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道家典籍+ >

第15章

道家典籍+-第15章

小说: 道家典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位最好分头去认真实行,错过了光阴,那就太可惜了。一天的时间不回光,那一天就做了鬼,一息的功夫能回光,那一息就成了仙,悟道参禅,脱胎换骨,就从这里开始,各位要勉力啊! 

第九章 金华宗旨阐幽问答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8…1…23 16:21: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欲免轮回,须从无形做功夫?

  答曰:无从做功夫。究竟何以做?将谓静中可得,动则失。不知动之所以失,由静之无以得。夫静无得,动有失,皆未达道也。汝所云,形而上,止言其当然,未识其所以然,刻下惟于有迹探无迹,有迹而无迹,迷者千里,悟者一朝。

  又问:何是有迹探无迹?

  答曰:空嗟男子学婵娟,妙里寻芳总一偏;不识正中中又正,无端起处是真玄。

  问:如何心得静?

  答曰:事事物物穷之难,时时刻刻存之易。存者存其心,心存方有主,有主方能治事,夫一操一舍之间,天人之分,贤愚之别,未可轻视也。但存心易于断续,行之久,自无间。无间则续,续则光明,光明则气充。气充则昏散不除而除矣。噫嘻!天下事,惟此事大,馀皆末焉耳!百忙之中寸存,万事中一理。不体此二语,终难入于圣域。

  问:观心?

  答曰:观心清静。心本无二,止一精真。通前彻后无他,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然观心亦有深浅:有强观,有自然观;有尘外观;有尘内观;有不内外观,有普观。尔将何观观心乎?吾道一步一步,亦不中躐等;而参之终始地位,亦不外此,起手即是落手。从观起手,功夫也。观深,妄净,方是真空。若止言空理,而不假观行,则是口头禅,凡夫终是凡夫,何为修也?

  问:回光返照?

  答曰:‘不照何以见?非筏莫渡。非非筏,莫渡渡,即是渡。筏终是筏,见筏无筏,知渡非渡。回光不以目,而以心,心即是目。久久神凝,方见心目朗然,不证者难言此,反启着相之弊。不证由于精虚,且观心觉窍,以生其精,精稍凝即露,即见玄关窍妙。参悟功夫方有着落,不然是渺茫之言,言之亦觉自愧欺人。吁!大道幽深实难言,一步一步到花妍;花中有实却无实,即是凡夫超后天。无有广大,灵慧千万袅娜,法座宽深,说法无际。且待尔等造就,日积月累,心开见佛,方知龙眠深处不吾欺也。‘至于眼观脐下,是外功。内功心目生,才是真丹田。左转右转,其理本同。丹经云:‘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又有眼前见光者,鼠光也,非虎眼、龙精之光。心光不属内外,若色目望见,即为魔矣。汝等污染久之,一时难清其实。生死事大,一念回光,收复精神,凝照自心,即是佛灯。满屋财气,只在各人认真,不认真,看吸得多少?我此事,神鬼俱惊,惟有德者当之。何谓佛灯?常令烛照,即是佛灯。与其屋内屋外点灯供我,不若此一盏灯彻夜不昧,照彻五蕴皆空,方知救苦救难一尊观世音。

  心灯一盏,人人本有,只要点得明,便是长生不死大仙人。汝等勿要忘了此心,使神昏昧无主,则精神散漫。此法直揭大乘宗旨,一超直入功夫。回光者,即他日身后明白境,不独现在也。必须逼我说出来,汝等才发信心,亦大泄天机矣。汝等照此行去,不期效而自效,平生参学,方贯串得来。不是今日东、明日又西,说些野狐禅便为了事。

  问:何才谓之上菩提路才为到家?

