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

第17章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17章

小说: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觉得应该暗示他一下,就故意盯着他的裤子前看,谁知父亲对我一副轻视的样子。这时,后面有男性突然很大声吐了一口唾沫,我回过头时,发现几个男生正在对我指点着窃笑。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当时我满脸通红,只恨不得能马上逃走。
  那天很快过去了,可是那天的结果却留在我的脑海里,想起这幕失态的丑剧,我便深深自责,为让父亲丢脸而羞愧不已。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眼睛绝不再往别人的下部看。但越禁止越不行,以后我每次遇到男生,眼睛便不由自主地往下边看,开始仅是男同学,后来对其他男性,包括自己的父亲和男性亲属也如此。我恨我自己为什么这样不争气,这样不要脸。于是就采取不与男人接触,不和男人说一句话,见男人就躲的措施,逐渐不是躲他们而是怕他们了。真好像这些男人见到我要把我怎么样似的那样恐慌、紧张乃至全身无力地颤抖,有一种瘫软麻木的感觉,同时心里突突地跳,还有脸红和出汗。
  我父母不知我为什么这样,由于功课成绩下降(因在课堂不敢抬头看男老师,不敢左右看男同学,过分害怕听不进课去所致),使父母很失望。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不用我躲男的,而是男的都讨厌我,常常在背地里指我说我。在高中后几个月我已不敢上课,只是在家里关上门看书,高考险些落榜,结果上了自费大学。
7.星期天恐怖症
  技术确乎把我们卷入到那种〃如幻又如电〃的时代,它使现代人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如今许多入已经弄不清生活与工作的界限,他们的所有时间都用于上班、加班、进修、应酬或从事第二职业。久而久之,休息或假日反倒成了一种折磨。正因为这样,当代心理病理学家的诊断书中便出现了〃星期天恐怖症〃这样的字眼。
  休息居然可以导致某种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症状,这实在是现代社会独有的怪现象。几千年前的《圣经。创世纪》写道:〃神完成了一切工作,就在第7天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神不仅把休息变成自己的权利,而且把它规定为一切世人应当遵守的义务或戒律。在《申命记》中,神借犹太先知摩西之口宣布:〃你当按照神所吩咐的,守安息日(星期天)为圣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奴婢、牲畜和你城里寄居的旅客,无论什么工都不要作。〃当然,《圣经》规定星期天圣日,是要它的信众有时间举行礼拜仪式,但它同时意昧着,人类从很早起就把假日视为让心灵得以解脱的神圣时刻,他们很珍视心灵的生活。
  我们现在也有双休日或假日。但对很多人来说,度假也是一桩与心灵无关的重体力活动。假定你随团出游,那么导游手中的日程表马上就会把你变成一位行色匆匆的赶路者;你手中的〃傻瓜相机〃或高档摄橡机会取代和剥夺你心灵深处的全部诗意感受;每座名山中凌空架设的索道会让你觉得登山与乘坐家里的高层公寓电梯没什么两样。这些现代化的设施好象让你节省了大量时间,但人们忘记了,心灵只能在相对缓慢的时间中才能得到充实,它的时间是不能节省的。如果说现代旅游者已经难得领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那样物我两忘的境界、那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坐下!难怪许多人旅行归来的最深感受就是:真比上班还累!
