐惧和罪疚感是人的唯一敌人。 
  你以前曾告诉我这句话。 
  而我要再告诉你一遍。恐惧和罪疚感是你唯一的敌人。 
  如果你放下恐惧,恐惧便会放下你。如果你释放罪疚感,罪疚感便会释放你。 
  我们怎么去做到?我们怎么去放下恐惧和罪疚感? 
  借着决定去做。这是个武断的决定,只建立在个人的抉择上。你只不过改变了你自己的想法,以及你选择如何去感受。 
  正如哈瑞·帕墨说的: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所需的仅仅是个决定。 
  即使一个谋杀犯也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一名强暴犯也能重新创造他自己。甚至一个凌虐儿童者都能得救。而所需要的,只是在心、灵与头脑深处的一个决定:这并不是我是谁。 
  那适用于我们任一人?不论我们的恶行是什么?严重与否? 
  那适用于你们任一人。 
  但如果我犯下了不可宽恕的罪行,我又如何能原谅自己? 
  没有所谓不可宽恕的事。没有什么大罪是我拒绝去宽恕的。从使你们最严格的宗教也是这么教你的。 
  对赎罪的方式他们也许无法同意,对所谓的“道途”他们也许无法同意,但他们全都同意是有这么一条路,是有一个“道”的。 
  那条路是什么?如果我、我自己,认为我犯的罪是不可宽恕的,我又如何完成补赎? 
  在你们所谓的死亡的那一刻,补赎的机会便自会来临。 
  你必须了解“补赎”正是那个——它是“与之合一”(at…one…ment)。它是你与所有其他人都是一体的觉察。它是了解到你与每样东西——包括我——都是一体的。 
  所有的灵魂都以最有趣的方式体验他们的“合一性”。他们在一次被容许去经历他们刚才完成一生的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