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3-辨证录 >

第23章

593-辨证录-第23章

小说: 593-辨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邪亦易散,实有鬼神不测之妙也。 
人有久嗽不愈,用补肾滋阴之药不效,反觉饮食少思,强食之而不化,吐痰不已者,人 
以为肺经尚有邪留于胃中,而不知乃脾胃虚寒不能生肺,使邪留连于中脘而作嗽也。夫肺金 
之母,脾胃二经之土也,土旺则金旺,土衰则金衰,不补母以益金,反泻子以捐土,邪即外 
散,肺且受伤,况尚留余邪未散乎!毋怪其久嗽而不愈也。然则治之之法,不可仅散肺之邪 
,而当急补肺之气;不可仅补肺之气,而尤当急补脾胃之土矣。然不可徒补脾胃也,盖补胃 
必须补心包之火,而补脾必须补命门之火。心包生胃土,命门生脾土,实有不同耳。然而胃 
病则脾必病,而脾病则胃亦病也。吾补胃而即兼补脾,补脾而即兼补胃,未尝非肺金之所喜 
。肺喜正气之生,自恶邪气之克,不必治嗽而嗽病自已矣。方用补母止嗽汤∶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一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苏子(一钱) 半夏(一钱) 桔 
梗(二钱) 麦冬(五钱) 紫苑(一钱) 肉桂(五分) 
水煎服。一剂而嗽轻,二剂而嗽更轻,四剂而嗽全止矣。 
此方乃补脾胃之圣药,加入肉桂以补心包、命门之二火,一味而两得之也。又恐徒治脾 
胃之母,置肺邪于不问,增入补肺散邪之味,则子母两得,而久嗽安得不速愈哉! 
此症用助金汤亦佳。 
人参(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 白术 百合(各五钱) 茯神(二钱) 肉桂 炮姜 苏叶 
百部(各五分) 半夏(三分) 
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咳嗽,长年不愈,吐痰色黄,结成顽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用尽气力始得吐出 
于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年老阳虚之人,最多此症。然用消痰清肺之药往往不验者,盖徒 
治其痰,而不理其气也。夫痰盛则气闭,气行则痰消。老年之人,孤阳用事,又加气闭而不 
伸,则阳火煎熬,遂成黄浊之痰,气虚不能推送,故必咳之久而始能出也。方用六君子汤加 
减治之。 
人参(五分)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陈皮(五分) 柴胡(五分) 白芍(一两) 白芥子(三钱) 甘 
草(一钱) 栀子(一钱) 
水煎服。二剂而痰变白矣,四剂而痰易出矣,十剂而咳嗽尽除。 
补阳气之虚,开郁气之滞,消痰结之块,祛久闭之火,有资益而无刻削,则老痰易化, 
而咳嗽易除也。倘徒用攻痰之药,则阳气必伤,而痰又难化,格格难吐,何日是清快之时乎 
! 
此症用化老汤亦佳。 
人参(三分) 白术(一钱) 生地(二钱) 款冬花(三分) 白芥子 白芍 地骨皮(各三钱) 柴胡(四 
分) 甘草(一钱) 麦冬(五钱) 
水煎服。四剂轻,十剂愈。 
人有阴气素虚,更加气恼,偶犯风邪,因而咳嗽。人以散风祛邪之药治之而愈甚,此不 
治其阴虚之故也。然而徒HT 其阴,而肝气未平,则木来侮金,咳亦难已。法宜平肝而益之以 
补水之剂,则水能资木,而木气更平也。方用平补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甘草(五分) 白芍(一两) 柴胡(一钱) 人参(五分) 茯苓(三钱) 天 
花粉 
(二钱) 百合(五钱) 炒黑荆芥(一钱) 
水煎服。 
此方大补肺、肾、肝、脾之四经,而尤能解肝气之郁。肝经郁解,而肺经风邪亦不必祛 
而自散矣。人谓补肾、补肺、平肝足矣,何又兼补脾胃而用人参耶?不知三经之气,非脾胃 
之气不行,吾少加人参、茯苓以通之,则津液易生,而肾、肝、肺尤能相益也。 
此症用涣邪汤亦效。 
白芍 熟地 麦冬(各五钱) 甘草 柴胡 香附(各一钱) 陈皮(三分) 白术 玄参(各三钱) 
天花粉(五分) 苏子(一钱) 
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金之燥。苟 
肺气不燥,则清肃之令下行,而周身四达,何处非露气之下润乎!不特肾水足以上升而交于 
心,亦且心火下降而交于肾,不传于肺矣。心火既不传于肺金,曾何伤燥之虑哉!惟其肺气 
先已匮乏,高源之水无有留余之势,而欲下泽之常盈,以上供于肺金之用,此必不得之数也 
,治法自宜专润肺金之燥矣。然润肺金之燥,而肾火上冲,则肺且救子之不暇,何能自润? 
