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

第3章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第3章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方式的广泛的基础。他说:“在印度和中国,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是由
小农业和家内工业的统一形成的。在印度,还有以土地共有为基础的村落共
同体的形态;并且在中国这也是原始的形态。。。由农业与制造业直接结合
引起的巨大经济和时间节省,在这里,对于大工业的生产物,提出了极顽强
的反抗。”(“资本论”,第三卷,四一二——四一三页。) 
这一精确的理论,从中国封建社会史的“食货”二字的连称,即可以典
型地证明。食指农业,货指手工业,所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 
谓布帛可衣及金刀。。贝”(“汉书”“食货志”)。所谓“肆力耕桑为农”, 
“钱帛之属谓之货”(“唐六典”)。这就是历代所说的“男耕女织”的自
然经济,“农夫红女”的自然劳动分工。他们的劳动在极大的程度上表现出
经济和时间的节省,强固地束缚着自然经济的经营方式。租(农产物)调(手
工产品)的和两税(农产物和手工产品分季交纳)的剥削制都建立在这样的
基础上。
二、村落共同体或家庭公社,不但和皇族地主以及豪族地主有血缘关系, 
而且成为专制主义的基础。马克思说:“那些家庭公社是奠基在家庭手工业
上,在手织业、手纺业和用手进行的农业底特殊的结合上,这种结合使它们
都能自给自足。。。这些淳朴的村社不管外表上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
终一直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坚固基础。”(“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载“马
克思论印度”,人民出版社版,一三页。)恩格斯和列宁也都有过这样的分
析。
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和自然经济相联系着的家族、乡曲、乡里的组织, 
从汉末的“部曲宗族”起,劳动组织都和农村公社的组织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唐代白居易的“朱陈村”一诗形容这种情形最为典型。宋代人还对于“谱系
不具,义分不联,贫富异居,耕商异业,流居寓处,人渐睽疏”,以为是坏
的现象。皇族土地所有制和豪族土地占有制的形式,实以这种公社的小农制
为基础。通过列宁所说的“警察式的官僚的方法”,这种封建经济更加巩固
起来。中国历代的闾伍、三长以及乡社或保甲的制度就和土地租税的剥削关
系相互联锁着,没有三长制就难统治均田制之下的“匹夫匹妇”,没有保甲
法就难统治二税制之下的“各色人户”,没有乡里公社的所谓“田里”和“桑
梓”的组织,就难巩固豪强地主的统治。列宁说:“农村公社的外表上的均
平性只是隐蔽了公社内部分配的巨大的不平衡。”(“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底
土地问题”,载“列宁文集”,第三册,三四页。)豪族地主就是建立在这
样的不平衡上面的。被宗法公社所维系的地方独立性及其血缘的关联性,从
全国来讲,正成为专制主义的基础。依据这样的基础,我们可以考察历代的
农民战争。据恩格斯分析,农村公社曾经超过这样作用,使农民战争的起义
规模扩大,这是一方面;同时另一方面,镇压农民战争的地主武装,从统治
阶级绞殺赤眉、黄巾以至太平天国一系列的运动看来,也是利用了宗法公社
的组织编制,以分化农民的队伍,刘秀、曹操以至曾国藩的地主武装的组织
都不是偶然的。
三、从十六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没有如欧洲那样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解体过程,没有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关
键在于,既在封建社会的母胎内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形态,又在发展过程
中未能走进近代的资本主义世界,这即是如马克思说的,既为旧的所苦,又
为薪的发展不足所苦,死的抓住活的(参看“资本论”序言)。资本主义要
排斥身分性的人格依附,然而封建主义的顽强传统又要维持这样的人格依
附。这就是问题,这就是矛盾。对于从明代以来的这种新旧矛盾,我们既不
能割断历史,否定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顽强传统的历史,如上面所述的,又
不能忽视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否定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资本的原始形态是商人的和高利贷的财富,然而资本的形成却以自由劳
动者从农业的分离为前提。依据列宁的分析,这样的分离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在农村市镇中的分离;第二阶段是城市手
工工场业的独立形成;第三阶段是城市的大工业的出现。与这样的阶段相适
应,逐渐形成以至建立国内市场,逐渐由资产阶级前身的市民发展而为近代
资本家,逐渐由农村分离的手工业无产者发展而为近代的自由劳动者。我认
为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社会,有些情况是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的。
更正确地讲来,因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某些地区居于第一阶段,某些
地区正走进第二阶段,某些地区依然没有走进第一阶段。
四、城市手工业的形成,开始总是和农村手工业的分化相伴随的。例如
在松江的纺织业,“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起抱纱入市,易木
棉以归,明旦抱纱以出。。。织者率日成一疋”(“古今图书集成”,卷六
九0)。在农业和手工业缓慢的分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市手工业。如“前
明数百家布局皆在松江枫泾”(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因此,商业
资本也发展起来。如“松江旧无暑袜店,。。万历以来,。。郡治西郊广开
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范
濂云:“闲居日抄”)。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明代苏州城市的发达,当是概括说明后期的情况, 
如说“城市(苏州)。。居民大半工技”,“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
日受值”。这是手工业作坊和雇佣劳动者的说明。然而,当时这种雇佣性质
却具有工役制的束缚。工役制即农奴制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残余方式。列宁
说:“以工役制度为方式的农奴制度,乃是经济发展底阻碍,乃是。。东方
专制主义形态的源泉。”(“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底土地问题”,载“列宁文
集”,第三册,二六页。并参看“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分析工役制的
部分。)这在苏州不但表现为官有手工业方面的服役制度,而且也表现为私
人手工业方面的剥削形式。如说“苏州织工延颈而待佣用”,如说“什百为
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着矣。
每桥有行头分遣”(“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十、卷六七六)。苏
州情况如此,其他地区的手工业也有衣食于主人的人格依赖的情况,如钱塘
织工,“有钱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每夜至二鼓,一唱众和。。。盖织工也。。。 
苍然无神色。。。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
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徐一夔:“始丰稿”,卷一。) 
苏州手工业到了万历时代的规模是这样的:“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 
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实录”神宗
卷三六一)这样看来,苏州在十六世纪末,已经至少有一万左右的工人。“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同上),这样看来,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

