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

第3章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3章

小说: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抑随症是CEO大敌
  一般人认为,CEO(首席执行官)因为受到相对较小的压力并会积极关注自身的健康,因此要比一般人状态好。但是,由于CEO位于高级职位,他们中很多人也会因此忽视或者不愿意谈及自己身体状况。最近美国的周刊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披露,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CEO,因为社会地位和责a任的缘故,相当一部分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者以工作为借口逃避精神检查。
  作为美国华盛顿一个拥有3000余名员工的公司领导马克·汉克,最近发现自己不能从床上爬起来,也不能打电话,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的主要建筑专家之一兼公司CEO莱力·杰勒斯泰特,在一天,突然无法止住涌出的泪水,一下子坐在了卧室的地上;靠11美元白手起家,开创了数百万美元的事业,雇佣了5300名员工的海恩茨·布雷切,一天吃完早餐之后悬梁自尽了。这些人都是年薪1100万美元以上,在商业领域甚至政治领域取得成功的CEO,但同时他们也是受到抑郁症等各种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
  为了前途隐瞒病情
  公司的管理层们普遍担心,如果人们知道CEO得了病,会使CEO丧失权威,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也正因为如此,CEO们自己也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即使生了病,他们也会对治疗有心理负担。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生病的事被外界知道后,可能会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致命的伤害。
  1972年美国副总统的候选人选托马斯·里格来顿正在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消息刚一传出,不到3个星期,就从候补位置上被赶了下来。1993年曾担任白宫法律顾问的宾赛特·福斯特正在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消息一经传出,福斯特便自杀了。还有一名选择自杀的企业家福莱切,为了掩盖自己生病的事实,在生前也曾经做了极大的努力。他的夫人说,〃虽然丈夫因为心理疾病而遭受着痛苦,但是他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害怕承认患上了抑郁症。〃建筑专家杰勒斯泰特是秘密地接受治疗的。他说:〃我故意在每周六早上8点去见医生。我希望邻居们以为我也是因为工作出去的。〃凡此种种,都是身居高位的CEO们难以面对自己生病的事实而导致的悲剧。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科的杰乐迪·福斯特博士指出:〃身居高位对你的健康来讲可能是件危险的事。〃心理学者奥托·威尔说:〃当时的人们就像厌恶圣经里提到的麻疯病那样厌恶精神类疾病。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种观点依旧没有改变。〃
  症状各异后果严重
  精神科专家指出,大部分的CEO在出现抑郁症早期症状时没有把它看作是病。这种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经常地向下属职员发脾气。有抑郁症倾向的CEO常常会变得消瘦,睡眠也出现各种问题。晚上难入睡、早上又早早醒了,即使睡着了,睡眠的质量也很差。他们通常都很想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但同时又会成为工作狂,对下属员工发脾气或者在小事情上做出过激反应。严重的心理负担使这些CEO抑郁症患者根本无法找到正常人生活中所体会到的那种快乐。对他们来说,不要说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就是尝试开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变得极其困难的,需要和自我做艰苦地斗争。
  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每天会披头散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终日茶饭不思,眉间紧锁,寡言少语,甚至以泪洗面。无论患者症状多么复杂,但凡患有躁狂症、抑郁症的CEO,都可能由于错误的决定而使公司走向破产。就像被严重抑郁症折磨的汉克那样,让公司和自己一道走向了绝路。
  心理学家提醒重压下的CEO们,解决心理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到专业的心理咨询诊所,也只有到这样的地方才能将自己背负已久的心理包袱完全卸下来。
8.青少年抑郁症的六种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笔者曾对62位15-23岁〃末诊〃于心理专科的患者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62例患者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一、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二、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四、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六、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单纯靠药物或靠心理咨询都是不正确的。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9.小心男人隐形式抑郁症
  忧郁症经常被视为女性化疾病,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男人被忧郁所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有些男性忧郁症患者并不像女性患者一样以〃绵羊型〃退缩症状来表现,而是〃豺狼虎豹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虽然女性忧郁症患者约为男性的两倍,却已有不少精神医学专家分析,也可能是男人不愿承认、不愿出面求助,导致表面上的数字较少而已。
  研究男人忧郁症多年的治疗师李尔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提出,大约近7成男性忧郁症患者未被诊断出来,男人惯以其他行为掩饰,李尔称之为隐藏式忧郁症〃。尤其是生活在中国都市的男人,注重面子,将去精神科视为软弱、羞耻的象征,隐藏式忧郁症的男性人数可能不少。
  男性忧郁症和女性忧郁症最大的不同在于,男人非常容易生气,经常以酒精、药物滥用掩盖忧郁情绪。除了易怒、酗酒、药瘾之外,有的人会以工作狂、一点小刺激就抓狂、摔东西、狂赌、开快车等形式表现。这些症状表面上看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其实是使自己、家人或医生受到蒙蔽。许多家庭暴力问题也与忧郁症有关。
10.为何糖尿病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已成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病人有60%~75%伴有抑郁情绪,其中10%~35%为重度抑郁。糖尿病病人中患抑郁症者是正常人的3倍。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容易被人忽视,人们总以为病人只是〃情绪不大好〃,无需治疗。只有当发展为严重抑郁、出现自残、自杀现象时,才会引起重视。事实上,沉重的精神压力等不良情绪不仅会使血糖升高,治疗的依从性下降,还可加速心、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极为不利。反过来,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加重患者的精神抑郁。严重的抑郁症除易致糖尿病病情失控外,还会引起悲观、绝望,走上自残、自杀之路。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的表现大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
  1.情绪低落,一般以〃晨重夕轻〃为特点;
  2.思维迟缓,即记忆降低、大脑反应慢等;
  3.活动减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常喜独处;
  4.常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
  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
  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7.有自暴自弃、厌世或自杀心理或行为;
  8.性欲明显减退。有上述3项或3项以上症状表现者,极可能已并发抑郁症,应引起重视,最好及时到医院心理科就诊。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防治原则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是可以防治的。一般说来,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1.自我调适。患者要学会精神调适,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这有助于改善心情。
  2.心理疏导。医生对病人要多疏导,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患者也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常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
  3.药物治疗。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应给予必要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但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1.女性抑郁症传染危害性大
  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其背后的原因,一直在探讨研究之中。最近的一项研究从遗传的角度揭示了潜在的原因。
  根据最新发表在《美国精神医学杂志》的一项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抑郁症方面,女性的遗传危险性要比男性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肯得尔教授和同事研究了瑞典国立双生子登记处的42161对双生子,其中154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