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爱弥儿+论教育下卷〔法〕卢梭 >

第15章

爱弥儿+论教育下卷〔法〕卢梭-第15章

小说: 爱弥儿+论教育下卷〔法〕卢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这个可怕的教义才使人类彼此以兵戎相见,使大家都成为人类的敌人。说政治上的容忍和神学上的容忍有所区别,那是无聊的,也是没有用的。这两种容忍是不可分开的,不能承认这种容忍而不承认那种容忍。不这样的话,即使是天使也是不能够同人类和平相处的,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是上帝的敌人。

 88

    第 四 卷715

    个山区里,只要我能掌管一个贫穷的教区,服务于善良的人,我就很高兴了,因为我觉得,我可以为我教区中的人创造幸福。我并不使他们个个都成为富人,然而我要同他们一块儿过穷苦的生活,我要替他们消除比穷困更难忍受的污辱和轻蔑。我要使他们热爱和气和平等,因为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驱逐灾祸,就可以在灾祸来临的时候能够加以忍受。只要他们发现了我虽然并不比他们富裕,然而我对我的生活感到很满足,这时候,他们就懂得要以他们的命运安慰自己,要象我一样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在我讲道的时候,我将少讲教会的精神而多讲《福音书》的精神,因为《福音书》中的教义不仅简单,寓意高尚,而且谈到宗教行为的时候少,谈到慈善行为的时候多。在教导他们应当做什么事情以前,我要尽我的力量一再做那件事情,以便让他们看见我心里是怎样想,我就向他们怎样说。

    如果在附近或我的教区中有新教徒,我在基督徒的慈善事业方面,对他们也跟对我本教区的教徒一样,一视同仁。我将教他们平等地互相亲爱,教他们彼此看作是弟兄,教他们尊重一切宗教,教他们在各自的宗教中安宁地生活。

    我认为,勾引一个人离开他生来所属的宗教,无异是勾引他去做坏事,因此也无异是我自己在做坏事。在期待更无限光明的时候,我们要保守公共秩序;我们在所有的国家中都要尊重法律,不能扰乱法律规定的崇拜形式;我们决不能叫那个国家的公民不服从它的法律,因为我们一方面不知道,叫他们抛弃自己的见解而采纳别人的见解,对他们是不是有好处,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十分确切地知道,不服从法律是一件很坏的事情。

 89

    815爱 弥 儿

    “我的年轻的朋友,我方才已经把上帝在我心中鉴察到的信仰自白向你照样地讲过一遍了。你是头一个听我做这番自白的人,也许,你也可能是唯一能听到我这样自我表白的人。

    只要在人类中还留存着一点点诚笃的信仰,就不要去扰乱那些宁静的灵魂,就不要拿一些疑难的问题去动摇头脑单纯的人的信念,因为那些疑难不仅他们不能解决,而且反使他们感到不安,不能从中受到启发。但是,一旦一切都动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牺牲树枝以保存树干。所有一切象你这样疑虑不安、快要冺灭的良心,都要加以激励,使它们焕发起来;为了在永恒的真理的基础上奠定人们的良心,就必须把它们迄今还以为是可以依赖的支柱通通拔掉。

    “就你现在的年龄来说,你正处在最关紧要的时期,因为这时候,你的心灵最容易接受真理,你的心正在形成一定的形态和性格,你可以决定你一生是向善还是向恶。往后,心灵就僵硬了,就打不上新的印痕了。年轻人啊,在你还十分柔和的心灵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如果我对我自己的看法有更大的把握的话,我对你说话就会采用断然的语气;但是我是一个既无知又容易犯错误的人,所以,我有什么办法呢?

    我已经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心都打开给你看了,我把我认为确实可靠的事情都照实告诉你了:我有怀疑的地方,我就告诉你说我有怀疑;我有我自己的看法的地方,我就告诉你说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我也告诉了你我怀疑和相信的理由。现在要由你去判断了,你花了许多功夫,这种慎重的做法是很明智的,而且使我也对你有所好评。首先,你要使你的良心有接受启发的愿望。你对你自己要十分真诚。在我的看法中,你

 90

    第 四 卷915

    信服的就接受下来,其余的就抛掉好了。你还没有被恶习败坏到这样的地步,还不至于选择邪恶。我建议我们之间进行一番商榷,不过,一讨论起来,就往往会心情激动,就会搀杂浮夸和固执的成分,就不能开诚相见。我的朋友,我们别争论了,因为我们是不能够以争论来启发自己和启发别人的。

    拿我来说,我是经过了好几年的深思熟虑之后才采取这些看法的,我坚持我的看法,我的良心是很安宁的,我的心是很满意的。如果我要对我的看法重新进行一次考察的话,我也不会在考察的时候再产生更纯洁的对真理的爱;我的心灵已不如从前那样活跃,再也不能那样认识真理了。将来,我也一定要保持我现在这个样子,以免对沉思的爱好变成一种无益的思欲,不能促使我去履行我的职责,同时,也免得使我再陷入我当初那种绝对的怀疑,没有力量解脱它。我的一生已经过去一半多了;今后我必须充分利用我的后半生,我必须以我的德行弥补我的过失。如果我做错了,那也不是出自我的本心。洞察我内心深处的人都知道我并不喜欢我自己的那样愚钝。

    由于我不能以我自己的智慧摆脱这种愚钝的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过诚实的生活;上帝既然能够叫石头给亚伯拉罕生子孙,那么,一个人只要配享光明,他就有希望光明的权利。

