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素问直解 >

第31章

-黄帝素问直解-第31章

小说: -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实者,言人身大热之病,气盛而热,脉盛而满,阴阳血气皆实,是谓重实。 
x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x 
气热脉满,则经络俱实,故为此问,而探其治。 
x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x 
经络皆实,气血盛于阳分,是寸脉当急,而尺则缓也。经实者治其经,络实者治其络,经络皆实,皆当治之。 
x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x 
经络内通血脉,外通皮肤,经络盛则皮肤滑泽,经络衰则皮肤涩滞,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 
x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x 
物,犹形也。类,犹合也。物类者,五脏在内,皮肉筋脉骨, 
有形在外,而合于五脏者也。始,先见也。皮涩而虚,则肺脏亦虚,皮滑而实,则肺脏亦实,故夫虚实者, 
皆从其有形之外合,以先见也。皮和肺,肉合脾,脉合心,筋合肝,骨合肾,故五脏调合 
于内,骨肉滑利于外,可以长久而永天命也。 
x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x 
承上文经络皆实,言更有络满经虚,经满络虚之不同,故有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并下经虚络满之间。 
x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x 
脉口,寸口也。经气有余,则脉口肤热,络气不足,而尺肤寒也。《荣卫生会》论云∶荣出于中焦,卫 
出于下焦,故以寸肤候经,荣为经也,尺肤候络,卫为络也。秋冬之气降而沉,故寸热尺寒为 
逆,春夏之气升而浮,故寸热尺寒为从。经络外通皮肉,内通筋骨,肤之寒热,其病有皮肉脉筋骨,浅 
深不同,贵得其主病之所在而治之,故曰治主病者。 
x帝曰∶经虚络满何如?x 
经虚则经气不足,络满则络气有余。 
x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x 
虚,不足也。满,有余也。上文以尺候络,故络满者,尺肤热而满,以寸候经,故经虚者,脉口寒 
而涩也。寸为阳,主春夏,脉口寒涩,故春夏死,尺为阴,主秋冬,尺热满,故秋冬生。承上文 
从逆而言,故曰此也。 
x帝曰∶治此者奈何?x 
上文言治主病者,此不言治,帝故问之。 
x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x 
此络满经虚,当灸阴刺阳,灸阴所以补经虚,刺阳所以泻络满。上文经满络虚,当刺阴灸阳,刺 
阴所以泻经满,灸阳所以补络虚。此以灸刺通于上文,则上文治主病者,亦当通如此矣。 
x帝曰∶何谓重虚?x 
因上文重实而问重虚。 
x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为重虚。x 
人身阴阳,不外脉气,故提脉气二字。上虚者,脉气虚于上之寸部。尺虚者,脉气虚于下之尺部。脉主 
阴血,气主阳气,脉虚气虚,则阴阳血气皆虚,是谓重虚。 
x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x 
x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x 
知其气脉死生,则知施治之法,故复言气脉,不言治也。所谓气虚者,虚于寸部之阳,则言语无常,而 
心主之神明不聪也;虚于尺部之阴,而为尺虚者,则足骨屈伸不利,故行步 然, 然,虚 
怯貌。此言气之虚也。脉之大体,有阴有阳,若脉虚者,浮泛于上,有阳无阴,不能效象于阴也。此言脉 
之虚也。如此者,指气虚脉虚也。气虚脉虚,诊得皮肤滑泽则生,涩滞则死也。盖气脉既虚 
于内,皮肤不可荣于外,明气脉之虚而知其死生,则知治之法矣。 
x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x 
承上文气热脉满之意,言气热脉满,是谓重实,有寒气暴止,脉满而实何如。暴,卒暴也。 
x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x 
上文云滑则从,涩则逆,下文云从则生,逆则死,故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是知逆者因涩而逆也。 
x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x 
脉实满,手足寒是实而逆则死∶今寒不尽寒,而头复热如何? 
x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x 
手足寒而头热,乃寒中有热,热中有寒,春时则寒中有热,秋时则热中有寒,故春秋则生,冬气全寒, 
夏气全热,今寒中有热,热中有寒,不合天时,故冬夏则死。若脉浮而涩,乃越于外而虚于 
内,涩而身有热,乃虚于内而越于外,此根气不足,故皆死。 
x帝曰∶其形尽满如何?x 
承经络皆实之意而言,经脉络脉,统于周身,不但经络皆实, 
而其形且尽满,何如?形,形身也。满,犹实也。 
x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x 
其形尽满者,阳气浮越于外,故脉急大坚,而余于外,尺涩不应,而虚于内也。 
x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岐伯x 
x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x 
上文云∶滑则从,涩则逆,今脉急大坚,尺涩不应,如是者,故滑从则生,涩逆则死,帝复问之。而 
所谓从者,手足温和,温和则滑也,所谓逆者,手足寒冷,寒冷则涩也,反复辨论,仍明滑则从,涩则逆也。 
x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x 
承上文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之意,复问乳子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x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x 
