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货币战争txt全集下载(第一部,第二部全) >

第58章

货币战争txt全集下载(第一部,第二部全)-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存款保险公司危机将现

 

《第一财经日报》:CDS市场领域之外呢?

 

宋鸿兵:除了投行的危机、CDS市场的危机,现在核心要关注的还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危机,也是美国传统银行业危机的继续。

 

FDIC对个人存款账户的保险额高达10万美元。2008年以来,美国已倒闭了包括IndyMac等12家银行,FDIC出面进行救助,但这种救助有时间差,目前IndyMac的存款人还没有完全拿到存款。上周五美国新倒闭的Ameribank拥有1。15亿美元资产和1。02亿美元存款,估计该银行倒闭会令存款保险基金损失约0。42亿美元。

 

但是现在更为严重的是,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正处在倒闭的漩涡,这是美国第一大存贷银行,资产3000亿美元,其中2390亿美元是房地产贷款,其中530亿是最具危险性的可调整利息贷款(ARMs),这其中的损失已经高达185亿。目前该银行的坏账率已达到40%,倒闭已经只是这个月或下个月的问题。

 

除了华盛顿互助银行,FDIC的观察名单中,还有117家银行处于严密监控之中,包括Wachovia等银行。问题是,一旦华盛顿互助银行倒闭,FDIC的自有资本将会耗尽,变为“资不抵债”。要知道,FDIC只有5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来为这些存款提供保险,而美国全国的存款额高达1兆亿美元,FDIC的担保杠杆是为比自身资产总量大101倍的全美银行储蓄保着险。显然,FDIC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更多的银行倒闭。

 

在后面的一两个月,随着美国银行业的继续破产,FDIC的问题会立即凸显出来,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这会造成全美银行业的挤兑风潮,这可不是小事。我前几天打电话给我在美国的家人,是要考虑把银行存款换成现金了。美国民众似乎也在逐步失去对FDIC的信任,现在有很多民众排队取款。

 

出于问题的严重性,我相信美国国会、美国财政部会立即行动对FDIC注资,否则美国全国将陷入银行挤兑狂潮。但即便是政府出手救助,同样会重创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美国总共有7500家中小型银行。

 

600万亿美元的利率掉期市场危机在后面

 

《第一财经日报》:这会是最坏的情况吗?

 

宋鸿兵:远不是,我认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是会随之到来的,对FDIC的救助也会很快到来。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

 

传统银行业的风险、倒闭等问题,会加剧信贷紧缩,而这会对美元利率市场带来更大的威胁。市场总量600万亿美元的利率掉期市场将迎来严重的危机。要知道,目前出问题的CDS市场规模是62万亿美元,利率掉期市场是这个规模的10倍。

 

在CDS危机、银行倒闭、信贷紧缩等各种危机之下,美国银行间市场和货币市场将再度出现流动性枯竭危机、这会推高美元利率,在利率掉期市场上长期看跌的人就会赔,而这个市场最大的看跌者是美联储的大股东之一摩根大通银行。可以说,在等到金融衍生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利率掉期市场面临危机,摩根大通这种机构出现危机时,金融危机才可以说到顶,当然这还不包括对美国财政体系、国债偿付性危机的评估。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中国在这类利率市场上的投资也面临亏损。前段时间已经暴露出的欧元固定期限交换利率CMS(Constant Maturity Swap)巨额亏损即是其中之一,很多机构在中国推销的利率型投资产品在今后都将面临这类亏损,投资者需要密切注意。

 

《第一财经日报》:刚才又谈到了美国财政体系的问题,怎么看美国整体的救市能力,包括美联储、美国财政体系?

 

宋鸿兵:美联储和美国财政的救助能力可以放在一起来看。救助无非是用现在的资金盘子救,还是继续发行国债借钱来救;要么就是印钞票。美国财政部上周末刚提出的7000亿美元金融市场救援计划,需要通过把国债上限从10。6万亿提高至11。3万亿美元,这就是印钞票。但是如果再无节制地发债或者印刷美元,会引致世界投资者对美元信心的降低,进而抛售远离美元资产,而这种抛售会是致命的。

 

欧洲、伦敦、欧元或受益金融危机

 

《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的框架里,以美国为代表的“过度需求方”,以中国为代表的“过度供给方”,都会在这次危机中调整。那么有没有世界的哪个地方会在这场危机中获益,或者说受损较轻?

