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 >

第14章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第14章

小说: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如此呢?
   为回答这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何谓成长?此处我们与一般的定义稍有不同,根据字典上的定义:
   (1)发挥潜能。
   (2)更上一层楼。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它可以是一种新的技巧、新的观察事物的态度,或是新的感受、新的管理模式。以上种种,最重要还是在一个新字。成长不仅仅是增长一点知识和技能,还是一种新的,与原有不同的状态或功能。
   是否成长的定义和特质完全改变了?可想而知,并不!成长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的、有益的,或是方向正确的。因此,如果你瞧瞧你所列出的事件,以及它们对你的影响,你几乎可以得到正面的结果。当然,只有你能判断某一结果是好是坏,而且该结果决定于所有事情,包括你自身、你的工作、你的家、你的处事方式、你的个性、所有你生活当中发生过的事件等等。
   我们来检视一下为何成长与危机的关系是那么密切。当事情开始不顺利时,我们感到惊讶。这时只有面对现实,重新调整过去不再有效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穆萨?穆罕默德在一家工程公司干得很成功,42岁就担任首席设计工程师的助手,上司在两个月后即将退休,他有自信继任该职位。因此当人家告诉他〃这个遗缺决定外调,为的是要引进一些新观念。〃他是多么震惊。
   所以穆萨对于他的公司、他的工作、他自身的观点突然不再适用。对此他能有什么反应?显然地,他会很难堪、很生气(他可骂一句〃种族歧视〃)等等。实际上,通常对危机的反应是不信任,紧接着是气愤。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去面对、去认识,并继续前进;而非一味地停留在负面的反应上。
   此时,支持者成为不可缺少,假设穆萨在这上面是幸运的。他有个好友,不仅支持传统观,也愿冒险给穆萨反馈,所以经过开始一小段同情心的倾听之后,他建议穆萨或许他已陷入泥坑中,他有时拒绝考虑新观念、轻视新想法等等。
   起初穆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老朋友或多或少指责他!然而,在内心深处他承认那些话是有许多事实。渐渐地,再度经由朋友、家人,以及新上司的支持,他改变自己的想法,了解到必须发展一套面对新局面的新态度。然后他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法,并且还发生兴趣。三年后,他对工作的态度完全改变了,并且他不论在原来或其他公司都可得到更高的职位。
   这个例子中,首先是震惊与危机,很快地促进了成长。起初的不相信、生气、惊慌、痛苦、悲伤等等都可转化为成长的激素,尤其是如果我们有一群支持者的话。反之,若持相反态度的话,将或多或少导致永久的气愤、沮丧与自暴自弃。
   打击与成长之间的另一个关联,在于当我们需求一个新世界时,我们正在向过去的某一重要部分告别;即使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改变是好的,但是要告别一个珍爱的观念、价值、野心、关系、人物、工作、地点,或其他任何什么的都是很困难。往往在这阶段里,我们会有怀疑、罪恶感或未把握最好时机的感受。举个例来说:
   所以即使成长来得那么自然,甚至是好的开始,有时也是一种打击。
   我们来看看在何种情况下会维持现状。最明显的例子是生理上的维持现状。假如你生理上仍觉得舒适,那么你的心理上也不至于受打击。
   合适的更一般化语意是什么?韦氏字典所给予的定义是〃在最恰当的情况之中〃〃准备妥当以担当责任〃。故维持可视为成长的先修班,备妥要更新的准备,注视事态的发展。在生理上维持良好的状况,建立好一个支持网路,同时也需要一些技巧(例如观察、反应、自我认识)当你要将危机转化为成长时,这些技巧都是需要的。
   所以维持现状比求生存更进一步,但比起成长来,它是颇为稳定的。这儿有个危机,你可能自满于稳定、维持现状,而逃避成长的挑战。保持最佳状态应该是准备妥当迎接任何挑战。
   将保持最佳状况置于求生存与成长之间有其另一层意义存在,可使人从两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所以,再度地,我们提出〃皆〃而非〃或〃的概念。求生存是基本的,但你迟早要推进到成长阶段。如果你想有所作为,保持最佳状况是很重要的。成长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没准备妥当,你可能产生发狂似的改变。
□ 有效的管理

