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道家典籍+ >

第114章

道家典籍+-第114章

小说: 道家典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径乎。何以故?既皈玄门,慎毋虚过光阴。若欲于恬静处终其天年,我诀其终此百千生。而此闲逸之趣,万无定得者,此正我师棒喝之旨夫。噫!既无其才,又无其力,勉欲精勤,病必随之,不如就其才料而纳之造就之窠。此即鸟鹄异质,各有受炼之秘存乎其中。人不虚生,是人总可得道,幸自弃自嘱。”

  戒忌须知十二

  致功克期。泥丸氏曰:“致功可以克期者,一人之说,非通论也。盖禀受不一,而愚智有殊。克期而可致功,未有不因而致弊者。”太虚翁曰:“师言破的,饮水饮汤,冷暖自觉,师不得定之于弟,父不得定之于子,禀受有殊,智愚不一耳。行适其当,不及其期而已足。不得其当,虽过其期,行不中止。曰七曰九者,老少之名目,并非致功之期克也。左转三十六,右转三十六,是即半斤八两之说。类此而推,无庸泥滞也。譬如行路然,计弓准步而定里,成法则如此,由斯路者,行之而已,总以得到为宗。奚必垫涂人而考其步数乎?步有大小,其数自殊,考步以计里,不亦惑乎!天仙之道,活泼泼者是,固非泥象执文者可与议斯道。”

  戒忌须知第十三

  净秽自画。泥丸氏曰:“净秽在心,境不与焉,世之志士,迷而功阻者比比,大可笑也”。

  太虚翁曰:“旨哉斯言,净秽在心,境不与焉,不易之论也。滞境而画,食古不化之故。要知净秽辟秽种种作用,盖即净面连心洗,焚香带性烧之义。奈何有礼废吊而行避坟冢者!以为书载见尸四十九,终身不得道。不知此说出于礼诵之门,而隐讽夫阴阳流,专以送死领葬为生计者,梦寐寝食于其间,穷其一身内外,无非死气焉,是诚乃无道成之量者。然世之阴阳家,果能诚诵太玄玉经,且更能日诵心维,不惟此身清净,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累行积功,孰有胜于此者?此之谓下结鬼缘,亦证得一助。况心无生死轮回乎!吁,生死且无,何有净秽?惟礼诵一门,理宜内外精洁,稍懈非所以致我敬,是以有焚香设供之仪,沐浴更衣之事。若夫修养一宗,纯存贞一,天仙一道,寂浩无涯,均无凶秽得触之虞,庸何忌焉。然苟无其道,而心有感之,则诀有退持太玄玉经,存放慈光,若月若日,照耀金庭,虽有感触,亦无弊焉。万无有因而自画,必待七终,乃始往吊,致废大礼。亦万物因往而自画进修之功。此我师揭此一则以示人慈旨云。”

  戒忌须知第十四

  泥古律今。泥丸氏曰:“时移世变,气运使然,泥古律今者,徒知好古,食而不化者也。不可以不戒”。太虚翁曰:“然古法不行于世也久矣。即如传道一种,情有不可得而古法者,然而知之者鲜矣。昔于某地,传某以某道,仪礼均未具,而受授竣。有某者起而责曰:‘某道传自某祖,得自某师,仪若彼,礼若此何其重也,今某传某,若此简,若此亵。可乎?’某欲辨而未得,迄今传为话柄。呜呼,彼之责者,亦是也。然彼也者,乌知夫今昔情殊也哉。经曰:礼云礼云,玉帛去乎哉。古哲之重夫仪文者,正以下受之诚与否耳。今则不然,计仪以受授,将以召彼,而群凝哉,且将因仪而谤道焉。呜呼,可知某之不计仪而受授,是崇道,非慢道也。即此以律泥古今,殆有不可不戒者矣。吁!天下滔滔,泥古且未真,洞而审之,类皆假古以律今者,其心其行,更有不可问焉者矣。〈谢氏按:愚知今时虽值科技倡明时代,但授法传功时,泥古律今,要人登坛盟誓者大有人在,反使学人徒生反感,未能崇道,反而谤生。很多学人致函鄙处,痛斥其非,故鄙深知泥古律今之害,愿同仁共省〉。

