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3532-明清宫廷档案 >

第24章

3532-明清宫廷档案-第24章

小说: 3532-明清宫廷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诘牟袄雌贰8呤科婢惺煤堋P撬担好还叵担姹憧础K酶呤科孀呓AЧひ掌罚邢腹凵停坏背〈陀瓒嗉碛幸患呓矫椎奈餮缶灯痢@肟牡钋埃谴永昀次奈涔僭贝醋鞯氖琛⑽恼轮校〕鲆慌牟沙鲋诘淖髌罚酶呤科娲厝ィ橹寺砜逃〕墒椤Q牡钣肭骞懊诺被Ф浴保鲆宦分簦胪獬⒛谕⒍疾凰阍叮粘0焓卤冉戏奖恪6淠诓孔靶蕖⒊律柚阑杂牖实鄣纳矸萜ヅ洹X范G以后的清代皇帝,都以养心殿为“家”。    
    养心殿总体建筑,类似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四合院。东西狭长的外院,大门向东,较小;依墙而建的平房,有太监值班室,有官员休息室。内院大门向南,较大。院内,沿墙四周均有房屋,紧紧环抱着养心殿。    
    养心殿分前殿和后殿,以“穿堂”联结,平面呈“工”字形。前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间大的正厅,顶有浑金蟠龙藻井,墙悬胤禛写的“中正仁和”匾。匾下面,屏风、宝座、御案设于一个平台之上。宝座后面,左右有“恬澈”、“安敦”二门,经穿堂,通向后殿寝室。    
    正厅和西暖阁屋外,有与正殿一般高的人字顶“抱厦”(房体相连的外屋),给皇上多加了一层“保险”。即使在白天,正厅和西暖阁的光线也比较暗,便于皇上搞秘密活动。西暖阁内,“重户曲室”,“或屏或壁,或纱橱以隔”,分成许多套间;通道曲折,神秘莫名。胤禛的画像后面,隐藏着一道暗门,通地下密室。万一想当皇上的众兄弟,来养心殿和胤禛“计较”,胤禛就跟他们打地道战,让人家看不见,摸不着。光绪年间,洋人闹事,义和团香火旺盛,主张“共和”的革命党人,不时搞个“恐怖活动”,京城很不太平。慈禧太后常“转入地下”。届时,有太监在地面“望风”,随时用暗语通报消息。    
    乾隆年间,弘历在西暖阁南侧又辟一室,收藏古代三大书法家的作品,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室名“三希堂”。    
    东暖阁名为“明窗”,因为窗外开阔敞亮,室内光线好。慈禧太后在这里“垂帘”。    
    后殿阔五间,分正间及东西两个次间;次间内又分东西梢间。一句话,就是把一间大房子分隔成许多套间,生人进来,谁也找不到“北”。同胤禛摆的迷魂阵相比,明世宗朱厚熜在乾清宫的二十七张床之间打游击战,显得太笨了。    
    养心殿前面的东西厢房,都是礼佛场所。后殿东侧的体顺堂,阔五间,是皇后侍寝时的临时住处;西侧的燕喜堂,阔五间,为妃嫔侍寝时的临时宿舍。贵人、常在、答应侍寝时,临时住在后殿的东、西厢房。    
    别的皇帝住养心殿,虽然也担心受怕,毕竟也享了不少的福。但光绪皇帝载湉在养心殿,遭了不少的罪。慈禧太后待载湉之苛刻,令人难以想像。时值严冬,养心殿窗破屋寒。载湉“求”太后的亲信太监糊窗户。这位太监觉得“屁大”的事,没有请示太后,就换了新窗户纸。太后知道了,罚太监“掌嘴”(自己打自己嘴巴子),斥责载湉“一身娇毛”:先祖龙兴于北疆,不畏苦寒打天下;你坐在屋子里还嫌冷?    
    载湉书房的裱墙纸开裂,内务府派人修好了。太后很不高兴,又说不出什么来,就“赐”内务府官员一只哈巴狗;官员们只好跪在地上,向狗叩头谢恩。不知道太后是捉弄内务府官员,还是在骂自己。    