此肺肾必宜同治也。方用子母两富汤∶ 
熟地(二两) 麦冬(二两)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肺金之燥除,肾火之干亦解。 
譬如滂沱大雨,高低原隰无不沾足,既鲜燥竭之虞,宁有咳嗽之患?倘失此不治,或治 
而不补益其肺肾,转盼而毛瘁色弊,筋急爪枯,咳引胸背,吊疼两胁,诸气 郁,诸痿 
喘呕,嗌塞血泄,种种危候,相因俱见矣。又用何药以救其焦枯哉! 
此症用夜露饮亦妙。 
熟地 麦冬 芡实(各一两) 山茱萸(五钱) 贝母(五分) 
水煎服。十剂全愈。 
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有似呕血而实非血也,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人 
以为肾经之邪火大盛,将欲肾邪传心也,谁知是脾邪之将传于肾乎?此症初因肾水干枯,肾 
经受邪,肾乃传心,故发热而夜重,未几心邪传肺,故咳嗽而汗泄;未几肺邪传肝,故胁痛 
而气壅;未几肝邪传脾,故肠鸣而作泄。今既盗汗淋漓,肠鸣作泄,乃肺邪不传肝而传脾也 
。邪不入肾肝,尚有可生之机,亟宜平肝滋肾,使邪不再传,则肝平而不与肺为仇,肾滋而 
不与心为亢;再益之健脾之品,使脾健而不与肾为耗,自然心火不刑肺而生脾,脾气得养而 
肺气更安矣。方用转逆养肺汤∶ 
白芍(五钱) 麦冬(三钱) 茯苓(三钱) 玄参(二钱)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北五味(二钱) 车 
前子(二钱) 地骨皮(三钱) 丹皮(三钱) 牛膝(一钱) 破故纸(五分) 贝母(一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而气转,再服十剂而痰变为白,再服十剂而泄止,肠亦不鸣也。 
此方本非止泻之药。盖泄成于阴虚,补其阴而泄自止,阴旺则火息不去烁金;金安则木 
平不去克土,所以消痰而化其火炎之色,止泄而撤其金败之声,故肠鸣、盗汗尽除,而咳嗽 
亦愈矣。 
此症用止传汤亦妙。 
熟地(二两) 玄参 百合(各一两) 白芥子(二钱) 荆芥(炒黑,一钱) 茯苓(三钱) 沙参(三钱) 
地骨皮(五钱) 桑叶(十五片) 
水煎服。十剂轻,三十剂愈。 
人有春暖夏热,则安然不嗽,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人以为肌表之疏 
泄也,谁知是郁热之难通乎?夫人身之气血,流通于肌肉之内,则风邪不得而入。惟气血闭 
塞不通,而邪转来相侮,凝滞而变为热矣。盖春夏之间,皮肤疏泄,内热易于外宣。秋冬之 
际,皮肤致密,内热难于外发,所以春夏不咳嗽,而秋冬咳嗽也 
。倘不治其郁热之本,而 
惟用发散之品,徒虚其外,愈不能当风寒之威,徒耗其中,益转增其郁热之势,均失其治之 
之法也。所贵攻补兼施,既舒其内郁之热,而复疏其外入之寒,则本既不伤,而末亦易举也 
。方用∶ 
当归(五钱) 大黄(一钱) 贝母(二钱) 天花粉(三钱) 薄荷(二钱) 荆芥(二钱) 甘草(一钱) 白 
术(三钱) 陈皮(三分) 神曲(五分) 黄芩(二钱) 桔梗(二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秋冬之时断无咳嗽之症矣。 
盖大黄走而不守,用之于祛火消痰之中通郁最速,又得当归之补而不滞,白术之利而不 
攻,同队逐群,解纷开结,内外两益矣。 
此症用郁金丹亦甚效。 
白芍 桔梗(各三钱) 抚芎(二钱) 白芥子 茯苓 生地(各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卷之四
