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33-本草问答 >

第8章

033-本草问答-第8章

小说: 033-本草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人之阳气上达则归于肺,天生黄生在岩上,故为温肺妙药,不得作硫黄本性论也。夫热药 
具辛味者,虽大温犹不至烈以得木性,而未得木味,非纯于生火之性,故不烈惟温而味酸。 
则既得木性又得木味,纯于生火,故性烈,硫黄砒石是也。 
x问曰∶x病有上热下寒,外热内寒, 
当用何药? 
x答曰∶x此以在下在内之寒为主,用姜桂附而兼胆汁、人尿、麦冬、牛膝等以抑之 
使下。 
x问曰∶x病有内热外寒,下热上寒,又当用何药? 
x答曰∶x此以在下在内之热为主,用苓 
连知柏而兼生姜、桂枝、薄荷、荆芥、葱白以引之使上,要在用药之妙,未可责效于一药已 
也。 
x问曰∶x五行惟土主湿,李东垣重脾胃,专于燥土去湿。而仲景治太阴不专用燥药, 
何也? 
x答曰∶x东垣知已成之湿,而不知湿何由生,则以为土不治水也。岂知湿者土之本 
气,先要解 
得土字,然后解得湿字。金木水火各居四方,而土属中央。中者,四方之所交央者,阴阳之 
所会,诗夜未央,言天未明,是阴未会于阳之义。鸳鸯鸟不独宿,字从鸯,取阴阳交会之义。 
盖阴阳二字,双声合为一音,即央字也。土居中央者,是阴阳相交而化成。盖水以火交,遇 
木则腐而成土,遇金则化而归土,故河图之数一水二火三木四金,土居五行之末,犹能旺于 
四季。盖水火木金交合而成土也,故土于四季皆旺。夫五行名为土,是就其形论;六气名为 
湿,是就其气论。气之所以湿,亦只是水火木金交妒而成,未有腐质金含水润,故皆能 
生土生湿。究竟金木之气交少,而水火之气交多。夫火不蒸水,则为寒水,非湿也。水不濡 
火,则为烈火,亦非湿也。譬如甑中有米,无火以蒸之,则不湿;无水以濡之,亦不湿。必 
水火相交,而后成为湿矣。长夏之时,湿气用事,正阴阳交妒之时,水火相蒸之候。故当夏 
月,墙壁皆湿,而人之湿病多感于此,人之脾土本天之湿气,为心火肾水交会而成。能化物 
运四脏,皆功在湿也。胃以燥纳谷,全借脾之湿以濡之,而始能化。脾生油膜,上腹中之物 
既化为汁,则引入油膜,达于各脏,而充周身。长膏油主润泽,皆其湿之功用也。顾脾气不 
及则为燥,而太过又反病湿,所以《内经》言脾主湿,又言脾恶湿。故凡湿病皆以治脾为主, 
水火相蒸为湿,故湿之为病,水火兼具。治湿之药,其性皆平,正是水火兼能治之也。茯苓、 
扁豆、苡仁,其味皆淡,是为利湿正药,湿甚则土困,故利湿即能健脾。莲米、芡实,微甘 
而涩,能收湿气,故健脾。白术有油,以补脾之膏油,而油又不粘米,故能利水。气香温亦 
主利水,又能升发,使脾土之气上达,故白术为补脾正药。苍术气温而烈,故带燥性,补胃 
不补脾,且色苍,得木之性,更能疏泄,为治寒湿之品。夫湿兼水化,水化有余,为湿兼寒, 
病则腹胀,溏泻。花椒辛温以散寒湿,能杀湿化之虫。吴萸辛烈,去湿尤速。白蔻、干姜等, 
皆治寒湿,吞酸、吐酸有二病。一是寒湿,宜吴萸、苍术、桂枝、生姜,一是热湿,宜黄连、 
黄柏、黄芩、石决明、青皮、胆草等药。微加吴萸、花椒,以反佐之。夫酸者,湿所化也, 
湿挟热而化酸。如夏月肉汤,经宿则酸;有冰养之,则不酸。麦麸发热,则成醋而酸。皆是 
