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学会交际的指导秘诀 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

第18章

学会交际的指导秘诀 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种心态我们经常会有,当一件你心仪很久的衣服被别人买走了,虽然你有些遗憾,但你仍会安慰自己“那件衣服款式虽好,但面料和做工我都看不上,不买也行!”当你爱的人选择了别人,虽然你很失望,但还是会安慰自己:“他‘三高’(高学历、高身材、高收入)一样都没达到,并不值得我爱”;当同事得到升迁,而你还在原地徘徊的时候,虽然你有失落感,闷闷不乐,但你也会暗自告诉自己:“职务越高,责任越重,无官一身轻啊。”

这都是我们自身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所谓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无意识层中一套自动发生作用的、非理性的、应付焦虑的心理适应过程,自我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情感等虚构或歪曲现实,以达到其保护自己,协调本我、超我与自我的关系的目的。比如,当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会据理力争;当有人批评你时,你会有一种抵触情绪;当你犯了某个错误时,你会快速地想要为自己找个借口。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本能地为自己找一个借口,让自己逃脱伤害和压力。在工作中,不要找任何借口,要以真正负责的态度对待你面临的每个任务,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但是,在面对一些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为自己分担一些压力,

减缓我们的不安和痛苦。

自我防御机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引导形成健康人格。前面讲的“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就是一种“合理化”的自我防御方式——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求目标失败这一事实,以达内心之安、心理自救的目的。

生活中的艰难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有快乐就必定会有很多的挫折。很多性格固执的年轻人,当受到挫折时,容易钻进死胡同,情绪坏到极点,一蹶不振、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埋怨他人、甚至与人对抗等。

前段时间看报,云南省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因为他高三复读4年的事迹,在学校已经成了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前三次高考,复旦、北大、北航,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他都考上过,但是固执的他一心想要考清华大学,坚持要补习。最后,命运捉弄人,第四次高考的他还是没考上清华,直到2008年当他第五次高考时才再次考上北京大学,才到北京读书。最终,他认为自己浪费了4年的时间。我们不能小觑他的梦想,也不能否认他为了圆清华梦所付出的努力,但是这个坚持最终还是让他浪费了4年的宝贵时间,多少有些不值。如果他能换一种思维去想,清华大学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学习压力也大,去其他大学也不错。那么他早几年就开始享受大学生活,早几年步入社会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后想进大企业、外企工作,结果经验不足不能如愿以偿,于是,就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其实如果换一个思路去想,进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处,各种制度灵活,而且锻炼人,不也挺好吗?这个时候,大企业就是狐狸心里的“酸葡萄”,小公司就是“甜柠檬”。否则,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味地找那些条件优厚的单位,而自己的能力又无法与之相匹配,其结果自然是产生落差,造成心理上的紧张。适当地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可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自己免受伤害。

当然,遭受挫折时为自己找理由辩护、自圆其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缓解消极情绪,但是真正应对挫折却不能停留在自圆其说。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方式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