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徐霞客游记 >

第9章

徐霞客游记-第9章

小说: 徐霞客游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甚整丽,庭中新旧碑森列成行,俱完善。夹墀chí台阶上之空地二松,高伟而整,如有尺度。少室横峙于前,仰不能见顶,游者如面墙而立,辄谓少室以远胜。余昨暮入寺,即问少室道,俱谓雪深道绝,必无往。凡登山以晴朗为佳。余登太室,云气弥漫,或以为仙灵见拒,不知此山魁梧,正须止露半面。
若少室工于掩映,虽微云岂宜点滓?
今则霁甚,适逢其会,乌可阻也!乃从寺南渡涧登山,六七里,得二祖庵。山至此忽截然土尽而石,石崖下坠成坑。坑半有泉,突石飞下,亦以“珠帘”名之。余策杖独前,愈下愈不得路,久之乃达,其岩雄拓不如卢岩,而深峭过之。岩下深潭泓碧,僵雪四积。再上,至炼丹台。三面孤悬,斜倚翠壁,有亭曰小有天,探幽之屐指足迹,从未有抵此者。过此皆从石脊仰攀直跻,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手与足代匮而后得升以手足来代替登山设备的缺乏而爬上山。
凡七里,始跻大峰。峰势宽衍,向之危石,又截然忽尽为土。从草棘中莽莽南上,约五里,遂凌南寨顶,屏翳yì遮蔽之土始尽。南寨实少室北顶,自少林言之,为南寨去。盖其顶中裂,横界南北,北顶若展屏,南顶列戟峙其前,相去仅寻丈,中为深崖,直下如剖。两崖夹中,坑底特起一峰,高出诸峰上,所谓摘星台也,为少室中央。
绝顶与北崖离倚,彼此斩绝不可度。俯瞩其下,一丝相属。余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半壁横障于后,东西皆深坑,俯不见底,罡gāng高空之强风风乍至,几假翰凭借红色的羽毛飞去。
从南寨东北转,下土山,忽见虎迹虎的足印大如升。草莽中行五六里,得茅庵,击石炊所携米为粥,啜三四碗,饥渴霍然去。倩庵僧为引龙潭道。下一峰,峰脊渐窄,土石间出,棘蔓翳之,悬枝以行,忽石削万丈,势不可度。
转而上跻,望峰势蜿蜒处趋下,而石削复如前。往复不啻数里,乃迂过一坳,又五里而道出,则龙潭沟也。仰望前迷路处,危崖欹石俱在万仞峭壁上。
流泉喷薄其中,崖石之阴森崭嶻jié山高状者,俱散成霞绮。峡夹涧转,两崖静室如峰房燕垒。凡五里,一龙潭沉涵疑碧,深不可规测量以丈。又经二龙潭,遂出峡,宿少林寺。
二十四日从寺西北行,过甘露台,又过初祖庵。北四里,上五乳峰,探初祖洞。
洞深二丈,阔杀之即宽度不及深度,达摩九年面壁处也。洞门下临寺,面对少室。地无泉,故无栖者。下至初祖庵,庵中供达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质黑章,俨然胡僧立像。中殿六祖手植柏,大已三人围,碑言自广东置钵中携至者。夹墀二松亚少林。少林松柏俱修伟,不似岳庙偃仆盘曲,此松亦然。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经殿。下台历殿三重,碑碣散布,目不暇接。后为千佛殿,雄丽罕匹。出饭瑞光上人舍。策骑趋登封道,过轩辕岭,宿大屯。
二十五日西南行五十里,山冈忽断,即伊阙也,伊水南来经其下,深可浮数石舟。伊阙连冈,东西横亘,水上编木桥之。渡而西,崖更危耸。一山皆劈为崖,满崖镌佛其上。
大洞数十,高皆数十丈。大洞外峭崖直入山顶,顶俱刊小洞,洞俱刊佛其内。虽尺寸之肤,无不满者,望之不可数计此所记叙,即著名龙门石窟。
洞左,泉自山流下,汇为方池,余泻入伊川。
山高不及百丈,而清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难少见之景。伊阙摩肩接毂指接连不断非常繁盛,为楚、豫大道,西北历关、陕。余由此取西岳道去。

