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

第8章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8章

小说: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次要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真正严重地影响我们情感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情。
  人类的心理疾病并没有随着医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而令人欣慰。相反的,科技与文明把人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所谓的知识焦虑症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焦虑症的异化形式。正如高文斌所言,由于身外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这就必然会造成心理紧张,急躁,严重的甚至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不断小解,不断洗手,失眠,厌食等。如果不懂得恰时地放松和调节,都会给你的精神及生理造成伤害。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一方面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确实无限浩大,郭卜乐就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3.焦虑伴随欲望而生
  欲望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欲望就一定有焦虑;同样有焦虑,背后就一定隐藏着欲望。
  正因为有想好好生活下去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想活下去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
  因为有想成功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对成功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失败的恐惧。
  欲望和焦虑永远都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我们必须认清并接纳这一事实。那么该如何对待焦虑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
  不要想着先消除焦虑再实现欲望,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也是所有强迫症朋友正在做的。想想我们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吧,那时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消除焦虑上,我们拼命的和焦虑做斗争,斗来斗去把我们自己斗病了,把自己斗成强迫了。斗争永远都是艰辛而痛苦的,我们失去了本来的生活,斗得自己精疲力竭。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明白焦虑是不可消除的,那么就应该放弃斗争,从而踏上康复的坦途。不幸的是,我们坚信并不是斗争无效,而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强大。我们不知道人类再强大的意志力在强迫症面前都会被吞噬殆尽的。
4.人们为什么会焦虑
  研究显示精神官能症的成因可能有二大因素:
  具有特殊的身体体质(譬如较敏感的自律神经系反应)及特殊的性格倾向,往往在面临特殊的心理社会压力后引发内在的心理冲突而导致精神相关症状。除了体质之因素外,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指出这类病人常见有下列的性格特点之一,神经质个性是很常见的。
  神经质人格是指个性敏感,易对芝麻小事紧张兮兮,性急,脾气暴躁,操心过度等,其行为会呈现出下列的三种特质,第一种是完美主义倾向,也就是要求所有的事物都要求十全十美的,常以「吹毛求疵」形容之;第二种的现方式是自卑倾向,太过在意别人或小事情,即对于别人考虑的太多,旁人常以「钻牛角尖」形容之;第三种为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即所谓的具虑病倾向,旁人常以「怕死」、「想不开」、「神经衰弱」来形容这种情形。这三种倾向也许会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过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症状都是有些相同的。
  一、完美主义倾向过度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事物上,其实他想要做的未必都是有用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即有很强的占有欲、控制欲,于临床上常称这些人具有强迫倾向,上例崇德的行为特质就可明显的呈现。
  比如说在清洁方面,有些人喜欢让自己的周围保持绝对的干净,于是乎为了要符合自己这种标准,他整天都得忙着打扫、擦拭,做这些反复的工作,甚至连枕头套、床罩都得每天清洗,每天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在这些清洁工作上。
  也有些人是把注意力放在煤气开关、抽屉及门的上锁方面,他们所要求的是绝对的安全,因此要防范所有具有危险性的事物,当然在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这种人就会发生反复关煤气开关、关门这一类的动作,而这种反复动作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强迫症状,而当事者本身也会发现这种动作并不见得会有什么实际上的效益可言的,甚至有时连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人也会对如此〃吹毛求疵〃的人受不了。
