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励志]梦想在远方 >

第18章

[励志]梦想在远方-第18章

小说: [励志]梦想在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脑子里乱乱的。街口离长途汽车站本不远,步行只须七八分钟。这个小城他太熟悉了。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小城的每一道风景都已镌刻在他的记忆里。他想着事,走着路。等他一抬头时发现自己不是在长途汽车站而是在农贸市场里。  
  他的脑子一下子清醒过来了。他的心突然跳得厉害。他知道自己是来找林如凤的。他知道今天是星期天,林如凤就在市场的西北角为妈妈守摊子。他曾经来过几次,虽然只有一次是正式看她的,余下的几次都是隐在人流里看林如凤满头大汗地和挑剔的购买者紧张地讨价还价。林如凤不是一个生意人。她的妈妈是不敢告诉她衣服的成本价的。她这个数学几乎考满分的高材生经常算错账,经常把衣服赔本卖出去。她的母亲并不生气。她的母亲认为,女儿比自己强得多。她的母亲有时会多找别人的钱。况且,她的母亲决心让女儿练练摊子。她的母亲认为,年轻人不能光读书,还应该学些别的东西,将来也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李思城穿过人群,远远地就看见林如凤娇小的身子在那搭着帆布的摊位前移动着。一个月不见,她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动作干练而老道。  
  李思城就站在离林如凤十几步远的街道拐角处,像一个暗探一样盯着林如凤。大街上的人很多,但李思城的眼睛里只有林如凤一个人。林如凤娇小的身材变得越来越高大,她如瀑布般的长发像嫩绿茂盛的柳枝一样飘洒着,她那双修长白净的手随便一动就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舞,弄花了李思城的眼。  
  我就要走了,如凤。我就要离开你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如凤,我将如何对你诉说呢?  
  李思城犹豫起来。  
  该讲讲李思城和林如凤的故事了。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24节 易读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24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李思城和林如凤谈不上怎么亲密。甚至,他们之间根本不像学校传闻的那样有不可告人之秘。自从李思城11岁那年落在双河最深的回沱湾被林如凤父女救起后,李思城就算认识林如凤了。初中三年,李思城与林如凤没有单独相处过。即使在学校里二人交流心得体会,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高中两年,他们的单独相处也就是星期六黄昏,林如凤到八角亭去听李思城吹箫。一般而言,林如凤是作为一名真诚的也是惟一的听众去的。当然,女孩的心思是猜不透的,很难讲这个聪明的女孩在沉默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但李思城这个人是不难理解的,他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事物来表现。譬如说他吹箫,不是爱箫,而是一种孤独的体现,一种渴望友情却又固执地排斥友情的体现。而林如凤是不一样的。她对那么多的追逐者都笑盈盈的。因为这种笑在所有的竞争者面前的质量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显得无可奈何,至少还没有为了争取她的青睐而不惜头破血流的。至于李思城,他根本没有对林如凤讲过很多话。五年来时间不算短。用五年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已足够。但李思城没有刻意地去了解林如凤。他甚至没有像别的男孩一样把两只眼睛死死地盯在林如凤的身上。虽然,看人是有权利的,共和国的宪法里也没有规定不许看别人。看别人是无罪的,就算你用恶毒的或是充满邪意的眼光去看。但有一点李思城必须承认。他虽然没有用眼睛去看林如凤,但是,他的心却常常飞出胸腔,像一只苍蝇一样围着林如凤转。只要他闭上眼,他的那颗游离着的心上就会显示出一个活动着的林如凤。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举一动,在他心里甚至比真实的林如凤更生动。李思城烦恼、悲伤、苦闷或是在体衰力竭的时候,林如凤就会进入他的心里,为他鼓劲,为他呐喊,为他抚平心灵的创伤。林如凤就是他的药,他的支柱,他的信念,他的迷与痛。但是,李思城是自卑的。他知道林玖铭老师的意思,他也知道林如凤至少不会讨厌自己的。林如凤从来没有瞧不起他。林如凤的母亲在做服装生意,但她从来没有把一件衣服通过赠送或者是廉价销售等手段来帮助李思城,使他的衣服至少突破两件大关;同样,李思城也不会认为林如凤穿得花枝招展就是为了招人眼,就是为了表现自己。李思城认为,林如凤的身材就是应该穿很好的衣服的,只有时髦高贵的衣服才配得上她的身材。林如凤是把李思城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交往的。她在李思城演讲的时候,总是把手掌拍得通红;她在李思城吹箫的时候,总是默默的听;她在和李思城辩论的时候,总是很尊重他的意见,从不以一种小姐的架子去歪曲事实。所以,自卑但心细如发的李思城认识到林如凤和自己的交往是建立在一种绝对平等的基础上的,至少在人格上是。在他有限的朋友当中,刘小三不懂得这些,徐伟不懂得这些。他觉得他和林如凤的交往其实无声多于有声。他们是在进行一种非语言表达的交流。他也知道,感应是双方的。如果一方发出的信息老是没有反应,那么这种信息就会随时间和次数的增加而淡化。值得庆幸的是,李思城感觉到这种在默契中进行着的信息丝毫没有减弱。甚至,他可以感应到林如凤在他视线之外的某些动作的细节。    