    “如果我这些看法能够使你象我这样思想,如果我的情感能够成为你的情感,如果我们都能表白同样的信念,那么,我就向你提供这样一个忠告:不要使你的生命屈从于穷困和失望的念头,不要屈辱地把你的生命交给外人摆布,从今不吃那令人发呕的施舍的面包。回到你的故乡,再信奉你的祖先

 91

    025爱 弥 儿

    所信奉的宗教,诚心诚意地信奉它,再也不要脱离,因为它是非常的朴实和神圣;我相信,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只有它的道德最纯洁,它的教理最能自圆其说。至于路费,你不必担忧,我会给你的。也不要害怕这样不体面地回去是可耻的,做了错事当然是可羞,然而弥补过错,那就没有什么可羞的了。象你这样的年龄,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不过以后就再也不能那样冒失地造成罪恶的行为了。只要你愿意倾听你的良心,即使有千百重虚幻的障碍,也阻挡不住它的声音的。你将感觉到,象我们这样怀疑,宁愿信奉其他的宗教而不信我们生来就隶属的宗教,那才是一种不可原谅的冒失行为,是一种虚伪的行为,口头上说信那种宗教,而实际上又不忠实地照那种宗教的话去做。如果你自甘堕落,你就会剥夺你自己在最高的审判面前受到宽恕的巨大权利。难道你不知道他能原谅我们在别人的教唆之下误入歧途,而不能原谅我们自己存心选择错误的道路吗?

    “我的孩子,你要使你的灵魂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一个上帝,而且对他不要抱丝毫的怀疑。此外,不管你最后的决定怎样,你都要记住:真正的宗教的义务是不受人类制度的影响的,真正的心就是神灵的真正的殿堂,不管你在哪一个国家和哪一个教派,都要以爱上帝胜于爱一切和爱邻人如同爱自己作为法律的总纲;任何宗教都不能免除道德的天职,只有道德的天职才是真正的要旨;在这些天职中,为首的一个是内心的崇拜;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你要躲避那些借口解释自然而散布败坏人心的学说的人,他们在表面上作出怀疑的样子,其实他们比他们的对方

 92

    第 四 卷125

    还武断一百倍,虽然他们的对方在语气上显得很肯定。他们自高自大地说只有他们才见多识广和心地真诚,因此就可以不由分说地要我们听信他们那些尖酸刻薄的话,要我们把他们空想的不可理解的学说作为事物的真正原理。此外,由于他们把人类所尊重的一切东西都加以破坏和践踏,因此也就使受压迫的人们失去了他们苦难中的最后的安慰,使豪强和富有的人失去了克制他们欲念的唯一的羁绊;他们不仅从人心的深处消除了对罪恶的悔恨和对德行的希望,而且还自夸他们是人类的救星。他们说,真理对人是绝对没有什么害处的。这一点,我也象他们一样地相信,而且,我认为,这正是一个很大的证据,说明他们所讲的不是真理①。

    ①双方都互相攻击,再三再四地进行诡辩,所以要把他们的那些诡辩全都列举出来,实在是一件又艰巨又冒失的事情;只好在见到它们的时候提出几个来谈谈就够了。在哲学家这方面,最常用的诡辩之一就是:把假想为好哲学家的民族和假想为坏基督徒的民族对立起来;是不是陶冶有真正的哲学家的民族比陶冶有真正的基督徒的民族更容易呢?

    我不知道在个人当中是不是找好的哲学家比找好基督徒更容易,但是我知道,既然是民族问题,就需要假定有些民族在没有宗教的时候滥用哲学,正如我们这些民族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就滥用宗教;这样一来,我觉得,问题就大大地改变了。

    培尔已经很清楚地证明宗教的狂热比无神论是更有害的,这一点确实是无可怀疑的,不过,他还小心翼翼地保留了一个同样真实的情况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宗教的狂信尽管是容易导致血腥和残酷的行为,但不失为一种强烈的热情,它能鼓舞人心,使人把死亡不看在眼里,赋予人以巨大的动力,只要好好地加以引导,就能产生种种崇高的德行;反之,不相信宗教,以及一般的好辩的哲学风气,却在斫丧人的生命,使人的心灵变得十分脆弱,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于低级的个人利益和卑贱的自身,一点一点地败坏整个社会的真正基础;因为个人利益一致的地方是这样的稀少,所以不能同它们互相冲突的利益保持平衡。

 93

    25爱 弥 儿

    “可爱的年轻人,你为人要真诚而不骄傲,要懂得如何保持你的浑厚的天真,这样,你才不会欺骗你自己或欺骗别人。

    无神论之所以不造成流血的行为,并不是由于爱好和平,而是由于对善漠不关心;因为,只要那些自认为睿智的人能够安静地呆在他们的书斋里,则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同他们没有关系。

    无神论的论点虽然不导致人和人的互相杀戮,但可以妨碍人的繁殖,因为它们破坏了使人类繁衍的风尚,离间了人和人的关系,把他们的一切爱都化为既严重地危害人类也严重地损害道德的秘密的利己之心。

    哲学家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同专制制度统治下的国家的宁静是相象的,那是死亡的宁静,它甚至比战争的破坏性还大。

    因此,宗教的狂信尽管在直接的后果方面比我们今天所谓的哲学风气更有危害,但在最后的后果方面,其危害却少得多。在书上列举一些好听的训条是很容易的,但问题在于要知道那些训条是不是符合他们的学说,是不是从学说中必然产生的,迄今还弄不清楚的,正是这个问题。此外,还需要知道,哲学家舒舒服服地坐在宝座上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克制人的虚荣、利欲、野心和无聊的欲念,他们是不是实际做到了他们舞文弄墨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