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7-本草述钩元 >

第59章

027-本草述钩元-第59章

小说: 027-本草述钩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方同上。口耳大衄。蒲黄阿胶炙各半两。每用二钱。水一盏。生地汁一合。煎 
温服。急以帛系两乳。止乃已。关节疼痛。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 
下。日一服。胎动欲产。日月未足者。蒲黄二钱。井花水服。产妇催生。蒲黄地龙 
皮等分。为末。另收。临时各炒一钱。新汲水调服。立产。胞衣不下。蒲黄二钱。 
〔论〕蒲黄水草。具水土合德之阴。当春生嫩叶。出水时。便红白色茸茸然。是寒水之 
气。 
殊于 
更 
达 
手 
火之 
。而后及于止血消瘀也。(经云。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又云。阴入于胃。游 
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与兹义相发明。)人身 
水与 
是 
气化之还及于水。如所谓游溢精气。通调水道耳。(还及于气。还及于水。是应前 变化 
配火孕水而液化血之义。又应前具体于水。达用于火。布化于金之义。盖血原从气化。气原 
从水化。故曰还。)惟宜于寒热之气化以及水化者。故取以化寒热之伤血者。止与消无不咸 
宜。(如生料鸡苏治鼻衄。既同于凉血清热。而黑神止血。又同于燥湿温寒。治舌肿既配干 
姜。而治木舌又辅三黄。是为寒热皆宜。)总之。入心而行凉降之气化。凉者秋气。非以寒 
除热也。只可谓之和血耳。既不同丹皮紫草郁金之苦寒而凉血。亦不等红花茜根苏木之辛温 
而散血。惟得于温凉之中气。故或从阳以引之。如同干姜而治舌肿。或从阴以达之。如同阿 
胶而疗口耳大衄。其消肿非以疏导为功。其定衄非以止涩见长。推此乃可以用斯味矣。 
〔辨治〕自采者真。勿用松黄并黄蒿。二件全似。只是味 及吐人。凡使蒲黄。须隔三 
重 

卷十二水草部
水萍
内容:杨花所化生。止水中一叶。经宿即生九叶。叶下微须。即其根也。 
气味辛寒。主治暴热身痒。热毒风热热狂。肿毒。发时行热病汗。并疗风湿麻痹香港脚。 
捣汁 
轻浮 
出之蕃茂 
水之相滋。 
用紫背浮萍 
利。浮萍晒干 
背浮萍焙半两。黄 炙二钱半 
等分。为末。人乳和丸。梧子大 
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 
〔论〕杨花入水而化萍。禀寒水之旺气。乘风木之出机。故其生也易。而化亦繁。即其 
味以 
合于人 
焉。阴 
缪氏云。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修治〕紫背者入药良。面背皆绿者。不可用。七月采之。拣净。摊竹筛中。下置水一 
盆映 

卷十二水草部
海藻
内容:即水藻。生于海中者有二种。马尾藻生浅水中。如短马尾。细黑色。大叶藻生深 
叶如水藻而大。海人以绳系腰。没水取之。作海菜货远。 
苦咸而寒。气味俱浓。纯阴。沉也。反甘草。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痈肿症瘕坚 
气 
卵肿。 
多食良 
与甘草本相反 
海藻酒。海藻一 
尽再作。其渣晒 
〔论〕海藻散结破坚。总由能达阴中之气。夫至阴之气。水化出焉。故本经更下十二水 
肿。 
化湿 
〔修治〕洗净咸味。焙干用。 

卷十二水草部
昆布
内容:一名纶(音关)布。生登莱者。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叶似菜。(濒湖)。 
气味咸酸寒滑。下气。治十二种水肿。瘿瘤结聚气。(瘿结如石者非此不除)疗 疮。 
及阴 肿。利水道。去面肿。久服瘦人。昆布 。治膀胱结气。用高丽昆布一斤。米泔浸一 
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细。入葱白一握。寸断之。更煮极烂。乃下盐醋糁姜橘椒 
末调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饭。极能下气。无所忌。海藻亦可。依法作之。 
〔修治〕东流水煮半日。去咸味。焙干。 
〔总论〕寒润下。咸软坚。独取海藻昆布二物。因其与水浮沉之性。从上而下。以致流 
湿之 
散 
所 
治 
缪氏。二物脾家有湿者。弗服。 