  所以,李思城的思绪里已经融入了林如凤,已经不能摆脱这种迷与痛。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离开林如凤他会不知如何是好。他的“离开”标准是:林如凤在有一天从他的思绪里从他心灵的平台上逐渐淡化最后消失,那么,他相信自己会六神无主。他曾经这么想但又不敢往深处想。他每每想到这种问题时总是安慰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即使不能长期和她在一起,但是,她会把一种微风拂柳般的感应通过空间传送给自己的,不管到什么年代。李思城坚信这一点。    
  不然,她怎么会像一尊石像般默默地听他吹箫呢?不然,她怎么会在他被“巴豆”打倒在地时发出那种原始的呼喊和诅咒呢?不然,她怎么会常常于不经意间向他投来一种和风拂柳的眼神湿润着他脆弱的神经呢?  
  不过,李思城还是有一大堆想不通的地方。  
  他懒得去想。  
  他每当想起她的时候,已感觉到一种幸福而疲惫的累了。  
  现在,他要走了。他要向她告别。他可以不向父母姐姐告别,不向林老师告别,但是,他不能不向占据着他灵魂的林如凤告别。  
  林如凤就在市场西北角那个搭着帆布的摊下。李思城站木了双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走过去向她道别。    
  阳光很好。  
  他要好好地看看林如凤。也许,今生只有一次在这样好的阳光下这么长久地看着这个占据着自己大部分心灵空间的女孩。想到自己将浪迹天涯,想到自己这种生活将无法再与林如凤的生活重叠,他的心惆怅得绞痛,他的鼻子酸得流出了鼻涕,他的眼睛里已有一种像浓雾一样的东西。他让这种雾一样的东西膨胀,让这雾里晃动着越来越模糊的林如凤……      
日期:2006…7…7 2:04:18    
  第三十章依依惜别长亭晚  
  翠竹县的八角亭,据说为明代所造。因处于山野小城郊外,故未能列为名胜。实际上,它是由一条大约二里多的长廊从县城蜿蜒而来。其间虽残缺不堪,但那种民族的古风,仍沉淀于斑驳的石头边,残乱的雕花栏杆上。  
  傍晚,霞光染得残破的八角亭七彩斑斓。亭子里寂寂的,只有一个灰色的人影独坐在早已破损的横拦上。九月的野草正疯正野,狂乱地爬满山野。偶尔一阵疾风刮过,那草就翻卷着如浪般顺着山坡义无反顾地向山的顶端爬去。  
  独坐者是李思城。他此刻的心情正和这狂乱的野草一样爬动着,不过他的心爬得更高,更远。  
  又有风吹来。李思城感到一种淡淡的清香钻进鼻孔,湿润而畅快。他猛一回头,就看到了林如凤。  
  林如凤像一尊石像般伫立在他的背后,月亮般的脸上有晶亮的泪珠滚动,有的被疾风斜斜地吹落,吹落进茂盛而狂乱的野草中。  
  李思城的心在下沉。中午,他鼓起勇气对林如凤说:“天快黑的时候,我在八角亭等你。”    
  难道她已经知道自己要去流浪?  
  难道真的没有什么事能瞒着她?  
  李思城慌了。李思城发现自己的秘密在林如凤那双深潭似的眼里简直就和大街上的公告一样直白。  
  “思城,”林如凤呜咽着说,“我就晓得这两天你会来!今天,我要告诉你两件事,你必须要答应我,你不能拒绝!”  
  李思城喉头哽咽,他只能使劲地点点头。  
  林如凤的手在颤抖。她吃力地从衣袋里拿出一个手绢,小心地剥开了。里面,赫然是一叠放得很整齐的钞票,全部是十元一张的钞票!    
  李思城的心沉下去了。他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的瞳孔缩小成暗淡无光的两个点。他差点被这野风刮倒在亭子里。  
  “不!”林如凤接触到他的眼神就慌了。林如凤大声地辩白:“你错了!这不是我的钱,也不是我们家的钱!这是同学们共同为你凑的,连王老师都不晓得!你是明年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不要因为钱而放弃了学业!困难总是暂时的,会过去的!思城,我晓得你想干啥,你想一个人出去找工作,一个人闯,但是,这个世界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你现在需要的只是钱,但是,你出去后除了钱之外还需要友情,需要关怀和帮助!我从来都没有求过你,这次,我求求你,你别走!你别走!”林如凤喘息着说完这段话,蹲下了身子,大声地咳嗽起来。    
  李思城木头一般地站着。李思城的心此时却平静如水。他的脑海里没了思维。他突然感到了一种空前的宁静。林如凤的话只像一阵风似以从他耳旁刮过。风只能从体外刮过,而心,是被层层肌体包裹着,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本来,他想到林如凤来了以后他会控制不住自己,会大哭一场的。但现在他发现自己已经超越这种冲动,已经变得理智。刹那间他豪气顿生。他居然笑了笑。他很平静地对林如凤说:“如凤,你别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靠上学取得成绩,取得工作和地位,是一种很好的生存方式,但我的生存方式只适应我。我是注定要流浪的。我应该有我自己的生活。你的好意我非常感谢,但你不能劝说马去过牛的生活。马总是奔跑着,而牛则是适合于田间耕种,它们的生活方式永远不一样。我并没有责怪事自己生在像我那样的一个家庭。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像我的家庭一样,在贫困中挣扎着。姐姐因为我牺牲了她的前途,这是一种无奈的悲剧。我已经决定不上学了。我能养活自己。我可以通过别的渠道学习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总结的真理。读书固然重要,但行动更重要。我非常感谢同学们能为我献爱心。但是,我不能一直都依靠别人的恩赐把学上完。这终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已经想了好长时间了。我必须出去走一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