 

宋鸿兵:有,是欧洲地区。我相信欧洲会是这场大型金融、经济危机中最大的获益者。伦敦会取代纽约重新回归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欧元、欧元体系也会受到益处。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欧洲经济相对脱离以美国、中国为代表的世界供需体系。目前欧洲地区经济的区内自给水平是80%,它既没有大规模的进口,也没有大规模的出口。既不像美国那样,生产能力严重外流和缺失,也不像中国那样内需无力。这种情况会给欧洲经济避免受到大的冲击。

 

危机落脚点:世界货币体系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从更宏观的视野出发,美元地位的下降,会不会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深刻的变化。自二战以后,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一直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货币。

 

宋鸿兵:这可能是问题的核心。

 

我们知道,美国之所以能够通过金融创新,让世界来分担美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就是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这种国际货币发行权和铸币税收益是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甚至核心内容。

 

而目前这种货币体系面临着游戏规则的改变。在美元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之后,人们会坐下来总结,“世界货币体系是怎么了,美元这种玩儿法不行,我们是不是需要新的游戏规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实际上如果你留意到国际上的一些讨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讨论是很激烈的。包括一些知名人物,着名投资者索罗斯、罗杰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欧元之父蒙代尔等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指出,世界需要一个统一的货币,还有对黄金重新货币化的讨论等等。我提议读者更多地留意国际上这方面的讨论。作为国家战略,更需要对危机之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评估。

 

 

 

世界经济的未来:14年消费的冰河期
 

从目前经济的基本趋势看,金融危机的恐慌情绪似乎暂时平息,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仿佛就在眼前。2009年以来的世界股票市场闪现了出人意料的反弹,这究竟是新一波牛市的开始,还是可怕的熊市回升?世界经济真的即将复苏了吗?

 

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暴跌仅仅是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1930年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非常近似的熊市大反弹,也令人们燃起同等强烈的希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1931年更大规模的金融风暴,彻底打垮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并引发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

 

格林斯潘曾将这次金融海啸形容为百年一遇,他自然不应该是在危机爆发后,思路突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完全忽视金融危机的巨大风险“认识飞跃”到严厉表示危机将比1929年更加严重。

 

事实上,应该有很多人已经看出未来世界经济前景十分不乐观,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其实离今天的世界并不遥远。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当今的世界已经与过去的历史发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本质变化,人类似乎登上了一个永久繁荣的高原,所有衰退都是短暂的,每次复苏都是迅速的。中央银行家们好像已经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灵丹妙药,货币政策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制止一切危机的蔓延;政府笃信财政政策能够挽狂澜于既倒,随心所欲地实现永久繁荣。如果说经济的确存在着内在规律,那么人力的作用就必须顺势而为,认识规律并驾驭起伏,这对于国际银行家和政府来说都同样重要。

 

当人们经历了惊险的激流险滩之后,欢欣鼓舞地来到了一片宽阔的湖面,一切似乎都已平静下来。这时,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会猛然发现,就在顺流而下的不远的前方,横在湖面之下的是一道令人胆寒的超级大瀑布。

 

这就是美国7700万“婴儿潮”世代的消费大萧条时代的来临。

 

美国的“婴儿潮”世代指的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70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4,这群人是当今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随着“婴儿潮”人口的成长,美国的经济步入了令人眩目的成长期。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玩具、卡通、流行音乐的成长;20世纪70~80年代,步入结婚活跃期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房地产、汽车业的成长;20世纪80~90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在这期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

 

从图中可以看出“婴儿潮”世代出生的最高峰时间段的最后拐点是1962年,考虑到美国是一个巨大的移民国家,这一人口曲线已经经过了移民人口的调整。注意:请记住1962年这个数字。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字,美国人一生的消费最高峰是在47岁,此时的人生正当壮年,年富力强,收入达到鼎盛时期。过了47岁,人们开始考虑退休和养老,身体也日渐衰老,不得不准备看病吃药,从这时开始,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消费开始逐步下降,生活日渐节俭。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欲望也同步开始走下坡路。

 

美国的“婴儿潮”世代从来没有储蓄的习惯,他们的人生前半段正好赶上美国成为主宰世界的霸权帝国,他们的心态中普遍存在着对未来超级乐观的情绪,铺张和挥霍成为生活的常态,肆意和放纵是他们的世代特征。他们没有父辈灰暗的大萧条记忆,也没有你死我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洗礼,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一切都是那么辉煌。

 

1962年出生的“婴儿潮”下滑拐点的孩子们,经过了47年的奢侈生活,来到了美国国运的转折年份,2009年。世界突然变得暗淡,经济繁荣突然消失,金融海啸惊涛拍岸,失业狂潮席卷而来。此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投在股票市场的退休金已经损失近半,而银行账户的存款由于常年的大手大脚,从来就是“薄如蝉翼”,同时,放纵的生活习惯和肆意的超前消费,使得他们早已负债累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将从正常衰老的消费曲线上陡然下滑,加快勒紧裤腰带的速度和力度,以应对未来残酷的经济寒流。

   

 

2009年将是一个世界经济转折的年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道琼斯股票指数与人口消费年龄曲线令人惊异的高度一致性。道理很明显,股票市场反应了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而公司的业绩取决于产品销售,销售自然来源于人们的消费,消费在美国拉动了GDP的72%。

 

从历史上看,从1966年到1982年,美国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