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郑钦安医书阐释 >

第107章

郑钦安医书阐释-第107章

小说: 郑钦安医书阐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⒀酢⒕纫踔罘ǎ砸徽抟病V了植∏椋缙挚谌取⒋罂室洹⒆橙取⒎吃辍⒑苟唷⑸砬帷⒄拍坎幻摺⑸粝炝痢⒖诔簟⒚⒋搪冢抻锷窕瑁悴焕馗蛊β窠胁恍荩阊卵种治:颍岩悦毒佟H绱酥。晃┙讲挥茫匆磺行猎镏罚缘苯病S墒枪壑蛞揭嗫裳б玻靡┲巳纫肆梗幸欢ㄖ硪病`妫∠壬寺郏淇晌矫胖恢玻悼焓乱病
  【阐 释】郑氏此条采取问答形式,说明姜附之功用,并斥服姜附烧干肾水之说。仲景伤寒论113方中,用附子者有33方,盖附子纯阳之性,能补坎中真阳。《医理真传》一书中,有坎卦解、离卦解、气血两字作一卦解,君相二火解等,都是说明气血周流五腑六腑,以及全身,必须相应平衡,始能健康长寿。如有偏盛,必发而为病。“气有馀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火旺者阴必亏,寒甚者阳必衰”。此阳虚阴虚之所由来也。姜附乃阴症主药,用之以扶少火而生气者,凡一切阳虚诸症,皆可服之。附子为热药之冠,能扶欲绝之火种,又必佐干姜之辛散,以荡尽阴邪,迎阳归舍,故曰回阳。凡阳虚阴盛为病,皆可放胆使用,能早用善用,即不致酿成危候。盖邪火始能伤阴,真火实能生阴,火盛则水盛,火衰则水衰,故烧干肾水之说,实属无稽。笔者临证数十年来,以善用姜桂附闻于世,用附片少则数十克,多则达二三百克,从未发生任何副作用,盖即本诸邪火始能伤阴,真火实能生阴之理论。又曰:“然则世之用大黄,芒硝以治病,其故何也"?盖硝、黄乃治壮火食气之药也,食气者,食尽元阴之气也。若不急为扑灭,顷刻将真阴灼尽而命不永。至其所现症状,如气粗口热,大渴饮冷等,非但姜附不可用,即一切辛燥之品,皆当禁服,此又白虎、承气之用矣.
  或问:俗云小儿纯阳之体,不宜服姜附,是耶?非耶?
  答曰:小儿者,稚阳也,如初生之萌芽,其质娇嫩,用药稍差,即祸生不测,便酿出阳虚种种危候,非姜附何能扶少火而生气,以助先天危亡之机乎?世人动曰纯阳,岂非见之左耶。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哉?
  【阐释】俗说“小儿纯阳之体,有热无寒”。其实此语非是。有初生小儿,生下后其身体即为阳虚者,由其母在妊娠期中,喜食生冷;或因营养不良,以致胎儿在母腹中,即未健康成长,发育不好,其面容皎白,额上显出青纹,口唇青白,哭时声不洪亮,舌质淡红,苔白腻等。亦有小儿患病,注射青链霉素,或过服寒凉之剂,有如郑氏所说:“用药稍差,即祸生不测,便酿出阳虚种种危候。”上述两种症状,则非用姜附以扶少火而生气,以救危亡不可。总之用姜附必辨其阴阳虚实,何能拘泥于小儿纯阳之体,不宜服姜附哉!笔者曾治患儿戴某,生下后三月,即患咳嗽,病势严重,送医院治疗,经注射青霉素半月,病愈出院。在一年中,咳喘断续发作,住医院四次。最后一次诊断为肺气肿,虽注射针药及输液治疗,未见减轻,已下病危通知书。患儿面容乌黑,咳时头倾胸曲,气喘促,出冷汗,手足冰凉,舌质淡红,苔白腻。其母在妊娠期中,喜吃生冷瓜果以及冰糕汽水等饮料。根据上述诊断,胎儿在母体内即受损伤,生下后即现阳虚之象。加之三月即住医院治疗,共有五次,注射青霉素及输液,损伤阳气。现已见种种危候,非用姜附以扶阳止咳喘不可。先用四逆汤加麻黄治之;继用真武汤,最后以理中汤善其后,共服药三十剂而全愈。今十年,小孩健康成长,已读小学矣。
  或问:俗云小儿初生,先服开口药,以下胎毒,免生疮症,用药不外大黄、银花、勾藤、防风、巴豆、大枣等,果可服否?
  答云:小儿下地,定要服开口药,以下胎毒,免生疮、风症,此皆不经之论。夫小儿居母腹中,母呼一呼,母吸一吸,十月功圆,破衣而出,此时一团真气养成,有何胎毒?如果有毒,小儿尚可活乎?既经下地,如初出土萌芽,此则一身真气,本是并无一毫外邪,何得即以戕代生气之药而施之,则无疾反生有疾,不生风因而生风,故有四六风、七天风,十有九死,难以枚举。此千古之流弊,实千古小儿之大厄也。噫!何世人之不讲究理法耶?
  【阐释】郑氏认为小儿初生下地,不可妄施药品,力斥世俗用大黄、银花等药以下胎毒之非是,并指出其流弊,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现今产科医院林立,妇女生育小孩多在医院,此种陋习,已随之而消失矣。


