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380章

013-本草纲目-第380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鼠妇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鼠负(弘景)、负蟠(音烦。《尔雅》) 
录》)、 (伊芳威。《本经》)、湿生虫(《图经》)、地鸡(《纲目》)、 
弘景曰∶鼠妇,《尔雅》作鼠负,言鼠多在坎中,背粘负之,故曰鼠负。今作妇字,殊 
似乖理。 
韩保升曰∶多在瓮器底及土坎中,常惹着鼠背,故名。俗亦谓之鼠粘,犹 耳名羊 
也。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鼠负,食之令人善淫,故有妇名。又名鼠姑,犹鼠妇也 
。鼠粘,犹鼠负也。然则妇、负二义俱通矣。因湿化生,故俗名湿生虫。曰地鸡、地虱者, 
象形。 
【集解】《别录》曰∶鼠妇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采。 
颂曰∶今处处有之,多在下湿处、瓮器底及土坎中。《诗》云∶ 
人则生故也。 
宗 曰∶湿生虫多足,大者长三四分,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用处绝少。 
时珍曰∶形似衣鱼稍大,灰色。 
【气味】酸,温,无毒。大明曰∶有毒。 
【主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 寒热,利水道《本经》。堕胎(《日华 
》)。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痘疮倒靥,解射工毒、蜘蛛毒, 
蚰蜒入耳(时珍)。 
【发明】颂曰∶张仲景治久疟,大鳖甲丸中用之,以其主寒热也。 
时珍曰∶古方治惊、疟、血病多用之,盖厥阴经药也。《太平御览》载葛洪治疟方∶用 
鼠 
寒热,用鼠妇四枚,糖裹为丸,水下便断。又用 
日汤服二丸,将发时再服二丸便止。又蜘蛛毒人成疮,取此虫食其丝即愈。详蜘蛛下。 
【附方】旧一,新八。 
产妇尿秘∶鼠妇七枚熬,研末,酒服。(《千金翼》) 
撮口脐风∶《圣惠》∶用鼠妇虫杵,绞汁少许,灌之。《陈氏》∶生杵鼠妇及雀瓮汁服之。 
鹅口白疮∶地鸡研水涂之,即愈。(《寿域方》) 
风虫牙痛∶湿生虫一枚,绵裹咬之。勿令人知。(《圣惠》) 
风牙疼痛∶湿生虫、巴豆仁、胡椒各一枚,研匀,饭丸绿豆大。绵裹一丸咬之,良久涎 
出吐去,效不可言。(《经效济世方》) 
痘疮倒 ∶湿生虫为末,酒服一字,即起。(《痘疹论》) 
蚰蜒入耳∶湿生虫,研烂,涂耳边自出。或摊纸上作捻,安入耳中亦出。(《卫生宝鉴》) 
射工溪毒∶鼠妇、豆豉各七合、巴豆(去心)三枚,脂和,涂之。(《肘后》) 
【附录】丹戬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辛,有毒。主心腹积血。生蜀郡。状如鼠 
负, 
青股赤头。七月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内容:(音蔗。《本经》中品) 
【释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 
蚵虫(《纲目 
弘景曰∶形扁扁如鳖,故名士鳖。 
宗 曰∶今人呼为簸箕虫,亦象形也。 
时珍曰∶按∶陆农师云∶ 逢申日则过街,故名过街。《袖珍方》名蚵 
名地蜱虫。 
【集解】 
《别录》曰∶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曝干。 
弘景曰∶形扁如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 
恭曰∶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鳖,无甲而有鳞 
。小儿多捕以负物为戏。 
时珍曰∶处处有之,与灯蛾相牝牡。 
【气味】咸,寒,有毒。 
甄权曰∶咸、苦。 
之才曰∶畏皂荚、菖蒲、屋游。 
【主治】心腹寒热洗洗(音洒),血积症瘕,破坚 
不通,破留血积聚(《药性 
后 
【发明】 
颂曰∶张仲景治杂病方及久瘕积结,有大黄 虫丸,又有大鳖甲丸,及妇人药并用之, 
以其有破坚下血之功也。 
【附方】新七。 