    有一天,京城一位“著名”牙医接待一个人,要求镶牙,却不是为自己。牙医说:“不见本人,这牙是镶不了的。”这位联系人无奈,只好带着牙医进了紫禁城。牙医常出入京城的大宅门,见过大世面;进了大内,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联系人带着他,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辗转进了一个“院中院”;又曲曲折折地进入“深宫”。见一人穿着青布长袍,坐在椅子上,面色惨黑,口齿皆有血迹,痛苦之状,不忍促睹。第二天,联系人给牙医送来四两银子、一个荷包,夸他镶牙技术好。过了几天,有人告诉牙医,“病人”是光绪皇帝,牙是太后让人打掉的;那个联系人已经被太后处死。    
    载湉受到慈禧太后严密监视,“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他在乾清宫南书房放了一只小木匣,两把钥匙,自己留一把,给弟弟一把。哥俩通过书信“笔谈”。这点儿小伎俩,哪能瞒过太后的法眼,很快就把它查抄了。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关怀备至,隔三差五“幸”他的值班室。李莲英常备茶汤、果品、珍奇玩物和常用药品,殷勤伺候太后。值班室有数十把椅子,太后每坐过一把,李莲英就套上杏黄色缎子椅套,别人一律不得“染臀”。    
    载湉偶尔也到养心殿太监值班室转一转。有一次,载湉见值班室里放着一本《三国演义》,随手抄起来翻阅。看了一会儿,他突然把书扔在桌子上,长叹一声:“朕还不如汉献帝!”    
    汉献帝是东汉(25—220年)最后一任皇帝,被曹操严密控制,没有任何权利,也无自由可言。    
    清孝定皇后(光绪后,叶赫那拉氏)朝服像古代称皇后的寝宫为“六宫”,有时皇后也被称作“六宫”。《周礼》说:“皇后寝宫有六,正寝一,燕寝五。”所谓“燕寝”,就是内寝,小寝。    
    明代,皇后住坤宁宫,妃子、选侍住东、西六宫。或许因为坤宁宫地处东、西六宫之间,皇后又有“统摄六宫”之责,所以,皇后号称“位居中宫”。遗憾的是,坤宁宫“风水不好”,位居中宫的人,楞是生不出皇帝来。第一个住进紫禁城的成祖朱棣,就不是“正宗产品”。他自称“嫡出”,实为朱元璋的妃子所生。他的儿子仁宗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倒都是“嫡出”;然而,这爷俩出生时,自己的爸爸还没坐上龙椅。在他们身后,明代几乎没有“嫡出”的皇帝。    
    东、西六宫,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紫禁城里生活过的二十四个皇帝的老婆加起来,差不多能编成一个加强团。    
    东六宫除了延禧宫,其他五宫已经辟为专题陈列室,对外开放。    
    钟粹宫曾名咸阳宫,咸丰皇帝奕幼年随母住在这里。后来,慈安太后住此宫,并于光绪七年(1881年)在这里去世。    
    光绪皇帝载湉的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住在此宫。宣统皇帝溥仪入宫之初,在这里暂住,由隆裕太后照顾。叶赫那拉氏从小养尊处优,对女红一窍不通,平时没事可干,就叼着个大烟袋“消愁解闷儿”。有一次,慈禧太后看见一名女官在廊子上钩花边儿,挺喜欢那东西,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对女官的手艺“啧啧”称赞,当即让女官为她的衣服钩一套花边儿。临走,又嘱咐女官:有空儿教教皇后,让她学点儿手艺,省得一天到晚没营生做。这位女官手把手地教了两个多月,叶赫那拉氏到底也没学会。光绪皇帝载湉只有仨媳妇儿,叶赫那拉氏和瑾妃都是笨蛋,珍妃心灵手巧,还让慈禧太后推井里去了。载湉要是“顶门过日子”,估计得吃不上,也穿不上。