附录
附录一
《伤寒论》原文,有《伤寒恒论》中所无者,补上备考。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30.问曰:症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101.条前段。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5.脉浮热甚,而反炙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弦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辨霍乱病脉症并治篇
  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
  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391.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附录二
方剂索引
  方剂按首字笔画多少排列,并将《伤寒恒论》有关原文,序号列于方名后,备查。
  二画
  十枣汤(太阳上篇45)
  三画
  大青龙汤(太阳下篇1、2)
  大承气汤(阳明上篇39,阳明中篇8、10、11、12、13、14、22、23、24、25、26、27、28,阳明下篇7,伤寒合病7,伤寒并病2,少阴后篇15、16、17)
  大柴胡汤(太阳中篇34、40,过经不解l)
  大陷胸丸(太阳上篇50)
  大陷胸汤(太阳上篇48、49,太阳中篇31、38、40)
  大黄黄连泻心汤(太阳中篇29、30)
  干姜附子汤(太阳中篇4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厥阴中篇9)
  小青龙汤(太阳下篇18、19)
  小承气汤(阳明上篇10、11,阳明中篇12、14、16、20,阳明下篇8,厥阴下篇5)
  小建中汤(太阳中篇4,少阳篇10)
  小柴胡汤(太阳中篇31,阳明上篇20,阳明下篇1、2,少阳篇1、9、10、12、13、14、16、19、20、21,伤寒坏病2,厥阴下篇7,过经不解1、3,差后劳复2)
  小陷胸汤(太阳中篇39)
  四画
  五苓散(太阳上篇19、20,太阳中篇9、10、32,阳明上篇18)
  乌梅丸(厥阴上篇11)
  五画
  去桂加白术汤(太阳中篇53)
  甘草汤(少阴后篇11)
  甘草干姜汤(太阳下篇13)
  甘草附子汤(太阳中篇54)
  甘草泻心汤(太阳中篇28)
  四逆散(少阴后篇13)
  四逆汤(太阳中篇44;‘阳明上篇25,太阴全篇4,少阴前篇17、18;厥阴中篇l、2、14,厥阴下篇8)
  白头翁汤(厥阴下篇3、4)
  白虎汤(太阳下篇21、22,伤寒合病9,厥阴中篇4)
  白虎加人参汤(太阳下篇20、22、23、24,阳明上篇17)
  白通汤(少阴前篇13)
  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前篇14)
  生姜泻心汤(太阳中篇27)
  半夏泻心汤(太阳中篇31,少阳篇14)
  半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