下瘀血汤∶治产妇腹痛有干血。 
用 虫二十枚(熬,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为末,炼蜜杵和,分为四丸。每 
以一丸,酒一升,煮取八合,温服,当下血也。(张仲景方) 
木舌肿强∶塞口,不治杀人。 虫(炙)五枚,食盐半两,为末。水二盏,煎十沸,时 
时热含吐涎。瘥乃止。( 
重舌塞痛∶地鳖虫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肿处。一名地蜱虫也。(鲍氏方) 
腹痛夜啼∶ 虫(炙)、芍药、芎 各二钱。为末。每用一字,乳汁调下。(《圣惠方》) 
折伤接骨∶杨拱《摘要方》∶用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二、三钱,接骨神效。一方∶ 
生者擂汁酒服。《袖珍方》∶用蚵 (即土鳖)六钱(隔 
, 
醋淬七次),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病在上食后,病在下食前,神效。董炳《集验方》∶ 
用土鳖(阴干)一个 
麝 
香少许为末。每 
传秘方,慎之。又可代杖。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蜚蠊
内容:(费廉。《本经》中品) 
【释名】石姜(《唐本》)、卢 (音肥)、 
目》)、香娘子。 
弘景曰∶此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真,南人啖之,故名。 
恭曰∶此虫辛臭,汉中人食之,名石姜。亦名卢 ,一名负盘。南人谓之滑虫。 
时珍曰∶蜚蠊、行夜、 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 
为香娘子也。 
【集解】《别录》曰∶生晋阳川泽,及人家屋间。形似蚕蛾,腹下赤。二月、八月及立 
秋采 
弘景曰∶形似 虫,而轻小能飞。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 
保升曰∶金州、房州等处有之。多在林树间,百十为聚。山人啖之,谓之石姜。郭璞注 
《尔 
藏器曰∶状如蝗,蜀人食之。《左传》“蜚不为灾”者,即此。 
时珍曰∶今人家壁间、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千百。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喜 
灯火 
之。 
【气味】咸,寒,有毒。 
恭曰∶辛辣而臭。 
【主治】瘀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本经》)。通利血脉(《别录》)。 
食之下气(苏恭)。 
【发明】时珍曰∶徐之才《药对》云∶立夏之日,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主腹中 
七节,保神守中。则西南夷食之亦有谓也。又《吴普本草》载神农云∶主妇人症坚寒热,尤 
为有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行夜
内容:(《别录》) 
【校正】并入《拾遗》负盘。 
【释名】负盘(《别录》)、屁盘虫(弘景)、屁 。 
弘景曰∶行夜,今小儿呼屁盘虫,或曰屁 ,即此也。 
藏器曰∶屁盘有短翅,飞不远,好夜中行,人触之即气出。虽与蜚蠊同名相似,终非一 
物,戎人食之,味极辛辣。苏恭所谓“巴人重负 ”是也。 
时珍曰∶负盘有三∶行夜、蜚蠊、 螽。皆同名而异类。夷人俱食之 
夜与蜚蠊形状相类,但以有廉姜气味者为蜚蠊,触之气出者为屁盘,作分 
载∶鲜于叔明好食负盘臭虫。每散,令人采取三、五升,浮温水上,泄尽臭气,用酥及五味 
熬作 
【气味】辛,温,有小毒。 
【主治】腹痛寒热,利血(《别录》)。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灶马
内容:(《纲目》) 
【释名】灶鸡(俗)。 
【集解】 
时珍曰∶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按∶《酉阳杂俎》云∶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 
好穴 
【气味】缺。 
