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学心理学 >

第30章

医学心理学-第30章

小说: 医学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寻画一个形状相同的大图形相匹配。如此连续交替进行。这两种测验相当连线B测验。测定大脑功能的灵活性(图14…4)。    
3。图形配对测验 这是幼儿特有测验。在卡片上下两排图画按相似性(外形的,或意义的)一一配对,测定分析综合能力(包括视觉的和言语的)。    
4。V形配对和图形配对测验 均为幼儿特有测验,测量视觉…空间关系能力    
5。靶测验(target test) 幼儿特有测验。要求儿童按主试者在刺激图上的指点顺序,再生于他们的回答纸上。可测量视觉…空间形象的再生能力。    
图14…4H。R。B。幼儿神经心理测验    
(渐进图形测验)    
1955年Reitan在Indiana大学医学中心将儿童用的成套测验在用于9岁以下儿童时发现,将部分分测验加以修改后,此测验仍有效,于是又制成一套可用于5~8岁儿童的测验。    
幼儿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的常模,一般不采用划界分和损伤指数的方式,而是采用正常组及各种脑病组各项分测验的均数及标准差。    
H。R。B(Y)…RC取正常儿童1002名,脑病患儿98例。分测验均以各年龄组的各种测验结果均数及标准差为常模,以病儿组(包括智力低下、癫痫和其他脑疾患三组)作效度检查用。将各病儿组与正常儿童的成绩进行比较,都有明显差异。    
三、Luria…Nebraska神经心理成套测验(LNNB)    
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根据他的神经学的理论编制了一套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曾在发表论文时提及; 但未公布内容。Charales J。 Golden及 Nebraska大学的同事们经过多年努力将此方法修改成美国式的神经心理学测验,于1980年发表了鲁利亚检查的修订本,即LNNB。我国由徐云和龚耀先于1986年进行了一次修订,已制定了一套地方性常模。    
LNNB包含11个分测验,共269个项目。此外,在11个分测验的269个项目中派生出三个附加量表,即疾病特有的病征量表,左半球和右半球定测量表。    
每一项目的原始分计为0~2三种。“0”表示正常,“1”表示边缘状态,“2”表示异常。各分测验的原始积产换算成T分,画出全测验的剖析图,根据临界水平和剖析图判别有无脑病损并定侧。    
专栏14…4 LNNB各分测验及其功用    
1。运动测验 51个项目,要求被试有按示范或指定完成手、口和舌一系列运动,以测定视觉…空间组织能力,完成复杂行为的能力和图画能力。    
2。节律测验 12个项目,测定近似声音、节律和音调的听辨能力。    
3。触觉测验 22个分测验,测定皮肤触觉、肌肉和关节感觉及实体觉。    
4。视觉测验 14个项目,测定空间定向,估计视…空间能力。    
5。感知言语测验 33个项目、测定区别音素能力、理解言语的能力。    
6。表达性言语(expressive speech)测验 42个分测验,测定发音,说出语句和对物体命名等能力。    
7。书写测验 13个项目,测定在口授要求下书写出词和短句的能力。    
8。阅读测验 13个项目,测定将词分成字母,从字母组成词,诵读字母、词和短文的能力。    
9。算术测验 22个项目,包括辨认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比较数目的大小、计数、计算等。    
10。记忆测验  13个项目;包括无关词的学习;干扰下的视觉记忆和逻辑记忆等。    
11。智力测验 34个项目,包括图片和短文的主题理解、词汇解释、概念形成、物体分类、类比和标本推理等。    
根据T分进行研究,在脑病损组与对照组相鉴别时,各分测验均有鉴别作用;而脑病组与精神病人相鉴别时,14个分测验中有4个无鉴别作用。如以划界分来诊断,在脑病组中各分测验的符合率为58~86%,正常人划正常的为74~96%,精神分裂症患者划为无脑病损的为34~92%。    
四、记忆测验    
记忆测验通常多用于神经心理研究。现介绍两种成套测验。    
(一)韦氏记忆量表(WMS)及中国修订本    
D。W。echsler(1945)编甲式,C;P;Stone(1946)编乙式。各含7个分测验:个人经历、数字顺序关系、逻辑(理解)记忆、顺背和倒背景数字、视觉再生和联想学习等。将分测验原始分数相加,按年龄加一“加权分”,然后计算出记忆商数(MQ)。此量表在临床上应用甚广,H·R·B将它用作主要联用测验之一。    
龚耀先等(1980)修订了本测验,增改了测验内容,改变了记分系统,仍分甲乙平行本。    
修订本内容:1、长时记忆3个分测验:①个人经历;②时间空间(定向);③数字顺序关系。2、短时记忆包括6个分测验:①视觉再认;②图片回忆;③视觉再生;④联想学习;⑤触摸测验;⑥理解记忆。3、瞬时记忆:顺背和倒背数目。    
标准化样本为16岁以上正常人1;002名,脑病患者50名。    
记分系统:仿Wechsler的离差智商计算方法,将各分测验的原始分换算成量表分(均数取10,标准差取3),再将各年龄组的总分换算成标准分(均数取100,标准数取15),即离差记忆商数(MQ)。由原始分换算成量表分,并由量表分换算成MQ,均制成换算表备用。因此只要得到某受试者的原始分便可从相应年龄组年龄组的换算表内查出MQ值。    
54名受试者在相隔34天后甲、乙两套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2。重测效应为+6。95分(提高6。95%)。    
MQ与年龄关系:①量表总分随年龄增长而渐减;②量表总分随年龄渐减的速度是呈阶段性的,非等速的。在30岁前依年龄增加稍有增长,但不明显。30岁以后下降;40~45岁时下降速度减缓,从45岁起下降加速。③量表总分随年龄增减的趋热因测验不同而不同;④同一测验随年龄增减的程度也不一。    
(二)临床记忆量表    
