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素问直解 >

第7章

-黄帝素问直解-第7章

小说: -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行五味之归于地也,酸生肝,肝生筋。肝者,人之脏。筋者,人之体。谓五脏五体之属于人也,人 
有五体,而五体复有所生,故筋生心,人有五脏,而五脏各有所主,故肝主目。 
x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x 
人之脏体本于地,地之行味本于天,是天气之所在,即地气人气之所在,故就天之至微者,而推论之, 
其在天为玄,玄者,于穆而深微也,在天为玄,则在人为道,道者,平坦而共由也,在天为 
玄,则在地为化,化者,变化易生物也。 
x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x 
所谓在地为化者,化生五味,所谓在人为道者,道生智,所谓在天为玄者,玄生神。 
x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x 
x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x 
在天为玄,玄生神,是神者,天之主也,神为天之主,则无在非神,试就神之所在而推论之,神 
在天为风,则东方生风,神之所在也;在地为木,则风生木,神之所在也,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则肝生筋,酸生肝,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在音,在声、在变动,在窍、在味、在志,亦无非神 
之所在也;各随天之五气,地之五行,人之五脏,而应象者也,故为苍、为角、为呼,为握、为目、 
为酸、为怒、惟东方风木之肝脏为然耳。 
x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x 
怒者肝之情,故怒伤肝,悲类乎忧,悲为脾情,亦为肺情,故悲胜怒,伤于情者,情相胜也。风伤筋, 
燥胜风,伤于气者,气相胜也。酸伤筋,辛胜酸,伤于味者,味相胜也,以明天地之气味而归于人也。 
x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x 
南方生热,谓热乃南方夏火之天气也,热生火,火生苦,火乃地之五行,苦乃物之五味,谓五行五味之 
归于地也。苦生心,心生血,心为人之脏,血为人之体,谓五脏五体之属于人也。五体复有 
所生,故血生脾,五脏各有所主,故心主舌。 
x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x 
x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x 
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热,则南方生热,神之所在也。在地为火,则热生火,神之所在也。在体 
为脉,脉者血也。在脏为心,则心生血,苦生心,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 
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惟南方火热之心脏为然耳。 
x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x 
喜者心之情,故喜伤心。恐者肾之情,故恐胜喜,伤于情者,情相胜也。心脏,五脏之神,而属于阳, 
故不言脉而言气,热伤气,寒胜热,伤于气者,气相胜也。苦伤气,咸胜苦,伤于味者,味相胜也。 
x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x 
中央生湿,天也,湿生土,土生甘,地也,甘生脾,脾生肉,人也,肉体复有所生,故肉生肺,脾 
脏复有所主,故脾主口。 
x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x 
x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x 
哕,音诲,余篇同。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湿,则中央生湿,神之所在也。在地为土,则 
湿生土,神之所在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则脾生肉,甘生脾,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为 
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惟中央湿土之脾脏为然耳。 
x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x 
思者,脾之情,故思伤脾,而怒胜思,伤于情者,情相胜也。湿伤肉,风胜湿,伤于气者,气相 
胜也。甘伤肉,酸胜甘,伤于味,味相胜也。 
x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x 
西方生燥,天也。燥生金,金生辛,地也。辛生肺,肺生皮毛,人也。皮毛复有所生,故皮毛生肾。 
肺脏复有所主,故肺主鼻。 
x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x 
x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x 
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燥,则西方生燥,神之所在也。在地为金,则燥生金,神之所在也。 
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则肺生皮毛,辛生肺,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 
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惟西方燥金之肺脏为然耳。 
x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x 
忧伤肺,喜胜忧,伤于情者,情相胜也。热伤皮毛,寒胜热,伤于气者,气相胜也。辛伤皮毛, 
苦胜辛,伤于味者,味相胜也。伤于气者,皆本气自伤,此热伤皮毛,则金受火刑,以明自伤受 
伤,皆可伤也,热伤皮毛则寒胜其热,乃自然之理也。 
x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x 
北方生寒,天也。寒生水,水生咸,地也。咸生肾,肾生骨髓,人也。骨髓复有所生,故髓生肝, 
肾脏复有所主,故肾主耳。 
x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x 
x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x 
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寒,则北方生寒,神之所在也。 
