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罗马帝国衰亡史 >

第123章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23章

小说: 罗马帝国衰亡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所消灭;意大利人交替为那些他们所看不起或厌恶的君王

的存在或消灭感到悲哀;接连500年的时光加之于人民的始

终只是军事暴乱、一意孤行的暴政统治和挖空心思的压榨等

无穷的灾难。在这同一时期,野蛮人从不为人所知、被人鄙

视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日耳曼和西徐亚的武士,作为奴仆、同

盟者以至最后作为曾受他们侮辱或保护的罗马人的主子,进

入了各省。恐惧压住了人民的愤恨;他们尊重那些荣膺帝国

任命的军事首领的气概和威仪;罗马人的命运早已唯这些凶

狂的异乡人手中的刀剑是赖了。脚踏在意大利废墟上的刚毅

的里西梅尔早已行使着一个国王的权力,却并无国王的头衔;

极有耐性的罗马人已在不知不觉中准备接受奥多亚克和他的

野蛮的继承人的统治。

意大利国王,对于他凭勇气和幸运被推上的高位,原也

当之无愧;长时间会谈的习惯已消除了他的野蛮习性;虽是

一位征服者和野蛮人,他却尊重他的臣民的各种制度,甚至

偏见。在经过7年时间之后,奥多亚克重新恢复了西部的执

政官制度。至于他本人,他出于谦虚,或者骄傲,拒绝了东

部皇帝还仍然接受的这一荣誉头衔;因而元老院的第一把交

椅曾接连由11位最有名望的元老占据;在这11人的名单中

还荣幸地列有受人尊重的、其人凭道德曾获得他的恩主西多

尼乌斯的友情和感激的巴西利乌斯的名字。皇帝的法令得到

严格执行,意大利的民政权力却仍然掌握在禁卫军卫队长和

他的下属官员们手中。奥多亚克把令人可厌的压榨性的收集

税款的工作全推给罗马行政官员去干;但他却为自己保留下

及时讨好人民群众的角色。和一般野蛮人一样,他也曾接受

阿里乌斯教派的异端邪说;但他曾尊敬僧侣和传教士;而正

统基督教的沉默也证实他们欣赏这种宽容。为了本市的安宁,

需要由卫队长巴西利乌斯插手选出一位罗马主教:限制教士

拥有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

他们出于虔诚将会拿出大量财产以修复毁败的教堂。意大利

受着它的征服者的武力的保护;过去长时间对软弱的提奥多

西乌斯家族不停进行骚扰的高卢和日耳曼野蛮民族,现在却

对意大利的边界表示尊重。奥多亚克越过亚得里亚海对内波

斯皇帝被刺的事进行谴责,并要回滨海省达尔马提亚。他越

过阿尔卑斯山,以从居住在多瑙河彼岸的鲁吉安人的国王法

瓦或斐勒特乌斯手中救下剩余的诺里孔省,这国王在战场上

被击败,并被俘获;大批俘虏和臣民转归了意大利;罗马,在

长时间失败之后,现在可以声称在她的野蛮人主子的领导下

取得了胜利。

尽管奥多亚克十分小心,并取得了胜利,他的王国却呈

现出一派苦难和荒凉景象。自提比略时代以来,在意大利便

已感觉到农业的衰落;当时的人完全有理由抱怨,罗马人民

的生活完全依赖着风和海浪的偶然的帮助。在帝国分裂和衰

败的过程中,埃及和阿非利加撤回了每年入贡的农产品;人

口随着生活资源的紧缩日益减少;整个国家由于战争、饥荒

和瘟疫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日益民穷财尽。圣安布罗斯

曾因看到原来由波洛尼亚、摩德纳、雷吉乌姆和普拉森夏加

以装点的人口密集的地区,现在已是一片荒凉而感慨万端。基

拉西乌斯教皇是奥多亚克的一个臣民;他颇为夸张地断言,在

艾米利亚、托斯卡尼及其附近几省,人烟几乎已经断绝了。靠

主人喂养的罗马平民,一旦主子不再那么慷慨,便只能束手

待毙,或向外逃亡;艺术的衰落使得勤劳的工匠无事可干,生

活无着;原可耐心地支持他们的趋于毁败的国家的元老院,却

全都在为自己的私产和奢侈生活的丧失而悲痛不已。原来也

归在意大利荒废面积之中的广大产业中的三分之一都被征服

者据为己有。伤害因不必要的侮辱而更形严重;实际受苦的

感觉由于担心更多可怕的灾祸的来临而更显不堪;看到新的

土地被分给新来的一群群的野蛮人,每一个元老都提心吊胆,

唯恐任意行事的勘察员会忽然来到他的心爱的别墅,或他们

产量最丰的田庄。最不幸是那些面对着自己无法抗拒的力量,

默默忍受一切的人们。既然他们还愿意活下去,那暴君既饶

了他们的性命,他们便应该对他怀有某种感激之情;而既然

他是他们的命运的绝对主宰,那他留给他们的一份儿便应看

作是他的纯粹出于好意赐给他们的礼物。由于奥多亚克原来

许诺以满足这个肆意妄为、混乱不堪的群众的要求作为他高

升的代价,意大利的苦难因他的谨慎和宽厚而有所减缓。野

蛮人的国王常受到他们的土生臣民的反抗,被他们推翻或杀

死;而意大利的各种各样的雇佣军队,聚集在一位被推选的

将军的旗帜之下,倒享有更大的自由和劫掠的特权。一个没

有民族团结和世袭继承权的王国必会迅速解体。奥多亚克在

统治了14年之后便受到更有才能的东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

的压迫,奥多亚克在作战艺术和行政管理方面同样堪称英雄,

他重建了一代和平和繁荣,他的名字至今尚为,也值得为人

所称道。
第三十七章

僧侣的出现。

僧侣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圣西门柱头修士。

野蛮人对基督教的皈依。

行政和宗教事务紧密相连难解难分的情况促使我,甚至

是迫使我不得不先讲述了基督教的进步、遭受迫害、建立、分

裂、最后获得成功,和它的逐渐腐败的过程。我有意推迟了

对两件在人性的研究方面饶有兴趣、对罗马帝国的衰亡极关

重要的宗教重大事件的研讨。那便是,Ⅰ.僧侣生活的形成;

