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励志]梦想在远方 >

第119章

[励志]梦想在远方-第119章

小说: [励志]梦想在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识的老兄很可能把你领回家,吩咐老婆泡茶,二人掌灯侃到半夜。邢瀚回味起北京的生活来简直能列出上百条好处。他说明年准备回北京,到时候放倒几个再说。当兵的人都能喝酒。李思城猜想这几年一直在南方闯荡的邢瀚一定有一种寂寞高手的悲怆。    
  邢瀚介绍的人,可能大多数都是冲着邢瀚之面,才勉强来蓝月亮赴宴的,有的还来迟了。李思城想此次是邢瀚一手安排的,得办得隆重些,弄砸了对不起老战友。便于菊厅大摆筵席,精心安排了各种菜肴,每人还预备了雪白的大块餐巾,免得弄脏了他们的毛料西服。想不到前来的人,都穿得皱巴巴的,有的头发像个鸡窝,有的衣服上有烟头烫的窟窿,有的一蓬胡子乱草似的盖着嘴皮,简直没有几个按正规的赴宴标准来的,似乎都是没老婆的人。但他们身上还真有一种清高的文气,进酒店就如同进露天厕所,就差解裤子尿尿了。    
  李思城忙得头上冒汗,见来了人便上去双手抓人家的手,称“老师”。先进包间的文人们便互相通名,交换名片。当然也有先前就熟识的,也有在报章上相互攻击过的,但在此挂口不提那事,像老朋友一样卡住对方的手,问最近有什么大作分娩,嘿嘿嗬嗬地笑。末了,都夸李思城长得精干,比想像中的要好出一大截,待会儿搞趴他云云。文人们纷纷藏了口袋里的“红梅”、“北京”、“哈德门”等平时爱抽的烟,开始抽摆在桌上的“三五”、“玉溪”。一时烟雾缭绕。    
  到了中午时分,一共来了七个人。名单上仍有两名没来,李思城让餐厅的领位小姐注意接待,便折回菊厅。  
  七个人之中,有作家、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特约记者等等,北京的外地的都有。其中期刊编辑居多,大约是邢瀚在京时的旧识。李思城以前发稿时也认识不少编辑,但部队的居多,而地方的那几位老变换单位,已不可寻;而部队那几位职务较高,端着架子,不来。    
日期:2006…11…13 15:50:53    
  席间,当首一头发斑白的老者,硬被众人推在首席坐了。文人们极讲辈份,一看此人便知是这个圈子里的老同志,一问,是一杂志的副总编,姓曲名寒,但才45岁。因那头惹眼的鹤发,常被五六十岁的老头们称作“老兄”。这其间坐在下首的一位年轻人,约摸二十四五吧,头圆如西瓜,面色白净,说话极少。一问,方知这位名叫“灰马”的老兄已三十有七,原是北京大学作家班的,曾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现于北京京郊的通县租一民居,正埋头写一个什么长篇。这二人的年龄实在不好分辨,众人皆奇。靠在曲寒左首的是一位颧骨高耸、嘴唇乌青的中年人,挂一幅茶色眼镜,右眼大左眼小,两个白眼珠老是越过镜片上沿看人,似乎那眼镜乃多余之物。此人名宗祥,是一期刊的主任记者。右首的是一位胖墩墩的矮个子,姓高名兴,坐那就咧着嘴,一直都在以笑非笑,不知高兴什么。高兴乃党报的部门主任,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人大新闻系毕业,科班出身,据说新闻文学两方面都是行家。席间有一瘦得出奇的人,两肩之间不足尺许,那脖子像根绳子,把一张窄脸吊着甩来甩去,活像只没肉的乌鸡。此君名叫田夫,乃一自由撰稿人,老说在邢瀚出道之时,他帮邢瀚改过稿,现在这小子能写了,也不来看他,满嘴抱怨。