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 >

第14章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第14章

小说: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约听到窗外有人在吟诗,其中一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披衣出门寻看,却不见人影,感到很奇怪,脑子里就记下了这句诗。十年后,即唐玄宗天宝十载(751),钱起进京赶考,试帖诗的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兮舞冯夷”句中摘出的,叫《湘灵鼓瑟》。钱起展开想象,写道:“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试帖诗五言排律需要十二句,只差最后两句了,钱起冥思苦想,就是不知该如何结尾。考虑很久,突然想起那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原样照搬过来了。主考官读了这首诗,赞不绝口,尤其欣赏最后两句,认为简直是得到了神的帮助,于是把钱起录取为进士第六名。一百多年后的大中十二年(858),唐宣宗曾就试帖诗中若出现重复的字(排律也忌在一篇中重用字)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征询中书舍人李藩的意见,李藩即举钱起“楚客不堪听”和“曲终人不见”重用“不”字的例子,认为可以不作计较。由此可见这首诗名气之大,已成为唐代试帖诗的范本。

中唐诗人周存,性情仁慈,喜欢放生。曾经放生过一条鲤鱼,并作诗记述这件事情,诗写得很好,翰林学士陆贽十分赞赏,特别推崇末尾两句:“倘若成龙去,还施润物功。”大历八年(773),周存参加科考,试题是《白云向空尽》,诗快写成了,苦于无法结尾,周存忽然想起了那首咏鲤鱼的诗,于是改动了两个字,写道:“倘若从龙出,还施润物功。”主考官见诗大喜,周存自然也就金榜题名了。

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刘虚白,早年曾与裴坦同席读书。裴坦早在大和八年(834)便考中了进士,官运亨通,刘虚白却屡考屡败。直到26年后的大中十四年(860),裴坦以中书舍人的官职主持礼部贡举,刘虚白却仍以举子的身份应考;看到与同窗学友的天壤之别,

刘虚白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考场的帘子前边献给裴坦一首绝句《献主文》:“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著麻衣待至公。”裴坦见诗,心生恻隐,就录取了他。刘虚白虽中了进士,但年龄已大,自知难有作为,遂纵酒放诞,并写诗道:“知道醉乡无户税,任他荒却下丹田。”(逸句,收入《全唐诗》卷四九五)

                  

 科举笑话四则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柳冕,博通文史,历任太常博士、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等职。他性情古怪,平素有很多忌讳。参加科举考试时,忌讳就更多了,特别害怕说或者听到“落”字,认为那样会带来晦气。当需要说“安乐”这个词时,因“乐”与“落”同音,为避开说“落”,便改称为“安康”。某一天忽然听说放榜了,就派仆人去看,仆人见他落榜了,跑回来报信,说:“秀才‘康’了啊!”

魏扶,字相之,唐文宗大和四年(830)进士,与白居易有诗唱和。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他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主持贡举,走进贡院,想起自己当年参加考试的情景,颇有感慨,在墙壁上题诗道:“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表明将设身处地为考生着想,不遗漏贤才。录取名单公布后,榜上无名的举子痛苦失落,有人憎恨魏扶,偷偷地把他的诗作了改动,削去每句的头两字,变成了五言诗。这一改,意思全变了,落榜者听了都觉得讽刺得痛快淋漓。

唐初名臣杜如晦的六世孙杜审权,进士出身,大中十二年(858)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考生,叫“卢处权”。有人对此不满,嘲戏说:“考官‘审权’,考生‘处权’,可以说是掌‘权’而不丢‘权’了!”

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崔沆,进士及第,乾符(874—879)初年为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录取了一个考生叫崔瀣。当时榜上有名的所有姓崔的,崔瀣与崔沆关系最密切,因而人们怀疑这中间有私情;沆、瀣这两个字字义相近,合起来又是一个词汇,《楚辞·远游》里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的句子,于是有人妙连他俩的名字讽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但是崔沆这次另外还录取了十几个名士,后来大多官至卿相,所以人们又认为瑕不掩瑜,崔沆还是有知人之明的。

                  

 改名中第

    李岳(帲В啻慰凭俣济挥锌忌希惶煲估锩渭腥硕运担骸巴飞嫌猩剑跄芸忌希俊泵涡押螅醯米约旱拿植荒茉俳小皫'”了,于是去掉上边的“山”字和左右两个“犬”字旁,改名为“言”。接着果然考上了。

唐宗室子李蠙(pín),原名叫虬,秋季进京赶考,心血来潮在屋内墙壁上题写了自己的名字。过了一宿,忽然看到名字上边被人添了一划,变成“虱”字了。当时心想:“虱,就是蠙。”于是改名为蠙。转过年来的会昌元年(841),李蠙果然登第。

梁震,原名梁霭,准备参加科举时,求教刘象。刘象大致浏览了他的诗文,然后说:“你才思清秀,不久便能成就功名。但是如果不改名,恐怕无法显达。为什么呢?因为‘霭’字是‘雨’下从‘谒’,下雨天拜谒贵人,如何能见得到?今后请改为‘震’:‘震’字是‘雨’下从‘辰’,辰是龙,龙遇雨遇水,便能飞黄腾达,不是顺理成章吗?”改名为梁震后,果然及第。

                  