喘门(四则)
属性:人有偶感风寒,一时动喘,气急抬肩,吐痰如涌,喉中作水鸡声,此外感非内伤也。倘 
误认内伤,少用补气之味,则气塞而不能言,痰结而不可息矣。治法宜用解表之味。然而, 
纯补之药不可用,而清补之药未尝不可施也。方用平喘仙丹∶ 
麦冬(五钱)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芩(一钱) 山豆根(一钱) 射干(一钱) 白 
薇 
(一钱) 乌药(一钱) 苏叶(八分) 茯苓(三钱) 
水煎服。一剂喘平,再剂全愈,不必三剂也 
。 
盖外感之喘,乃风寒之邪,从风府而直入于肺,尽祛其痰而涌塞咽喉之间,看其病势似 
重,然较内伤之喘大轻也。平喘仙丹专消肺邪而不耗肺之正,顺肺气而不助肺之火,故下喉 
即庆安全也。 
此症用止声汤甚神。 
麻黄(一钱) 天门冬(三钱) 桔梗(三钱) 甘草 茯苓(各二钱) 山豆根(八分) 射干 陈皮 半 
夏青黛(各一钱) 
水煎服。一剂愈。 
人有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者,此气 
虚而非气盛也,乃不足之症。不可作有余之火治之。人身之阴阳,原自相根,而阴阳中之水 
火,不可须臾离也。惟肾水太虚,而后肾火无制,始越出于肾宫,而关元之气不能挽回,直 
奔于肺而作喘矣。然而关元之气微,虽力不胜任,以挽回其将绝之元阳,而犹幸其一线之牵 
连也,则犹可救援于万一耳。方用定喘神奇丹∶ 
人参(二两) 牛膝(五钱) 麦冬(二两) 北五味(二钱) 熟地(二两) 山茱萸(四钱) 
作汤煎服。一剂而喘少止,二剂而喘更轻,四剂而喘大定。 
此方人参宜多用,不用至二两则不能下达于气海关元,以生气于无何有之乡。非用牛膝 
不能下行,且牛膝能平胃肾之虚火,又能直补其下元之气也。麦冬益肺金,非多用则自顾不 
暇,何能生汪洋之水,以救燎原之炎耶!人喘则气散,非五味子何以能收敛乎。用熟地以益 
肾中之水也,肾水大足,自不去泄肺金之气,然非多加则阴不能骤生,而火不可以遽制。又 
益之以山茱萸,以赞襄熟地之不逮,自能水火既济,而气易还元也。 
此症亦可用参熟桃苏汤。 
人参 熟地(各一两) 破故纸(五分) 茯神 麦冬(各五钱) 胡桃(一个) 生姜 苏子(各一钱) 
山萸 巴戟天(各二钱) 
水煎服。 
人有七情气郁,结滞痰涎,或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痞满壅盛,上 
气喘急,此内伤外感兼而成之者也。此等之症最难治。欲治内伤而外邪不能出,欲治外感而 
内伤不能愈。然则终何以治之乎?吾治其肝胆,而内伤、外感俱皆愈也。盖肝胆乃阴阳之会 
,表里之间也,解其郁气而喘息可平矣。方用加味逍遥散治之。 
白芍(五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苏 
叶(一钱) 半夏(一钱) 浓朴(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痰气清,再剂而痰气更清,四剂而喘急自愈。 
病成于郁,治郁而诸症安得不速愈哉! 
此症用苏叶破结汤亦神。 
白芍 茯苓(各五钱) 半夏(二钱) 苏叶(三钱) 甘草(一钱) 枳壳(五分) 
水煎服。一剂气通痰清矣,二剂全愈。 
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此汗出亡阳,本是不救之病,而 
吾以为可救者,以久嗽伤肺而不伤肾也。夫喘症多是伤肾,久嗽之人未有不伤肾者,以肺金 
不能生肾水,而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