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佛祖纲目 >

第18章

佛祖纲目-第18章

小说: 佛祖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卯)梁慧约法师入寂

  大同元年九月。慧约示微疾。武帝来遣舍人问疾。约曰。今夜当去。至五鼓。异香满室。左右肃然。乃诫门人曰。夫有生有死。自然常数。勤修念慧。勿起乱相。言毕。合掌而逝。约尝所乘青牛。吼泪不息。白鹤一双。自建塔。始环绕哀鸣。声甚凄惋。后三日欻然而去。

  (己未)傅大士说法王宫

  大同五年。傅大士再入都。武帝延见。问曰。何为真谛。曰息而不灭。曰息而不灭。此则有色。有色故钝。如此则居士未免流俗。曰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曰居士大识礼。曰一切诸法。不有不无。大千世界所有色像。莫不皆空。百川丛注不过于海。无量妙法不出真如。如来何故于三界九十六道中。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有若赤子。天下非道不安。非礼不乐。帝默然。一日帝请讲金刚经。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有僧曰。陛下还会么。曰不会。曰大士讲经竟。

  (壬戌)昙鸾法师往生净土

  东魏昙鸾。出家。志欲延寿。而后修佛法。闻江南隐士陶弘景有仙术。至梁谒景。景欣然授以仙方十卷。及还魏至洛。遇菩提流支。问佛法中有长生不死法否。曰是何言欤。此土何曾有长生法。纵得少时不死。终更轮回耳。即授以观经曰。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依而修之。永出生死。鸾乃焚仙经。精修净土。魏主号为神鸾。兴和四年。见香花幡乐来迎。奄然而逝。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七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八(岁字号)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壬申(元帝承圣元年)乙亥(敬帝绍泰元年)丙子(改太平)丁丑(陈高祖永定元年)庚辰(世祖天嘉元年)丙戌(陈改天康)丁亥(陈临海王光大元年)己丑(陈宣帝太建元年)辛丑(隋高祖文帝开皇元年)癸卯(陈后主至德元年)丁未(陈改祯明)辛酉(隋改仁寿)癸亥(隋文帝仁寿三年止)

  北朝 周。宇文姓。五主。共二十六年 齐。高姓。六主共二十八年。
  南朝 后梁。萧姓。三主。共三十三年 陈。陈姓。五主。共三十三年 隋。杨姓。三主。共三十八年。

  (甲子)傅大士设大法会

  傅大士尝著心王铭曰。观心王空。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蚤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物。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性体。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又偈。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又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士于梁大同十年。设大法会。普为众生。忏灭罪苦。速得解脱。士又以佛经目录繁多。或人不能遍阅。乃建轮藏。立愿曰。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发菩提心者。能推轮藏。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梁武帝萧衍。状貌奇伟。日角龙颜。项有圆光。身不映日。所居之室。尝若云气。幼而好学。自诗书。以至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弓矢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犹手不释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非宗庙祭祀宴飨大会。不举乐。决死囚。必流涕。勤政事。虽冬月。过子夜。执笔视事。手为皴裂。性方正。居暗室。必理衣冠。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竖小臣。如遇严宾焉。太清三年。侯景陷台城。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帝神色不动。使向三公坐榻。谓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景惶惧不能对。出谓左右曰。吾每据鞍临敌。矢石交下。了无所怖。今见萧公。使人畏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复见之矣。寝疾。日夕念佛不绝口。大渐不能进膳。久而口苦索蜜。举手曰荷荷。遂崩于净居殿。寿八十六。

