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89章

013-本草纲目-第189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蚕网草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湿地,如蓼大,茎赤花白。东土亦有之。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诸虫如蚕类咬人,恐毒入腹,煮服之。亦捣敷诸疮(藏器)。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蛇网草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平地,叶似苦杖而小,节赤,高一、二尺,种之辟蛇。又一种草, 
茎圆似苎,亦敷蛇毒。 
慎微曰∶按《百一方》云∶东关有草状如苎,茎方节赤, 敷蛇毒,如摘却然,名蛇网 
草。又有鼠网草,即后莽草。 
【气味】缺。 
【主治】蛇虺毒虫等螫。取根叶捣敷咬处,当下黄水(藏器)。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虎杖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苦杖(《拾遗》)、大虫杖(《药性》)、斑杖(《日华》)、酸杖。时珍曰∶杖言 
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 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集解】弘景曰∶田野甚多,状如大马蓼,茎斑而叶圆。保升曰∶所在有之。生下湿地, 
作树高丈余,其茎赤根黄。二月、八月采根,日干。 
颂曰∶今出汾州、越州、滁州,处处有之。三月生苗,茎如竹笋状,上有赤斑点,初生 
便分 
枝丫。叶似小杏叶。七月开花,九月结实。南中出者,无花。根皮黑色,破开即黄,似柳根。 
亦有高丈余者。《尔雅》云∶ ,虎杖。郭璞注云∶似荭草而粗大,有细刺,可以染赤。是 
也。 
宗 曰∶此草药也。《蜀本》言作木高丈余者,非矣。大率皆似寒菊,然花、叶、茎、 
蕊差大为异。仍茎叶有淡黑斑。六、七月旋旋开花,至九月中方已,花片四出,其色如桃花, 
差大而外微深。陕西山麓水次甚多。 
曰∶凡使勿误用天蓝及斑袖根,二味根形味皆相似也。 
机曰∶诸注或云似荭、似杏、似寒菊,各不相侔,岂所产有不同耶? 
时珍曰∶其茎似荭蓼,其叶圆似杏,其枝黄似柳,其花状似菊,色似桃花。合而观之, 
未尝不同也。 
x根x 
【修治】 曰∶采得细锉,却用叶包一夜,晒干用。 
【气味】微温。权曰∶甘,平,无毒。 
宗 曰∶味微苦。今天下暑月多煎根汁为饮。不得甘草,则不堪饮。本文不言味。《药 
性论》云∶甘。是甘草之味,非虎杖味也。 
【主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别录》)。渍酒服,主暴瘕(弘景)。风在骨节间,及 
血瘀,煮汁作酒服之(藏器)。 
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甄权)。治产后血晕,恶血不下,心腹胀满, 
排脓, 
主疮疖痈毒,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大明)。烧灰,贴诸恶疮。焙研炼蜜为丸,陈米饮服, 
治肠痔下血(苏颂)。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时珍)。 
【发明】权曰∶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为饮,色如琥珀可爱,甚甘美。 
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时人呼为冷冻饮料子,啜之且尊于茗,极解暑毒。其汁染米作糜糕 
益美。捣末浸酒常服,破女子经脉不通。有孕人勿服。 
时珍曰∶孙真人《千金方》∶治女人月经不通,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亦治 
丈夫积聚,有虎杖煎∶取高地虎杖根,锉二斛,水二石五斗,煮取一斗半,去滓,入醇酒五 
升,煎如饧。每服一合,以知为度。又许学士《本事方》∶治男妇诸般淋疾。用苦杖根洗净, 
锉一合,以水五盏,煎一盏,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许服之。鄞县尉耿梦得,内人患沙石淋, 
已十三年。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沙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服之,一夕 
而愈。乃予目击者。 
【附方】旧三,新四。 
小便五淋∶苦杖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集验方》) 
月水不利∶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一两。为末。热酒每服一钱。又方∶治月经不通, 
腹大 
如瓮,气短欲死∶虎杖一斤(去头曝干,切),土瓜根汁、牛膝汁二斗。水一斛,浸虎杖一 
宿,煎取二斗,入二汁,同煎如饧。每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圣惠方》) 
时疫流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用虎杖根锉,煮汁渍之。(《肘后方》) 
腹中暴症硬如石,痛如刺,不治,百日内死∶取虎杖根,勿令影临水上,可得石余,洗, 
干 
捣末, 米五升炊饭,纳入搅之,好酒五斗渍之,封候药消饭浮,可饮一升半,勿食 鱼及 
盐。但取一斗干者,薄酒浸饮,从少起,日三服,亦佳,症当下也。此方治症,胜诸大药也。 
(《外台秘要》)气奔怪病,人忽遍身皮底混混如波浪声,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不能解,谓之 
气奔∶以苦杖、人参、青盐、白术、细辛各一两。作一服,水煎,细饮尽便愈。(夏子益《奇 
疾方》) 
服二钱,日三次。忌酒色鱼面 酱生冷。(《卫生家宝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内容:(《拾遗》)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马唐。 
【释名】马唐(《别录》)、马饭(《别录》)、羊麻(《别录》)、羊粟(《别录》)、蔓于 
(《尔雅》)、轩于。 
藏器曰∶马食之如糖如饭,故名马唐、马饭。 
时珍曰∶羊亦食之,故曰羊麻、羊粟。其气 臭,故谓之莸。莸者, 
