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佛祖纲目 >

第3章

佛祖纲目-第3章

小说: 佛祖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阿含云。人寿四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

  长阿含云。人寿三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

  长阿含云。人寿二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

  长阿含云。人寿一百岁时出世。本在一万岁时。为观众生。无机可度。至百岁。劫末苦逼。故出乎世。种刹利。姓瞿昙。父净饭。母大清净。居舍卫城。坐菩提树下。说法一会。度人无数。神足二。一舍利弗。二目犍连。侍者阿难。子罗睺罗 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幻寄居士瞿汝稷曰。始予录指月录。七佛第书其偈。阿含化迹皆削焉。既见世之人。粗闻即心即佛者。率多拨无报化乃悟。昔人载此之妙密。盖偈阐法身之极致。阿含示化迹之大略。可谓断常俱遣。事理两融者矣。传灯成于道原。而裁定于杨大年。其旨不苟也。因具录之。此录稍录神通亦以此。
  佛祖纲目叙七佛卷(终)
  No。 1594

  佛祖纲目卷第一(天字号)


  甲子(周康王二年起)己丑(周昭王元年)癸亥(周昭王三十五年止)

  周姬姓。起武王己卯。止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合八百六十七年。世尊乃第四主昭王二十六年示生。故今断自昭王甲寅起 世尊生时。此方江河泛涨。泉井溢出。大地震动。有五色光。贯太微宫。王问群臣。是何祥瑞。太史苏繇奏曰。西方有圣人生。王曰。于此何如。繇曰。此时无他。一千年后。声教被及。王令刻石。埋于南郊。志之云。

  (甲寅)释迦牟尼佛示现受生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佛也。然灯佛所为善慧仙人。尝买莲花供佛。又见地湿。脱衣布地解发覆之。佛记善慧。汝过阿僧祗劫。于五浊恶世。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贤劫第三尊。迦叶佛时。为护明菩萨。命终往生兜率陀天。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国土。现种种身。为诸众生。随宜说法。乃至作佛期运将至。即观今阎浮提诸众生。皆我初发心来。所成熟者。堪受妙法。余国边地。皆不应生此世界。迦毗罗国。最为处中。往古诸佛出兴。皆生于此。诸族种姓。刹帝利第一。瞿昙苗裔。圣王之后。净饭王过去因缘。具足清净性行。夫妻真正。堪为父母。既作此观。遂集诸天子。告言。我今不久。舍此天宫。生阎浮提。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设大法会。广利人天。汝等亦当同受法食。诸天子欢喜踊跃。各心念言。菩萨不久。当成正觉。时菩萨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降神母胎。净饭王夫人摩耶。于寤寐间。见菩萨腾空来。从右胁入。影现于外。如处琉璃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菩萨在胎。晨朝为色界诸天说法。日中为欲界诸天说法。晡时为诸鬼神说法。夜三时亦复如是。成熟无量众生。甲寅四月八日。日初出时。摩耶手攀无忧树枝。菩萨从右胁出。时树下生七茎七宝莲花。菩萨堕莲花上。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天人。说是言已。四天王接置宝几。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王以太子生时诸瑞吉祥。遂名萨婆悉达。(此言顿吉)时香山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能断疑惑。以神通力。腾空而来。相太子已。忽然悲泣。王惊问故。仙人答曰。太子具三十二相。年十九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然王太子决定成一切种智。转无上法轮。我今年已百二十。不久命终。生无想天。不睹佛兴。不闻经法。故自悲耳。太子生七日。摩耶命终。生忉利天。王嘱姨母波阇波提养育 太子初生。口称独尊。言已便默。如诸婴孩。七岁王令学书。访国中第一聪明婆罗门。名曰选友。为太子师。婆罗门授以梵书佉留书。太子问。阎浮提中有几种书。师默然。又问。阿字何义。师又默然。即从座起。问曰。太子初生时。自言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此言不虚。惟愿为说阎浮提凡有几种。太子曰。阎浮提中。梵书。佉留书。护众书。疾坚书。龙鬼书。捷沓和书。阿须伦书。鹿轮书。天腹书。转数书。转眼书观空书。摄取书。具有天地八部四洲鸟兽等音声诸书。有如是等六十四种。又阿字是梵音声。此字义是不可坏。亦是无上真正之道义。凡如此义。无量无边。婆罗门白王。太子是天人第一之师。云何欲令我教耶。复令忍天教兵法。太子自能通达。忍天反礼太子。

  佛祖纲目卷第一


  佛祖纲目卷第二(地字号)


  甲子(周昭王三十六年起)庚辰(周穆王元年)癸亥(周穆王四十四年止)