  答:本未离家,只因自心迷惑,指南为北,以致有千程万途之跋涉。其实,只在当下。拾得衣中珠,仍是自己珍。一念回光,即是在那菩提路上,家园切近,上好丛林,不用出家,即此是兰若。我此法心传,却是一超直入功夫,谓之保本修行,力聚者开宏光天化日也,不为希罕。即力浅根劣,亦不失小仙小神身分。诸子领之。

  问:从性学入手否?

  答曰:性学,非命学不了。先从性探引命之作,命通方得彻性。性非命,不彻;命非性,不了。故《易》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罢了,又何以至于命?不得穷到底,焉知神物隐于此?可以生人,可以杀人,生杀只在这个,并非另有玄关。

  又问:守真如之性可乎?

  答曰:真如之性怎能守得?既曰如是活活如如,何容拟议?拟议尚不能,焉能守之?不守而守,无可守也。守则把持,真如不现。莫把捉,四大本空,五阴非有,何处容汝捞摸?

  问:致心一处?

  答曰:致心一处固然,然心无定处,又须活泼,善探不在形色,形色俱是后天。知者,心之用;空寂者,心之体。若着在后天,则是气质用事,理之不尽,了之不能矣。

  又问:若不致心一处,如何得主张?

  答曰:超动静,得主张;无主张,却是主张。莫荒唐。飘飘荡荡,雷雨风云现样,造化齐彰,活活泼泼,不是寻常,却是寻常,天花乱坠,诸神献瑞实堪庆,快平生,一了百当。举目神光大法场,结果一起光。说甚恍朗,莫把捉,仔细详;把捉则愈驰愈远,止有火炽,而无水养,水火不均平,焉得神丹长?道人总是彻骨谈,毫无诬强。尔等善体,大道在望,实不待来生再了,转瞬大光明照彻,五蕴皆空,弥纶世界如掌。

  问:神入气中?

  答曰:如何入?神不入气中,无不在耳。所谓神入气中者,后天之神耳,非先天之神途路。入门功夫,气中即心中,要仔细认,即玄关之启处也。若着力,则凿;非玄关之启处,周身之气也,大有危险,不可不知。玄关,乃天地之正中。窍中有窍,亦无可指之处,若有可指,则是造化五行中,焉是出造化事?玄学不落造化,却有造化,非身体力行自证者,不能语语。金针句句入彀,默会而已,不在多言。

  问:神气?

  答曰:神无质,神即气也,神气不能分。离气,则神无所立,亦无所为气矣。气运即是神运。

  又问:神气既不能分,道家又何云炼气化神?

  答曰:存清去浊之谓。惟清,故灵。神即气之清者也。若炼神还虚,虚非气乎!气即神,神行乎气,又谓反其所由生。

  问:以气感气?

  答曰:以气感气固然。若指人身中气,真、凡而不可用矣。何时超升仙境,不是如此冲虚之气,摸不着点点心儿索。至于运气小术,亦可栽培肉身,以延其寿,若以为大道必须肉身上做工夫,则是旁门之言。沾着些须不是他,要从无沾依中幻化为用,不是这般说法,却是那边行履,光明法界,何处容情?佛语亦中听,仙家奏乐音,可惜人不懂,缺少个知音。总之外功于大道无涉。大道真修,先要精化气,此精不是交感精,丹书内已历历言之,这一层已先难讲,何况二关事、三关事更难说。大道幽深,实非戏语。有人说到入路,便以为究竟极,则不知出路若何,出而复入又若何。

  问:修持?

  答曰:修者,去其污染也。无污染,有何修持?若再修持,头上安头。

  问:从何体认?

  答曰:体认者,认体也。心体无形,体认即是功夫。体认一分,积得一分,积厚流光,道在眼前矣。汝仍从用探体去,到得体现,方有妙用。妙用显体,人不知之。

  问:三才立极,如何是人极?

