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33-本草问答 >

第10章

033-本草问答-第10章

小说: 033-本草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髓先补精,精为气血所化。肾气丸、菟丝子等药皆气血双补,能化精者也,精化为髓,而 
脑髓中有寒,则用附子、细辛从督脉上脑以治之,由气分而入脑也。脑髓中有风有热,则用 
羚羊、犀角、吴萸、薄荷、荆芥、天麻、黄柏、青蒿、苍耳子以治之,从厥阴肝脉由血分而 
上脑,此则脑髓之治法。吾子虽以治之,未问及。然髓是气血合化者,今与子论血合气之理, 
故并论之。髓中藏精主记事,心神上合于髓精乃能知识用事。故髓气不清则神亦乱,癫 
狂其多病此;髓不足则知识不强,治法可以上引经之药以类求之矣。夫骨秉气血二者,故不 
腐化,毛发亦入土不腐化。盖血生于后天,属任豚,下交胞宫,合气化精则生髓。若夫气则 
生于先天,肾中者也。气生于先天,属肾脉,下交胞宫,合血变精达于冲任二脉。化而上行 
,循经脉,则绕唇而生须。充皮毛,则生周身之毛。随太阳经上头,则生头发。应肝之部位 
,则生腋下前后阴之毛。人之面部、额上属肺,目属肝,眉居目上,正当肝肺交界处。肝主 
血,肺主气,血气相交,是以生眉毛。总见毛发者,血随气化之物也,故发名血余,以其秉 
血而生也。拔其发根,下只有白水,水者气也,是气化其血之验也。然则毛发亦秉气血之全 
,故不腐化,制发为药,可以补血,以其为血之余也。又能利下水,以其为气所化也。《本 
经》言仍自还神,化此四字,无人能解。不知神者,心所司,谓发之性能还于心为神,复能 
化血以下交于水,相为循环也。草木亦然。阳木遇阴则化,阴木遇阳则化。惟棕象人之毛发 
,亦入土不腐化。盖草木亦有气血,秉天者为气,秉地者为血。棕象毛发而秉草木气血之全 
,阴阳合化之所生,故不腐化。且棕之性与发略同,功能利水又能止血,此可知血气相合之 
理矣。其他治血化气之药,皆可从此类推。 
x问曰∶x人参、黄 之补气,卷首已明言矣。而茯苓亦云化气,何也? 
x答曰∶x气者,水中 
之阳。人饮水得肾阳化之,则水质下行而气上升。茯苓秉土之精而味淡利水,水行则气升, 
且下有茯苓、上有威喜芝,乃茯苓苗在松巅上,与茯苓悬绝,而茯苓虽在土中,其气自能贯 
之。茯苓之气所以能上升也,所以性能化气者,此也。然滋生元气,不如人参。扶达元气, 
不如黄 也。 
x问曰∶x经云状火食气,少火生气,此又何说? 
x答曰∶x气者,水所化而复还为水, 
上退场门鼻为津,外出皮毛为汗,下出二便为液。设火太甚伤其津液,则失其冲和。则气虚而 
喘,五味、麦冬以润之,气泄而盗汗,生地、丹皮、浮麦、地骨皮、龙骨以清敛之;气滞便 
涩,肉苁蓉、当归、火麻仁、杏仁以滑之。且如肾阳有余,阴气不能蓄之,则喘咳虚劳之证 
作,非大滋其阴不可。故用熟地、龟板、元参等以水配火,不使状火食气,斯气纳矣。凡入 
饮水入胃,渗入三焦膜中,而下入膀胱。命门之真火,所从胞室,蒸动膀胱之水,而气于是 
乎出。此真火随气上行,其路道即在焦膜之中,遇水所过,火即蒸之,皆化为气,以充周身, 
故年少气盛者,其小便少水皆化而为气故也。此真火不寒不烈,故称少火,乃人身生气 
之源,观仲景八味丸独以肾气名之。盖有桂附又有萸地,阴中之阳诚为少火生气之方。桂枝 
化气,亦是此理。故只温而不烈,色黑入肾,正能生气,桂附性烈,须济以阴药。然使其人 
本有阴寒,则又须桂附纯阳之品,乃能化之也。又凡气上脱者,则喘促,属阴虚,宜滋阴以 
敛真火。气下脱者,则汗泄大小便不禁,属阳虚,宜补火,以收元气。然无论阴阳,皆当利 
水,水化则气生,火交于水,则气化。知乎此者,可以探造化之微。 

