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41-幼科证治准绳 >

第21章

141-幼科证治准绳-第21章

小说: 141-幼科证治准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丸,用薄荷煎汤磨化, 
不拘时服。 
治小儿惊痫。 
胆星(二两) 全蝎(去毒,炒,半两) 白附子 僵蚕(炒) 川芎(各一两) 薄荷(半两) 
上为末,粥丸,青黛为衣。每服一二丸,姜汤下。 

集之二·肝脏部痫
吐痰
属性:x碧穹丹x 
石绿(研九度,飞,十两) 附子尖 乌头尖 蝎稍(各五十个) 
上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丸,如鸡头。每服,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 
以酒半合温服之,须臾,吐先痰涎,然后随证治之。 

集之二·肝脏部痫
下痰
属性:x控涎丸x 
川乌(生) 半夏(各半两) 僵蚕(生姜汁浸一宿,半两) 全蝎(去尖,七个) 铁粉(三 
钱) 甘遂(二钱半)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或薄糊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姜汤下。 
忌甘草。 
治小儿痫。用甘遂末一钱,猪心一个,取三管头血三条,和甘遂末,将猪心批作两 
片,入药在内,以线缚定,外湿纸包裹,入文武火、煨熟,不可过度,取药细研, 
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猪心汤化下,再服另取猪心煎汤。 
此方神效。 

集之二·肝脏部痫
下剂
属性:x水晶丹x(方见癖积) x四顺饮 五和汤x(二方并见热) x利惊丸x(方见惊搐) x紫霜丸x(方 
见变蒸热) 
x当归大黄汤x 治小儿诸痫作热,利下心中恶血。 
大黄(湿纸裹,微煨) 甘草(炙) 当归 赤芍药(各三钱) 半夏(制) 川芎(各二钱) 
为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水八分钟,煎四分,无时服。 

集之二·肝脏部痫
表剂
属性:x百解散 大青膏x(并见惊搐) x驱风膏x(泻青加辰砂、全蝎) 