在地为水,则寒生水,神之所在也。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则肾生骨髓,咸生肾,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 
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惟北方肾脏之寒水为然耳。 
x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x 
恐伤肾,思胜恐,伤于情者,情相胜也。肾脏五脏之精,而属于阴,故不言骨而言血,寒伤血,燥 
胜寒,伤于气者,气相胜也。咸伤血,甘胜咸,伤于味者,味相胜也。土能胜水,当云湿胜寒, 
今云燥胜,以明寒湿同类,燥土之气,以胜水气之寒也。此天之五方五气,地之五行五味,人之五脏五体, 
而有阴阳之应象者如此。 
x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x 
x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x 
此举天元纪大论之言,以明天地阴阳水火之义,上天下地,万物在其中,故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血 
阴气阳,男女籍以生,故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阴阳左右旋转,为血气循行之道,故左右者,阴阳之 
道路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为天地阴阳之应验,故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x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x 
天地之阴阳,血气之阴阳,左右之阴阳,水火之阴阳,凡此阴阳者,乃万物之能始也,易曰∶坤以简 
能,干知大始,此之谓也。 
x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x 
《生气通天论》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即阴在内,而为阳之守也,阳者,卫外而为固,即阳 
在外而为阴之使也。岐伯举此,以明阴阳为万物之能始,故内外相应如是也。 
x帝曰∶法阴阳奈何?x 
承岐伯阴阳应象之论,欲人取法阴阳而调治之,以合圣人论理人形之道,故问法阴阳奈何。 
x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开,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x 
x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x 
,犹俯也;冤,屈抑也。法阴阳者,阴阳不可偏胜,如阳胜则火热有余,而身热,热气在表,则腠 
理开,热气在里则喘粗,表里皆病则为之俯仰,汗不出而内外皆热也,齿干,津液竭也,以烦 
冤腹满死者,津液既竭,又心烦而屈抑不舒,腹满而土气内绝,故死。虽不即死也能冬不能夏。冬时寒冷, 
阳胜可容,夏时炎暑,不堪煎厥矣。 
x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x 
数,音朔。阴胜则水寒有余,而身寒,寒气在表则汗出身常清,寒气在里则数栗而寒,表里不相接, 
故寒则四肢厥,四肢厥者,生阳不达于外,厥则腹满死者,土气复绝于内,故死,虽不即 
死,亦能夏不能冬。夏时炎暑,阴胜可容,冬时寒冷,不堪凛冽矣。 
x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x 
寒病而至于冬,则阴气更胜,热病而至于夏,则阳气更胜,故曰此阴阳更胜之变。或能冬而不能夏, 
或能夏而不能冬,故曰病之形能也。是阴阳不可偏胜,偏胜则病也。 
x帝曰∶调此二者奈何?x 
承阴阳偏胜之意,复问调此二者奈何? 
x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x 
阴阳二气本于天真,能知天真之七损八益,则阴阳二者可调。七损者,女子以七为纪,月事贵乎时下, 
故曰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精气贵乎充满,故曰益。知七损八益,则阴平阳秘,故二者 
可调,不知用此损益之法,而调治之,则早衰之节也,节,犹候也。 
x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x 
x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x 
试举早衰之节而略言之,年四十而阴精之气,自失其半也,故 
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则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则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 
矣。故曰∶知之则强。能知七损八益,则身强。不知则老,不知七损八益,则身老也。 
x故同出而名异耳。x 
同出于斯世之中,而强老之名则异耳。 
x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x 
察同者,于同年未衰之日,而省察之。智者之事也。察异者,于强老各异之日而省察之,愚者之 
事也。愚者察异,故愚者不足,智者察同,故智者有余。有余,则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者,今则耳目 
聪明,而身体轻强。年六十,阴痿,气大衰者,今则老者复壮,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者,今则壮者益治矣。 
x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x 
x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x 
圣人治世,本无为而有为,恬 虚无,体同于天,故能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 
而如帝之所问也。此言阴阳秉在天之神,而应象无方、惟圣人能取法而调治之。 
x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x 
x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x 
圣人寿命与天地终,则人之形体即天地之形体也。天为阳,人身耳目为阳,天不足于西北,是阳 
体不足于阴方,故西北方,阴也,人身右为西北,而人右耳目,不如左耳目之明也。地为阴,人 
身手足为阴,地不满东南,是阴体而不足于阳方,故东南方,阳也,人身左为东南,而人左手足,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