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成长]跨一步,就成功 >

第9章

[成长]跨一步,就成功-第9章

小说: [成长]跨一步,就成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因斯坦也说,他“因为苦思,常常弄得头晕脑胀,不得不躲开几个星期。”但那不是真的躲开,而是放到潜意识里思考。所以在丹尼斯·布莱恩(Denis Brian)的《爱因斯坦传Einstein:A Life(1897…1955)》里说:“(发现相对论的前一天),爱因斯坦失望地回家,心想要从已知的事实里发现真理,根本不可能……不过第二天醒来时,他非常激动,说他的脑袋好像经历了一场大风暴,答案居然找到了。他终于开启了上帝的智慧,解答了宇宙的奥秘。” 
  还有个例子,是德国化学家柯库尔(Friedrich August Kekule von Stradinitz),你知道他是怎么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吗? 
  他跟当时的科学家一样,整天想,想不出来。直到有一天晚上作梦,梦见有好多原子在他四周旋转,那些又大又奇特的长链子,像蛇一样扭曲。突然,一只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环状,柯库尔好像被闪电出中醒来,接着发表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 
  他为什么有那样神奇的梦?很简单,因为他在“有意识”思考时,也把问题放进了“潜意识”。就算“有意识”放弃了“潜意识”仍在偷偷地工作。 
  我自己也有个深刻的体验。发现当我专心写“深情系列”的时候,看什么都能联想到情爱,成为抒情散文。但是改天,专心写小说时,无论看电视、翻报纸,又总有活生生的故事跳进眼睛。 
  所以我会在《萤窗小语》里说:“如果你想要抓住灵感的云雀,就要时时准备好网子。” 
  我们非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且当你像罗素和爱因斯坦一样,先苦思一阵,再把那东西放掉,却又偷偷悬念的时候,它就进入“潜意识”。也可以说,当你带着“它”,在脑海里的大路上跑一阵之后,可以把它放进路边的草叶,让它自己找路,在深山野径里奔跑。 
  我绝不是乱说。据研究,我们左右两边的大脑是可以各自思索的。我们甚至可以用左脑想一件事,用右脑想另一件事。 
  我也记得你奶奶脑溢血时,医生说脑里有很多很多路,当这个地区毁了,路不通了,脑里会自动想办法绕道,开出新的路。正因此,许多脑溢血到不能说话,不能行走的人,能逐渐康复。 
  而且脑里的道路,有大有小,那些小路,你一阵子不用,就杂草丛生,相反的,愈是用的人,愈是畅通,而且能把小路走成大路,思想得更快、记忆得更好。 
  当你苦思不通,使自己陷于焦虑的时候,不如先放下,去做别的事,让问题在潜意识中蕴酿。 
  但是注意哟!你先要把它当件大事,才能驱动潜意识。如果你根本不在乎,或一“放下”, 
  就“全放下”了,完全不悬念着,就不可能让潜意识发挥作用。                         
节奏法:抓住心灵的节奏     
  今天下午我拿了两张银行的提款卡给你看,要你比较有什么不同。 
  你看来看去,还翻过背面研究,笑说两张都是十六个数字,但一张是连续的,一张是分成三段,每段四个字。 
  答对了! 
  你知道为什么那个银行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打数字吗?我没问过银行,但是我猜,八成因为他们发现十六个数字太长了,如果分成四段,比较好记,也比较好认,所以后发的卡片分了段。 
  我也相信,现在无论哪家银行的提款卡或信用卡,都把数字分段,是基于同一个原因。 
  许多事可以证明,我们的记忆在有节奏的情况下,能发挥得更好。 
  譬如唱歌背歌词,比背书快得多。但是当有人由歌曲中间一段问你,下面是什么词的时候,你可能得重新由那首歌的开头想起、唱起,直至唱到那一句,才把歌词想起来。背文章也常这样,有人突然考你“白居易《琵琶行》中,‘似诉平生不得志’下面是什么?”你可能会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接下来想到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记忆的节奏。 
  所以押韵的文章和诗词比不押韵的好背,流畅合乎语言节奏的又比“诘屈聱牙”的好背。 
  更重要的是,同一个句子,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段”或“停顿”的时候,也能产生很大的“记忆差异”。 
  举个例子—— 
  中国的五言诗,绝大多数是“二三断位”,也就是分成“两个字”、“三个字”来读。譬如: 
  床前 明月光, 
  疑是 地上霜;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如果你改成“三个字”和“两个字”的分段: 
  床前明 月光, 
  疑是地 上霜; 
  举头望 明月, 
  低头思 故乡。 
  虽然文字不变,意思也没有差异,却比较不对劲,比较不容易念,甚至比较不易背诵。 
  此外,我不久前才读到一篇研究报告,说中国人比美国人、日本人记数字的本事都大,能一 
  次记得多,而且记得快。 
  原因不是中国人特别聪明,而是由于汉语读数字比较简单、比较快。 
  可不是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你用国语,才一秒钟就念完了。 
  但是改成英语时,five、seven、和eight各有两个音节,six有三个音节,整个算起来,比国语多了五个音。 
  换成日文、日语就更多了—— 
  日文还简单一点:ichi ni san shi ao roku shichi hachi ku ju(ひちにさんしべろく 
