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3-辨证录 >

第52章

593-辨证录-第52章

小说: 593-辨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方虽非起死之方,实系填精妙药。填精而精足,精足人可不死,然则此方正起死之方 
也,人亦加意而用之乎。 
此症用扶弱汤亦妙。 
熟地(一两) 石斛 麦冬(各五钱) 北五味子(一钱) 巴戟天 菟丝子(各三钱) 山茱萸(五钱) 
水煎服。 
人有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以至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 
,人以为痿症之渐也,谁知是损筋之故乎。夫筋属肝,肝旺则筋旺,肝衰则筋衰,损筋是损 
肝也,补肝其可缓乎。然肝之所以衰旺者,乃肾之故也。肾水生肝木,肾水足而肝气旺,肾 
水虚而肝气衰,故筋衰者必补其肝,而肝衰者必补其肾。虽然补其肾,肝受益矣。但肝又去 
生心,吾恐补肾以生肝,尚不暇养筋也。更须补其心气之不足,则肝不必去生心,肝木得肾 
之滋,枝叶条达,筋有不润者乎。 
方用养筋汤∶ 
白芍(一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炒枣仁(三钱) 巴戟天(三钱) 
水煎服。二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痊矣。 
此方心肝肾三经同治之药也。凡三经之病均可用之,非独治伤筋不足之症,在人通用之 
耳。 
此症用舒筋汤亦效。 
白芍 熟地(各一两) 甘菊 丹皮 牛膝 秦艽(各二钱) 白术(五钱) 枸杞(二钱) 葳蕤(五钱 
水煎服。 
人有久立腿酸,更立而行房,则两足必然无力,久则面黄体瘦,口臭肢热,盗汗骨蒸, 
人以为瘵病也,谁知起于伤骨乎。夫骨中藉髓以能坚,骨无髓则骨空矣,又何所恃而能立乎 
。然而伤骨亦能耗髓,况立而行房则骨与髓两伤矣,何能不病哉。且伤骨中之髓者,即伤肾 
中之精也,髓涸者,肾水先涸也。肾涸不能化髓,骨中所以空虚也。故欲补骨中之髓,必先 
补肾中之精。 
方用充髓丹∶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金钗石斛(五钱) 地骨皮(三钱) 沙参(五钱) 牛膝(三钱) 五味子(一 
钱) 茯苓(三钱) 
水煎服。 
此方填补真阴,使肾水充足,精满髓充而骨健也。倘用冷药以损胃,或用热药以助阳, 
则熬干津液,燥以益燥,必成为痨瘵而不可救矣。 
此症用龟鹿饮亦效。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金钗石斛 牛膝 虎骨 龟膏 杜仲(各三钱) 山药 鹿角胶 
菟丝子 白术(各五钱) 
水煎服。 
人有过于欢娱,大笑不止,遂至唾干津燥,口舌生疮,渴欲思饮,久则形容枯槁,心头 
出汗,人以为阴虚火动也,谁知是阳旺火炎哉。夫心属阳火,肾属阴水,阴水遇阳火而烁干 
,阳火必得阴水而灌溉。是心火非肾水相交,不能止其炎上之性,惟是心中无液则心必燥矣 
。何心头偏能出汗耶。不知喜主心,而喜极反至伤心。盖喜极则心气大开,液不上行于唇口 
,尽越于心头之皮肉矣。故肾中之津到于心即化为汗,何能上济于廉泉之穴,以相润于口舌 
之闲乎。明是心气之伤,截流而断塞也。然则治法不必补肾水之源,仍补其心气之乏,而廉 
泉之穴自通矣。 
方用通泉饮∶ 
炒枣仁(一两) 麦冬(一两) 天门冬(三钱) 北五味(一钱) 人参(三钱) 丹参(三钱) 远志(一钱) 
当归(五钱) 甘草(一钱) 柏子仁(三钱) 
水煎服。一剂口润,再剂心头之汗止,三剂诸症全愈。 
此方补心气之伤,又是生津、生液之药,何必补肾以通源哉。 
此症用玄参莲枣饮亦佳。 
玄参(三两) 丹皮 炒枣仁(各一两) 丹参(五钱) 柏子仁 莲子心(各三钱) 
水煎服。 