  答曰:人极在心,即天心也。在人曰人,在天曰天。上帝临汝,无二尔心。本心通天,即通上帝;一念感召,位入仙班矣。

  汝等无学,愧吾未教。吾将所藏,细为汝道。道其所道,曰太极。太极之理,贯彻天人。天本乎此而立阴阳之极,生生不息之机实肇于此。人有是理,而为私所蔽,故不显其理,止存其质,动静之间偏侧莫晓,昏昏乎岁月,忽忽乎流行,放荡无忌,瞥而不返。吁嗟乎!红光一透,瓦解冰消,莫知其所之也。所谓士希贤,贤希圣,归而返之,由于致知。致知之要,存乎一心。心纯笃,则日进而不已;心恶杂,则流荡而不息。嗟!嗟!二三子侍吾久矣,未敢直透其旨。盖静敬者寡,诚一者鲜,所谓道不虚行耳。

  风雨闹,人事逍遥;说玄机,大半是空中实到。不积德,没依靠,故将人事作梯航,做得了时机宜到,做不了时也有红尘诰。天地无私,何须人计巧!汝等有事亦不妨,只要精神不散漫,如猛火聚炉,方有专一之意,方可入菩提路而证涅盘。不然者,渺茫其说,昏默其旨,不识自己性命根源端的,焉有进步?

  问:一切细参功夫,须要寻常而切己?

  答曰:有何功夫?不行而密,不肃而敬,笃恭以持己,显晦合一,体用无殊,功夫何在而何不在?所谓大道,以默以柔,无时而不适,无事而不泰然。

  问:某止知静其体也,动其用也,显其着也,晦其隐也,歧而二之,莫能合而一之,前蒙示“显晦合一,体用无殊”,是就无形者而言?

  答曰:有形中无形,中无‘有形‘,中亦无‘无形‘。中中中,一内察其体用之无殊,求其隐显之莫测。

  问:蒙示不行而密,不肃而敬,工夫何在何不在,即是显晦合一,体用无殊。若就流行者言,分明是有动有静,岂以动静皆天然,而以无欲谓之合一无殊?抑以纷纭万变皆莫能逃于太虚中,谓之合一无殊耶?

  答曰:水之有波,波非水耶?因其外动,而内以含内静,而波之波,水之水也,如是而已矣,藏于中,形于外,乌得不谓之合一,不谓之无殊乎?

  问:存心以致其知?

  答曰:有何存?

  又问:知致而镜明,镜明而垢见,纤翳无所容,所谓明得尽,渣滓便浑化了也?

  答曰:其养也,其贼也,毕于是矣。究其中,无一个主宰,如日月往来,寒暑定岁,四时代谢,八节兴衰,齐之此中,始成岁功而运行无滞,命之所由立也,性之寓,亦在是矣。尔其焚香静验,久而有得。江湖泊久,云蔽西山;知日出,是其时矣。

  问:兢业者即是本体,本体本自兢业,合着本体,即是功夫,所谓不行而密,不肃而敬也。自其精明而言,谓之知;自其鉴察而言,谓之敬;自其无妄而言,谓之诚;自其生理具于此,谓之仁;自其无内外可分,无动静可别,无极太极,谓之一;笃恭而天下平。中也者,和也;言中,而和在其中矣;言和,而中不待言矣;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表里一贯,头正尾直?

  答曰:常言之,常行之。庸言庸行,至诚无妄,三家至秘无多语。

  问:昨言镜明垢现,蒙示:其养也,其贼也。是否涵养省察因此,嗜欲纷华亦因此,即是识精未经点化之阴神,释家之所谓种性是也?

  答曰:将疑焉?将信焉?明明白白一个大路,到其际,自前进矣,久而自化种性为佛性。

  问:寻根即可透悟否?

  答曰:寻根觅底到海边,有个夜叉现。阴极方能生阳,未到穷阴,难透其源。从根探摸,正不着空、不着有之妙法耳。此吾之异传在此,通天彻地,大道快活,阳神普大千,一口吸尽水江西,狮子奋迅才出窟,万兽齐惊声顿希。咄!小道旁门,焉足一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