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理想国-伯拉图 >

第34章

理想国-伯拉图-第34章

小说: 理想国-伯拉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而入,玷污了她,并使她蒙受了(如你指出的)她的反对者加给她的那些恶名——说
她的配偶有些是一无用处的,多数是应对许多罪恶负责的。      ①把哲学比作一个妇女。
    阿:是的,这些话的确有人说过。
    苏: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还有一种小人,他们发现这个地方没有主人,里面
却满是美名和荣誉头衔,他们就象一些逃出监狱进了神殿的囚徒一样,跳出了自己的技
艺圈子(这些人在自己的小手艺方面或许还是很巧的),进入了哲学的神殿。须知,哲
学虽然眼下处境不妙,但依然还保有较之其他技艺为高的声誉。许多不具完善天赋的人
就这么被吸引了过来,虽然他们的灵魂已因从事下贱的技艺和职业而变得残废和畸形,
正象他们的身体受到他们的技艺和职业损坏一样。
    他们被哲学吸引过来不是必然的吗?
    阿:是的。
    苏:他们不全象一个刚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并且走了好运的癞头小铜匠吗:他洗了个
澡,穿了件新外套,打扮得象个新郎,去和他主人的女儿——一个失去了照顾,处于贫
穷孤独境地的姑娘——结婚?
    阿:一模一样。
    苏:这样的一对能生出什么样的后代呢?不是劣等的下贱货吗?
    阿:必然是的。
    苏:因此,当那些不配学习哲学的人,不相称地和哲学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该说
他们会“生出”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见来呢?他们不会“生出”确实可以被恰当地叫做诡
辩的,其中没有任何真实的,配得上或接近于真知的东西来吗?
    阿:的确。
    苏:因此,阿得曼托斯,剩下来配得上研究哲学的人就只有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了:他们或是出身高贵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处于流放之中,因而没受到腐蚀,依然在真
正地从事哲学;或是一个伟大的灵魂生于一个狭小的城邦,他不屑于关注这个小国的事
务;少数人或许由于天赋优秀,脱离了他所正当藐视的其他技艺,改学了哲学;还有一
些人,也许是我们的朋友塞亚格斯①的缺陷束缚了他们,须知就塞亚格斯而言,背离哲
学的所有其他条件都是具备的,但是他病弱的身体使他脱离了政治,没能背离哲学。至
于我自己的情况则完全是例外,那是神迹,是以前很少有别人遇到过的,或者压根儿就
从来不曾有任何人碰到过的。已经属于这极少数的道中之人,他们尝到了拥有哲学的甜
头和幸福,已经充分地看到了群众的疯狂,知道在当前的城邦事务中没有什么可以说是
健康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作正义战士的盟友,援助他们,使他们免于毁灭的。这极少
数的真哲学家全象一个人落入了野兽群中一样,既不愿意参与作恶,又不能单枪匹马地
对抗所有野兽,因此,大概只好在能够对城邦或朋友有所帮助之前就对己对人都无贡献
地早死了。——由于所有这些缘故,所以哲学家都保持沉默,只注意自己的事情。他们
就象一个在暴风卷起尘土或雨雪时避于一堵墙下的人一样,看别人干尽不法,但求自己
得能终生不沾上不正义和罪恶,最后怀着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期待而逝世,也就心满意
足了。      ①塞亚格斯其人另见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33E,及伪托的《塞亚格斯》篇
对话。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阿:噢,他生前的成就不算最小呀!
    苏:〔不是最小,但也不算最大。〕要不是碰巧生活在一个合适的国度里,一个哲
学家是不可能有最大成就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合适的国家里,哲学家本人才能得到充分
的成长,进而能以保卫自己的和公共的利益。
    哲学受到非议的原因以及非议的不公正性,我觉得我已经解释得很充分了。你还有
什么话要说的吗?
    阿:关于这个问题我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但是你看当今的政治制度哪一种适合于
哲学呢?
    苏:一个也没有。现行的政治制度我所以怨它们,正是因为其中没有一种是适合哲
学本性的。哲学的本性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而堕落变质的。正如种子被播种在异乡土地
上,结果通常总是被当地水土所克服而失去本性那样,哲学的生长也如此,在不合适的
制度下保不住自己的本性,而败坏变质了。
    哲学如果能找到如它本身一样最善的政治制度,那时可以看得很明白,哲学确实是
神物,而其他的一切,无论天赋还是学习和工作,都不过是人事。到此我知道下面你要
问,这个最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了。
    阿:你猜错了;我要问的是另一个问题,即,它是不是我们在描述“建立”的这个
城邦?
    苏:从别的方面看,它就是我们的那一个;但是还有一点我们以前曾说过,即,在
这样一个国家里必须永远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他对这个国家的制度抱有和你作为一个
立法者在为它立法时一样的想法。
    阿:是的,那一点曾经说过的。
    苏:但是,对它的解释还不充分;你的插言反驳曾使我们害怕,而这些反驳也的确
表明:这一讨论是漫长的和困难的;单是剩下来要解释的这个部分也绝不是容易的。
    阿:剩下来要解释的是什么呢?
    苏: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受哲学主宰的城邦怎样可以不腐败呢?一切远大目标沿