游太华山日记
太华山即华山,远望如花擎空,故名。地处陵西省华阴县南,属秦岭东段,北临渭河平原,高出众山,壁立千仞,以险绝著称。主峰有三:东峰(又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莲花峰)。
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说法,形容其险状。
该记从入潼关写起,对黄河在潼关的走向、东西大道的情况作了简略的记叙。然后写远望华山之状况,为进一步描写进行铺垫。
从游记中看,此游所经之地甚多,其记叙也颇杂,如三月初一日记,皆为地名罗列,对具体景观描写较少。而初二所记“从西下,复上西峰……旁有玉井甚深”之句,中间可能有遗漏的文字,因玉井不在西峰、按今之实情,华山之顶玉女、莲花、落雁峰间的山谷中有镇岳宫,玉井当在其宫前,此处读者需留意辨别。从初三日起,游记便显得从容而描绘亦更细致,对华山山形之奇,山道之险有所展示。
总的看来,该篇游记稍逊于其他篇目。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
黄河从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关,折而东。
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长而高大之城墙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三月初一日入谒西岳神,登万寿阁。
向岳南趋十五里,入云台观。觅导于十方庵。由峪yǘ山谷口入,两崖壁立,一溪中出,玉泉院当其左。循溪随峪行十里,为莎萝宫,路始峻。
又十里。为青柯坪,路少坦。五里,过寥阳桥,路遂绝。攀锁铁链上千尺幢,再上百尺峡。从崖左转,上老君犁沟,过猢狲岭。去青柯五里,有峰北悬深崖中,三面绝壁,则白云峰也。舍之南,上苍龙岭,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
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入迎阳洞。
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guǐ日影,此即剩余时间上东峰,昏返洞。
初二日从南峰北麓上峰顶,悬南崖而下,观避静处。
复上,直跻峰绝顶。上有小孔,道士指为仰天池。旁有黑龙潭。
从西下,复上西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叶。旁有玉井甚深,以阁掩其上,不知何故。还饭于迎阳。上东峰,悬南崖而下,一小台峙绝壑中,是为棋盘台。既上,别道士,从旧径下,观白云峰,圣母殿在焉。下到莎萝坪,暮色逼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
出青柯坪左上,有柸pēi渡庵、毛女洞;出莎萝坪右上,有上方峰;皆华之支峰也。路俱峭削,以日暮不及登。
初三日行十五里,入岳庙。西五里,出华阴西门,从小径西南二十里、出泓峪,即华山之西第三峪也。两崖参天而起,夹立甚隘,水奔流其间。循涧南行、倏而东折,倏而西转。盖山壁片削,俱犬牙错入,行从牙罅中,宛转如江行调舱然。二十里,宿于木柸。自岳庙来,四十五里矣。
初四日行十里,山峪既穷,遂上泓岭。十里,蹑其巅。
北望太华,兀立天表。东瞻一峰,嵯峨特异,土人云赛华山。
始悟西南三十里有少华,即此山矣。南下十里,有溪从东南注西北,是为华阳川。
溯川东行十里,南登秦岭,为华阴、洛南界。上下共五里。又十里为黄螺铺。循溪东南下,三十里,抵杨氏城。
初五日行二十里,出石门,山始开。又七里,折而东南,入隔凡峪。西南二十里,即洛南县峪。东南三里,越岭,行峪中。十里、出山,则洛水自西而东,即河南所渡之上流也。渡洛复上岭,曰田家原。五里,下峪中,有水自南来入洛。溯之入,十五里,为景村。山复开,始见稻畦。过此仍溯流入南峪,南行五里,至草树沟。山空日暮,借宿山家。
自岳庙至木柸,俱西南行,过华阳川则东南矣。华阳而南,溪渐大,山渐开,然对面之峰峥峥高峻挺拔也。下秦岭,至杨氏城。两崖忽开忽合,一时互见,又不比木柸峪中,两崖壁立,有回曲无开合也。
初六日越岭两重,凡二十五里,饭坞底岔。其西行道,即向洛南者。
又东南十里,入商州界,去洛南七十余里矣。
又二十五里,上仓龙岭。
蜿蜒行岭上,两溪屈曲夹之。
五里,下岭,两溪适合。随溪行老君峪中,十里,暮雨忽至,投宿于峪口。
初七日行五里,出峪。大溪自西注于东,循之行十里,龙驹寨。寨东去武关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陕省间道偏僻之捷路,马骡商货,不让潼关道中意即不比潼关道中少。溪下板船,可胜五石舟。水自商州西至此,经武关之南,历胡村。至小江口入汉者也。遂趋觅舟。甫定,雨大注,终日不休,舟不行。
初八日舟子以贩盐故,久乃行,雨后,怒溪如奔马,两山夹之,曲折萦回,轰雷入地之险,与建溪无异。已而雨复至。午抵影石滩,雨大作,遂泊于小影石滩。
初九日行四十里,过龙关。五十里,北一溪来注,则武关之流也。其地北去武关四十里,盖商州南境矣。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
又八十里,日才下午,榜人摇船的人以所带盐化迁柴竹,屡止不进。夜宿于山涯之下。
初十日五十里,下莲滩。
大浪扑入舟中,倾囊倒箧,无不沾濡。
二十里,过百姓滩,有峰突立溪右,崖为水所摧,岌岌欲堕。出蜀西楼,山峡少开,已入南阳淅川境,为秦、豫界。三十里,过胡村。四十里,抵石庙湾,登涯投店。东南去均州,上太和,盖一百三十里云。

游太和山日记
太和山即武当山。
相传真武曾修炼于此,为道教名山,亦以传授武当派拳术著称。
山在湖北均县西南境,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池、9井等自然风景。其山中殿宇规模宏大,现保留有太和、南岩、紫霄、遇真、玉虚、五龙等六宫,复真、无和二观。全山游程达60公里。
下笔之初,该篇日记即对太和山(武当山)地区的行政区划予以记叙,并对其风物景色给予了令人爽心悦目的描绘,如:“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显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印象颇佳。
从“第一山”之米芾书法写起,寻紫霄宫,摩展旗峰,对山中异品榔梅亦有所记载。
山峰接踵而至,霞客笔下生花,至天柱峰,则尽力描摹峰高险绝。继而,对金顶之幽绝亦赞不绝口,文中还有有趣的索取榔梅果实情节的描写,让人倍感亲切动人。描写滴水、仙侣二岩时,已是游踪将止,但其意兴之浓,不逊于前。
武当乃道教名山,霞客笔下的仙观玉宇也处处透出道教风味,对各祠、殿的描绘也精练纯粹。更有结尾处对杏花美景、桃雨烟柳的再现,显示出一种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十一日登仙猿岭。
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