乳子秉质未充,借后天乳食以生,故胃气行于四肢,而手足温则生,胃气不行于四肢,而手足寒则死。 
x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x 
中,去声,下同。上文乳子病热而脉悬小,此言乳子中风热而脉实大,但举喘鸣肩息,借岐伯以申明之。 
x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x 
乳子既中风热,复喘鸣肩息,其脉当实大也。脉实大而缓,脉有胃气则生,脉实大而急,脉无胃气则死。 
x帝曰∶肠 便血何如?x 
因上文喘鸣病肺,而问大肠之肠 也。肠 者,寒热之邪,伤其阴络,泄泻下利也。热气盛而血溢 
肠外,则便血,寒气盛而津溢肠外,则下白沫,寒热相持,血与白沫相兼而下,则下脓血,帝故各举以问。 
x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x 
肠 便血,则阴虚于内,身热则阳虚于外。《阴阳别论》云∶阴阳虚,肠 死。故身热则死。寒者, 
身不热也,不热则阴虚而阳不虚,故生。 
x帝曰∶肠 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x 
肠 下白沫,乃寒汁下泄。脉沉则血气内守,故生;脉浮则血气外驰,故死。 
x帝曰∶肠 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x 
肠 下脓血,乃血与白沫相兼而下。其脉悬绝,则津血内脱, 
生阳不生,故死;脉滑大,则阴阳和合,血气充盛,故生。 
x帝曰∶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x 
泄泻下利,属于肠 ,非便血白沫脓血之肠 ,故曰肠 之属。上文言身热则死,又言脉悬绝则死, 
帝承上文之意而言,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帝承上文之意以问,伯亦承上文之意以对。夫 
滑大者,既曰生,则悬涩者曰死。悬涩,悬绝之渐也。须知肠 之脉,不宜悬涩矣。悬涩将绝,当以五 
脏之死日期之。《阴阳别论》云∶肝至悬绝,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 
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x帝曰∶癫疾何如?x 
承上文肺病之喘鸣,大肠之肠 ,而问心病之癫疾消瘅。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癫疾则 
心不神明,病当何如? 
x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x 
心不受邪,脉搏大滑,则正气内持,邪不干脏,故病久当自已;脉小坚急,乃正气不足,邪必干脏,故死不治。 
x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x 
心不受邪,则癫疾之脉,宜虚乎,抑宜实乎? 
x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x 
心不受邪,其脉宜虚,故虚则可治;实则邪气内入,故实则 
死。 
x帝曰∶消瘅虚实何如?x 
癫疾则心气寒,消瘅则心气热,故问消瘅之脉,虚实当何如? 
x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x 
火热而渴,消瘅病也,其脉实大,脉病皆为有余,虽久可治; 
脉悬小坚,则病有余,脉不足,久则正气益虚,故不可治。 
x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x 
皮与肉为形度;骨度者,肾之合;脉度者,心之合;筋度者,肝之合。承上文诸病,而问形 
骨脉筋之度,必知内外相合之度,始知致病之由,故复问之。 
x岐伯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x 
岐伯二字,旧本讹帝,今改正。度有浅深,合于四时,故春亟治经络,经络无病,筋度和矣;夏 
亟治经俞,经俞无病,脉度和矣;秋亟治六腑,六腑无病,通体之形度和矣;冬则闭塞,闭塞 
者,宜用药调之,而少针石也,闭塞内藏,骨度和矣。 
x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x 
申明所谓少针石者,乃骨度无病,勿针石以泄之,非痈疽发于骨度之谓也。若痈疽发于骨度,乃 
少阴神机所主,当亟刺以泄其毒,不得顷时之缓,而使神机之回也,此言痈疽发于骨度也。 
x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 ,与缨脉各二。x 
,音季,余篇同。骨度为阴,故言痈疽,形度脉度筋度为阳,故言痈,不言疽。痈发于通 
体之形度,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故不知其所,将成未成,故按之不应手,时肿时消,故乍来乍已。肺 
主周身之气,故刺手太阴旁三 。手太阴旁,膺胸之旁也。 ,针眼如小疮也。三 ,针疮凡三也。 
缨脉,结缨两旁之脉也。各二,左右各刺其二也。此言痈发于形度也。 
x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x 
x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x 
胁上曰腋,少阳行身之侧部,合于腋,故腋痈大热,当刺足少阳五,以泄其热,刺之而热不止,则刺手 
心主三。心主包络之脉上抵腋下也。更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大骨之会,臂骨与 
手交会之处也,此言痈发于脉度也。 
x暴痈筋 ,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x 
暴,凶暴也。毒瓦斯深入,内伤其筋,则为暴痈。筋 ,随大筋之分理而痛,谓不掀痛于外,而隐痛于内 
也。皮毛之魄汗,不尽出于外,由胞中血海之气,不足于内也。筋 ,胞虚不可以刺,故治在经俞。治,调 
治也。使胞中血气,由内达外,则 者强,雍者通,此言痈发于筋度也。 
x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员利针。x 
腹中卒暴而满,太阴脾土病也。按之不下,既满且硬,不应指而下也。取手太阳经络者,以小肠居胃下, 
化物而出,乃胃之募也。取而刺之,以泻腹满。又取少阴俞所以行泄其水也。少阴俞,即肾俞也,两旁去脊 
椎各开三寸。各刺其五,用员利针者,《九针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