以热蒸湿而酸也。故黄连等苦燥之品,正治其热化之湿。其一是寒湿,又如菜入坛腌则化为 
酸,是为寒化之湿,吴萸等辛燥之品,正治其寒化之湿。湿注于脚,则为香港脚肿病,西医言 
香港脚病,其尿必酸,知是湿也。凡香港脚,寒湿者多,宜以温药为主,再加木瓜、苡仁、牛膝 
为引导,所以利脚下之湿也。然而香港脚亦有系热湿者,宜防己、黄柏、苍术、木通、胆草等 
苦降之品治之。湿积于脾,则腹中胀,久则水多为臌,宜逐其水,甘遂、大戟、芫花、牵牛 
功力峻猛,随用大枣、参、术、甘草以补脾土去其太过,又恐损其不足也。脾停饮食,则湿 
不化,宜神曲以散湿,枳壳、陈皮、木香行气以行湿。夫水火交而为湿土,人身之脾应之。 
白术温而有汁,正是水火相交之物,故正补脾经。黄精甘平有汁液,得水火气交之平,故正 
补脾经。山药有质色白,故补脾之火以补湿。苍术有汁而味烈,则扶脾之火以燥湿。赤石脂, 
土之质也,能燥湿。橘朴、槟榔之去湿,以木疏土也。桑皮、蒺藜之利湿,以金行水也。湿 
溢于腠理则肿,桑皮象人之膜故治之。防己中空,纹如车轮,能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 
水气。木通中空与防己同,味苦泄,故均为行湿之要药。腰脚之湿,土茯苓、萆 、威灵仙、 
苡仁,凡利降者皆治之。再宜随寒热加减,湿蒸皮肤为发黄,宜茵陈、秦皮、益母草以散兼 
利者治之,膀胱不利,宜泽泻、车前、昆布、海藻诸物,多生水石间,故化膀胱之水,此清 
火利水,为治湿之法。湿与热蒸,则为暑。各书论暑,不知暑之原,而分阴暑、阳暑,与中 
热、中寒热无异,非暑之实义也。陈修园以暑为热,而不知热合湿乃为暑。月令云土润溽暑, 
惟其润溽,然后成暑。故治暑者,必兼湿热二字,乃为得宜。夏秋瘟疫痢疟皆感于暑,即湿 
热也。此断不可用燥药,燥则壅湿而不流;又不可用表药,用表则发热而湿蒸。唯一味清利, 
六一散虽轻,为清热利湿之正药。黄连苦能泻热,又能燥湿,亦为去暑之正药。伤暑发热, 
宜香薷以散皮肤之湿热。暑变瘟疫,石膏、黄连为主。已有专书,未能枚举,总之不可 
发表,但宜泻热利湿。伤暑变痢,不可发汗,更不可利水,但宜清热而湿自化,黄连、黄芩 
为主。伤暑变疟,贵于散湿清热,三焦膀胱之小便清则疟自除,土茯苓、猪苓、葛根、独活 
散湿,以治太阳膀胱;黄芩、鳖甲、青皮、胆草清热,以利少阳三焦,两腑兼治为宜。痰疟 
是湿积而成,常山苗能透达以吐之。疟母是痰与血合,鳖甲、牡蛎、山甲能破之,此湿之兼 
证也,未能尽详。又如五加皮引治皮肤,五苓散用桂枝以治寒湿,五淋汤用山栀以治热湿, 
要之湿为脾所司。脾之膏油连焦膜而彻内外,以达膀胱,所以治湿兼治各处。究湿之 
水火合化者也,故有寒热二 
证。 

卷下
卷下三
内容:x问曰∶x水火合化为湿之说,唐宋后无此论,今虽明明 
指示,然犹未有物以验之,恐终不足信世也。 
x答曰∶x此不难辨,譬有咸鱼一条,天气晴久, 
变而作雨,则咸鱼必先发湿,咸鱼中之盐即水也。其发湿者,天热逼之,则水来交于火,以 
济其亢旱也。又如有干茶叶,一经火烘,即行回润,是茶叶中原具润汁。但火不烘则不发润, 
一遇火烘即发润,此又是火交于水,即化为湿之一验。 
x问曰∶x六气有火热,又有燥气,时医于三者往往混同无别。今请问燥之分别,与 
治燥之 
药? 