第三部分第六章 帝后的生活起居(7)

    珍妃旧照宫里人议论起这件事,都觉得奇怪:叶赫那拉氏那么笨的主儿,逢年过节,太后过生日,送什么礼,怎么送,她怎么那么明白?有好事者试探着问她,她说:宫中的讲究太多,我满脑袋浆糊,根本闹不明白;礼品都是礼部下单子,内务府筹办,太监和宫女随时提醒、指点,我也就出个名!    
    承乾宫曾名永宁宫,明思宗朱由检的田妃、清顺治皇帝福临的董鄂妃、咸丰皇帝奕的云嫔和婉贵人,先后居住过。道光皇帝旻宁的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在这里生咸丰皇帝。    
    孝全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颐龄的女儿,十四岁入宫为“全嫔”,十六岁升为“全妃”,十七岁升“全贵妃”,二十四岁生咸丰皇帝奕,二十六岁晋为“皇贵妃”,代理皇后“职务”,转年被册立为皇后,三十三岁“暴崩”。旻宁万分悲痛,发誓不再册立皇后,把承乾宫改为养花鸟鱼虫的地方,在正殿东暖阁悬挂钮祜禄氏遗像,保留她礼佛用的器物。    
    景仁宫曾名长宁宫,顺治皇帝福临的孝康皇后在此生康熙皇帝玄烨。乾隆皇帝弘历的生母、嘉庆皇帝颙琰的孝和皇后、咸丰皇帝奕的婉贵妃、光绪皇帝载湉的珍妃,都住过这里。    
    珍妃他他拉氏十三岁时,和十五岁的姐姐同时入宫为“嫔”;父亲长叙,当时任侍郎。    
    珍妃观念比较超前,追求新奇、时髦的东西,聪明开朗。她支持丈夫变法,爱好摄影,善于烹调,喜欢穿“时装”,常“女扮男妆”。    
    “明镜中嵌半身像,门前高挂任人观。各家都有当行物,花界名流大老官。”十九世纪末,照相行业相当受人瞩目。京城的照相馆,把名人的像片放大,陈列在橱窗里,招揽生意。珍妃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架照相机,逢好天儿,就在庭院里架起来,拍一通照片。她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儿,变着法儿地打扮自己,给自己“留影”。慈禧太后本来就认为,她抢了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镜头”,弄得皇上不和皇后同床共枕。珍妃在景仁宫里鼓捣新鲜玩艺儿的事儿,传到太后耳朵里,太后更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珍妃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用载湉赏赐的珍珠、翡翠,串成一件漂亮的旗袍。这款时装太扎眼了,她不敢穿出去,时不时穿上,在景仁宫殿内、庭院里“臭美”一番。有一天,载湉高兴得忘了自己姓啥,让珍妃穿上这件光彩夺目的旗袍,同游御花园。真是冤家路窄,俩人正玩得兴高采烈时,慈禧太后突然驾到。她见珍妃“疯疯颤颤的骚样”,顿时火冒三丈:“好哇,这些东西我都舍不得用,一直放在库里,却被你拿来这般糟蹋!你比皇后还厉害,是谁借给你的狗胆!”    
    载湉和珍妃跪在地上,一通叫“皇爸爸”,磕头请罪求饶。太后却说:“要不好好整治整治,你明儿个就会骑到我脖子上拉屎撒尿!”她对二总管太监崔玉桂吼道:“还不赶快把她的衣服扒下来!”珍妃的屁股被敲了三十下竹竿子,那件引以自豪的旗袍被“没收充公”。慈禧太后命令:“把宫中珍宝全数封存,谁也不准乱动,违者严惩不贷!”    
    皇后叶赫那拉氏听说了这件事,差点儿没乐晕过去,逮着机会就在大姑兼婆婆的慈禧太后面前给珍妃“上眼药”,称她为“狐狸精”。太后的胳膊肘当然得往里拐了。正当载湉准备把珍妃姐俩,由“嫔”升为“妃”时,太后降下懿旨,把这姐俩由“嫔”降为“贵人”,并加以严格管制:姐俩即日起“上殿随侍”;必须谨言慎行,不准乱说乱动;只准穿宫中规定的服装,不得穿奇装异服;所用之物,不得违规僭越;逢年过节可以向皇上进献少量食品,平时不准向皇上献任何东西……    
    一年后,慈禧才下令,恢复了姐俩原来的级别。    
    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良心有所发现,令人把珍妃的尸体从井里捞出来,以“贵妃”之礼安葬。    
    永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