挨着李思城左边坐的,是一沉默寡言的高个儿,名叫兰鹏,背如火钩,脊如刀背,许是长期伏案之故罢。倘若把腰打直了,众人与之说话,须仰视才行。此公行走,像在找钱,行动迟缓。但据邢瀚讲,此人行文极快,一夜能写一万字,是出名的快刀手,老为明星捉刀拿点私人稿费,是一个“特约记者”,在几家媒体兼职,拉广告是把好手,为企业家作传多部,却仍未把名头打响。右边这位,是该席惟一的诗人,名片上印着“残月”,也不知真实姓名。此公一脸苦相,没事嘴角老抽搐,似在磨牙,喀嚓喀嚓地响,耳朵被扯动,那头皮上稀稀疏疏的几根长发被拽得一抖一抖的,似有虱子在里头活动。待介绍完毕,李思城便朗声说道:“各位老师,今日小李在敝店请各位前来小聚,主要是请各位指点学生的写作。学生曾在部队搞过新闻和创作,但离开部队后几乎荒废殆尽。承蒙老战友邢瀚的再三鼓励,学生已有重新握笔的决心。学生虽与各位老师初识,但相信各位老师会尽心指导学生。今日这见面酒,我先干为敬。”捧起杯,仰脖子干了。众文人都说过了过了,担当不起。并对李思城的盛情深表感谢。      
日期:2006…11…13 16:02:00    
  第二百三十三章文人们的经验  
  那曲寒说:“李兄弟,先前都发表过什么作品?”李思城便拿来三本厚厚的剪贴本,让众人看。众人草草一翻,可能连标题都没看完,均道:好,好!便还李思城。曲寒道:“李兄弟在短短两年内,发那么多稿,实难令人想像!这样吧,今后有什么稿子,咱们先碰一碰,确定了选题,再拿过来,我给你发。”李思城谢了。那田夫说:“咱们搞这行的,以坦诚行事。李兄弟说句实话,你在饭店,月薪多少?”李思城说:“也就三千块吧。”高兴嗬了一声,叹道:“了不起,了不起!我在新闻单位干了十几年,你猜月薪多少?”李思城摇头。高兴说:“不及你一半!”兰鹏勾了一下背,咳了一声,叹道:“三千块,啧啧,得熬十个通宵,喝半斤茶叶,一桶咖啡!要算稿费,得出个中长篇!”残月叹道:“要是写诗,一年恐怕也没有两千!”宗祥插嘴:“不是说你们写诗的按行数算吗?一行十八块,多写几年‘啊’,多来几个感叹号,几百块就出来了。”高兴说:“不然。期刊上的诗稿费多少我不清楚,但在报纸的副刊上发表诗,一般就十来行,多了不发,也就几十元吧。”田夫说:“物价还没上涨的时候,我还写诗;后来,老婆下岗了,哭着把我的稿纸烧了,我发狠不再写诗,主攻纪实文学。在《家庭》、《知音》发表一篇,上千块哩!这才让我老婆高兴了,顿顿有炒菜,夜夜有啤酒,小日子才缓过劲来。就这样,还落下了营养不良的后遗症。”残月低下头,说:“我也曾下过狠心,要把诗戒掉,可这玩艺儿像烟瘾似的,不好弄。不过,现在的期刊一般不发诗了,报纸上也少得可怜。这条道,越走越黑。”高兴说:“出了诗集了么?”残月说:“五年前出过一本,拿了千儿八百的;去年又出一本,我掏了一万块!现在还有千把本,被老鼠糟蹋得不行了。今儿准备带几本来,可又怕各位老师不要。如不嫌弃,下次我亲自送去。”李思城说:“残月老师,你带50本来,饭店人多,我解决50本。”残月兴奋得端起酒,狠碰了一下,仰脖子干了。      
日期:2006…11…13 16:06:14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156节 易读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156节  
作者: 怀旧船长             
