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幼儿心理 >

第8章

幼儿心理-第8章

小说: 幼儿心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
    中的新形象虽然不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单再现,但它的
    原材料还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因此,知识、经验
    是想象的源泉和基础。幼儿的想象内容是否丰富,决定于幼
    儿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实验和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曾对城区和郊区两个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过想象力测查,
    结果发现:在绘画内容上,家住市区的幼儿,画的多是高楼
    大厦、幼儿园;家住郊区的幼儿,画的多是小河流水、养鸡
    场。一九七九年,在国际儿童画比赛中,我国六岁幼儿胡晓
    舟画的《荡秋千》,因独特,新颖,富有幻想,荣获一等奖。
    胡晓舟所以能画出想象如此丰富的画,是教他画画的李慰宜
    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李老师一年四季,经常引导幼儿从各
    种不同侧面去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生活。她为了教胡晓舟
    画“我在2000年的生活”的主题画,又多次给他讲科学童话,
    指导他看各种画报、画片,画月亮,画星星,画飞机,画飞
    船,使胡晓舟的知识日益充实。在李老师这样循循启发下,
    胡晓舟的想象力不断丰富,终于画出了别开生面的好画。由
    此可见,幼儿想象力丰富与否,与幼儿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的
    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因此,要想使幼儿想象丰富,老师就
    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扩展,充实幼儿的知识,
    使幼儿大脑中贮存更丰富的表象。
    充实幼儿知识,丰富幼儿表象的具体途径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有:
    1。带幼儿参观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博
    物馆、纪念地,并讲述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人物等;
    2。给幼儿看适宜的电视、电影、画书、画报、画片、
    画册等;
    3。假期带幼儿远足旅行,让幼儿认识祖国的名山大川、
    城市农村,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4。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故事等
    等。
    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写生画,也是丰富幼儿表
    象的二种好形式。
    总之,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走,多想,多接触周围
    世界,扩大视野,丰富表象储备,为幼儿想象力的丰富和发
    展,提供厚实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一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txt8电子书·txt8 更新时间:2007…10…2 16:21:31 本章字数:1004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包
    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人们往往会说:“让我
    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里的“想”、“考虑”,
    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
    接的反映。所谓概括的反映,是指思维在人对客观事物经过
    多次感知后,能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
    规律性联系;所谓间接的反映,是指思维能通过已知属性去
    认识其未知属性以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也就是在概括反映
    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
    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
    事物。例如: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是对蚂蚁
    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
    幼儿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是思
    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到天快要下雨了,则是
    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过这样的感性经验:每当蚂蚁搬家,天
    很快就要下雨。久而久之,“蚂蚁搬家”和“天要下雨”两
    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
    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由此可见,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
    产生的,但又比这些过程更复杂。通过思维,人可以认识感
    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
    握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可以由一事物理解另
    一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
    动。思维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
    我们说,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既然在智力结构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
    十分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早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思
    维早期教育和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幼儿早期教
    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





    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思维发展的三种形式
    txt8电子书·txt8 更新时间:2007…10…2 16:22:05 本章字数:1220

    人的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由具
    体到抽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形成发展过程中,它经历
    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发展形式,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
    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所谓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
    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的思维的最低级形式。婴儿的思维是典
    型的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他们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
    时才能进行思维。如婴儿,看见布娃娃,他会拿起布娃娃做
    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他的游戏也就停止了。另一方面,他
    们的思维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
    动,而总是边做边想,例如,问婴儿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匙
    子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过去拿;请婴儿画张
    画,他们也不是先想好了再画,而总是边画边想。
    从三岁左右开始,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
    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
    的思维。幼儿认为“儿子”就是指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看
    见成人经常给小孩洗澡,他也给新买来的布娃娃洗澡;计算
    时,幼儿需将数目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3+2”,他需
    先想着是“3个苹果加2个苹果”,或“3只小兔加2只小兔”
    ,才能算出得数。这些都是儿童思维具体形象的表现。儿童
    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在其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儿童的表象也日益丰富,思
    维凭借表象的成分才越来越大。
    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
    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依靠概念、判断
    以及推理而进行的思维。它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
    性联系,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也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
    式。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组
    成恰当的判断,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从而使他们间
    接理解能力迅速发展了起来,他们能够理解许多较复杂、隐
    蔽的事物的因果关系,能脱离直观的形象来揭示寓言或比喻
    词的含义。
    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它是由直觉行动思维
    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起来的。直觉
    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
    抽象概括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
    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发展提供
    基础;后者高于前者,但又不能脱离前者。





    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三章: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txt8电子书·txt8 更新时间:2007…10…2 16:22:43 本章字数:1380

    我们已谈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婴儿思维的直
    觉行动性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形成的。到幼儿中期,它进一
    步迅速发展,愈来愈在幼儿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幼儿
    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幼儿思维的各个具体方面,都可以明显
    地看到这个特点。比如,幼儿往往根据物体的一些外部、表
    面、直观的特征来概括事物特征,问他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
    点,回答是:“都是白的,长圆形的。”只有启发他再想想,
    他才能说出:“有光,能照亮。”要求幼儿概括鱼的共同特
    征,有的说:“鱼有尾巴。”有的说:“鱼是在水里游的。
    ”,“鱼有一层一层的鱼鳞。”这就说明,幼儿概括事物的
    依据,或是物体的表面颜色、形状,或是可直接感知到的物
    体间的外部联系,而不是物体内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因此,幼儿的概括的内容往往比较贫乏,内涵也往往不精确。
    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幼儿概括的这种特点
    也就直接影响了幼儿掌握的概念的水平。他们能掌握关于具
    体事物的具体概念,例如爸爸、妈妈、姐姐、妹妹,桌子、
    椅子、汽车、飞机,香蕉、苹果、大象、长颈鹿等等,但不
    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性质概念、关系概念、道德概念,如水果、
    野兽、动物,植物、家具、种子、勇敢、诚实等等。而且就
    是对上述日常具体实物概念的掌握,他们也都带有很大的具
    体形象性。如幼儿认为只有他那么小的孩子才是爸爸、妈妈
    的“儿子。”比他大的,长了胡子的人就不会是别人的儿子;
    “桌子。”就是木头做的、放东西、吃饭用的;“英雄。”
    就是解放军,不拿枪打仗的就不是英雄。
    幼儿的判断、推理也是很形象的。他们常常按照事物表
    面的直观联系或者偶然的个别外部特点来进行判断、推理。
    例如,问幼儿皮球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滚落下来,他们会回答:
    “皮球没脚,站不稳”,“皮球是圆的,它会滚”;看见老
    师给小人书包书皮,他们会问:“是不是书也怕冷,也要穿
    衣服?”还有的幼儿听家长或老师讲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
    喝生水要生病,他马上就跑去往金鱼缸里倒开水。
    幼儿的理解,多为直接理解。例如看图讲述时,幼儿能
    说出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以及他们的外形特征、姿态、
    活动、位置关系等等,但不能理解人物表情所反映的内心活
    动,更不能概括图画主题。又如幼儿常常说:“某某是好孩
    子”,“某某不是好孩子”,但问他什么是“好孩子”,他
    回答:“上课坐得好,手不乱动,眼睛看老师”,“不打架,
    不挤人”,却说不上比较抽象的品质,如守纪律、爱劳动、
    友爱谦让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理解的表面直观性,他们容
    易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能直接感知到的外在特点、联系,但
    不易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