途都是有风险的,俗话说得对:好事多磨嘛。
    阿:还是让我们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以结束这一解释工作吧。
    苏:不是我缺少愿望,如果说缺少什么的话,是缺少能力——只有这一点可能妨碍
我。但是你会亲眼看到我的热忱的。还要请你注意到,我将多么热忱和勇敢地宣称,这
个城邦应该用和当前完全相反的做法来从事哲学研究。
    阿:怎么做法?
    苏:当前,人们研究哲学时还是少年,他们在童年和成家立业之间这个阶段学习哲
学。他们在刚刚开始接触到它的最困难部分(我指的是推理论证)时放弃了学习,他们
这就被认为是一个完全的哲学家了。以后,如果他们有机会应邀去听一次别人的哲学辩
论,就认为这是件大事了。他们认为这种事是应该在业余的时间做的。到了老年,他们
很少例外地比赫拉克利特的太阳熄灭得更彻底①,以致再也不能重新亮起来了。      ①见第尔斯辑录i、3,原书78页,残篇6。参见,亚里士多德《气象学》ii、2、9;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V卷662行,中译本306页注①。
    阿:那么,应该怎样呢?
    苏:应该完全相反。当他们年少时,他们的学习和哲学功课应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
力,当他们正在长大成人时,他们主要应好好注意身体,为哲学研究准备好体力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灵魂开始达到成熟阶段时,他们应当加强对心灵的锻炼;当
他们的体力转衰,过了政治军事服务年龄时,应当让他们自在逍遥,一般不再担当繁重
的工作,只从事哲学研究,如果我们要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幸福,并且当死亡来临时,
在另一个世界上也能得到同样幸福的话。
    阿:我相信你的话非常热忱,苏格拉底。不过,我觉得,你的大多数听众甚至会更
热忱地反驳你,永远不会被你说服的,其中尤其是色拉叙马霍斯。
    苏:请你别挑起我和色拉叙马霍斯争吵,我们刚交了朋友,以前也原非敌人。我们
将不惜一切努力,直到或是说服了他和别的人,或是达到了某种成果,以便在他们重新
投胎作人并且碰上此类讨论时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阿:你预言了一个不短的时间呀。
    苏:不,和永恒的时间比起来它算不了什么。不过,如果我们说服不了大众,也没
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我们的话成为现实,他们看到过的只是一
种人为的生硬的堆砌词语的哲学——它不象我们进行论证时这样自然地结合词语。一个
在言行两方面尽可能和至善本身完全相称相象的人统治着一个同样善的国家,这样的事
情是他们所从未见到过的,更谈不上多见的。你说是吧?
    阿:无疑是这样。
    苏:我的好朋友啊!他们也没有足够地听到过自由人的正当论证。——这种论证目
的在于想尽一切办法为得到知识而努力寻求真理,而对于那种只能在法庭上和私人谈话
中导致意见和争端的狡黠和挑剔是敬而远之的。
    阿:他们是没听到过这种论证。
    苏:因为这些缘故,且由于预见到这些缘故,所以我们尽管害怕,还是迫于真理,
不得不宣称: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
家,出来主管城邦(无论他们出于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
有在正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
正爱上了真哲学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我认为没有
理由一定说,这两种前提(或其中任何一种)
    是不可能的。假如果真不可能,那么我们受到讥笑,被叫做梦想家,就确是应该的
了。不是吗?
    阿:是的。
    苏:因此,如果曾经在极其遥远的古代,或者目前正在某一我们所不知道的遥远的
蛮族国家,或者以后有朝一日,某种必然的命运迫使最善的哲学家管理国家,我们就准
备竭力主张:我们所构想的体制是曾经实现过的,或正在实现着,或将会实现的,只要
是哲学女神在控制国家。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认为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
也承认这是件困难的事情。
    阿:我也这样认为。
    苏:你的意思是说:大众不这样认为?
    阿:是的。
    苏:我的好朋友,别这么完全责怪群众。你如果不是好斗地而是和风细雨地劝告和
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恶感,向他们说明你所谓的哲学家是指什么样的人,象我
们最近做的那样给他们说明哲学家的天性和哲学家所从事的学习,让他们可以看到你所
说的哲学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种人,那么,他们是一定能改变看法的。或者,即使象
他们那样考察哲学家,你不认为他们还是会改变自己的意见和对问题答案的吗?或者,
你认为一个人会用粗暴对待温文的人用嫉妒对待不嫉妒的人吗,如果他本人原是一个不
嫉妒的和温文的人?让我来代你回答:如此粗暴的天性是只能在极少数人身上出现,不
会在多数人身上出现的。
    阿:你可以相信,我赞同你的看法。
    苏:你不同样赞同这一点吗:群众对哲学恶感的根源在伪哲学家身上?这些人闯进
与他们无关的地方,互相争吵,充满敌意,并且老是进行人身攻击——再没有比这种行
为和哲学家不相称的了。
    阿:是最不相称的。
    苏:阿得曼托斯啊!须知,一个真正专心致志于真实存在的人是的确无暇关注琐碎
人事,或者充满敌意和妒忌与人争吵不休的;他的注意力永远放在永恒不变的事物上,
他看到这种事物相互间既不伤害也不被伤害,按照理性的要求有秩序地活动着,因而竭
力摹仿它们,并且尽可能使自己象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