  太具有完美主义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时,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觉得浑身不对劲,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得要今日事今日毕不可,一旦碰到什么事没法马上做完时就会紧张万分。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别人不根据他的满意标准来做的话,他也会觉得如坐针毡。
  像这一类神经质的人同时也是个急性子的人,往往也非常富有责任感而规规矩矩、一丝不茍的做事,但是因为他们经常会对某些事情执着起来以致总是想不开。
  譬如说当他离开家出外游山玩水之际,却因为整个心牵挂着家里的事而无法享受到户外生活的乐趣;就像崇德念专科时代在碰上长期的假日时仍然惦记着自己的学业而无法放轻松下来,甚至被称为只会念书的「书呆子」。像这些人都可说是不折不扣的完美性与执着性的神经质。这些人同时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及操纵倾向,崇德也就是由于这样而和前任女友分手,因他对女友管得实在太多了。
  不过具有这种个性的人做起事来倒是比较中规中矩、认真而负责,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身体累垮了。
  二、自卑倾向
  第二种的神经质表现方式是发生在人际关系上的,这种神经质的内容涉及到极度在意个人的姿色、容貌、身材、口才、表现、自我成就力、给别人的好感、别人对他的观感等等非常广的范围,不过主要都是集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上。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倾向是自卑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有些人深信自己的容貌、身体上的特征、口才、表情、学业成绩、体能状况处处不如人,由于坚信不疑以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每当跟别人在一起时这种想法就蜂涌而出,使其无法放轻松来跟人交谈或交往,总觉得差人及我处处不如人。
  由于这种人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而同时拿别人的优点来跟自己比较,因此他永远也无法去除掉这种自卑感及不安全感。
  然而每个人从小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也正因为有自卑感的存在才激励着大家想要努力,但是如果变成神经质个性的人,其思考方式常倾向极为负面,常自我挫败,自我设限,也因为自己的错误信念而吃许多亏了。
  在人际关系与交往彼此的视线接触是很重要的动作,因为人与人接近时最初是靠眼睛来彼此交往的,而某些神经质的人最担心的就是接触到别人的视线,如果投向他的视线愈来愈多,他会觉得非常害羞不安,结果在大家的面前变得不敢看人、说话、甚至不敢走动。
  有些人在感觉到别人投过来的视线时,脸上的肌肉就会马上僵硬起来,嘴巴张不开,甚至连喉咙也会发生阻塞感。
  也有些人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因为害羞而发生的脸红与耳朵的泛红且非常怕被别人看出来自己的脸红,严重的甚至于会变得怕别人看他的视线而形成了对人的恐惧。
  有些神经质的人很不习惯于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常觉得那将会「出丑」,他们其实并不很内向可是让外界以为他的人际关系不佳,朋友少是内向个性,其实并不然,很多情况是缘于自卑及不安全感所致。
  三、过度关心自己,变成焦虑倾向
  有些人跟上面所说的情形正好角度相反,也就是说他们把那些用在挂虑外界事物上的精神转向自己身上,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些情形跟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所共通的地方就是他衷心渴求自己身体的完全健康与舒适感,因此当他发现到自己有任何的身体症状时他会非常紧张而马上采取各种医疗行为。
  比如说有一次血压升高的情形之后,这一类的人就会天天量血压,想要测定一下自己的心脏、血管的健康程度,同时经常量自己的脉搏、找心脏科的专家来做心电图的检查,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自己身体功能的变化,甚至查遍可找到的医学资料,以求证所受的药物及治疗有何副作用或有无新的药品及技术的发展,以解决他的问题。
  这类人常有些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例如头痛,颈酸、腹痛等,但因为对疾病或癌症的恐惧而致使某些人变为更神经质倾向,不断地抽血或做仪器检查,即使得到阴性的结果仍然是半信半疑,担心检验室的技术或医师的判断有问题而再换另一个地方去重新检查过。
  神经质的人比较常做健康检查,当然在现代医学所强调的预防医学的立场上,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也很可能有些人会因为神经质之故而能早期发现某些病,不过在做健康检查的人当中,有不少的人祇不过是神经质或精神官能症的病人而已。
  在一般的健康检查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属于患有精神官能症症状的,但一般而言他们的病况并不严重,有的虽然维持在神经质的状态,并不一定需要接受精神科的心理治疗。
  有些的确需要来精神科接受进一步治疗者,但他们却会排斥,甚至说〃我又没疯,干嘛看精神科?〃
5.焦虑症的临床特征
  A。lewis(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几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上述的症状学描述是卓越的。我们不妨把它们稍加归并和简化。
  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文献中常称为漂浮焦虑(free…floatinganxiety)或无名焦虑;
  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
  这里,有必要对所谓躯体化(somatization)这个概念加以考察。精神分析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