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人力资源管理黄金教材 >

第34章

人力资源管理黄金教材-第34章

小说: 人力资源管理黄金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家作为人力资本和企业知识的载体,应该享有参与企业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权力。参与分配的企业权力包括:股权、职权和机会;参与分配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红利和福利等。这两方面权力的分配构成了企业家薪酬的主要内容。当然,企业家的追求还包括政治目标、社会目标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企业家的薪酬通常是指经济上的报酬,包括两个部分:薪金收入和剩余红利收入。企业家薪酬给付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国内外的情况看,一般采取年薪制并辅助以股票期权制。具体模式及其报酬结构有①:
  (1)准公务员型模式:基薪+津贴+养老金计划;
  (2)一揽子模式:单一固定数量年薪;
  (3)非持股多元化型模式:基薪+津贴+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养老金计划;
  (4)持股多元化型模式:基薪+津贴+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
  (5)分配权型模式:基薪+津贴+以“分配权”、“分配权”期权形式体现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
  除了以上模式外,还有企业采用“谈判工资”、“黄金降落伞制”、“沉淀福利制度”、“职务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等薪酬制度。那么,企业应该采用哪一种薪酬模式呢?或者应该创新什么样的模式呢?从权变观点看,恐怕没有唯一的答案,主要看是否合理、合法和有利于所有者预期目标的实现,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家的行为成本
  企业家的行为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其长期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另一个是其从事企业家这一职业的现实行为成本。企业家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化知识素质、思想素质,还要有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巧。这些素质、能力和技巧不是人天生固有的,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锻炼和积累,需要在年轻时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些就是企业家长期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劳动职业,企业家也要付出劳动、花费时间、消耗精力,这些就是企业家的现实行为成本。
  企业家的长期投资成本是难以统计核算的,但可以从他所具有的学历、文凭、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等方面给予衡量;企业家的现实行为成本往往与他所承担的责任紧密联系,责任越大,行为成本就越高;反之亦然。企业家所承担的责任可以从企业的经营规模、职工数量、企业目标等方面来衡量。企业家的行为成本越高,其预期获得的报酬就越高,希望过去的投入能够在现在和未来得到回报。
  2 企业家的贡献
  如果说企业家的行为成本是对他所从事职业的投入的话,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就是他投入的产出。企业家的贡献越大,所获得报酬就应该越多。企业家的贡献是通过他的组织管理工作从企业总体产出上表露出来的。企业的总体产出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存量、企业权益、市场价值、员工福利和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然而,判别企业家贡献大小的困难在于,尚缺乏区分企业家个人与其它生产要素对企业贡献的理论与有效方法。
  一种衡量企业家贡献的可行尝试,是应用弹性分析法,即假定一段时期内企业其它生产要素的贡献水平保持不变或只按一定增长水平变化,以企业家任职前后企业总体产出水平的变动状况作为判断依据。这里之所以强调以企业家个人对企业的贡献而不是企业总体产出水平,作为确定其薪酬的一个影响因素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将企业其它人或生产要素对企业的贡献充当成企业家个人的贡献,防止对滥竽充数者和劳而无功者奖励。
  3 企业家承担的风险
  企业家承担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和个人经济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指由于企业家可控的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企业经营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家的失败,使其失去实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企业家个人经济风险,指由于企业家通常以各种方式获得企业的股份,成为企业的一名股东,或根据企业经营业绩获得薪酬,那么,如果因为非企业家本人因素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失败,将会给企业家个人带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环境越复杂、变化越快,企业家的风险就越大。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风险悖论”,即既要承认风险,又不能有风险。因此,对于企业家承担的风险大小,要通过对同类环境条件下大量企业风险历史的统计取得的经验概率来衡量。为了保证企业家能够承担这些风险,激发其创新与冒险热情,就应该给他一定的风险补偿。另外,企业家风险补偿的确定,还与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机制是否建立与健全有关。
  4 企业家的机会成本
  一个有才华的人并非只能做或只愿做企业家,这往往是他在多种可能的职业中比较选择的结果。影响一个人职业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他的机会成本。如果从事其它职业所能获得的报酬比做企业家来得多,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他就不愿做企业家,即使从事了这一职业,其工作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一个人可能从事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他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别人是无法知道的。但从社会平均的观点看,可以以同等素质能力的人的平均收入作为衡量水平。
