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素问直解 >

第76章

-黄帝素问直解-第76章

小说: -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无已,四岁一小周,周而复始。 
x哉曰∶愿闻其岁候何如?x 
岁候者,一岁一候,六十岁则六十候也。 
x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x 
x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x 
x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x 
欲悉岁候,可以一纪而会同之。如上文甲子之岁,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一岁既终。乙丑之岁, 
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一岁既终,丙寅之岁,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一岁 
既终;丁卯之岁,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四岁已周,日行五周天,其气复如甲子之始于一刻。凡 
此四岁,所谓一纪也。是故四岁会同,则寅午戌、卯未亥、辰申子、巳酉丑,四岁一会,度数 
相同,是为岁气会同,岁气会同,则终而复始。 
此一节,言六十度有奇为一气,四岁为一纪,三合会同,终而复始之义。 
x帝曰∶愿闻其用也。x 
帝欲以天地阴阳之理,合于人身,故愿闻其用,用者,变化动静升降出入也。 
x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x 
天有天之用,地有地之用,人有人之用。故言天之用者,当求之本,本,太初也。言地之用者,当求 
之位,位,八方也。言人之用者,当求之气交,气交,合天地之气而交于人也。 
x帝曰∶何谓气交?x 
帝欲闻人之用,故问何谓气交。 
x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半,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x 
x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x 
分,去声。 
上下之位,上天下地之位也。气交之中,天气之下,地气之上,是气交之中,而为人之居也。《六元 
正纪大论》云∶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枢者,上下 
之半,如枢楗之开阖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而春夏岁半之气,主乎开也。天枢之下,地气主之, 
而秋冬岁半之气,主乎闭也。上下交互,气交之分,人气从之。而生长壮老已,万物由之, 
而生长化收藏,即此气交之中人居之谓也。 
x帝曰∶何谓国中?x 
天枢当岁半之中,然必由初而中,故问何谓国中。 
x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x 
六十度零八十七刻半为一气,故凡三十度而有奇初,三十四度便为中,故曰中气同法,此 
言一气之国中也。 
x帝曰∶国中何也?x 
帝复问一岁之国中。 
x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x 
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一岁国中,所以分天地也。 
x帝曰∶愿卒闻之。x 
愿卒闻所以分天地之义。 
x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x 
在泉左气为初气加临之首,故初者在泉之地气也。司天右气为 
四气加临之首,故中者司天之天气也。此一岁之国中,所以分天地也。 
x帝曰∶其升降何如?x 
地气主升,天气主降,故问升降何如。 
x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x 
更,平声。 
升者,降之基,降者,升之本。故气之升降,乃天地之更用也。 
x帝曰∶愿闻其用何如?x 
其更用何如。 
x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x 
x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x 
所谓更用者,升已而降,降者谓天,是天之降,实基于地之升。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地之升, 
实本于天之降。夫天气下降,而下降之气流于地,地气上升,而上升之气腾于天。故高下相 
召而通感,升降相因而互迁,由是而变作矣,变者,物生之谓也。 
x帝曰∶善。寒湿相遘,热燥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x 
间,去声,热燥旧本系燥热,今改。 
升降之理既明,帝故善之。复举司天在泉,加临主时之气以问。寒湿相遘者,司天在泉之气也,如 
太阳寒水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热燥相临者,加临之气也。如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则少阳火 
热加临初之气,阳明燥金加临二之气。风火相值者,主时之气也,如厥阴风木主初之气,少阴君火主二之 
气。此司天在泉,加临主时之气,同属一气,其有间乎?间,不同也。 
x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x 
始则有余而胜,既则不足而受复,是一气之中有胜复之不同,而胜复之作,中有生物之德,有柔和 
之化,有操守之用,有灾眚之变。德化,用气之正也,变则邪气居之,以明六气之有间也。 
x帝曰∶何谓邪乎?x 
变则邪气居之,故问何谓邪乎。 
x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x 
x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x 
万物由化而生,故物之生从于化。万物至变则已极,故物之极由乎变。变者,物之已败,化者,物 
之将成,是变化之相薄,乃成败之所由也。故天地变化之气,有往有复,而往复之用,有迟有 
速,经复迟速,四者之有,则万物从之而化,从之而变,变则邪气 
居之,此风之所由来也,以明风气之为邪。 
x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x 
承岐伯之言而复问也。谓迟者气之衰,速者气之盛,往者气之衰,复者气之盛,变者气之已衰,化者 
气之将盛。如迟速往复,则风所由生,而化而变,其故乃因盛衰之变耳。又云,成败之所由。 
则成败之所以倚伏,而游行乎中者何也? 
x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x 
动者生之机,动而不已,则变之兆。故成败之所以倚伏者,生乎气机之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中庸》云∶动则变。此之谓也。 
x帝曰∶有期乎?x 
伯云,动而不已。帝问其动有止息之期乎? 
x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x 
动者,无息之谓。有生有化,动无止期,惟不生不化,则止息之期也。静,止也,息也。 
x帝曰∶不生化乎?x 
万物资始资生,可以不生化乎? 
x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弧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x 
x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x 
x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x 
x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x 
长,上声。藏,如字。 
《五常政大论》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不 
生化者,犹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而天地或几乎崩坠矣。出入者,往来无穷之义, 
故非出入,则天下之动物无以生长壮老已。升降者,上下无方之 
义,故非升降,则天下之植物无以生长化收藏。凡有形者,谓之器。人与万物生于天地之中,皆属有形, 
均谓之器。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宇犹居也。聚则成器,器散则分 
之,分之者,阳归于天,阴归于地,分之则生化息矣。故万物无不有此出入,无不有此升降,但其中生化有 
小大,死期有远近。如朝菌晦朔,蝼蛄春秋,此化之小,期之近者也。 灵大椿,千百岁为 
春,千百岁为秋,此化之大,期之远者也。小大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常守则生,反常失守则灾害 
至,而不能生矣。凡属有形,必患其败,故曰无形无患,即此不生化之谓也。 
故曰成语未详其处。 
x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x 
生化之理既明,帝故善之。苍天无形无患,有不生不化者乎? 
x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协议,惟真人也。x 
不生不化,与道协议,惟真人其能之。首篇云∶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寿敝天地, 
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其斯之谓欤! 
x帝曰∶善。x 
真人与道协议,是无形无患,帝故善之。 
此一节,言人在天地之中,有变化之用,真人体同天地,无庸变化也。 