【主治】竹刺入肉,取一枚捣敷(时珍)。 
【附录】促织。时珍曰∶促织,蟋蟀也。一名 ,一名蜻 。陆玑《诗义疏》云∶似蝗 
而小 
月在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内容:(音负终。《拾遗》) 
【校正】并入《拾遗》蚱蜢。 
【释名】负 (音烦)、蚱蜢。 
时珍曰∶此有数种, 螽总名也。江东呼为蚱蜢,谓其瘦长善跳,窄而猛也。螽亦作 。 
【集解】藏器曰∶ 螽状如蝗虫。有黑斑者,与蚯蚓异类同穴为 
时珍曰∶ 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似螽 
细长者,曰 曰 螽。《尔雅》云蜀, 也;草螽,负 也,斯螽, 也; 螽, 也; 
土螽, 也。数 
稼。五月动股作声 
其卵,至夏始出。 
陆佃云∶草虫鸣于上风,蚯蚓鸣于下风,因风而化。性不忌而一母百子。故《诗》云∶ 
草虫, 螽。蝗亦螽类,大而方首,首有 
北人炒食之。一生八十一子。冬有大雪,则 
【气味】辛,有毒。 
【主治】五月五日候交时收取,夫妇佩之,令相爱媚(藏器)。 
【附录】吉丁虫(《拾遗》) 
藏器曰∶甲虫也。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诸州。人取带之,令人喜好相 
爱,媚药也。 
x金龟子x 
时珍曰∶此亦吉丁之类,媚药也。大如刀豆,头面似鬼,其甲黑硬如龟状,四足二角, 
身首皆如泥金装成,盖亦蠹虫所化者。段公路《北户录》云∶金龟子,甲虫也。出岭南。五、 
六 
竺法真《 
《益部记》云 
樵《通志》云∶《 
土诸山中亦时有之。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腆颗虫
内容:(《拾遗》) 
藏器曰∶出岭南。状似屁盘,褐色身扁。带之令人相爱也,彼人重之。 
x叩头虫x 
时珍曰∶虫大如斑蝥而黑色,按其后则叩头有声。能入人耳,灌以生油则出。刘敬叔《异 
苑 
晋傅咸有赋。 
x媚蝶x 
时珍曰∶《北户录》云∶岭表有鹤子草,蔓花也。当夏开,形如飞鹤,翅、羽、觜、距 
皆全 
蝶,赤黄色。女子收而佩之,如细鸟皮,令人媚悦,号为媚蝶。《洞冥记》云∶汉武时勒毕 
国献细鸟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木虻
内容:(音萌。《本经》中品) 
【释名】魂常(《本经》)。 
时珍曰∶虻以翼鸣,其声虻虻,故名。陆佃云∶蚊害民,故曰蚊;虻害 
通。 
【集解】《别录》曰∶木虻生汉中川泽,五月取之。 
颂曰∶今处处有之,而襄、汉近地尤多。 
弘景曰∶此虻状似虻而小,不啖血。近道草中不见有之,市人亦少卖者,方家惟用蜚虻 
耳。 
恭曰∶虻有数种,并能啖血,商淅以南江岭间大有。木虻,长大绿色,殆如蜩蝉,咂牛 
马或至颠仆。蜚虻,状如蜜蜂,黄黑色,今俗多用之。又一种小者名鹿虻,亦名牛虻,大如 
蝇,啮牛马亦猛。市人采卖之,三种同体,以疗血为本;虽小有异同,用之不为嫌。木虻倍 
大,而陶云似虻而小,不啖血,盖未之识耳。 
藏器曰∶木虻从木叶中出,卷叶如子,形圆,着叶上。破之初出如白蛆,渐大羽化,拆 
破便飞,即能啮物。塞北亦有,岭南极多,如古度化蚁耳。木虻是叶内者,蜚虻是已飞者, 
正如蚕蛹与蛾,总是一物,不合重出。应功用不同,后人异注耳。 
时珍曰∶金幼孜《北征录》云∶北虏长乐镇草间有虻,大者如蜻蜓,拂人面嘬 。元 
稹《长庆集》云∶巴蜀山谷间,春秋常雨,五、六月至八、九月则多虻,道路群飞,咂牛马 
血流,啮人毒剧 
溪涧中多水蛆,长寸余,色黑。夏末变为虻,螫人甚毒。观此,则虻之变化,有木有水,非 
一端也。 
【气味】苦,平,有毒。 
【主治】目赤痛, 伤泪出,瘀血血闭,寒热酸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蜚虻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虻虫(蜚与飞同)。 
【集解】《别录》曰∶蜚虻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弘景曰∶此即方家所用虻虫,啖牛马血者。伺其腹满,掩取干之。 
恭曰∶水虻、蜚虻、鹿虻,俱食牛马血,非独此也。但得即堪用之,何假血充,应如养 
鹰,饥即为用。若伺其饱,何能除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