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励志]与神对话 >

第18章

[励志]与神对话-第18章

小说: [励志]与神对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有爱心的人是自我中心的人。   
这的确是一个根本性的教诲……   
    如果你仔细地看的话,不是如此。如果你不能爱你自己,你就无法爱别人。许多人犯了错误,他们想通过爱他人来寻求对自我的爱。当然,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这样做。这不是有意识的。这是他们头脑里的东西。在头脑的深处。在你所称的潜意识中。他们想:“如果我”只爱别人,他们就会爱我。这样,我将成为可爱的人,我就能够爱我。 
    与此相反的是,许多人恨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另一个人爱他们。这是一种病态——人真的得了“相思病”,因为事实是,其他人的确爱他们,但这没有用。不管有多少人宣称爱他们,都是不够的。 
    首先,他们不相信你。他们觉得,你正在试图操纵他们,试图得到些什么东西。(你怎么能因为他们本来的面目去爱他们呢?不,这里头肯定有什么错误。你肯定想要些什么东西!你到底想要什么?) 
    他们坐在那里,想勾画出其他人怎么会爱他们。所以他们不相信你,并开始了一个要你证明它的战役。你不得不去证明你爱他们。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会要求你开始改变你的行为。 
    其次,如果他们最终相信你爱他们,他们马上开始担心,他们能把你的爱保持多久。所以,为了保持住你的爱,他们开始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样,在关系中,两个人都真的丢失了自己。为了发现自我,他们进入这种关系,但反而却失去了自我。 
    在关系中失去自我,这就是在这种结合中造成大多数痛苦的原因。 
    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希望整体将大于部分之和,但却发现更少了。他们觉得比他们独身时更少了。本领更小,能力更小,更缺少兴奋,更缺少吸引力,更缺少欢乐,更缺少满意。 
    这是因为他们是更少了。为了拥有关系,维持关系,他们放弃了他们自身的大部发东西。 
关系从不意味着必须这样。但有很我人(比你知道的多得多的人)就是这样体验关系的。   
为什么?为什么?   
    这是因为人们(如果他们曾经有的话)与关系的目的失去了联系。 
    如果你们彼此看不到对方是在神圣的旅程上的神圣的灵魂,那么你就看不到各种关系背后的目的和原因。 
    灵魂来到肉体,肉体来到生活,目的是为了进化发展。你正在发展,正在变化。你利用与每件事情的关系来确定你正在成为什么。 
    这就是你来这里要做的工作。这就是创造自我的快乐。了解自我的快乐。有意识地成为你想做的人的快乐。这就是自我意识的含义。 
    你把你自己带到了这个相对世界,这样你可以拥有一些工具,靠它们你可以了解并体验你究竟是谁。你是谁,你就是你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创造的自我。 
    你的个人关系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你的个人关系是神圣的基础。它们实际上与对方毫无关系,但因为它们涉及的是他人,所以它们与对方有各种关系。 
   这是神的两分法。这是一个闭环。所以“那些自我中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了解上帝”,这并不是一个根本性的教诲。在你的生活中,了解自我的最高部分,并以此为中心,这并不是一个坏目标。 
    所以,你的第一关系,必须是与你自己的关系。你必须首先学会尊重、珍惜并爱你自己。 
    你必须首先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然后你才能把另一个人看作有价值。你必须首先把自己看作是有福的,然后你才能把另一个人看作有福。你必须首先了解自己是神圣的,然后你才能看到另一个人的神圣。 
    如果你本末倒置,你认为另外的人是神圣的,然后才认识自我(大多数宗教要求你这样做),有朝一日你将讨厌它。如果有一种东西你们谁都不能容忍,它就是比你更神圣的人。但你的宗教迫使你认为其他人比你更神圣。你这样做了——然后,你把他们钉在十字架上。 
    你们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我所有的老师(而不仅仅是一个)钉在了十字架上。你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比你更神圣,而是因为你使他们不再神圣。 
    我的老师们带来了相同的讯息:不是我比你更神圣,而是“你像我一样神圣”。 
    这是你没有听到的讯息,这是你没有能够接受的真理。这是你不能真正、纯粹地爱上另一个人的原因。你从没有真正、纯粹地爱上另一个人的原因。你从没有真正、纯粹地爱上你自己。 
    所以,我告诉你:现在和从今以后,以你自己为中心吧。要去看在任何特定的时刻,你是什么、正在做什么、拥有什么,而不是别人正在怎么样。 
    你的拯救不在别人的行动之中,而在于你的重新行动之中。   
我了解得更好一些了,但这好像听起来是,我们不应介意其他人在关系中对我们做什么。他们能做各种事情,只要我们保持我们的平衡,保持我们的自我中心,以及各种好的品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触及我们。但其他人的的确确是在触及我们。有些时候,他们的行为的确在伤害我们。正是在关系中出现这种伤害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做什么。“站在一边,让它没有任何意义”,这样说当然很好,但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在关系中确实被其他人的言语或行动伤害过。   