集之二·肝脏部痫
温剂(治阴痫宜之)
属性:x固真汤 曰生汤x(并见惊搐) x茯神汤x(方见惊悸) 
x《元戎》小灵宝丹x 
附子(炮,一两) 天麻 全蝎 白僵蚕(炒) 藿香叶 南星(炮) 白附子(炮。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温酒下一十五丸。 
罗谦甫治魏敬甫之子四岁,从长老摩顶授记,众僧念咒,因而大恐,遂发惊搐, 
痰涎壅塞,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一时许、方醒,后每见皂衣人辄发, 
多服朱、犀、龙、麝、镇坠之药,四十余日前证犹在,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 
予诊其脉沉弦而急,《黄帝针经》云∶心脉满大,痫 筋挛。又云,肝脉小急,痫 
筋挛。盖小儿血气未定,神气尚弱,因而惊恐,神无所根据,又动于肝,肝主筋,故 
痫筋挛。病久气弱,小儿易为虚实,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其气,故添动作如 
痴。《内经》云∶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阳之脉所发, 
阳跷附而行也。又云∶癫痫螈 ,不知所苦,两跷主之,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 
治阳跷申脉,夜发治阴跷照海,先各灸两跷各二七壮,次处x沉香天麻汤x。 
沉香 益智 川乌(炮去皮脐。各二钱) 天麻 防风 半夏(汤泡) 附子(炮去皮脐。 
各三钱) 羌活(五钱) 甘草(炙) 当归 姜屑(各一钱半) 独活(四钱)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举痛论》云∶恐则气下,精怯而 
上焦闭。又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以羌活、独活、苦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 
引气上行,又入太阳之经为引用,故以为君。天麻、防风、辛温以散之,当归、甘 
草、辛甘温以补气血之不足,又养胃气,故以为臣。黑附子、川乌头、益智仁、 
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寒客伤胃。肾主五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 
痰。《十剂》云∶重可去怯,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怯安神,故以为使。气味相 
合,升阳补胃,恐怯之气,自得平矣。 
x牛黄丸x 治因惊中风,五痫,天钓,客忤,潮涎灌壅。 
白花蛇(酒浸取肉) 白附子 全蝎 真川乌(一枚半两者,生) 天麻 薄荷叶(各半两,以上六味, 
先为细末,次入) 雄黄(五两) 辰砂(三钱) 脑子(另研,半两) 牛黄(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一处和匀。麻黄去根二两,酒一升,煎麻黄至一盏,去麻黄用酒,熬药得 
所,勿至焦赤,众手、疾丸如芡实大,密器盛之。一丸作五服,煎金银、薄荷、 
汤磨化。大能发散惊邪。 
x治五痫得效方x 
露蜂房(焙) 石绿(各一两) 桂心 远志(去心) 人参(各半两) 朱砂(一钱) 
上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集之二·肝脏部痫
补剂
属性:x断痫丹x 治痫瘥后复作,连绵不除,服之有验。 
黄 (蜜水涂炙) 钓藤钩 细辛 甘草(炙,各半两) 蛇蜕皮(二寸,酒炙) 蝉蜕(去土,四个) 牛 
黄(一钱,另研) 
上为末,煮枣肉丸,麻子大。煎人参汤下。每服数丸,量儿加减。 
x紫河车丸x 
紫河车,即小儿胞衣,肥浓者一个,洗净,重汤蒸,烂研,化入人参、当归末, 
和匀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五六丸,乳汁化下。 
x八味地黄丸x(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各一两) 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 
虚寒,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证。经云∶益火之源、以消阴 
翳。盖谓此也,或乳母命门火衰,儿饮其乳致前证者,子母并宜服之。 
x加减八味丸x 治禀赋肾阴不足,或吐泻久病,津液亏损,口干作渴,或口舌生疮, 
两足发热,或痰气上涌,或下足厥冷等证。(即地黄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 
x地黄丸x 治小儿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抽 
动,痰涎上涌。又治肾疳脑热,肢体消瘦,手足如冰,寒热往来,滑泄肚胀,口 
臭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遍身或两耳生疮,或耳内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 
便血诸血,失音等证,其功不能尽述。(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x八珍汤x 治气血俱虚,阴火内热,或因克伐之剂,脾胃亏损,肌肉消瘦等证。(即四君、 
四物二汤。方见虚劳。) 
x十全大补汤x 治气血虚弱,或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减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 
晕,最宜用之。(方见虚劳) 

集之二·肝脏部痫
灸法
属性: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在鼻柱直上入发际五分。小儿诸痫如哕 
吐清沫。灸巨阙穴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中是穴。小儿鸡痫,善惊及掣目摇头。 
灸少阴二壮,取法,在掌后去腕半寸陷中是穴。小儿惊痫者,先惊叫乃发也。 
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如小麦大。小儿惊痫。灸鬼禄一穴,三 
壮,取法,在上唇内中央弦上是穴。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淅乃发也。灸鸠尾 
穴上五分,三壮。小儿牛痫,目视直腹胀乃发也,灸鸠尾一穴,三壮,取法, 
胸蔽骨下五分陷中是穴。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折反,马鸣也。灸仆参穴, 
各三壮,取法,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中,拱取之是穴。小儿羊痫,目瞪吐舌, 
羊鸣也。灸第九椎下节间,三五壮。按∶《灵枢经》云∶暴挛,足不任身,取天 
柱,天柱穴,足太阳也。又云∶癫痫螈 ,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阳女阴。洁 
古云∶昼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各二壮。阳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 
交贯冲脉,照海穴也。 

集之二·肝脏部痫
不治证
属性:〔钱〕五痫,重者死,病后甚者,亦死。小儿痫病,目直无声,目睹不转,眼 
生白障,眼慢唇黑,瞳人瞬动,目间青黑,面青指黑,口出涎沫如白脓,口噤肚胀 
不乳,喉如牵锯之声多睡不乳,身热下血不乳,身体痿软不醒,腹内虚鸣,唇逆而 
痛,吐利不止,汗出壮热不止,卧久不寝,身体反张,大人脊下容一手,小儿脊下 
容一指,并不治。 