卷之六

气交变大论第七十一篇

属性:上编云,气交之分,人气从之。此承上编气交之意,而为气交变大论,以明气运之太过不及,四时之 
德化政令,星象之吉凶善恶,有常有变,征应于人,藏之灵室,命曰《气交变大论》。 
x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x 
x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x 
更,平声。 
五运,五行也。期,一岁也。一岁之中,五行各主其时,故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春夏为阳,秋冬 
为阴,日月营运,一寒一暑,故曰阴阳往复,寒暑迎随。若真邪相薄,则内外分离,相薄分 
离,则六经波荡,五气倾移,波荡倾移,其中有太过不及之气。太过则专胜,不及则兼并。欲究其终, 
必言其始,欲明其变,必悉其常。此帝举以为问。 
x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x 
五运上应天期,以及阴阳寒暑,始终常变,是明道也。道者,上帝所贵,先师传之,故往昔曾闻其旨。 
x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x 
x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x 
欲岐伯尽言传于后世,无有穷极也。 
x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x 
x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x 
《上经》,《着至教论》也。《着至教论》,帝语雷公曰∶而 
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岐伯引之以明往闻其旨,此之谓也。 
x帝曰∶何谓也?x 
天文地理人事,帝欲详明其旨,故复问之。 
x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x 
x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x 
气位,六气主岁之位。六气位天,六气位地,人居气位之中,故曰本气位也。三阳三阴位乎天者,即 
天文也。三阳三阴位乎地者,即地理也。以六气之位,通于人气之变化者,即人事也。未当位而气先至,是 
气之太过,故太过者先天。已当位而气未至,是气之不及,故不及者后天。先天后天,所谓主治之气 
化,而人应之,以为气之变化也。 
x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x 
上文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帝先问五运气化之太过。 
x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x 
x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