 阴差阳错

    科举考试五花八门,什么怪事都有。

薛展年幼的时候,有个相面先生说:“这个孩子长大后必定会成为状元。”可是他后来每次参加进士考试,因为与礼部侍郎李纾有仇隙,总是被排挤在外,铩羽而归。薛展有苦难言,听说来年可能要换主考官,便决定再考一次,发誓若再落选,就彻底远离科场。可是第二年临近考试时,主考官还是李纾,薛展好比兜头泼了一桶凉水,就想离京回家,谁知在街上又碰上了相面先生,相面先生说:“您今年一定会考上状元,铁定无疑!”经他这么一打气,薛展心想既然来了,“有枣没枣打一杆”,于是就留下来参加了考试。等到策试排榜的时候,原本选定翰林学士的女婿赵日华为状元。可是翰林学士口碑不好,朝臣纷纷猜疑这中间有“交易”,皇帝便命令改换别人为状元。李纾情急之下,不知道该换谁,因平时最恨薛展,脑子里老转悠着他的名字,所以此时竟鬼使神差不由自主地在名单上写下“薛展”二字。等奏报上去之后,才回过神儿来,可是已经晚了。第二天,薛展登门拜谢,李纾说:“是老天爷指挥了我的手,并不是你有才华。”

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卢肇,能诗善文,少年时期在家乡曾求教于韩愈,与同乡黄颇齐名。黄颇家境富裕,卢肇则自幼贫寒。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卢肇和黄颇进京参加科举,约定同日上路。袁州刺史成应元眼里只有黄颇,在长亭摆下酒宴为黄颇饯行,根本不搭理卢肇。卢肇也十分知趣,不管成应元和黄颇饮酒赏乐,独自骑着一头瘸腿驴从亭子旁边走过,出城郭十多里才停下来,等着和黄颇结伴启程。考试结束后,黄颇名落孙山,卢肇却状元及第。卢肇凯旋回乡时,成应元及其下属官员照例都来迎接,成应元万分惭愧,后悔当初嫌贫爱富看错了人。凑巧赶上有龙舟竞渡,成应元邀请卢肇观看,卢肇在酒席上赋诗说:“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竞渡诗》)

礼部侍郎郑薰,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为人廉洁刚正,在自家院里栽有七棵小松树,自号“七松处士”,对应于陶渊明的雅号“五柳先生”。唐宣宗年间有一次他主持科考,有一个考生叫颜标,郑薰与他素不相识,误认为他是忠臣名士颜真卿的后代。书法家颜真卿忠君爱国,抗击安禄山叛军,反对藩镇割据,被封为鲁郡公,史称“鲁公”。唐宣宗时,徐州(今属江苏)一带流民起义,局势尚不安宁;郑薰为了表彰忠烈,便把颜标录取为状元。颜标来谢恩的那一天,郑薰顺便问起他家的庙院(名门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颜标说:“我出身寒微,家里从没有庙院。”郑薰这才恍然大悟,可是事已至此,只有沉默而已。没有多久,这事还是传开了,落榜的人便作诗嘲笑郑薰说:“主司(主考官)头脑太冬烘,错任颜标作鲁公。”

                  

 情天欲海 风月无边

    婚姻和爱情是反映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而感情丰富的诗人们的婚姻和爱情,更是多彩多姿的万花筒。

与唐代宽松自由的大环境相适应,唐人的男女感情生活也是比较开放的,甚至有以风流为美的倾向。唐玄宗身为皇帝,自诩为风流天子,与梅妃、杨贵妃等妃嫔留下了绵绵不尽的情话韵事;宰相张嘉贞为女儿选婿,竟然让五个女儿各自手持丝线,听凭才子郭震任选其中的一个,很有浪漫色彩;韩愈是道貌岸然的儒学大师,却也耽于女色,家养二姬;白居易一代诗宗,咏妓诗屡见不鲜,对自己的娇姬美娃更是津津乐道,以至于身前身后惹得舆论沸沸扬扬;杜牧漫游青楼、纵横歌馆,却处处留下“风流而不下流”的美名;至于其他那些名声大大小小的诗人,也都各显身手,在“情天欲海”中演绎出一个又一个“风月无边”的故事。

唐代政坛有一个特点:女强人层出不穷。像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杨贵妃等等,接连崛起于皇宫政界,左右时势,控制朝纲。这种风气,反映在平民阶层的爱情生活中,那就是唐代女子往往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积极主动,大胆泼辣。像宫女私下夹诗战袍求配偶,大胆题诗红叶觅情人;像柳氏主动帮助穷秀才韩翃,许身献财;像才女步非烟发出“生当相亲,死亦何恨”的绝唱,不惜为爱情殉身。这种女性“唱主角”的情景,给唐代文苑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道学家们不懂爱情,因汉代的男女关系也很开放,便斥之为“烂汉脏唐”。可是他们忘了,汉唐两朝正是中国古代最意气风发、恢宏壮丽的时代。

                  

 雀屏中选

隋朝定州(今属河北)总管窦毅,娶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生下一个女儿。女儿长得才貌出众,窦毅视为掌上明珠,不肯轻易嫁人,一定要给她选一个有本领的佳婿。于是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对前来求婚者说,谁能两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前后来了许多贵公子,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李渊到后,射了两箭,各中孔雀一目。窦毅如约把女儿许配给了李渊。窦氏擅长书法,能模仿李渊的字体,别人竟至无法分辨。45岁因病早逝,未及见到李渊建唐称帝。李渊(唐高祖)即位,追谥窦氏为皇后。

“雀屏中选”后来成为典故,称择婿许婚或是被选中的女婿。

                  

 宁妒而死

房玄龄的夫人卢氏,妒性十足,房玄龄不敢纳妾。唐太宗要赐给房玄龄美女,房玄龄屡辞不受。太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