此草茎颇似蕙而臭。故《左传》云∶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是也。孙升《谈圃》以为香 
薷者,误矣。即《别录》马唐也,今并为一。 
【集解】《别录》曰∶马唐生下湿地,茎有节生根,五月采。 
藏器曰∶生南方废稻田中,节节有根,着土如结缕草,堪饲马。又曰∶莸生水田中,状 
如结缕草而叶长,马食之。 
【气味】甘,寒,无毒。藏器曰∶大寒。 
【主治】马唐∶调中,明耳目(《别录》)。煎取汁,明目润肺。又曰∶莸∶消水气湿痹, 
香港脚顽痹虚肿,小腹急,小便赤涩,并合赤小豆煮食,勿与盐。绞汁服,止消渴,捣叶,敷 
毒肿(藏器)。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内容:(音 畜。《本经》下品) 
【释名】扁竹(弘景)、扁辨(《吴普》)、扁蔓(《吴普》)、粉节草(《纲目》)、道生草。 
时珍曰∶许慎《说文》作扁筑,与竹同音。节间有粉,多生道旁,故方士呼为粉节草、 
道生草。 
【集解】《别录》曰∶ 蓄,生东莱山谷,五月采,阴干。 
弘景曰∶处处有之,布地而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呼为扁竹。 
颂曰∶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 
色, 
根如蒿根。四、五月采苗,阴干。《蜀图经》云∶二月、八月采苗日干。郭璞注《尔雅》云∶ 
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是 
时珍曰∶其叶似落帚叶而不尖,弱茎引蔓,促节。三月开细红花,如蓼蓝花,结细子, 
炉火家烧灰炼霜用。一种水扁筑,名KT (音督),出《说文》。 
【气味】苦,平,无毒。权曰∶甘、涩。 
【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本经》)。疗女子阴蚀(《别录》)。煮汁饮小儿,疗 
蛔虫有验(甄权)。治霍乱黄胆,利小便,小儿 病(时珍)。 
【附方】旧七,新二。 
热淋涩痛∶扁竹煎汤频饮。(《生生编》) 
热黄胆疾∶扁竹捣汁,顿服一升。多年者,日再服之。(《药性论》) 
霍乱吐利∶扁竹入豉汁中,下五味,煮羹食。(《食医心镜》) 
丹石冲眼,服丹石人毒发,冲眼肿痛∶扁竹根一握,洗,捣汁服之。(《食疗本草》) 
蛔咬心痛∶《食疗》∶治小儿蛔咬心痛,面青,口中沫出临死者∶取扁竹十斤(锉)。 
以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滓煎如饧。隔宿勿食,空心服一升,虫即下也。仍常煮汁作饭 
食。《海上歌》云∶心头急痛不能当,我有仙人海上方。 蓄醋煎通口咽,管教时刻便安康。 
虫食下部,虫状如蜗牛,食下部作痒∶取扁竹一把。水二升,煮熟。五岁儿,空腹服三、五 
合。(《杨氏产乳》) 
痔发肿痛∶扁竹捣汁,服一升。一、二服未瘥,再服。亦取汁和面作 煮食,日三次。 
(《药性论》) 
恶疮痂痒作痛∶扁竹捣封,痂落即瘥。(《肘后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荩草
内容:(音烬。《本经》下品) 
【释名】黄草(《吴普》)、绿竹(《唐本》)、 
草 
时珍曰∶此草绿色,可染黄,故曰黄、曰绿也。 、 ,乃北人呼绿字音转也。古者贡 
草入染人,故谓之王刍,而进忠者谓之荩臣也。《诗》云∶终朝 
文》云∶ 草可以染黄。《汉书》云∶诸侯 绶。晋灼注云∶ 草出琅琊,似艾可染,因以 
名绶。皆谓此草也。 
禹锡曰∶《尔雅》∶绿,王刍。孙炎注云∶即绿蓐草也。今呼为鸱脚莎。《诗》云∶绿竹 
猗 
【集解】《别录》曰∶荩草,生青衣川谷,九月、十月采,可以染作金色。 
普曰∶生太山山谷。 
恭曰∶青衣县名,在益州西。今处处平泽溪涧侧皆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荆襄 
人煮以染黄,色极鲜好。俗名绿蓐草。 
【气味】苦,平,无毒。普曰∶神农、雷公∶苦。 
之才曰∶畏鼠负。 
【主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本经》)。 
治身热邪气,小儿身热(吴普)。洗一切恶疮,有效(大明)。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蒺藜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茨(《尔雅》)、旁通(《本经》)、屈人(《本经》)、止行(《本经》)、豺羽(《本 
经》)、升推。 
弘景曰∶多生道上及墙上,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履。 
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名铁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 
茨,不可扫也,以刺梗秽。方用甚稀。 
时珍曰∶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 
其伤人也。 
【集解】《别录》曰∶蒺藜子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 
颂曰∶冬月亦采之,黄白色。郭璞注《尔雅》云∶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 
是也 
。又一种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 
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与蚕 
种子相类而差大。又与马 子酷相类,但马 子微大 
宗 曰∶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者。开小黄花,结芒刺。一种 
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子如羊内肾,大如黍粒,补肾药,今人多用。风家惟用刺蒺藜 
也。 
时珍曰∶蒺藜叶如初生皂荚叶,整齐可爱。刺蒺藜状如赤根菜子及细菱,三角四刺,实 
有仁。其白蒺藜结荚长寸许,内子大如脂麻,状如羊肾而带绿色,今人谓之沙苑蒺藜。以此 
分别。 
x子x 
【修治】 曰∶凡使拣净蒸之,从午至酉,日干,木臼舂令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 
酉,日干用。 
大明曰∶入药不计丸散,并炒去刺用。 
【气味】苦,温,无毒。《别录》曰∶辛,微寒。权曰∶甘,有小毒。 
志曰∶其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当以性温为是。 
之才曰∶乌头为之使。 
【主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