集之二·肝脏部
中风
属性:张涣等方有中风方论,今见小儿绝无患者,而用药多犯香燥,恐血热生风、类 
中风证,误用之,则为害不浅,故一切削而不载。薛氏云∶中风之证,西北方有之, 
东南气温,腠理疏泄,人患之者皆类中风也。况小儿元气未充,皮毛不固,易虚易 
实,外邪乘之,则壮热抽掣,气粗涎涌,甚至昏愦口噤,即似中风,误以续命等汤 
投之,多至不救,大人且无真中,况小儿乎。凡有前证,当辨其因,若阳明经气虚, 
风邪所乘,筋脉拘急者为外因。足厥阴肝火炽盛,筋脉偏急者为内因。脾肺虚弱, 
腠理不密,外邪乘入,或惊风过服金石之剂,耗损肝血,或吐泻后内亡津液,不能 
养肝,致口眼 斜者,皆肝血不足,肝火生风之类中风之类证也。 

集之二·肝脏部
角弓反张
属性:〔钱〕肝有风,甚则身反张强直,不搐,心不受热,当补肾治肝。补肾,地黄丸, 
治肝,泻青丸。丹溪云∶痉比痫为虚,宜带补,多是气虚有火兼痰,用人参竹沥 
治之,不用兼风药。此论实发前人所未发,汤氏虽云痉候十无一生,盖未尝有此法 
施于人也。〔薛〕钱仲阳曰角弓反张者,由风邪客于太阳经也,经曰∶风从上受。 
足太阳主周身之气,其脉起于目内 而行于背,肝属木主风,所以风邪易侵也。夫 
小儿肌肤未密,外邪易伤,肝为相火,其怒易发,若身反张强直,发热不搐者,风 
伤太阳也,宜用人参羌活散、小续命汤。若因暴怒而击动其肝火者,宜用泻青丸。 
若饮前剂,其证益甚者,此邪气已去而脾气亏也,宜用异功散加芎、归补之。若 
因肝经虚热,或因克伐真气,虚热生风者,宜用异功散、地黄丸补之。若因下而 
脾气困惫,腹肚膨胀者,此中气损也,宜用白术散补之。若气血素弱,或服攻伐之 
剂,而手寻衣领,切牙呵欠者,肝经虚甚也,急用地黄丸以补之,仍与肝脏参览。 
一小儿忽腰背反张,目上视,面青赤。曰青属肝主风,赤属心主火,此风火相搏。用 
柴胡栀子散倍加钓藤钩顿安,而痰如旧,又用抱龙丸而愈。一小儿忽腰背反张, 
服治惊之药后不时举发,面色黄白,肢体甚倦。余用五味异功散十余剂而愈。后因 
惊兼饮食不节,不时举发,随用前药即愈。遂日以参术末每服五七分,炮姜、大枣 
煎汤调下,服至二两而不发。以上二证,元气虚而病气实也,若用攻邪之药,皆误 
矣。一小儿素患前证痰盛,面色素白而兼青。余谓肺气不能平肝,肝气乘脾,脾 
气虚而生痰耳。先用抱龙丸二服以平肝,随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肺,月余而痊。半载 
之后复发,谓非逐痰不能全愈,遂用下剂,痰涎甚多,而咽喉如锯声。余曰乃脾不 
能摄涎也,咽间鸣,乃肺气虚甚也,遂用人参五钱、炮姜三分,水煎服而醒,至第 
四剂后,加枣二枚,人参服数两而愈。后每发,非独参汤不应,若执常方,鲜有不 
误者。 
x人参羌活散x(方见惊搐) x小续命汤x(方见杂病中风) x泻青丸x(方见肝脏) x异功散x(方 
见吐泻) x柴胡栀子散x(方见积热) x抱龙丸x(方见惊搐) x六君子汤x(方见吐泻) 

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