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素问直解 >

第74章

-黄帝素问直解-第74章

小说: -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x 
秋气容平,故其性为凉。气机收敛,故其德为清。万物成实,故其用为固。 
x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x 
素天之气,色之白也。其化为敛,物之收也。其虫介,金甲之象也。 
x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x 
劲,坚锐也,金质坚锐,故具政为劲。白露降,故其令雾露。 
夏盛极而秋始衰,故其变肃杀,万物凋谢,故其眚苍落。 
x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x 
从革作辛,故其味为辛。肺志善忧,故其志为忧,而忧则伤肺。喜者,心之情,火能克金,故喜 
胜忧。热气伤皮毛,而寒胜热。辛味伤皮毛,而苦胜辛,皆火能克金之意。 
按,春曰风伤肝,夏曰热伤气,长夏曰湿伤肉,冬曰寒伤血,皆四时本气自伤。此秋则曰热伤 
皮毛,乃所胜之气伤之。以见五脏,有受伤于四时之本气者,有受伤于所胜之客气者。举一脏之不同, 
而可类推于五脏矣。 
x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x 
x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x 
解见《阴阳应象大论》。在气为坚者,感冬气而万物坚凝也。 
x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操。x 
操,原本阙今补。 
凛,严厉也。冬气严厉而寒,故其性为凛。其性为凛,则其德为寒。性凛德寒,则其用为操。操,贞固也。 
x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x 
玄天之气,色之黑也。其化为肃。物之藏也。其虫鳞,水中之生物也。 
x其政为静,其令严贞,其变凝冽,其眚冰雹。x 
严贞,原本阙文,今补。雹,音薄,余篇同。 
冬气安定,故其政为静。严寒贞固,故其令严贞。凝冽,冷之极也。冰雹,水之坚 
也。也变凝例,则其青冰雹。 
x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x 
润下作咸,故其味为咸。肾志善恐,故其志为恐,而恐则伤肾。思者,脾之情,土胜其水,故思胜恐。 
寒水伤阴血,而土燥则胜寒。咸味伤阴血,而甘味则胜咸,皆土能胜水之意。 
x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x 
更,平声。 
总结上文而言五方之气,更立四时,春风夏热秋燥冬寒,各有所先。非其主位而有是气,则为邪。当 
其主位而有是气,则为正也。 
x帝曰∶病之生变何如?x 
非其位则邪,故问病之生变何如? 
x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x 
四时之气,皆能为病。气相得而病,则病之生变也微,气不相得而病,则病之生变也甚。 
x帝曰∶主岁何如?x 
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则四时之气皆能为病,故问主岁之太过不及何如。 
x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x 
x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x 
五气更立,主时之气也。五运在中,主岁之气也。如甲己土运主岁,土气有余,则制己所胜之水气, 
而侮所不胜之木气。土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之木气侮而乘之,己所胜之水气亦轻而侮之。有余 
不及,皆为病也,五气皆然。 
x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x 
岁气贵得其平,不可有余,不可不及。始则乘而侮之,继则侮反受邪。如岁土有余,制其水气,土 
虚本位,至长夏土气主时,不能自旺,水之子木反制其土,是侮反受邪。申言侮而受邪,其始不 
安其位,寡于畏忌之所致也,五气皆然。 
x帝曰∶善。x 
气有余而乘侮,则侮反受邪。若气不足而受侮,则郁久当复。帝故善之。 