  酒菜上齐,李思城招呼大家吃菜。高兴说:“李老弟,老哥劝你呀,就别一个劲儿地搞写作了,干什么都一样,能挣钱就行。当初我的分数能进清华,可我却选择了人大。因为从小喜欢这个。现在看来,搞理工的才是大腕。我们这个记者证,在国内好使,但国外不认;而搞理工的,哪儿都认。拿个学位,等于拿了个国际通行证。我中学的同学,现在在德国爱德堡大学生物分子试验室当助理研究员,你猜一月多少?一万马克!相当于中国几十个部长的工资。”兰鹏说:“这不一样。要说挣钱,那些歌厅小姐比省部级干部的工资高出百倍,又怎么可以以钱论英雄?况且,给老外打工,人家门缝里看你,又没有自由,你以为日子好过?”田夫说:“搞文字并非吃不了饭。现在这个社会,生活节奏快,没人愿意捧本长东西看半天。但凶杀、苦恋、情痴、变态等社会性新闻,也可挖掘出来卖钱。不瞒各位,敝人月收入六七千块,这就是摸熟了道儿,自然顺趟。但是,我还不如兰兄。”说着似笑非笑地看着兰鹏,显然二人过从甚密。兰鹏一直装成苦哈哈的样子,见田夫捧他,就把火钩背拔了拔,说:“小意思,咳,小意思。万儿八千的,算不上收入。”一直没有说话的灰马端起杯,恭恭敬敬地敬了兰鹏一杯,悄声说:“兰老师,以后多指教!”兰鹏喝了,问灰马:“是作协会员吧?”灰马说:“十几年前就是了。”兰鹏吃惊地说:“那你现在还在郊区租什么房子?写什么小说?现在的出版社,几家出小说的?再说,出了谁买?你见哪本畅销书是小说?写怎么赚钱,写名人婚变,写个人稳私,写文革时的秘闻,都有市场,你却还写小说?有那功夫,几本畅销书早出去了。”灰马虚心地说:“是。兰老师,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成功经验?”兰鹏又把背拔了拔,说:“干这个,要想清楚。咳,咱们都不容易。都不是外人,就跟你说了吧。你要把握一个尺度:要名不要钱,要钱不要名。比方说你给名人写传记,当然不能署你的名,写好了,名人的钱很爽快,一把就点给你,你也不要拿出去吹,拿钱走人,最后以后不要照面;给老板写呢,可以署名。老板掏钱买书号,给印刷费,印个三五千册,送人,当然书店也可以销,销多少算多少。老板出钱也爽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他的你就甭操心。当然,我这是打个比方,咳,打个比方。”说完埋头喝酒。那宗祥那眼珠一晃,说:“其实,现在不能靠死工资活着。譬如我吧,一月八九百元,老婆待业在家,孩子上高中,怎么办?只能拉个广告,提点成。我老宗实在人,不想瞒大家,你们手头有熟悉的老板,给我介绍一下,咱们共同拿提成,绝对半儿劈。现在的期刊,没有广告活不成。你说是不是,曲总?”一直在微笑倾听的曲寒说:“是,是。现在全国的期刊有七八千家,发行量超过100万的,不到十家。一般的,就万把份。三四千四五千份的,多了去了。甚至有发行量不到1000份的。怎么办?就是广告,是个人都往上上,只要掏钱。说个笑话,我们杂志刊登了一个暴发户,四个版,还加了封底彩照,拿了七八万块。这小子跑过来,说没把他老婆的相片印上去,很生气。后来说要再掏两万,要给他老婆来个大头像。可他老婆脸上全是麻子,苹果机里修不掉,怕吓坏了读者,没敢上。”众人哄笑。      
日期:2006…11…13 16:09:33    
  第二百三十四章文人们的观点  
  酒过三巡。大家便转移话题侃邢瀚。邢瀚认识在座的每一个人,且交情不薄。高兴说:“邢瀚这小子,当年肩膀上挂一列兵衔,老跑到我们编辑部,饿了啃个冷馒头,硬是把我们感动了。这小子文笔刁,野路子的写法,但文章很耐看,第一篇稿子是我加了编者按给发的。”田夫不服,说:“不见得吧?他的第一篇文章,是篇散文,那时我在报社帮忙,是我发的,叫《铧头草》。”曲寒说:“二位别争了。其实,邢老弟刚来北京当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