卷下
卷下五
内容:x问曰∶x伤风亦有痰,伤寒亦有痰。何以先生论痰归入内伤门哉? 
x答曰∶x痰由所饮之水不 
化而生,是在身肉者也,故归入内伤门。 
x问曰∶x各书有云半夏治逆痰,苡仁治流痰,生姜治 
寒痰,黄芩治热痰,南星治风痰,花粉治酒痰。名色之多,几于无病不有痰者,此何说也? 
x答曰∶x此说诚然,但论痰者,当详痰之原耳。盖痰即水也,水即气之所化也,无 
一病不关于 
气,故无一病而不有痰。气寒则为寒痰,清而不稠,古名为饮,今混称痰。乃火不化水,停 
而为饮者也,以补火为主。干姜补脾火,是以土治水,附子补命门真火,是以火化水;茯苓 
利水,半夏降水,此皆为水饮正治之法。水停为积,先宜攻之,甘遂、大戟、芫花行水最速, 
下后则当补养,以大枣、白术、甘草培其土为主。酒者,气化之水也。饮酒者每生热痰,盖 
酒属阳气,诸熏蒸津液而为痰。人之脏热者,多因酒生热痰也,皆宜知母、射干、硼砂、花 
粉以清利之。其脏寒者,水不化气而停饮,宜砂仁、白蔻、芫花、茯苓以温利之。饮酒亦有 
停为冷痰而作痛者,治法亦如是。下寒上热,下之水不化则反上,而上之热又熏之则凝痰, 
此宜以桂附苓半为主,略加苓麦为辅也。痰结心膈之间,则非牛黄不能透达。栝蒌仁以润降 
痰。尖贝母色白气平,形尖而利,故降肺以祛痰。南星辛散,能散风,故祛风痰。然风有寒 
热二证,故 草味苦根降,亦云治风痰,是治热以去痰,与南星正相对待。礞石坠降,必 
用火硝 过,其性始发,乃能降痰,性烈而速,燥降之品也。化红皮树生青礞石山上,大得 
礞石之气,且苦辛散降功甚,陈皮凡行气之药,皆能行痰。总见痰是气不化之所生,药味尚 
多,未能枚举。 
x问曰∶x郁之为病,丹溪分为六郁何也? 
x答曰∶x此本《内经》,非丹溪所分也。然内结之郁, 
是赅六气,合气血论。丹溪之郁既列于六气之外,则当单就血分论,取其与痰相对也。痰是 
气不化,郁是血不和。盖血和则肝气舒畅,而不忧抑。逍遥散为治郁良方,能和血以达肝气 
也。归脾汤治女子不得隐曲,用远志、木香以行气,又用当归、龙眼以生血,是治心脾之血 
以开郁也。郁金子能解诸郁,实则行血,血凝则气不散,故散血即是散气。郁金逐血之力甚 
大,用盘盛牲血,以郁金末注之,其血即分开走四面,可见其逐血之力矣。观郁金之治郁, 
即知郁者气聚于血中也。症瘕血痛必用香附、荔核、槟榔、茴香、橘核纯是入血分以散气。 
莪术尤能破血中之气,故积聚通用之。若三积色白入气分,则破积之用不如莪术。凡积皆是 
血中气滞,故行气用沉香、槟榔;而行血兼用当归、川芎;血结则为寒,肉桂、艾叶以温之 
;气洁则为火,黄连黄芩以清之。故破积,古方多是寒热互用,以两行其血气也。血不滞则 
气不郁矣。或偏于寒,或偏于热,或偏血分,或偏气分,又在医者审处焉。 
x问曰∶x《神农本经》药分上、中、下三品共三百六十种,以应周天之数,历代增 
入至《纲 
目》千有余种,《本草从新》又有增益。此卷所论,或遗本经之药,或取方外之谈,或及西 
法,或采新药,不拘一例,得毋混淆。 
x答曰∶x此为辨药之真性起见,凡显然易明,确切不移, 
精妙无比者,一一论定,使人知此理,则真知此药,并可以用知别药。引而伸之,触类而长 
之,古今本草已言之义,既赅举而无遗。且兼西人格致之学,以解灵素不传之秘,而西药之 
得失,亦可举此以订证焉虽此卷非本草专书,而本草之精义皆具于此矣。 
x问曰∶x本草如《纲目》、《求真》、《钩元》、《集解》、《百种》、《三法》等书,世所 
尚矣。先生论药,谓各书皆未尽善。然则各书可废乎? 
x答曰∶x不然,各有优劣,但当弃短取 
长,毋得一切废黜。徐氏《本草百种》尤精密,然如人参、黄 亦乏精义,但其书大纯小疵 
,未可执此而斥其纰缪也。《三注》亦切实,然尚未到化境。《纲目》泛而无当,然考药之 
形象,与所产之地亦足取焉。《求真》、《钩元》等书敷衍旧说,可探无多,鄙意自谓,此 
卷论药性极真。举此义以较论各书,则弃取从心,自不迷眩,非欲废各书而独行己说也,愿 
天下操术留心者共订证焉。 
人身小天地,气血分阴阳。内外失调摄,偏胜则为殃。轩岐大圣人,闵民恒如伤。坐朝 
论治理,剖悉及毫芒。五行兼六气,肺腑暨肝肠。寿世而寿民,道如日月光。神农鞭草木, 
三百味亲尝,拈药治诸病,真能起膏盲,后世增多品,苦口未居良。长沙太守起,谨遵汤液 
方。上采轩黄奥,入室升其堂。以下名贤辈,纷纷逮汉唐。言多而道晦,聚讼各称强。千虑 
或一得,米粟杂秕糠。天彭容川子,报国以文章。杏苑探花手,余技及长桑。读书破万卷, 
灵素熟胸藏。着论满其家,高希仲景张。新成药问答,阐发更精详。包罗天地气,名言至理 
长。读之开茅塞,可登斯民康。映雪高声诵,字字发奇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