    你将不会受伤害的这一天将会到来。这将是你认识到——实现关系的真正含义、真正原因的那一天。 
正是因为你忘记了这一点,你才以这种方式作出反应。但这没关系。这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它是发展进化的一部分。你在关系中要做的是灵魂工作,但这是一个大的理解,一个大的记忆过程。在你记住这一点之前,你必须工作在你现在的水平。现在的理解水平、愿望水平、记忆水平。 
所以,当你带着痛苦和伤害对他人所说、所是、所做作出反应时,有些事情你可以做。第一件事情是,坦诚地对你自己、对他人承认你准确的感觉。你们许多人不敢这样做,因为你认为这会使你“看起来很坏”。在你思想深处的某个地方,你认识到“这样感觉”可能很可笑。这可能是你的气量太小了。你“比它伟大”。但你无法克制自己。你仍然会这样感觉。 
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因为尊重你自己的感觉就意味着尊重你自己。你必须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人。如果你不能尊重你自己内部的感觉,你怎么能够期望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觉呢? 
在任何与他人的相互关系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一关系中,我是谁,我想做谁。 
你经常是直到尝试了一些生活方式后,才记得你是谁,才知道你想做谁,这就是为什么尊重你最真的感觉是那么重要。 
如果你的第一感觉是负面感觉,要从这一感觉中走出来,经常需要的是简单拥有这一感觉。正是当你有生气、心烦意乱、厌恶、愤怒、有想报复的感觉的时候,你可以抛开这些第一感觉,把它们作为它“不是你想做的人”。 
先知是这样的人,她经历过足够的这类体验,可以事先了解她的最终选择。她不需要试验任何东西。她从前穿过这些衣服,知道它们不合身,不是“她的”。既然先知了解自己是谁,她的生活献给了永恒的自我实现,这类不适合的感觉是不会被接受的。 
这就是先知面对其他人所说的灾难会镇定自若的原因。先知祝福灾难,因为先知知道,由灾难和一切体验的种子可以成长出自我。先知的第二个生活目的是一直成长。因为一旦一个人完全自我实现后,除了更多,没有剩下其他事情可做。 
就是在这一阶段,人从灵魂工作来到上帝的工作,因为这是我想要的! 
为了我们这一探讨,我假定你还处在灵魂工作阶段。你仍然在寻求实现(使之成为“真实”的)你自己真正是谁。生活(我)将给你丰富的机会创造它(记住,生活不是发现的过程,生活是创造的过程)。 
你可以反复创造你是谁。事实上,你每天都在这样做。然而,鉴于现在的事情,你并不能总是得到同样的答案。假设有相同的外部体验,在与它的关系之中,第一天你可能会选择耐心、可爱、仁慈。第二天,你可能会选择愤怒、丑恶、伤心。 
先知是这样的人,他总是能得到同样的答案——这一答案总是最高的选择。 
在这一方面,先知是立即可以预言的。相反,学生们是完全不可预言的。只要简单地注意一下一个人在对待某一局面作出反应或响应时,是否可预言地作出最高的选择,就可以说出他在通向达道的道路上做的怎么样。 
当然,这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选择是最高的选择? 
这是自创世纪以来人类的哲学和神学反复探讨的问题。如果你真正卷入了这一问题,你就已经步入了达道之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还陷在另一个问题中。不是什么是最高的选择,而是哪种选择最可获利,或者我怎样才能损失最少? 
如果生活的出发点是控制损害,或者得到最合适的好处,那就丧失了生活的真正利益。那就丧失了机遇。错过了机会。因为这样度过的生活是恐惧中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在对你说谎。 
因为你不是恐惧,你是爱。爱不需要保护,爱不会被丢失。但如果你继续回答第二个问题,不回答第一个问题,你将永远无法在你的体验中了解这一点。因为只有那些思考得失的人会问第二个问题。只有那些用另一种方式看待生活的人,那些把自我看作是更高的存在的人,那些理解输赢并不是考验,而只是爱或不爱的人,才会问第一个问题。 
那些问第二个问题的男人说“我是我的肉体”。那些问第一个问题的女人说“我是我的灵魂”。 
啊,让所有有听觉的人都听吧。我告诉你:在所有人际关系的关键之处,只有一个问题:   
现在,爱应该做什么?   
其他的问题都是不相干的,其他的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其他的问题对你的灵魂没有任何重要性。 
现在我们谈到了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微妙问题,因为人们广泛地误解了爱主导行动这一原则,正是这种误解导致了对生活的怨恨和气愤,这反过来又使许多人偏离了道路。 
多少世纪以来,你们得的教育是,爱主导行为,这意味着怎样对其他人最好,就选择做怎样的人、怎样做、拥有什么。 
但我要告诉你:最高的选择是能对你产生最高的善的选择。 
就像所有奥妙的哲理一样,这一说法自身马上就会引起误解。一旦一个人能确定他能为他自己所做的最高的“善”是什么,奥妙就清楚了一些。当作出绝对的最高的选择后,奥妙就消失了,圈画完整了,对你自己的最高的善将成为对他人最高的善。 
要理解这一点,可能需要几生几世,实施它可能需要更多生命,因为这一真理围绕着另一个更大的真理:你对你自己做什么,你就在对他人做什么。你对他人做什么,你就在对自己做什么。 
这是因为,你和对方是一体。 
这是因为…… 
除了你之外,别无他物。 
在你的星球上走过的所有先知都教过这一点。(“真的,真的,我对你讲,只要你对你的同伴做什么,你就是对我在做什么”。)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伟大的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