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 >

第74章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第74章

小说: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企业追求最大利润,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从长期看,企业一定会达到这样的产量水平,它使自己的成本达到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同时又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AC)。
  企业的成本达到企业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说明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了最高点。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说明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观点看,企业的产量水平也处于最优。他们认为,边际成本代表多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追加的资源的价值;价格代表社会消费者对每一件多生产的产品的价的评价。如果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水平处于P>MC的情况,表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大于投入资源的价值,此时说明企业的产量水平不是最优,因为这时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还能进一步增加社会的总财富。如果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水平处于P<MC的情况,表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小于投入资源的价值,此时,说明企业的产量水平也不是最优,因为这时如果企业减少产量,也可以进一步增加社会的总财富。所以,结论只有一个,即只有当P=MC时,其产量水平从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来看,是最优的。按这个产量水平生产,能够为社会提供最大的财富。
  所以,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只追求最大利润,在长期看来,就能既达到企业内部生产效率最高,又能达到社会资源在企业之间的分配最为合理,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谓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把整个社会生产组织起来。
□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各种市场结构中,完全竞争是一个极端,完全垄断则是另一个极端。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这就产生完全垄断。象完全竞争一样,完全垄断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是因为,一种产品只有一家企业生产,而且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并不存在。例如,铁路运输一般属于垄断事业,但也有公路、水路和空中运输与之竞争;电力供应一般也属于垄断事业,但也有煤气、石油等其他能源的供应与之竞争;等等。
  完全垄断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仍然值得我们探讨,这是因为完全垄断条件下出现的一些经济规律,对于研究比较现实的半竞争、半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很有用的。
□ 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一个行业只有这一家企业,所以,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它的形状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图2.1.19中,假定企业的需求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AC)、边际成本曲线(MC)和边际收入曲线(MR)为已知,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么,它的价格与产量决策应在MR=MC之处(这时企业所得利润最大)。从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可求出它的最优产量应为Q*,最优价格应为P*。此时,它的总利润量应等于P*abc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的不同之处是,企业的这部分利润,即使在长期条件下,也有可能保持下来。这种利润就叫垄断利润。这是因为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其他企业不能打入这一行业。其他企业不能进入这一行业的原因很多,主要有:①垄断企业垄断了原料来源;②垄断企业有专利权;③政府特许;④原有垄断企业规模很大,一般企业竞争不过,等等。
  经济学家认为,完全垄断的企业有两大弊病:
  (1)分配不公平。少数垄断资本家能保持垄断利润,是以全社会消费者收益的减少为代价的,所以是对消费者的剥削。
  (2)生产不足。因为在垄断企业里,P>MC,用较少的追加资源可以生产出较高价值的产品,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看,说明企业的产量不是最优,再增加产量对社会更为有利。
  由于垄断企业有以上弊病,就需要有政府的干预。在西方,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垄断企业征税,目的是把企业的超额(垄断)利润抽走,使分配公平。
  (2)对市场结构进行控制,即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减少垄断性。主要办法是制定和执行反托拉斯法,以减少工业的集中程度,禁止大资本家之间的串通行为。
  (3)政府对垄断企业的价值直接进行控制。有些企业,如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电话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企业,规模经济性很显著(这类企业西方叫自然垄断企业)。对于这类企业,政府不实行反托拉斯法,而是准许它们实行垄断,但由政府直接控制它们的价格。其目的是:不让它们有超额利润,并促使它们增加产量。
□ 垄断性竞争的特征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是市场结构中的两种极端,介乎两种极端之间的是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市场结构。
  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三个:①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②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③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在这三个特征中,第一、第三个特征是属于竞争性的,第二个特征则是属于垄断性的,垄断性竞争就是这两种特征的结合。
  第一个特征:企业数量很多。意味这个行业由许多中小企业组成,每个企业的产量只占市场总供给量的很小部分。所以,一个企业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每个企业在决策时不必考虑因自己的行为而引起其他企业的反应。
  第二个特征:产品之间有差别。这里的“差别”主要是指买者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偏好不同而言。这种不同的偏好,可能因为产品有实质上的差异引起的。如烟丝质量不同、汽车性能不同等等。但也可能是一些主观上的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如广告、商标、包装方式、服务态度,甚至商店的地理位置等,都能使某些顾客宁愿购买某个企业的产品,而不买另一个企业的产品,从而造成产品之间的差别。
  产品差别越大,不同的顾客对自己的偏好的产品就越信赖。因此,如果提高价格,企业不会失掉全部顾客;如果降低价格,也不会把全部顾客都吸引过来。换句话说,产品差别越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小,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小。所以,产品差别能改变产品需求曲线的弹性,表现在需求曲线的形状上,使需求曲线由一条与x轴平行的水平线(即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变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产品差别越大,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就越陡。由于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企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这正是垄断性竞争区别于完全竞争的主要之点。
  第三个特征:企业进出行业自由。意味生产者可以随时参加生产,随时退出生产,没有人为的障碍。正因为这样,从长期看,企业的经济利润会趋于消失。
  垄断性竞争市场经济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诸如:百货店、商店、饭馆、理发馆、服装店和各种修理业等就属于这类。这些企业数量多、产量少;但其产品和劳务是有差别的。如不同的百货店可能名气不同;不同食品店的面包和点心可能口味不同;不同饭馆出售的饭菜可能地方特色不同;商店远近不同;服务态度不同;等等。
□ 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由于企业有经济利润可得,就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行业。结果,会使行业的供给量增加。由于供给量增加,就会使这种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如果因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以致需求曲线低于AC曲线,企业就要亏损。
  如果企业有经济亏损,一部分企业就会退出这个行业,导致行业供给量减少。行业供给量减少就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又使需求曲线向上移动。总之,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市场就有一种力量促使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它的成本曲线相切,使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为零。这时,在这个行业里,企业不进也不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见图2.1.20。
  从图2.1.20中可以看出,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它的产量水平Q*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P=AC;
   (2)MR=MC。
  对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的评价
  从长期看,垄断性竞争企业的经济利润趋向于零,也就是说,它没有垄断利润。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这种市场模式的优点,说明它的分配是公正的。
  但是,如果从效率上看,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它仍然存在着弊病。首先,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产品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说明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看,企业生产不足。其次,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不是定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这说明它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没有在企业生产效率最高之点生产。其原因是因为产品之间有差别,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宁可压缩产量。因为压缩产量带来价格的提高超过了因压缩产量而带来的成本的上升。
  对于这第二个弊病,西方经济学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未必算是一种弊病。因为如果要求把所有的企业的生产能力都充分利用起来(都在成本最低处生产),就必然要关掉一批企业。这样,就会很难照顾消费者的爱好。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单纯地从成本角度看问题,而是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不能算是一种弊病。



作者:哈佛商学院 来源:哈佛商学院 
(2006…02…14 18:04:44)

■ 第二章 哈佛经理的管理知识 
一、管理的概念
□ 管理的定义
  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当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一些管理学著作或管理教科书中,也对管理有不同的定义,如: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管理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