卷之六

六微旨大论第七十篇

属性:承上编五营运,而论天道六六之节,地理应六节,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岁数始终,万物生化之道。本 
经第九篇《六节藏象大论》,为六气之大纲,此则阐明其旨,以悉其微,故曰《六微旨大论》。 
x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x 
x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x 
x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x 
数,音朔,藏,如字。 
呜呼,叹词。远,大也。帝叹天道远大,莫知其极,愿闻天道于岐伯,令终不灭,久不绝而传之后世也。 
x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x 
帝问天道,故赞其明。天道者,因天四时之序,而有盛衰之时也。盛衰者,春夏为盛,秋冬为衰。 
x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x 
承上文盛衰之时,而问天道六六之节亦有盛衰何也。六六之节 
者,天以六为节,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也。 
x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x 
六六之节,而有盛衰者,一岁之中有上下阴阳之气,有左右阴阳之气也。上下者,司天在上,在泉在 
下,司天在泉有一定之位。左右者,司天左右之气,在泉左右之气。左右阴阳,有不易之纪,详见下文。 
x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x 
x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x 
x曰∶因天之序,盛衰x 
x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此之谓也。x 
所谓左右有纪者,在泉左气为间气加临之首。六气始于厥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故少阳之右, 
阳明治之,为间气加临之首。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故阳明之右,太阳治之,为间气加临之 
首。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故太阳之右,厥阴治之,为间气加临之首。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故厥 
阴之右,少阴治之,为间气加临之首。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故少阴之右,太阴治之,为间气 
加临之首。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故太阴之右,少阳治之,为间气加临之首。在上为本,在下为标。今举 
在泉之气,故曰∶此所谓气之标。位本在左,今曰右者,在泉面北,盖人则面南而待之也。 
故《八正神明论》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即此面南而待之之谓也。 
x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x 
x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x 
x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x 
所谓上下有位者,六气有上中下之位也。承上文所举之次,而言少阳之上,火气治之,是火气 
在上而少阳在下也,少阳厥阴相为表里,故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是燥气在上,而阳明在 
下也,阳明太阴相为表里,故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是寒气在上,而太阳在下也,太阳少阴 
相为表里,故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是风气在上,而厥阴在下也,厥阴少阳相为表 
里,故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是热气在上,而少阴在下也,少阴太阳相为表里,故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是湿气在上,而太阴在下也,太阴阳明相为表里,故中见阳明。此火燥 
寒风热湿六气在上,所谓本也。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六气在中,是本之下而有中之见 
也。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六气在下,是中之下而有气之标也。 
x本标不同,气应异象。x 
本在上,标在下,故本标不同。气有从本者,有从本从标者,有不从标本从乎中者,六气 
应病不同,故气应异象,象病形也。 
x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x 
上文言六气之上下左右,未言盛衰,故举岁气之不及太过以问。 
x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x 
至而至者,得其平也,故曰和。至而不至,乃时至而气不至,是谓不及,故曰来气不及也。未至 
而至,乃时未至而气先至,是至而太过,故曰来气有余也。有余不及即盛衰也。 
x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x 
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以骄之? 
x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病。x 
应者,时至物生,不先不后,有常序也,故应则顺。否则,物不应 
期,或后或先,失其常序,故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为民病矣。 
x帝曰∶善。请言其应。x 
时物相应则顺,帝故善之,复探其应。 
x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x 
以天时之气而征于地,则物应四时,故物生其应也。物生其应,以明应则顺否则逆也,以天时 
之气而征于人,则脉应四时,故气脉其应也,气脉其应,以明逆则变生,变生则病也。 
x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x 
天时之气,不但征诸物生,且验诸气脉,帝故善之,而天道六 
六之节应于地理,故问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x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x 
x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x 
x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x 
地理,地之五方五行也。六节,时之六气六位也。以地理之五,而应六节之六,当分南北四隅, 
以定其位而应之。显明者,东方日出,厥阴木王之气也。厥阴位于东北,从东北而转于东南,则 
厥阴显明之右,少阴君火之位也。从东南而转于正南,则君火之右,退行一步,少阳相火治之。从正南而 
转于西南,则复行一步,太阴土气治之。从西南而转于西北,则复行一步,阳明金气治之。从西北而转于 
正北,则复行一步,太阳水气治之。从正北而转于东北,则复行一步,厥阴木气治之。从东北而转 
于东南,则复行一步,少阴君火治之,犹之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之谓也。此地理之南北四隅,以应天时之六 
气六位者如此。 
r六微旨大论附图pt20a1。bmpr 
余注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皆以辞达意,阐明经旨,并不绘图。兹地理应六节气位,并非六气主时之位, 
故绘此图以晓之。至六气主时,但以六气主岁,六气加临之次,比类例观总属一理,毋须余言之喋喋也。 
愚按地理应六节,论南北四隅方位,非六气主时之位也。六气主时,以正月朔日平旦为始,一气主 
六十日,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太阴湿土,四之气少阳相火,五之气阳明燥 
金,终之气太阳寒水。《六元正纪大论》云∶六气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也。其气 
当以立春为始,大寒为终,此三阴三阳之气从阴而阳由一而三,环转营运,天气如是,人气亦如是。前 
人图式,讹以地理相应之位,为六气主时之位,又扯大寒之气为六气之首,未免节气有乖,三气少阳,四 
气太阴,不无阴阳倒置。且于五常政,《至真要大论》诸篇,次序不合。前人因讹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