卷十三石草部
石斛
内容:五月生苗。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出六安山谷。及荆襄汉中。江左庐州。浙中台 
近以温台者为贵。谓其形似金钗。然气味腐浊。不若川产形颇修洁。气味清疏也。 
味甘淡微咸。气平。味浓气薄。阳中阴也。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经。主治伤中。 
除痹下气。平胃气除热。清气益气。补肾暖水脏。壮筋骨。强阴益精。补五脏虚劳羸瘦。逐 
皮肤邪热痱气。脚膝冷疼痹弱。治胃中虚热有功。(宗 )方书治中风虚劳。消瘅积聚。虚 
烦 
夏月酒蒸代茶。顿健足力。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 
一片 
气于 
之源。 
不能下精 
以生。甘能 
功。(仲淳) 
草。益肾强四肢 
益精。同枇杷叶麦 
及逐皮肤邪热痱气。 
〔论〕石斛生苗五月。以历秋冬。由土之水。而气乃完。取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 
死。 
(胃之 
故除痹下气。而即以强阴益精。(甄氏所谓补肾益力。日华所谓暖水脏。壮筋骨。别录所谓 
疗脚膝疼冷痹弱。皆不外是。)第其由脾胃而及四脏者。特以脾肾交通。欲益五脏之阴气。 
须用此为关捩子。非谓淡平之性味。能专任补益之功也。人身脾与肾。互为化原。而脾肾 
生化之气盛。又即为余脏之化原。是欲补五脏者。必先于脾。而欲益脾者。当不能舍肾矣。 
世但知温命门之火以生脾土。至从胃肾之阴气相通以为补。多不致察。缘未识脾阴胃阳之升 
降。各有攸宜耳。 
〔辨治〕生溪石上者。名石斛。折之似有肉。形短而中实。生栎木上者。名木斛。折之 
如麦 

卷十三石草部
骨碎补
内容:出岭南虔吉诸州。今淮浙陕西夔路皆有。寄生石上。或木上背阴处。引根成条。上 
白赤毛。及短叶附之。大叶似贯众。根扁而长。略似姜形。人呼猴姜。又为石毛姜。( 
x根x 
气味苦温。入足少阴经。主治破血止血。补伤折骨碎。散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血和 
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泄泻淋遗精脱肛。久泻垂殆。诸药不效。用猴姜末。入猪肾中煨熟 
。食之顿住。盖肾主二便。久泻属肾虚。不可专事脾胃也。(濒湖)凡痢后下虚。不善调养。 
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加虎骨四 
斤。仍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杉木节萆 白芷南星煎汤。频频 
熏洗。 
淳)虚 
常揩齿 
痛牙动将落 
耳鸣耳闭。 
〔论〕骨碎补寄生木石背阴处。为阴气所钟。味苦气温。苦者火味。温者少火之气也。 
禀阴 
者也。 
气以 
而散毒 
哉。阅 
味于由 
或治血 
下虚。 
缪氏。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修治〕铜刀刮去黄赤毛。细切。蜜拌润。甑蒸一日。晒干用。急用只焙干。不蒸亦得。 

卷十三石草部
石胡荽
内容:一名鹅不食草。生石缝及阴湿处。高二三寸。细茎小叶。宛如嫩芫荽。气辛。 
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冬月生苗。夏开细花黄色。(濒湖) 
味辛气薰。入手太阴经。通鼻气。通鼻息。利九窍。能解毒散疮肿。明目。散目赤肿云 
翳。 
于天。 
也。然 
治目赤肿胀 
二钱。青黛 
〔论〕石胡荽多生阴湿地。冬月苗。夏月华。禀阴之收。而达于阳之极畅。故能通地气 
于天 

