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02_前汉书 >

第66章

02_前汉书-第66章

小说: 02_前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孔氏说》二篇。

  《江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杂传》四篇。

  《安昌侯说》一篇。《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尔雅》三卷二十篇。《小尔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职》一篇。

  《说》三篇。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

  《八体六技》。

  《苍颉》一篇。

  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EBBC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凡将》一篇。司马相如作。

  《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

  《训纂》一篇。扬雄作。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故》一篇。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二篇。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其浸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敝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序六艺为九种。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子思》二十三篇。名亻及,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

  《公孔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孟子》十一篇。

  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羋子》十八篇。名婴,齐人,七十子之后。《内业》十五篇。不知作书者。

  《周史六韬》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

  《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

  《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河间献王所述也。

  《谰言》十篇。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

  《功议》四篇。不知作者,论功德事。

  《甯越》一篇。中牟人,为周威王师。

  《王孙子》一篇。一曰《巧心》。

  《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

  《俟子》一篇。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鲁仲连子》十四篇。有《列传》。

  《平原君》七篇。硃建也。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

  《高祖传》文十三篇。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陆贾》二十三篇。

  《刘敬》三篇。

  《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

  《贾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藏》十篇。父聚,高祖时以功臣封,臧嗣爵。

  《贾谊》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宽》九篇。

  《公孙弘》十篇。

  《终军》八篇。

  《吾丘寿王》六篇。

  《虞丘说》一篇。难孙卿也。

  《庄助》四篇。

  《臣彭》四篇。

  《钩盾冗从李步昌》八篇。宣帝时数言事。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桓宽《盐铁论》六十篇。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

  杨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杨雄一家三十八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伊尹》五十一篇。汤相。

  《太公》二百三七十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辛甲》二十九篇。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

  《鬻子》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

  《管子》八十六篇。名夷吾,相齐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有《列传》。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

  《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述老子学。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字少季,临淮人,传《老子》。

  刘向《说老子》四篇。

  《文字》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子》十三篇。名渊,楚人,老子弟子。

  《关尹子》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

  《庄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

  《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老成子》十八篇。

  《长卢子》九篇。楚人。

  《王狄子》一篇。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

  《田子》二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

  《老莱子》十六篇。楚人,与也子同时。

  《黔娄子》四篇。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下之。

  《宫孙子》二篇。

  《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周训》十四篇。

  《黄帝四经》四篇。

  《黄帝铭》六篇。

  《黄帝君臣》十篇。起六国也,与《老子》相似也。

  《杂黄帝》五十八篇。六国时贤者所作。《力牧》二十二篇。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

  《孙子》十六篇。六国时。《捷子》二篇。齐人,武帝时说。

  《曹羽》二篇。楚人,武帝时说于齐王。

  《郎中婴齐》十二篇。武帝时。

  《臣君子》二篇。蜀人。

  《郑长者》一篇。六国时。先韩子,韩子称之。

  《楚子》三篇。

  《道家言》二篇。近世,不知作者。

  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宋司星子韦》三篇。景公之史。

  《公檮生终始》十四篇。传邹□《始终》书。

  《公孙发》二十二篇。六国时。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

  《杜文公》五篇。六国时。

  《黄帝泰素》二十篇。六国时韩诸公子所作。

  《南公》三十一篇。六国时。

  《容成子》十四篇。

  《张苍》十六篇。丞相北平侯。《邹□子》十二篇。齐人,号曰雕龙□。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冯促》十三篇。郑人。

  《将巨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

  《五曹官制》五篇。汉制,似贾谊所条。

  《周伯》十一篇。齐人,六国时。

  《卫侯官》十二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