人有用心太过,思虑终宵,以至精神恍惚,语言倦怠,忽忽若有所失,腰脚沉重,肢体 
困惫,人心为怯症之成也,谁知是劳心以至伤神乎。夫心藏神,神之久安于心者,因心血之 
旺也。思虑无穷,劳其心矣。心劳则血必渐耗,而神无以养,恍恍惚惚,有无定之形。且神 
宜静不宜动,神动则心更动,心动而血益亏,血亏而神愈动,虽有肾水之资,而血不能滋, 
虽有肝木之养,而液不能入,寡弱之君,无以自立,虽有良辅而四体不能强健,此腰脚肢体 
所以沉重而困惫也。治法必急救其心,而救心必以安神为主。 
方用定神汤∶ 
人参(一两)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丹参(五钱) 远志(一钱) 生枣仁(五钱) 丹砂末(一钱) 柏 
子仁(一钱) 巴戟天(三钱)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山药(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二钱) 
水煎服。一剂心安,二剂神定,十剂而身健矣。 
此方心、脾、胃、肺、肝同治之药也。盖心为孤主,非得心包戴护则神恐有下堂之走。 
今得脾、胃、肺、肝之同治,则扶助有力,心血易生,心神自旺矣。此症用龙齿安神丹亦 
人参 麦冬(各一两) 黄连(二钱) 柏子仁(三钱) 龙齿(火 ,醋 ,为末,一钱) 炒枣仁 
(三钱) 甘草(五分) 北五味子(一钱) 
水煎服。 
人有终日劳心,经营思虑,以致心火沸腾,先则夜梦不安,久则惊悸健忘,形神憔悴, 
血不华色,人以为心气之弱也,谁知是心血之亏乎。夫心宜静而不宜动,静则火不自炎,肾 
水自然来济,若动则心肾两不相交矣。盖肾水非火不生,然而肾得温火而水易生,肾得烈火 
而水易竭。心过劳而火动,正烈火而非温火也。肾畏避之不暇,敢来上升,以受火之威逼乎 
。水不上升,心愈干燥,必且自焚,虚损之症成矣。夫五脏之损,损至心而亡。今损不由五 
脏,心先自损,宜为不治之症。然而心宫宁静,原取给于各脏腑也,各脏未损,正有生机, 
补各脏之气,自然虚者不虚,损者不损也。治法专补其脾、肾、肺、肝之气。 
方用卫主生气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五分) 白芍(一两) 白芥子(二钱) 炒枣仁(三钱) 
玄参(一两) 
水煎服。二剂心血生,心气亦旺矣。 
此方五脏兼补之药也。然而兼补五脏,又是独补心宫,所以为奇。倘止补心而不补余脏 
,或单补一、二脏,而不五脏之兼补,反有偏胜之忧,非善补心伤虚损之法也。 
此症用益心丹亦可治。 
人参 当归(各五钱) 麦冬 炒枣仁(各一两) 天花粉 北五味 远志 神曲 丹砂(各一两) 
菖蒲(五分) 菟丝子(三钱) 
水煎服。 
人有过于好色,入房屡战,以博欢趣,则鼓勇而斗,不易泄精,渐则阳事不刚,易于走 
泄,于是骨软筋麻,饮食减少,畏寒之症生,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肾中之水火两损乎。 
夫肾中相火藏于命门之中,乃水中之火也,肾中水火,不可两离。频于泄精者,似乎损水而 
不损火,殊不知火在水中,水去而火亦去也。凡人火动之极,而水泄之,水泄之极,而火无 
水养,则火更易动而易泄,水火两伤,欲肾之不损得乎。治法必须大补肾中之水,不可补夫 
肾中之火。盖水虽生于火,而水涸之时,骤补夫火,则水不能制,而火且炎上,亦足以害之 
也。惟大补夫水,使水足以制火,而火亦自生。方用六味汤大剂煎饮,服至两月,然后加入 
附子、肉桂,以培补命门之真火,则水火有既济之妙,庶几两受补阴、补阳之益也。世人认 
八味丸为补阳之药,然仍于水中补火,是补阳而兼补阴之药也。所以补火无亢炎之祸,补 
水无寒冷之虞耳。 
此症用菟丝地萸汤亦神。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菟丝子(一两) 巴戟天(五钱) 
水煎服。 