x答曰∶x三者各别,未可并论,今子所问燥与火热回殊。盖燥与湿对,湿为水火相 
交而化 
者也,燥者水火不交之气也。火不蒸水则云雨不生,水不济火则露泽不降,而燥于是乎成矣。 
水不润,则木气不滋而草木黄落;火不蒸,则土气不发,而膏脉枯竭。究水火之所以不交, 
由于金性之收,收止水火,各返本宅,故神曰蓐收。令司秋月,草木枯稿,土泉涸竭,是 
为燥金用事之验也。人秉燥金之气者,为阳明经属胃与大肠。胃虽属土而以燥为主,故与大 
肠统成燥金,金收而水火不交,是为燥,则燥者,水火消耗之气也。肠胃所以化饮食,皆以 
其燥能消耗之也。燥化不足则不消水,为呕吐、泄利,用半夏、陈皮、白术为主。吴萸亦辛 
燥,熟于九月正得燥金之气,故去水饮以燥胜湿也。苍术正燥胃土;KT 仁辛涩正入大肠; 
草果燥烈,消瓜果之湿积。然比皆燥气不足之湿病也,若燥之正病,则皆属燥气有余。盖有 
津液则不燥,无津液则燥,仲景以存津液为主,正以治燥,其有火不蒸水而津液不升。如五 
苓散之有口渴证,宜用桂枝,理中汤之有口渴证,宜用干姜,肾气丸之治下消证,宜用桂附。 
大便寒结者,用当归之温润,用巴豆之辛润,皆是治火不蒸水之燥。西医用蓖麻油通大肠, 
亦是温润之法,皆治寒燥者也。此证最少,惟火燥之证最多。水不濡火,则成火燥,血液 
不流于下,则肠中干枯、膈食不下、粪如羊屎。宜黑豆、脂麻、肉苁蓉、当归、麻仁、生地 
、山药生液以润之。水津不腾于上,口干、肺萎、痰郁、咳逆,宜阿胶、贝母、麦冬、紫菀、 
瓜霜、百合、白蜜、燕 
以其体甚高,又属气分,阳津易达而阴液难到也,麦冬、天冬、当归、人参以治 
之。燥甚口渴,花粉、粉葛、盐梅皆润生津。火太甚有燥屎,急下之,用芒硝以润涤,用大 
黄以攻利,此其攻下正是救津液,有津液则不燥矣。世人但知下火,而不知是存津液正是救 
燥,然下之又能亡津液,故又有戒下者。他如噤口痢,津液不升,故不纳谷,西医言是肠胃 
发炎,久则腐烂。按此正是水不濡火之极致,宜以黄连、生地为主,以白菊、花粉、黄芩为 
佐。又阴吹有燥屎,猪膏发煎,亦是润肠之义,风能胜湿,风伤血则筋燥,玉竹、当归为主。 
小便燥涩,前仁、滑石、冬葵子、苁蓉以滑利之。妇人子脏干燥, 
可借用地黄汤。心中乏液则烦,轻则柏子仁、枣仁以润之,重则鸡子黄、阿胶以润之。《内 
经》云肾恶燥,肾精不足宜枸杞、菟丝、熟地、龟胶、阿胶,又小便自利大便反硬者,仲景 
用附子、白术,又是以火蒸水,通致津液之法。总之燥是水火不交之耗气也,故有寒燥、有 
热燥,而热燥尤多,则以其火就燥故也。 
x问曰∶x火热二者,几不可别,而《内经》以火属少阳,以热属少阴,治火治热用 
药当如 
何分别? 
x答曰∶x此不可辨,有如夏月天气亢阳,烈日当空,挥汗淋漓,此为热,乃天之阳 
也。 
有如燔柴炙炭,势若燎原,此为火,乃地之阳也。少阴心肾,系人之坎离,虽心属于火,亦 
如天之有日,积阳而成,非若丽本则明之火,故少阴不名为火,而名热气者,从其本于天之 
阳名之也。此气虽属于心,实根于肾,乃肾命门坎水中之一阳,交于心而成此热气,故中心 
烦热。仲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阿胶得阿井伏流之水,性能伏水中之阳;黄连大寒得水之 
性,故去热;鸡子黄滋补心液。三味乃填离清坎之药,故治心内之热。栀子苦寒,有皮膈象 
心包。内之子赤,正属心之色。其花白色,当属肺金。结子成赤,当属心火。是为从肺入心, 
正治心中烦热之药。《内经》言心为君主,而肺为相傅之官,以制节心君之太过。栀子花白 
子赤,正是以肺金而归制心火者也。故仲景治心中懊 ,必用栀子淡豆豉汤。豆为肾之谷, 
蒸发为豉,能升肾中水阴,以降心中之热,观此则知少阴心肾均属热气,不作火论也。连翘 
有壳有子,亦似包与心中,气味轻清,为清热入心之品。莲心得坎水之气,上生于莲子心中, 
有似人之心中,故入心中清热。竹叶、寒水石、石膏均禀天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