此系许淑莲等(1984)所编。全量表包括“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象自由回忆”、“人象特点联系回忆”等分测验。分甲乙平行两套,记分方法同修订的WMS。    
标准化样本分有文化和无文化两组正常人,年龄从20岁起,全国五大区(缺西南)共计3;310名。    
1。信度 ①用分半相关法,在“联想学习”、“指向记忆”及“图象自由回忆”三分测验中进行。甲套的系数分别为0。70、0。60、和0。75;乙套为0。68、0。78和0。67(经校正)。②甲乙两套,94人,相隔2~4周重测相关,在上述在三分测验外加“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其分数分别为0。66、0。59、0。71和0。66。总分相关为0。85。    
2。效度 ①记忆与学习成绩关系:98名大学生按学校平均成绩85分以上和以下分数两组,计算其MQ,前者为127。81±16。后者为117。22±14。29,相关显著。②记忆与大脑两半球的关系:左、右脑病损者分别为12、13;他们的记忆量表分在联想和无意义图形的记忆中,有相反的关系。即左脑病损时后一测验成绩保持较好,右脑病损时前一测验成绩保持较好。③记忆与年龄关系:量表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0~40岁、40~50岁、60~70岁下降显著。    
(龚耀先)    
校对时间:00…09…19 10:18:3620 Mar 2001 21:17:12 +0800 陈卫                 (作者:龚耀先)                 
  参见:医疗中心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A…v综合征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rating scale)是从心理计量学中衍生出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用于人事甄别工作以后,几十年来已从心理学扩展到精神病学和社会科学,应用之广,已超过了心理测验。它具有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但在形式上有些区别。有些测验和评定量表并无明显不同,所以不必强调它们的区别。在人格的客观研究方法一节中所介绍的自陈量表均属于评定量表。评定量表的形式很多,本书只介绍两种评定量表,即“适用行为评定量表”和“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一般来说,评定量表的操作不象有些心理测验那样复杂,内容也不禁止公开,但如果不掌握好评定技术,结果也不可靠。它表现在不同的评定者,或同一评定者在不同时间的评定结果不一致。所以缺乏一致性的原因分两个方面:①量表本身方面:所观察的心理特质或和行为界定不好,捉摸不定;项目用词或选择回答用词含糊不清;项目太多,在回答后来的项目中出现“居中”(无极端)回答。    
②评定者的原因:两个人或至少一个人对量表理解不深,缺乏正确训练,或一个人的偏好效应(halo effect)很明显。为了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每用一个评定量表时都必须作一致性检查。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适应是指个体在应对(cope with)和顺应(adjust to)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自己独立生活和维持自己的能力程度;其二是对个人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适应行为是由智慧的、动机的、社会的、运动的以及一些尚未知名的因素所组成。适应行为和智力测验一起,能全面评估人们的智能。例如智力发展迟滞(MR)的诊断标准:智商低平于均2个标准差,适应行为有损,二者在未成年前出现。可见对MR的诊断便必须依靠智力测验和适应评定量表。    
一、适应行为标准和分级方法    
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标准和分级方法。下面仅举几例:    
(一)Gunzburg提出了观察适应行为的四个指标    
1。自理能力:如饮食、穿戴和大小便自理能力。    
2。沟通能力:即自我表达和了解他人的能力。    
3。社会化:与人交往的社会技能。    
4。职业:运动、手巧、以及工作技能。    
(二)B·B·Wedman提出了适应行为障碍的分级标准    
1。边界:有一定的潜在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    
表15…1 适应行为分级标准    
分 级      
学前(0…5岁)      
学龄(6…20岁)      
成人(21岁以上)  
轻度 
(能教育)      
能发展社会和交往技能,在感觉运动方面有轻微的迟滞;不到更大一些年龄时很难与正常儿童相区别      
能接受六年级学校教育,可在指导下适应社会生活      
有通常的社会和职业技能,可达到低等的自给,但如果处于非常的社会和经济压力时需要有指导  
中 度 
( 能训练)      
能谈话和学会交往,在自助上训练而有所改善,能用中等监护来管理      
在社会上和职业技能上因训练而有所改进,不能超过二年级的教育水平;在熟悉环境中可独自行走      
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可从事一点非技术的生活和工作,在有社会或经济压力时,需要有监护或指导  
重度 
(部分自理)      
运动能力发展不好;可讲一些话,通常在自理上不因训练而有所改进;很少或没有交往技能      
能谈话和学会交往,能学会基本的卫生习惯;在系统的训练下有所改善      
在完全的监护下生活半自理,在被控制的环境里可发展自我保护技能   
极重 
(需要护理)      
全面迟滞,感觉…运动方面的功能很差;要人护理      
某些方面可能得到一点发展;对在自助方面的训练可能有一点点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