  戒忌须知第十五

  身心意任。泥丸氏曰:“以三逆任者仙,以三殉任者人,故以身心意任为戒”。太虚翁曰:“玄哉师说!身心意者,谓之气精神也可,谓之天地水也可,盖其内蕴有是理。故精乃心之所出,神乃意之所有,气乃身之所载,其实心以主之。以三逆任者,盖能以心制意,以意制身,以身定志,以志定神,以神定气,相制相定,欲净理纯,纯一不二,则仙之道也。以三殉任者,盖但心任意,以身殉意,以意殉心,相殉相任,欲炽理灭,千态万状,则人之道也。噫!要知天仙一道,以逆为用者,天地定位也,地天乃泰。他若水火木金,有相媾相交之妙,而水土亦有和洽之功。类而推之,无不以逆为用者,以我师之所以谆谆告诫也欤”。

  戒忌须知第十六

  礼仪荒忽。泥丸氏曰:“是可即外以证内,正是止敬存诚一功之现于内外者也,何可荒忽。志士犯此,必坠魔道,可不戒哉!是昧夫足恭之一说耳”。太虚翁曰:“犯此戒者,大都似达非达一流。盖此辈夙修乏福,而薄有才智,沧落不偶,识者鲜焉。致恭致敬,人之不答,更有从而笑之者,遂渐大反其行止。又遇好事者从而推奖之,曰:‘某也材,’古之狂狷无以为过之。世之无知者从而附和之,因美其名曰解脱,能恬淡,能狐高,相赞相成。风闻夫无闻志士之耳,遂亦遥遥应染焉。此末世群以礼仪荒忽为存本色之因也。夫学者诚宜戒之!否则必坠流我慢魔道,可不戒哉。第当内外如一,又当如分而止。故凡身处尊贵之阶,礼宜持夫忘分之礼;身处卑幼之序,则但尽夫弟子之仪。若于同僚酬应之际,礼文无失,当而已矣。夫我道,天仙之大道,不避人,不逃世者,酬酢不得而缺。鼓钟于宫,声闻如外,慎毋使彼四方君子,闻所闻来,见所见去。况天仙家,乃寓火候于行止坐卧间者,何可忽忽诸。若遇当坐而谈者,则有载谈载坐之行诀。步而谈者,又有载谈载步之行诀。立而谈者,又有载谈载立之行诀。人坐亦坐,人起亦起,人立亦立,人步亦步。周旋拜礼,莫不有微细妙诀存乎其中。大可随地随时,行我功诀,炼我炁精。更可详验我行功之安勉。岂慢行酬酢之仪文于外,而无我内治之神功哉。是以天仙一戒律有三千八百之多之微细条目也。盖心愈静而愈而圆,有不待存注而无不中规中矩之妙。然须于平时细微体认而体行之,则当场酬应之际,自不厌其礼文之繁索矣。故古之志士必于家庭间,随时随处不废其起起立立坐坐步步之仪文者,正以炼其起起坐坐行行立立之功诀也。一旦应对而出,或事上,或接平,或临下,自然周致而合度合诀焉。大隐朝市,此说何谓乎。今则不然,以为家无常体,而惰其百骸四肢焉。不知家无常体之说,言不惟晨昏定省而已。凡彼巨细仪文,一一必使其内外如一,而无偏胜之弊,故曰无常礼焉。夫子申申如,夭夭如,正是于闲居燕处,时而行其体认之妙用。第可以意会不可言传。慎毋误以为闲居燕处而稍忽其自然止敬之功为要。记有之,时思尽忠,退思补过,岂仅专指夫政事焉而已哉。要知政事之得失,不出乎一心。行止坐起,知有安驻其神之诀,则神驻于身,而不飞焉他注矣。出面立朝,则理事自明,决政有当,应对自和,进退自正。一切周旋酬酢,谦适于谨,恭适于安,让适于宜,辨适于达,论适于畅,行适于正,操适于真。盖我天仙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存则圣贤,化则仙佛。无非终始于心一功,而造夫大而化,犹不自住焉,乃为天仙之学。孰谓可以礼仪荒忽也哉!彼此礼仪为礼仪,则具文矣。外恭敬而内怠,慢犹荒忽也,不可不以为切戒者,二三子识之。〈谢氏按:行住坐起,旨在内安其神,所谓诸于内而形于外。自然,内安而外恭,内和而外敬,仪礼得矣。然内安其神之诀如何?诸同志不妨参阅动静有间一则,必心领神会矣,何须在下赘言乎!