  (庚午)慧闻大师发明心观

  北齐慧闻。姓高氏。因阅龙树大智度论。恍然大悟。遂遥禀龙树为师。

  (甲戌)傅大士供养三宝

  承圣三年。傅大士复舍家赀。为众生供养三宝。偈曰。倾舍为群品。奉供天中天。仰祈甘露雨。流澍并无边。

  ○慧思参慧闻大师

  慧思。武津李氏子。顶有肉鬓。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尝梦梵僧劝令出家。乃辞亲剃染。及禀具戒。日惟一食。诵法华千遍。梁承圣三年。闻北齐慧闻有徒数百。乃往受法。昼夜摄心。胁不至席。坐夏三七日。获宿命通。寻有障起。四肢缓弱。不能行步。自念曰。病从业生。业从心起。心源无起。外境何状。病业与身。都如云影。作是观已。轻安如故。夏满。犹无所得。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间。豁然开悟法华三昧○陆法和。少隐江陵清溪山。服勤沙门。执弟子礼。及长出游。以操行绝等。为梁湘东王所重。初侯景始降。和知其必叛。以语朱元英。英不了其意。未久景围京城。英求策。和曰。取果宜待熟。景遣将任约。击湘东王。和乞军御之。对垒赤沙湖。贼因风纵火烧庐。和以白羽挥风。风即返。约军大溃。士卒求约不获。和曰。洲际有水刹。约在其下也。可往擒之。果得约。和舍之。谓王曰。他日当得力。约后果为王立功。湘东王即位。是为元帝。改元承圣。以和为郢州刺史。爵以闲散。始和欲大举定魏。帝不许。和笑曰。吾尝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窥人王位耶。但吾与王。于空王佛所有因缘。如不能用。则柰业何。至是帝为魏所败。和乃归齐。齐文帝大喜。封和为太尉。赐甲第。和乞为佛寺。身居偏室。日手持香炉。行道礼佛。烧香凝坐。预期亡日。时至坐去。

  (庚辰)智觊参慧思大师

  智觊。字德安。华容陈氏子。父封开国侯。母徐。始娠。梦吞白鼠。并香云五色。萦绕于怀。诞生之夕。祥光烛邻。目有重瞳。肤不受垢。卧必合掌。坐必面西。七岁入寺。闻僧诵普门品。即随念之。忽自忆七卷之文。宛如宿习。十五礼佛。恍焉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嵿有僧招手。复接入一伽蓝云。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出家进具。后至大苏山。谒慧思。思一见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经。今复来矣。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觊入观三七日。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曰。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于是悟法华三昧。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宿通便发。以所证白思。思曰。非尔弗证。非我不识。此乃法华三昧前方便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万。不能穷汝之辩。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二祖慧可传法僧璨

  慧可。自达磨西归。继阐玄风。博求法嗣。至北齐。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可曰。将罪来。与汝忏。曰觅罪了不可得。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可深器之。即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璨。其年三月十八日受具。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可乃告曰。菩提达磨。远自竺干。以正法眼藏。密付于吾。吾今授汝。并达磨信衣。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曰斯乃达磨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较年数。正在于兹。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须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僧那。姓马氏。少而神俊。通究坟典。年二十一。讲礼易于东海。听者如市。暨南徂相部。学众随至。会慧可说法。与同志十人。投可出家。自尔手不执笔。永捐世典。惟一衣一钵。一坐一食。奉头陀行。既久侍于可。后谓门人慧满曰。祖师心印。非专苦行。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心。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金。若惟务苦行。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黑月夜履于险道。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推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故我初祖兼付楞伽经四卷。谓我师二祖曰。吾观震旦。惟有此经。可以印心。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又二祖凡说竟。乃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深可悲哉。我今付汝。宜善护持。非人慎勿传之。付嘱已。乃游方。莫知其终○向居士。幽栖林野。木食涧饮。北齐天保初。闻慧可盛化。乃致书通好曰。影繇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可命笔回示曰。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时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居士捧披祖偈。乃伸礼密承印记。

  (戊子)慧思大师住南岳

  慧思。住大苏。示众。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通现真相。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言下当。思尝登座。讲大般若经。为诸论师。竞中毒药。思一心念般若。毒即为消。命门人智顗代讲。顗至一心具万行。忽有所疑。请师决之。思曰。如汝疑者。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于夏中。一念顿发。诸法现前。吾既身证。不劳致疑。顗问。所证是十地耶。曰吾一生望入铜轮。(圆十住)以领徒太蚤。损己益他。但居铁轮耳。(圆十信)思尝手执如意。于众中指觊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时大苏被警。徒众不安。思乃谓觊曰。吾久羡南岳。恨法无所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