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一杆到顶:我十八岁的冠军路 >

第8章

一杆到顶:我十八岁的冠军路-第8章

小说: 一杆到顶:我十八岁的冠军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席头就顶上门了,大家都要侧着一点才行,要不然,晚上想出去上厕所都没办法。
  这还不是什么大问题,那时候的饭也不太好,吃的是2元钱那种盒饭,素的多,荤的很少见,妈妈倒是最喜欢吃青菜,但那一次,连她也把嘴里的菜吐了出来。
  一个球房的服务员走了过来:
  “娟姐,这个菜不好吃吗?”
  “不是不好吃,是……”
  妈妈把菜捡起来,翻开来一看,里面全是泥。
  那个时候,全家还是没什么收入,爸爸靠在球房里给人家修修球杆的皮头,一个月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妈妈也想去找一份工作,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为了省下几块钱,她就不吃早餐,省下的钱给我买水果吃。
  当然,也不可能买什么好水果。有一个女老板,看见妈妈总买那种一块钱一斤最便宜的苹果,就讥讽地说:
  “人长得那么靓,水果就捡烂得吃。”
  那天之后,妈妈就不好意思大白天的时候上街,总是等到了傍晚才去菜场。
  记得那天中午,妈妈给我削了个苹果,从外面看,只是烂了一点点,但一削开,里面全是烂的。
  “不能要了,妈妈再给你拿一个。”
  “妈妈真是的,老是买烂苹果给我吃。”
  我说的话有点过分,妈妈怔了一下,然后坐在那里哭了起来。
  那一天,妈妈和我说了家里的全部情况,原来,我们在宜兴的家已经没有了。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知道自己应该长大了。以前,都是父母为我,这个家为我付出;现在,我要为父母,为这个家做我能做的一切事情。我不会再乱花一分钱,我要尽快把我的台球水平提高,我需要赢得比赛,因为我和我们家需要钱。
  “妈妈别哭了,以后我一定好好打球,赚钱买更好的房子。”
  这个话现在已经成了现实,新的房子正在我的老家宜兴破土动工,大概到了明年下半年,我就能实现我的诺言了。当时,妈妈听了我的话,又感动又心疼地把我搂在了怀里。
  后来,妈妈经人介绍,找了份钟点工的工作。第一次拿到了六十块钱的工钱,妈妈好高兴啊,立刻去菜市场买了一只乌鸡炖给我吃。我训练回来,一进门,就看见了桌上的鸡,还冒着热气呢。我可是很久都没吃到过鸡肉了,不等爸爸回来,一口气就把一整只鸡吃到了只剩下鸡头和两只鸡爪,这才想起了妈妈还没吃呢。
  那个时候,我确实很想给妈妈留一些的,可当我从鸡肉的美味中醒过来的时候,就只剩下这鸡头和鸡爪了。
  “妈,你吃吧!”
  妈妈微笑着轻轻摇了摇头,她慈爱的眼神一直注视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久久没有挪开。
  在东莞的最初那段时间,日子确实过得很苦,生活条件比原来一落千丈,就真的一点没有退路了。将来会怎样,目前还不很明朗,我们都在努力,也都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望。爸爸的坚毅、妈妈的忍耐、再加上我的内向,我们一家三口很少在一起讨论过诸如这样的日子应该怎么过的话题,不过,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目标是共同的,一致的,也是不会变的。而要尽快地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集中精神,排除任何杂念,刻苦练球,早日成功。我必须加倍努力!
  如今,再回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感觉书里经常说的一句话真的很有道理:逆境和挫折能够让一个人越来越坚强。没错,大概就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使我比同龄的孩子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懂得了付出与回报的辩证关系,也更懂得了自己身上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这种苦日子也没有过太久。不久以后,凭着我的球技,我在东英台球俱乐部里有了自己的工资,一个月三千块,而且,俱乐部的张老板也很帮助我们,从那个时候起,日子就开始好过了起来。
  说到这个张老板,长着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肚子,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你可别因为这样就小看了他,他可算得上中国业余台球界一等一的高手,除了全国排名靠前的职业选手,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现在在我们家里跟爸爸学习的那几个小孩,也有参加全国排名赛的水平了,对他却还是负多胜少。
  记得他第一次看到我的时候,我才只有十一岁,按他的话说:“十一岁的小孩子,我一只手就能把他打扁,和他赌胜负,我连头都敢押上。”
  结果,我第一局就赢了他。从此,他就特别喜欢我,关照我。
  说起他来,其实他原来还不是这个东英台球俱乐部的老板,老板是他的朋友。一开始开这个俱乐部,为的其实只是几个朋友打球方便,结果有人跟原来的老板说:“盖那么小,你怎么开销?”结果这一大不要紧,可真大了去了,一下子成了全国最大。原来的老板比较忙,没时间打理这俱乐部,生意越来越淡,看到这情况,干脆就把这俱乐部送给了张老板。
  张老板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吃饱了饭才来打球,你是为吃饱饭去打球。”
  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激励吧。为了生存,为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家,我就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拼,去博,去赢!