  未完待续,欲知后续情节,请登陆【yixia】,章节更多更新更快,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八十一章 新门派逍遥宗正式收弟子(绝对真实)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8…3…21 15:55: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club。yahoo/nitian

  这是逍遥宗刚刚建立的群组,希望有缘分人加入,一同修练,谈笑今生。不管怎么样朋友多点,为自己祖国些好事应该可以的,逍遥宗很喜欢正直‘豪爽,义气之人,欢迎个位朋友加入。。

  哦对了,申请加入的时候要注册的,记得注册名字改:逍遥宗ァ毛毛‘‘等等。。。

  我也是听我朋友说的‘‘他们4。多才刚建立的‘‘我已经加入了‘‘信修真的朋友速度了。。

  未完待续,欲知后续情节,请登陆【yixia】,章节更多更新更快,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八十二章 吕祖师三尼医世功诀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8…3…21 15:55: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尼者,仲尼,牟尼,青尼也。世,世界也。按此世字,兼身而言,乃是即身以医世也。吕祖旧有三尼医世说述刻本,余曾得而疏之,而功诀未备,功诀一册,得自太虚翁,翁谓功惟神持玉经,而诀自玄蕴咒入手云云。中为友人携去,岁越四十春秋,始得重事。乃为重述而手注之,后更以祝词以示我功用。如是,诀功乃备。不取自私,谨以公布诸同学云。

  玄蕴咒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沈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余。

  谨按功诀,师命辑从玄蕴开张者,欲学者游心于物之初也。夫我未寓形,原与太虚同体,如云篆于浩劫之初,遐迩浮沉于五方,不出乎一丈天心之外。及至寓形成物,初尚未失真元,迨后外物交错,识神用事,莫知自返,久之习染疴尘,将且求医之不暇,更何能从事此诀?吾故愿志此者,首格物致知,以诚已意。已意一诚,乃可学此。每于持经之先,体诵此咒,以新心目,而返吾初。使彼识神,无从驻足,本命乃安,心乃泰定。既安且定,真元乃复,此云篆方得遍罗太虚,是得静极而动之明证。然其动出无心,遐迩浮沉,徘徊未定。其为物也,至虚至灵,忽隐忽现。惟五方既现端倪,太虚已有云篆,自可演象成文。总蕴有增损于其间,究莫漓天心之方丈,是又动不移极之至理。犹言吾心,不离方寸是也。方寸,心也。人心曰方寸,天心曰方丈云。

  天真皇人

  谨按道典,在天曰天真皇人,在人曰本命元神。

  按笔乃书,以演洞章

  洞章,即玉经,按为生天生地生人物把之文。皇人,乃先天之真,故能体演成经。以人而言,乃为先觉之灵。朕兆未现,灵先觉焉,此玉经正旨,学者毋或背焉。

  次书灵符

  按即洞章之文,皇人剖而书之,乃为一字一符。

  元始下降,真文诞敷

  谨按此元始,乃即元始法王在天之灵,三才真一之精是也。下句真文,乃为三才所生之圣,乘时流演之圣训,三教经书是也。

  昭昭其有,冥冥其无

  言皆真一所生所化,无非妙有妙无之隐现,二而一者也,故统以其字该之。

  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

  按世疴,半由人事,斗由运戾,故不可以药力致痊。若世尘劳,半由习染,半由气禀,故不可以威惠维持。惟应迎一,以鎔以化。庶几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有志自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