人有易于动怒,虽细微饮食,琐碎居处,家人父子之间,无不以盛气加之,往往两胁满 
闷,其气不平,遂致头疼面热,胸膈胀痛。人以为肝气之盛,谁知是肝血之损乎。夫肝性最 
急,得血以养,惟肝中无血,则肝气抑郁而不舒,遂易动怒矣。盖肝气最不能藏而喜泄,肝 
气藏则肝血必然外越,肝血藏则肝气必然外疏,肝气泄则肝血必然内生,肝血泄则肝气必然 
内郁,是二者原相反而相成者也。今易于动怒者,是肝血欲藏而不能藏,肝气欲泄而不能泄矣。 
治法补肝血以使之藏,平肝气以使之泄而已。 
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白芍(一两) 白术(五钱) 陈皮(五分) 甘草(五分) 茯苓 当归(各五钱) 柴胡(一钱) 炒栀子(三 
钱) 半夏(一钱) 荆芥(炒黑,三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血藏于肝中,气摅于肝外,两得其宜也。 
盖此方原善疏肝经之郁气,郁解而气自和。况清其火,血有宁静之气,引其经,血有返 
还之思。重用白芍、当归以生其新血,轻用柴胡、半夏以解其逆气,所以两收其功也。 
此症用加减生熟二地汤亦妙。 
生地 熟地(各一两) 白芍 麦冬(各五钱) 山萸(三钱) 北五味(一钱) 炒栀子(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人有不食则腹中若饥,食则若饱闷,吞酸溏泻,日以为常,遂至面色痿黄,吐痰不已, 
人以为胃气之伤也,谁知是脾气之损乎。夫脾为胃土代行其传化者也。胃之气全藉脾气之运 
动,胃乃得化其精微,不特脾受益,而各脏腑之气,无不受其益也。今脾气受伤,不能为胃 
以代行其传化,不特胃之气无以生,而脾不得胃气之化,则脾亦受损而不受益,势必至脾胃 
两损,何能分其津液,以灌注夫各脏腑之气耶,治法必大健其胃,兼补夫脾。盖胃与脾为表 
里,两者宜合不宜离者也。 
方用益脾汤∶ 
人参(一钱) 山药(五钱) 芡实(三钱) 巴戟天(三钱) 砂仁(一粒) 半夏(三分) 茯苓(二钱) 扁 
豆 
(一钱) 神曲(一钱) 肉果(一枚) 白术(三钱) 
水煎服。服三月胃气开,再服三月脾气壮,但见有益不知有损矣。此方开胃之药多于补 
脾,以脾损由于胃虚,故补胃而自益其脾也。 
此症用果腹饮亦效。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破故纸(一钱) 砂仁(一粒) 茯苓(三钱) 芡实(五钱) 
水煎服。 
人有终朝咳嗽,吐痰微喘,少若行动则短气不足以息,人以为心火之刑肺,谁知是肺气 
之自损乎。夫肺主气,五脏七腑,虽各自有气,皆仰藉肺中清肃之气,以分布之也。今肺金 
自损,自卫不足,何能分给于各脏腑乎。且肾水非肺金之气不生,肺既自顾不暇,不来生肾 
,肾无肺气而水涸,肺又分其气以救子而不足,自然子病而母之气亦尽矣。治法宜大补肺气 
,兼补肾水。方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子,大剂与之。久服肾旺而肺亦旺也。夫六味汤补肾 
之药,即加五味、麦冬之补肺,而入于六味丸汤中仍是补肾者也。补肾以治肺,此胜于治肺 
者也。肾旺而肺不必顾子,况又有麦冬、五味之滋,肺受益正无尽也,何损之不愈哉。 
此症用延息汤亦佳。 
人参 百合(各五钱) 甘草(一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牛膝(二钱) 北五味(五分) 茯苓 
(三钱) 
水煎服。 
人有贪用饮食,甚至遇难化之物而不知止,逢过寒之味而不知节,遂至胸腹胀闷,已而 
作痛生疼,后至起嗳吞酸,见美味而作嗔不欲食者,人皆以为脾气之困,谁知是胃气之损乎 
。夫脾胃虽为表里,然一主入,而一主出,能入而不能出者,脾气之衰,能出而不能入者, 
胃气之乏也。虽脾胃交相伤损,然治法不可概治,必分别其何经之伤,使损者多获其益,则 
胃易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