  5 企业支付能力、盈利状况
  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生命周期过程,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盈利水平不同,财务状况也不同。所以,企业家的薪酬不能超出企业支付能力许可范围。企业是盈利性组织,企业家的薪酬对于所有者来说是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在企业家受聘期间,扣除其薪酬后的企业盈利水平要满足所有者的期望目标。
  6 企业整体性激励
  企业家作为一名管理者,其重要职能是如何调动其它员工的热情,依靠大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不是靠他自己一个人。因此,企业家薪酬高低的确定,还要考虑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多大为宜,只能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确定。
  7)政府法律、法规
  薪酬给付的内容和数额大小要符合政府的法律、法规。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企业家薪酬确定的模式如下:
薪酬结构:企业家薪酬 = 基本工资 + 股份收入 + 风险收入 + 期权收入
  企业目标:Max∑(企业收益 — 企业家薪酬)
  约束条件:企业家薪酬 ÷ 一般职工的薪酬≤ K    (内部约束条件)
            企业家薪酬 — 企业家市场价格≤ ε    (市场约束条件)
  在薪酬结构中,基本工资部分反映企业家现实行为成本的回报,由其工作职责、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和环境条件等决定,包括津贴,体现“按劳分配”和“按职责分配”原则;股份收入部分反映企业家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和拥有知识这一生产要素的收益回报,由企业家自身人力资本价值和其知识量及应用情况决定,体现“按资分配”和“按知分配”原则;风险收入部分,反映企业家职业风险的补偿,由社会保障金、养老保险金等构成,体现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鼓励;期权收入部分,由企业的未来业绩决定,反映企业家行为产出的滞后性,体现投入产出原理和“激励报酬”原理,实现对企业家短期行为的约束。由于企业未来业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也有人将“期权收入”纳入“风险收入”范畴。
  在企业目标中,右式反映资产所有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并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波动性,以企业家聘用期限内累计收益而不是某一个时期收益的最大化作为考核标准,体现了企业家薪酬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盈利状况相适应的要求。
  在约束条件中,内部约束条件主要体现“激励报酬”原则,企业家收入与一般职工收入的差异不能太大,其倍差K由职工承受能力决定,体现对企业整体性激励的考虑;外部约束条件主要体现“市场化”原则,考虑到了企业家的机会成本因素,ε为企业家薪酬与企业家市场价格的差异。
  三  确定企业家薪酬的委托代理方案
  总的说来,企业家薪酬一方面与企业家自身的劳动、人力资本、知识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企业盈利状况和激励性有关。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里从委托代理角度给予阐述。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产权关系的明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①。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对企业资产如何使用及使用的效果,存在着不对称信息,他们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因而,企业家与所有者关系的实质是如何激励代理者、保护委托者利益的委托代理问题。
就国有企业而言,企业的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所有,该部门就是企业的出资者,属于企业的委托人;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他就是企业资产的代理者,是企业家。企业家工作好坏通常从企业的经营状况上表现出来,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和他个人的保守效用则难以为外人知晓。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企业家市场还没有形成,出资者选择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选择企业。所以,国有企业出资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属于隐蔽信息下的垄断代理问题。
从委托代理角度考察企业家报酬的实质,就是如何根据他的行为成本、机会成本和企业的收益情况,确定报酬方案。
现将同类企业家按照行为成本高低,划分为n类。为说明问题,作出如下假设:第i类企业家的报酬为Si,企业对他的期望产出为Xi,他为此付出的成本为C(Xi);各类企业家占全部企业家人数的比例为πi。那么,该类委托代理问题可用如下数学模型描述①:
Max∑πi (Xi — Si)                                                 (6…1)
         Xi;Si 
    S。t。   Si — Ci (Xi) ≥ Ui                                               (6…2)
              Si — Ci (Xi) ≥ Sj — Ci (Xj)                                (6…3)
              Sj — Cj (Xj) ≥ Si — Cj (Xi)                                  (6…4)
              Xi; Si; Ci (Xi); Ui ≥ 0; i≠j; i; j = 1; 2; ……; n
  目标函数(6…1)的实际意义是,在所设计的报酬方案下,委托人获得最大的期望产出。约束条件(6…2)是参与条件,即企业家所获得的报酬Si扣除自身付出的成本Ci (Xi)后的剩余,还应高于其保守效用Ui,否则他就不愿充当代理人。约束条件(6…3)、(6…4)是激励相容条件,即在给定的报酬方案下,i类企业家不必装扮成j类企业家,j类企业家也不必装扮成i类企业家。这两个条件保证具有不同成本的企业家不能因为相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