业是在形成之中。这些劳动人口,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从农村逃亡而来的, 
“天下郡国利病书”引“上元县志”: 
“正嘉之际,外繇蝟集,民病而不知恤,职生厉阶。。。嘉靖
末年,户口尚及正德之半,而今才及五分之一。。。大都赋役日增, 
则逃窜日众。又国初里甲什九,坊廂什一,本田什九,寄庄什一。
其后。。细户不支,悉鬻于城中,而寄庄滋多。寄庄田纵千亩,不
过户名一丁,。。其细户田既去则人选。”(卷十四) 
此外,昆山县也是这样,“居民逃窜,岁逋日積”(同上书,卷十六)。
据张瀚“松窗梦语”所载,张家的资本的发展是和江南都市的发展相适
应的。张家起家稍早,发发展成为兄弟“各富数千金”,却在十六世纪的嘉
靖时代。明代说部“醒世恒言”记载的江南盛泽镇的丝织业情况,也是指的
嘉靖时代,说有一个施姓户主,積累了数千金的资本,举办了有四十张紬机
的手工工场。
嘉靖年间,长江三角洲一带,如苏、杭、湖、松诸府,大抵成了国内市
场的一个中心区域,张瀚所谓“总览市利,大抵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紵, 
而三吴为最。。。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明实录”也说到嘉靖以
后江南富室積银至数十万两者颇多,其他史料记载有因机织而致富至百万两
的。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长江和赣水的大三角地带,次于长江三角洲,也有
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如“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景德镇的磁业分工情
形和“陶冶图说”所记载的该镇的发展情况,如明清之际的文献所记载的东
南沿海城市的发展情况,如屈大均“广东新语”所记载的冶铁手工业的技术
和分工,所谓“佛山之冶通天下”,都是实例。但一般说来,当时中国的城
市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
五、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形成以及农村手工业的分化,在主要是征收实物
的二税制之下,货币地租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嘉靖到万历年间有了成文式的
规定。私人地主方面也逐渐采用货币地租,经营地主则进一步使用雇佣劳动。
城乡的银货币逐渐从死藏进入流通的蒸溜器之中。虽然布帛在交易和赏赐中
仍占居一定的地位,但钱庄业特别在嘉靖以后发展起来;金银虽仍垄断于官
僚、太监手中,另一方面却也表现了所谓“上下求银”的现象。
第三、商业资本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南洋、俄国以及日本的贸易
的开展,而活跃起来。特别在嘉靖以后至隆庆时代,不但沿海苏、浙、闽、
粤的商人资本有了规模较大的国际和国内的经营组织,而且内地如川、陕、
晋、赣、徽的商人资本也参与着贸易活动。国内贸易方面,如“农政全书” 
引隆庆时代的史料说:“东南之机,三吴、闽、越最伙,取给于湖繭;西北
之机,潞最工,取给于阆繭。”万历时代张瀚说:“贾人之趋利者,不西入
川则南走粤,以其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倍蓰无算也。”(张瀚:“松窗
梦语”)国外贸易方面,如“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述闽人的海外贸易,其他
史料所详载的“下番致富”的商业活动,都有发展。“海澄县志”说:“饶
心计者,视波涛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盖富家以财,贫人以躯,输中华之
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期,商人是
探险事来的投机家,中国史书上叫做“海贼”。这所谓“海贼”,也是和当
时历史发展相适应,是嘉靖年间在泉漳等地区开始发展起来的(参看“天下
郡国利病书”,卷九一——九六)。

“天下郡国利病书”载明代,“吴中风俗,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
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
之民为之;贩监之获利五而无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