  除了旅行、你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消磨假日时光。像流水线产品一样的畅销书令你眼花缭乱。这些书大都标题新颖醒目,导语惊世骇俗,包装透着股奶油昧儿、其文字也大都煽情,能抓住你的眼睛,但容不得你细想。如果我们到街头书摊转转,会发现那些书或可放在床头,或可读于厕所。没有几本书是为你的书桌准备的。10多年前有人感叹:〃现在写诗的比读诗的多!〃现在似乎可以说、出书的比认真读书的要多。
  没有哪个时代的人像现代人这样普遍的麻木和迟钝。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画如此偏爱富于刺激性的厚重颜色,现代音乐尤其是所谓重金属音乐。
  总之,在崇尚〃时间就是金钱〃的速度崇拜时代,入的心灵似乎除了骚动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能力最初或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感受、最后便是丧失了感受能力。感觉、欣赏、趣味和幸福感、所有这一切好像都同传统一样〃过时了〃。
  记得看过一部美国影片〃Speed〃,港台译制人员给它配上了一个很有味儿的汉语片名:《生死时速》。把速度与生死联系起来,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这让我想起科学史家讲过的一个轶闻:当史蒂文森设计历史上第一个火车头时,一些专家特别认真地告诫说别玩火!任何人坐在时速达30英里的机器上,都会马上窒息。
  尽管这个警告已经变成了笑柄,那些乘坐着高速时代快车的现代人中,我们分明发现不少人已经出现了〃晕车〃症状。他们还来不及欣赏窗外的风景,一切就已经成为过去。
8.乘本恐惧症
  乘车恐怖是指对乘坐汽车或乘车经过某一特定区域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焦虑情绪,以致害怕乘车的现象。
  关于乘车恐怖的病因,至今尚不太清楚。但诸多看法认为,乘车恐怖与患者过去的某一特定经历有关,对这一特定经历的条件反射可能是诱发乘车恐怖的病理机制。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当患者遭遇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这一事件即成为恐怖性刺激,而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怖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同时作用于患者的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故而今后凡遇到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怖情绪。如患者经历了一次车祸,车祸才是导致恐怖的条件刺激,而类似的汽车则是无关刺激,由于这一恐怖情景的泛化,类似的汽车也成了恐惧源了。
  有位男性乘车恐怖症患者,年近四十,某企业会计,家离公司乘车有半小时路程。近20年来,他都是乘公共汽车上下班,从无晕车、恶心的反应。一次归家途中,前边一男青年骑自行车抢道猛拐弯,公共汽车被迫紧急刹车,乘客因惯性作用被弄得东倒西歪。患者在车上站着,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前猛冲,差点摔倒,当时他吓了一大跳,从此,一上车心里就感到紧张、恶心。逐渐便害怕乘车,只好步行一个半小时去上班。
  对乘车恐怖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行为疗法,据专家介绍,使用该疗法治疗各种恐怖症的治愈率在90%以上。在进行治疗时,应先弄清患者产生恐怖的病因,尤其是发病时的情景,并详细了解其个性特点、精神刺激因素,然后来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
  如对上例的治疗,因患者起病于刹车时的冲撞,病情发展于心理对事件严重性的想象,再加之其有意回避,恐惧感越来越重,故可采用暴露疗法。
  首先,心理医生应围绕〃坚持乘车和回避乘车〃的利与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他认识回避的危害。可以对其开导说:〃当您回避乘车的想法实现以后,这在心理上是一个大倒退。今后要想再去乘车,那困难就大了。〃也就是说,怕的感觉会更严重,也许您认为〃怕〃字总和乘车有关,其实不然,这是心理问题,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在问题发生后,您迅速壮起胆量,坚持继续乘车,即便是有些紧张不安、心里不好受,抗过去也会习惯。〃
  待患者的认识初步提高后,心理医生即可决定让患者实地乘车进行练习。为了取得较好效果,心理医生应多加鼓励,使其克服不适感,说明第一次成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随后可进行暴露冲击脱敏。为使练习取得成功,心理医生可与患者一同乘车,并各自坐在一边,装作不认识。车子启动后,患者仍会感到紧张,如发抖、冒汗,想离开座位找医生等。这时,心理医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直到终点站。下车后,心理医生要鼓励患者说:〃今天您练习得不错,总算坚持下来了。可以看得出,您在车上确实很难受。实践证明,您在焦虑时忍耐住不舒服的感觉,焦虑症状实际上就迅速减轻了。这是您用行动战胜困难的顽强表现。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治愈您的心病。〃
9.恐怖症病例分析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77‰,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左右。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Slater等(1977)报道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二、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三、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焦虑的象征作用和取代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机理在本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临床表现'
恐怖症通常急性起病,以面对某一物体或处境爆发一次焦虑发作为先驱,患者虽知这种恐怖是过份和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不接触或脱离所恐怖对象时,则表现正常,因此,常伴有回避行为。恐怖对象可归纳为三类:
一、处境恐怖: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场所。
二、社交恐怖: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交谈等。
三、单纯恐怖: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
'病程和预后'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一般经数年后可逐渐好转或痊愈。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某些特定对象可引起强烈恐怖或焦虑不安,并竭力回避。患者认识到这种回避反应是不合理和不必要的,但不能摆脱。
二、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疗。
三、妨碍了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病程至少为3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及伴发于其它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恐怖症状。
鉴别诊断:
一、强迫症: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观念或行为不可克制地反复去想、去做、自己无力避免;而恐怖症则只对外界特定对象发生恐惧,并主动回避。
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有不合情理的恐怖和回避反应,但这些症状是基于某些妄想观念或思维障碍的,由于无自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