  (壬申)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

  佛年十七。王娶婆罗门女耶输陀罗。为太子妃复增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太子虽有三妃于静夜中。但修禅观。一日白王游观。初出东门。净居天化作老人。头白背伛。拄杖羸步。太子乃念。日月流迈。时变岁移。老至如电。身安足恃。我虽富贵。岂独免耶。云何世人而不怖畏。复游南门。净居天化作病人。两人扶掖。在于路侧太子又曰。如此身者。是大苦聚。云何世人不知觉悟。王闻切责诸臣。有婆罗门子。名优陀夷。聪辩绝伦。王令与太子友。具说世间乐事。令其心动。太子复出城西门。净居天心念先现老病。举众皆见。令王嗔责。我今现死。惟令太子及优陀夷见耳。即化死人。四人舆之。室家大小号哭共送。太子与优陀夷二人。独见太子。问此为何人。优陀夷先受王敕。默然不答。如是三问。净居天威神之力。不觉答言。是死人也。何谓为死。答曰。死者刀风解形。神识去矣。四体诸根。无复所知。此人在世。贪著五欲。不识无常。一旦舍之而死。又为父母亲戚爱念。命终之后。恩情好恶。不复相关。诚可哀也。问惟此人死。余亦当然。答曰。一切世人。皆应如是。无有贵贱得免者。太子曰。世间乃复有此苦。云何于中而行放逸。又出北门。到彼园所。止息树下。除去侍卫。端坐思惟。时净居天化作比丘。法服持钵。手执锡杖。视地徐行。太子前问。汝是何人。答曰沙门。何谓沙门。答曰。三界兮扰扰。六趣兮昏昏。识心达本源。故名为沙门。又曰。一切皆无常。惟我所修圣道。永得无为。到解脱岸。言讫。腾空而去。太子喜曰。天人之中。惟此为胜。我当决定修学是道。太子年十九。自知出家时至。诣王言曰。父王恩爱集会。必有别离。惟愿听我出家学道。一切众生爱别离苦。皆使解脱。王流泪曰。汝今宜息此意。国未有嗣。而便委我。曾不怀顾。太子遂还。时有相师白王。太子今不出家。过七日已。必得转轮王位。王即往告太子。我闻阿私陀说。汝必不乐处世。惟愿为我生一子。然后不复相违。太子答曰。如敕。即以左手指其妃腹。耶输陀罗便觉有娠。二月七日。净居天人。白太子曰。无量劫来修行。今正成熟。太子曰。如汝等语。但内外严卫。欲去无从。诸天白言。我等自设方便。即以神力。悉令熟卧。至于后夜。诸天充满虚空。同声白言。今者正是出家时。太子往至车匿所。语之曰。汝为我牵揵陟来。犍陟太子所乘马名。车匿泣曰。后夜之中。欲何所之。太子曰。我今欲为一切众生。降伏烦恼。汝不应违我。车匿号哭。欲令王宫觉知。以天神力。昏卧如故。于是诸天捧马四足。并接车匿。帝释执盖。从北门出。其门无声自开。太子又曰。我若不断八苦。终不还宫。我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转法轮。终不还与父王相见。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行至天晓。已三繇旬。诸天便没不现。太子至闲静林。即便下马。抚犍陟背而言。所难为事。汝作已毕。又语车匿。世人富贵。竞随奉事。我舍国来。惟汝一人。独能随我。甚为希有。我今既至。汝与犍陟。俱可还宫。车匿悲不自胜。犍陟屈膝舐足。泪落如雨。太子即就车匿。取七宝剑。自剃须发。而发愿言。愿共一切。断除烦恼。及诸习障。净居天又化猎师。身服袈裟。太子喜曰。汝所著衣。是寂静服。我今以此宝衣与汝。贸易吾服。此衣为欲摄救一切众生。断其烦恼。答言善哉。遂脱宝衣贸之。太子前行。车匿即还。太子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罗逻迦蓝处三年。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又至象头山。于尼连河侧。静坐思惟。宜六年苦行。以度众生。天献麻米。净心守戒。或日一食。或七日一食。不避风雨。不起经行。鹊巢粪污。亦不弃去。

  (癸未)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

  佛示六年苦行。自念。非正解脱。我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偃树。挽之而出。时彼林外。有二牧牛女。一名难陀。二名波罗。见地中生千叶莲花。上有乳糜。取奉菩萨。即便受食。复念过去诸佛。以草为座。成无上道。帝释因化凡人。执净软草。菩萨问。汝何名。答名吉祥。菩萨喜曰。我破不吉。以成吉祥。即便受草。向菩提树下。而取正觉。菩萨坐阎浮树下。四十八日。观察思惟。眉间白毫。光蔽魔宫。魔王波旬恐惧。召会诸魔。及道未成。当往乱之。长子商主泣谏。不听。乃率众作难。悉现可怖可欲诸境。时菩萨身心寂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闻怖惧。还归本宫。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佛示现说法

  佛自二月八日成道。九日至二十九日。为寂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有无量无边法身大士。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等。及宿世根熟。天龙八部。一时围绕。如云笼月。尔时世尊现毗卢遮那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三七日满。二月三十日。从菩提场座起。诣波罗柰国。行至阿阇波罗水侧。日暮止宿。入定。风雨大至。有大龙王。名目真邻陀。以其大身。七重围绕。龙有七头。罗覆佛上。以为障蔽。至三月六日。四七日满。雨止出定。龙王化作年少婆罗门。稽首问讯。受三归五戒。诸旁生中。最先见佛。三月七日。受提谓长者食。三月八日。至鹿野苑。初世尊成道。观树思惟。一切众生。处五浊世。三毒所覆。薄福钝根。无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转法轮。彼必不信。生诽谤心。当堕恶道。受无量苦。我宁不说。入于涅槃。时大梵天王。心怀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