卷十三石草部
石苇
内容: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故名石苇。(濒湖) 
味苦平。气微寒。主治劳热邪气。癃闭不通。(本经)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 
安五脏 
捷于影 
〔论〕石苇生于石旁。及阴崖险罅。得阴气最专。似于肾气有即补以为通之用。故统治 
五淋 
结而成 
〔修治〕刷去黄毛。免射肺作咳。并宜去梗。微炙用。 

卷十三石草部
地锦
内容:有地朕血见愁草血竭血风草诸名。布地而生。细弱蔓延。茎赤。断之有汁。叶青紫色 
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子用之。又络石亦名地锦。是藤蔓之类。与此同名 
物。(禹锡) 
气味苦平。主治心气。(平即是辛。火得金气。即能宅水而化血。)通流血脉。亦可治气。 
疗 
附方 妇人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 
姜酒调服一二钱。即止。血淋。用血风草。井水擂服。三度即愈。 
〔论〕地锦蔓延茎赤。叶更青紫。观其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而味苦。似得 
火化 

卷十三石草部
马勃
内容:五六月中。湿地及腐木上卒然而发。紫褐虚浮。弹之尘出。大如斗者。重不过钱 
秋采之。 
味辛气平。其质轻虚。上焦肺经药也。清肺散血热解毒。治时疫大头痛。及喉痹咽疼。 
(去膜。 
得。马勃一 
吐涎血即 
为末。沙 
〔论〕马勃本于腐化之气。当五六月火土极盛时。百物化生之气已极。即腐化之气。亦 
乘斯 
之 
〔修治〕以生布张开。将马勃于上摩擦。下以盘承取。末用。 

卷十三石草部
卷柏
内容: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万岁。一名长生不死草。出常山山谷。关陕沂兖亦有之 
生石上。春分宿根再发。高三五寸。细叶似侧柏。屈藏如鸡足。根紫赤多须。六七月采 
阴干。 
气味辛平。本经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此阴不得阳之配所致。 
非 
痿 
卷柏 
每 
〔论〕卷柏一名交时。言春分始发。时值阴离于阳。能与阳相交合。故主五脏至阴之地 
为邪 
瘕血 

卷十四
谷部
内容:〔五谷总论〕经言五谷为养。以麻麦稻黍豆。配肝心脾肺肾。是五谷固养生所资。而非 
治 
尝 
肾 
自肾而外。二说互异。且以五脏之病言所宜食。又曰。肝病宜麻。心病宜麦。脾病宜粳米。 
肺病宜黄黍。肾病宜大豆。此说固为足据 
味甘。在谷曰粳米。心苦缓。急食酸以收 
之。色黄味咸。在谷曰大豆。肺苦气上逆 
急食辛以润之。色黑味辛。在谷曰黄黍。 
气味。与五脏合而和者以为养。然五脏各司一 
养。而还取相剂以救偏。养生者又宜悉于斯义耳 

卷十四谷部
胡麻
内容:本经胡麻一名巨胜。即今油麻。亦曰脂麻。(俗作芝麻)古者中国只有大麻。其实为 。 
汉 
物 
味甘气平。入足太阴兼入足厥阴少阴经。性与茯苓相宜。(隐居)润养五脏。疗虚羸伤 
中。补 
新。士良)逐风 
麻木谷而治风。( 
一味九蒸九曝。加茅 
膝当归地黄续断桑寄生 
治似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服久 
亦能休粮。用巨胜白蜜。等分合服。患 
x白油麻x 
取油。以白者为胜。故名。 
味甘。生者。性寒而治疾。炒者。性热而发病。蒸者。性温而补人。生主客热因痰饮成 
癖 
〔论〕胡麻种于四月。斩获于夏末。以火土始终。而油润脂溢乃尔。是真于至阳之会。 
宣 
耐寒暑。)其黑者。色通于肾。赋天一之专气。尤能以润五 
于治风。归功益血。其用与他味不同。盖人身水谷所化之精 
而后入于脉。其和 
麻脂润。已能从 
征于色乎。盖其 
为要药。义不出 
x麻油x 
炒熟。乘热压出油。谓之生油。但可点照。须再煎炼。乃为熟油。可食。不中点 
)入药。以乌麻油为上。白麻者次之。(濒湖) 
味甘。微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