   让我们来谈谈求生存、保持最佳状态、求发展,所应注意的事项:
   (1)健康。良好的身体与心理。
   (2)熟练。心理上的、技术上的、社会性的、艺术性的。
   (3)行动。把事情做完、做好。
   (4)认知。自我认识、自我接纳。
   当然,这四者之间也有关联;如果你想要有熟练的技巧,或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有健康的身心;同样地,做好事情必须有熟练的技巧与动机。而且你的技艺是建立在你的自我认知之上。
   健康、技巧、认知若不付诸行动,终归徒然,你可说那是你才能的浪费。所以对一个新时代的管理者而言,底线是自我负责。我们能够以一管理者的经验来说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数月前,玛莉要求晋升。不幸地,她在面谈时遇到〃男性沙文主义〃的上司,并表示不信任她。她原本很有希望得到这职位的。玛莉开始变得慌乱,尔后的交谈也变得更糟,结果她自认为她不擅长谈判交涉。
   她的上司再度考虑到她,她具有许多这新职务所需的条件与特质,然而她的负面自我认知(即不擅于交涉)仍被考虑在内。结果她觉得没有自信,她希望表现得更好些而无法克服结结巴巴,她无法表现出她有能力担任这项工作。
   这是很常见的缺乏技巧的个案(在处理不合理的敌对或批评)导致负面的自我认识,反过来更缺乏技巧,恶性循环。自我认知很重要,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现在让我们再度看看玛莉的个案特别是第二次晤谈时,我们可抽离出主要几个要点:
   (1)她自认为不善于晤谈。
   (2)她缺乏自信。
   (3)她没有意志力克服以上两点:换句话说,她无法正确地表现她自己。
   在这里强调意志力有三个内容:
   (1)想法。你的思想、观念、理论、信仰、价值、感觉。
   (2)感情。你的情绪、感受。
   (3)意志。你的意向、动机、感受。
   不过三者主要在决定我们的行为。在玛莉的个案里,她的负面想法使她没有自信,并且这两者之间互相牵制,以致她想做好事情的欲望被抑制了。结果她无法如预期的自我管理。
   为了管理你自己,你必须能够掌握你的思想、感受、与意志。这是相当重要的。至此,我们已看到自我管理的四方面(健康、技巧、行动、认知),以及三个内含过程(思想、感受、意志)。
   我们将它综合概要作成下表(表2),它是取自最近有关有效管理法的特质的研究。此表显示了如果你想有效地管理自己与他人所需具备的特质。
□ 帮助他人管理

   让我们回顾一下。或许读者已能自我管理。如果你已能达到你的目标并排出优先顺序,可以在健康、技巧、行动、认知方面将你的思想、感受、意志力发挥出来,以求生存,保持最佳状况以求发展,那么,很显然地你已有所进步。
   没有人是个孤立者,我们与别人工作、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正如同我们也是他们的一部分。在考虑管理时,我们必须投入大部分心力,在如何以各种不同方式自我管理时,将会如何影响这些重要的人。
   自私是管理中最受批评的。确实管理首要任务是在与他人一起工作,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是自我纵容甚至是自恋。
   只求自己发展确实是自私的。你只顾你个人的需要、长短处和目标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对,自我否定与自私支配这两个传统的主要原因。这两者都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同步思考法。
   让我们再由传统的〃没有自己〃的经营方式出发,他们对为其工作者负责,我们也不愿完全抛弃它。然而,如果这种信仰使你无法学习新技能,或者不为你与你的家庭付出足够时间,好么就一个管理者而言,你是失败的。
   其中的麻烦是当你以自我为考虑中心时,可能又陷入另一传统只对自己感兴趣,不论它对别人的价值是如何。因此,在某些人眼中,你可能是自私的。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对那些自认这是我的权利的人,似乎是自私而且错了。举倒来说,〃从现在开始,每周我要腾出半天时间来阅读与思考〃或说〃由于我要外出工作,你与小孩可要自己照顾自己一些〃,这都是需要勇气的。
   不过与前述凡事以自我为主,完全不顾他人。不同的是,我们是可以不自私的,可以平衡自我与他人的需求(特别是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但更想理的是每一个因我们的作为而或多或少受影响的人)。我们接受来自父母的遗传与幼年期的教养,而得到许多关于行为责任的观念和规则,我们必须拥有自己并与他人分享。年岁稍长,因受到来自周围的人的影响,我们把他人的需求摆在前头,忘了自身的需求,这样就失去平衡。
   欲求不自私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你必须忍耐,你必须忍耐别人不喜欢的事,忍耐所有因怕烦扰别人而做的事;最糟的是你得忍受无法求新求变。理由很简单,求新求变必须考虑到自身自己的需求、目标、能力、限制、机会、状况、白日梦、恐惧、野心、责任、感情、憎爱……你如何能一直不自私地想到这些呢?
   忍耐也是削弱组织生命力的重要问题之一。组织里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所要忍耐的人数。忍耐也许使你无法发挥才智,甚至能力、野心和学习都受到限制。我们称之为官僚、无进取心、安于现状、懒惰或许多其他字眼。
   无论如何,人们与组织的自我设限至少是互相影响的。容易忍耐是危险的,因为如此必须停止自我管理。   当然,有时忍耐会导致暴力。我们可以压抑我们的需求,直到有一天……怀着无可控制的情绪、兴奋、灾祸而爆发了,因为长期压抑后,突然发现需求是会让我们发怒的。而且当我们生气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的能力,并且会伤害、谴责他人。
   做为一个成人,复习孩童时代的处事原则是求发展的一部分。并且看看这些原则与目前的情形有多少相关?它们是否空洞?是否避免烦扰那些我害怕他们生气或我所依赖的人?还是它们确实是有用的?
   像成人般的自我管理,需要你的意识决定,以过去经验为基础,学习、发展、应用在目前的情况上。并且决定究竟要忍耐还是要求新求变。我们不抑制需求,而要考虑如何与他人的需求相配合。
   所以自我管理不是自私。如果我们与组织想要生存、健康的话,自我管理是必须的。以下是某大公司的中级管理者的问题以及她所受到的影响:
   我们能够求新求变到什么程度?人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