  ちはちくじゆう) 
  日语可麻烦了: 
  hitotiu futatsu mittiu yottsu itsutsu muttsu nonatzu yattsu kokonotsu to(ひとつ 
  ふたへぬろよろいろむそなつせフつここのいとす) 
  天哪!由一说到十,日语居然要用二十五个音节,够不够烦?够不够慢?是不是足以影响他们处理数字的速度? 
  由以上我这些分析,你可以知道,分段落和掌握节奏,是加强记忆非常重要的方法。当你背书和记数字的时候,如果能先把冗长的句子分段,使它与你心灵的节奏相合,远比你直楞楞地死背,效果好得多。 
  现在你应该了解,为什么婆婆能背好多老歌的歌词,为什么公公用唱邓丽君歌曲的方式,能想起整首李后主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你也就知道为什么我和妈妈一直到今天,还能记得小学背的《武训兴学》和中学背的《木兰辞》的道理了。                         
陈述法:认识自己,才能成功     
  你知不知道“十二星座”的名称和次序? 
  我原来不知道,但是最近流行星象,心想也应该懂,于是随手拿起一本杂志,翻到 
  “星座运势”,花了两分钟,把十二个星座全背了下来。 
  你别惊讶,我怎么才花两分钟就背下十二个星座,而且连次序都记得。那是因为我用了特殊的方法。不信,现在我教你,你也两分钟就记得了,而且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 
  先听我说个故事,并且开始计时。 
  “从前有一只羊跟牛结婚,生了两个孩子,长得很巨大,像狮子一样壮,他们爱上一个处女,天天跟处女在一起,成了色魔,结果被变成了水瓶里的两条鱼。” 
  然后,你用那故事再想一遍—— 
  从前有一只“白羊”跟“金牛”,生了“双子”,长得如“巨蟹”,像“狮子”。爱上“处 
  女”,“天秤”、“天蝎”,成了“射手”、“魔羯”,变成“水瓶”里的“双鱼”。 
  算算时间,只怕你连两分钟都不到,就记得了。对不对? 
  为什么透过“说故事”的方法,可以加强记忆? 
  因为我们的大脑在记忆时,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它们甚至存在大脑的不同位置。前者容易记,后者不易记。 
  也可以这么比喻,我们的记忆很像桌子,一只脚、两只脚的桌子不容易站,但是三只脚以上,就能很稳。那“陈述性”的记忆,因为不是单独的东西,而与其他的情节相联,所以容易记牢。 
  再想想!当你记长串的数字时,是不是愈能联想到情节的数字愈容易?像我,到今天都能记得小学时一位同学的电话,因为那号码是 
  28395,我用“两把三脚壶”去记。 
  又譬如我们刚来美国的电话,只要告诉朋友一次,他们就能记得。 
  那电话是“5913877”, 
  说起来有点难听,是“我揪你三八鸡鸡”。 
  难听归难听,你是不是也一下子就背起来了?连我上个月开同学会,大家还都能记得,拿来开玩笑呢! 
  还有,台湾名作家赵宁,以前有个电话是“5711438”,他告诉朋友那是“我妻一一是三八”。 
  我才听一遍,也记到今天。 
  聪明人不但自己用这活的方法记名字和数字,甚至懂得教朋友,使朋友记得牢。 
  譬如多年前,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告诉我,他的电话是“251414”,接着笑说: 
  “你可以这么想——‘爱我意思意思’也可以把‘一’说成‘幺’,成为‘爱我要死要死。’”又笑笑说“要死要死大概不好听,你还可以用音乐去想,14是‘DOFA’,就是‘都发’。你爱我,我们就都会发。爱我都发都发。” 
  你说,我能不一下子记住,而且记到今天吗? 
  我不清楚,你是不是特别会“陈述性记忆”,又不擅于“非陈述性记忆”的人。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可以记牢毫无情节的东西,有些人,像我,则怎么都记不住,必须先把东西转成“陈述性”的记忆,才能记得。如果你属于我这种人,念书时与其事倍功半地死背,不如花点时间,先去编织和串连书里的材料,达到事半功倍。 
  我甚至要说,一个人在了解别人、战胜别人之前,先得了解自己、发挥自己、展现自己!                         
图像法:读书可以像看戏     
  今天上中文课的时候,我问你记不记得古时候有个人很会耍斧头,常到国王面前表演,但是突然间,他不再表演的故事。 
  你歪着头想了一下,说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人的斧头很准,绝对不会砍偏。 
  于是我在你课本旁边画了个耍斧头的人,简简单单地勾了一个人的侧面轮廓,又在那人的鼻子上涂了几笔。还没画完呢!你就叫,说你想起来了,是有个人常带朋友一起表演,先在那朋友的鼻子上抹一点灰,再抡动斧头,从朋友面前砍过去。朋友一点没受伤,大家以为斧头抡空了,但是细细看,才发现他鼻子上的灰已经不见。后来,那人突然不再表演,国王问为什么,是不是不准了。他说他一点也没退步,只是那一起表演的朋友死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直接提示你,却要画个漫画吗?因为透过“图象”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我相信今后你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故事,因为漫画会留在你的脑海,更加强你的记忆。 
  记得不久之前,有一天我要你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你只想起“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就背不下去的时候,我怎么做吗? 
  我两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