  爸爸小学辍学,我初中退学

  “要么就让我打球,要么就让我上学,这样下去,什么都做不好,那我就什么也不做!”
  第一个迸发出彻底退学念头的,是我自己,并不是像外面传说的那样,我是被爸爸拉出校门的。
  来东莞后,爸爸帮我联系了一所小学。上的时候已经是五年级了,四年级下半学期的课,我是一点也没有上过,从那时开始,我的成绩开始下降了。
  不过我还是顺利考上了初中,那个中学叫莞城二中。我在莞城二中一共读了半年,然后就没有继续上下去,莞城二中的那半年,我过得并不怎么好。
  那个时候,为了打比赛,经常得请假,这样有的老师就会有意见。爸爸到学校去交涉,能不能让我还是半天上学,半天练球,学校不同意。他们有他们的考虑和道理,这点我也能理解的。
  那个时候,为了这件事情,我和爸爸发生了不少矛盾,我觉得爸爸没用,去学校谈了那么多次,也没谈下来。我决定和所有的人摊牌。
  “要么就让我打球,要么就让我上学,这样下去,什么都做不好,那我就什么也不做!”
  第一个迸发出彻底退学念头的,是我自己,并不是像外面传说的那样,我是被爸爸拉出校门的。
  说起来,我和爸爸还真是很相似,他是小学辍学,我是初一退学。不过,爸爸的辍学是不得已,而我则是为了自己的选择。
  对于退学的决定,妈妈也有顾虑,但也并没有发表太多反对意见,她对爸爸的信任已经到了可以代替自己判断的程度了。当然,这个决定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这些爸爸一直没让我知道。所以,究竟这中间遇到了什么阻力,还要问他才知道。
  “读书有什么用?毕业以后还不是要找工作?”
  我知道,因为我的这句话所引起的争论,甚至超过了我夺得中国赛冠军这件事情本身。对于那些不同的意见,我也不想多作解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每个人,也应该而且只应该为自己的判断负责。
  但是,据说有些人理解错了我的意思,甚至把它当作了一种借口,这个我就需要来澄清一下,不然,误人子弟的话,那就是我的错了。
  首先,我说的读书是指的去学校念书,而不是字面上那个读书,这件事情必须要说明,读书是件很好的事情,我自己也喜欢读书。
  其次,这句话是针对我自己说的,并不是针对别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对我退学的事情特别感兴趣。记者问得多了,我难免会感到厌烦。
  没错,上学确实很重要,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但有一个问题,那些知识是不是一定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里去完成,才算是学好了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有才能的人,哪怕是天才,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项事情上,也是没办法做出出类拔萃的成绩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学校学习都不是目的,再高的学问也得有应用的地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就是工作。
  而我选择的工作是职业台球,对于我这个选择来说,有用的知识技能在学校学不到,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台球上,而选择另外的方式去学习文化课呢?像很多其他的运动员,在他们运动高峰的时候,也都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运动项目上的,至于退役之后去大学深造,那是因为他们从那时起从事的就不是体育这个职业了。
  如果我不从事台球行业了,那我自然会去找一条新的路,在那条路上需要什么知识,我就去学习什么。但台球运动员的寿命比较长,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需要学习的,就是台球的技能。
  也可以说,我并没有不上学,只是我学习的科目是台球。而我的文化课的学习,不是去学校,而是在家里完成的,为此爸爸专门为我请了家庭教师。我喜欢语文和英语,在训练之余我会按照同年级的课程学习相关的文化课程。

  成长的烦恼:得到的与失去的(1)

  “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为了台球,我确实失去过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弥补回来的可能了,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那也是值得的吧。
  如果没有台球的话,就没有我丁俊晖的今天,也就没有那么多值得珍藏和回味的记忆。
  初到东莞的时候,经人介绍,爸爸带着我来到了东英台球俱乐部。
  这家东英台球俱乐部,应该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台球俱乐部之一,有着47张球台,其中,有六张国际标准比赛用球台,还有一个专门的比赛厅。台球厅24小时开放,有中央空调,开放时一点都不会感到炎热。我在里面训练和打球的球房,隔音条件都相当棒,跟我后来出去见识过的国外专业球房比,丝毫也不逊色。在这种环境下练球,你说我能不感觉爽吗?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国内台球高手们经常出入的场所,不仅有前面提到过的那些人,甚至一些香港的高手都经常过来,比如区志伟,还有傅家俊。
  最常来的,就是蔡剑忠蔡叔。我们那边,像我这样的小孩,对没结婚的都叫哥,结了婚的都叫叔。在我从宜兴到东莞后,球技大幅度提高的过程中,蔡叔是最关键的人物之一,也可以说,是我很重要的一个老师。
  蔡叔的球打得很好,现在也还是全国排名前五的高手。那个时候,我可不是他的对手,即便是现在遇上了,我也不敢说可以轻易获胜。爸爸经常带我找他去练球,而他不仅和我对练,还经常有意识地指导我。
  记得有一次,打着打着球,他突然停下来,对我说:
  “你打球得控制白球啊,不能走到哪算哪啊。”
  听了他的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在打球方面,只要是一受到批评,我都会哭出来,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还真是小孩子啊,那么沉不住气。
  爸爸马上把我叫过去,对我说:
  “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