和Ⅱ.北部野蛮人的皈依。

Ⅰ.繁荣和安宁带来了伧俗和高雅基督教徒的划分。松

散和不完备的宗教活动完全足以满足一般群众的宗教要求

了。帝王和行政官员、士兵或商人,则要求能把他们的激烈

的热情和由衷的信念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他们所追求的利

益、他们得以放纵的热情调和起来:但是,那些完全服从,以

至滥用福音教的严格信条的苦行主义者却又受到那种野蛮的

把人看成罪犯,把上帝看成暴君的热情的鼓舞。他们严肃地

抛弃掉当代的一切事务活动和欢乐;不饮酒、不吃肉、不结

婚;折磨自己的肉体,损伤自己的感情,尽力过一种痛苦的

生活,要以此来换得永恒的幸福。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苦

行主义者纷纷逃离渎神的、堕落的人世,进入永远孤寂的地

方或宗教社团去,和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徒一样,他们放弃自

己在尘世占有的财产不再使用,而把一些性别相同、倾向相

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群居社会;他们自称为隐士、僧侣和

苦行僧,以表明他们孤独地退隐到天然或人为的荒漠中去的

生活。他们很快便受到他们所厌恶的尘世的尊敬;这种不需

借助科学或理性,便能超越希腊各种学派,靠艰苦努力所能

获得的成就的神圣哲学普遍受到高度的赞扬。这些僧侣,在

藐视财富、痛苦和死亡方面真不在斯多噶派之下:毕达哥拉

斯的沉默和顺从在他们的奴隶般的纪律中又复活起来了;他

们也和犬儒学派一样坚定地厌恶文明社会的一切形式和礼

仪。但是,这种神圣哲学的信徒们却渴望模仿更纯洁、更完

美的一种模式。他们踏着退隐到荒漠中去的先知们的足迹前

进;他们恢复了原来犹太苦行教派在巴勒斯坦和埃及创立的

一种虔诚和着意于静观的生活方式。普林尼的哲学眼光曾经

饱含惊诧地观察过居住在死海附近棕梠树丛中的一个孤独的

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金钱;他们不依靠女人繁衍后代;

他们从对人类的厌恶和悔恨的情绪中可以永远获得自愿前来

参加的同道。

迷信的果实累累的母体埃及为僧侣的寺院生活提供了第

一个范例。生活于下蒂巴伊斯的一个无知青年安东尼散掉他

的遗产,抛弃自己的家庭和故乡,以独创的无所顾忌的狂热,

开始悔罪的僧侣生活。经过在一片坟地和一座荒废的塔楼中

长时间痛苦的见习期之后,他大胆地由尼罗河向东经过3天

的行程进入了一片沙漠地带;他发现了一块既可以提供阴凉

又有水源的地方;最后他定居在红海附近的科兹姆山,在那

里有一座古老的寺院至今保留着这位圣徒的名字和对他的怀

念。基督教徒的离奇的虔诚信念把他赶进了沙漠;当他必须

在亚历山大里亚港和人群见面时,他十分小心和庄严地保持

住了自己的名声。他和他十分赞赏他的学说的阿塔纳西乌斯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这位埃及的农民恭敬地辞谢了君士

坦丁皇帝对他的一次体面的邀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安

东尼直活到105岁的高龄)亲眼看到了他的示范和他的教导

所产生的丰硕成果。在利比亚沙漠中、在蒂巴伊斯山岩上,以

及在尼罗河边的城市里,众多的僧侣定居点迅速发展起来。在

亚历山大里亚以南的尼特里亚山区及其附近的荒野中,居住

着5000多名隐士;今天的旅游者还可以到由安东尼的门徒们

在那块不毛之地建立起来的50所寺院的废塔中去进行调查。

在上蒂巴伊斯,那空旷的塔本岛上便居住着帕科米乌斯和他

的1400个同教弟兄。这位神圣的修道院长前后共修建了9所

男修道院和1所女修道院;到了复活节那一天,有时他可以

同时集中5万个奉行他的圣洁纪律的教友。宏伟和人口众多

的俄克喜林库斯城,正统基督教的中心,早已把许多庙宇、公

共建筑,甚至围墙都捐出供敬神和慈善事业之用;这位可以

在12所教堂里讲道的主教,共管辖着1万女修道士和两万男

修道士。对这一奇异的变革深感光荣的埃及人竟然大都希望

并相信,僧侣的数目已和其他部分人民的数目相等了;后代

人也许还会重复过去曾用于这一个国家的神圣生物的一句

话:在埃及找神容易找人难。

阿塔纳西乌斯向罗马引进了关于僧侣生活的知识和具体

做法:陪伴他们的主教进入梵蒂岗的神圣大门的安东尼的门

徒们则为这一新哲学开辟了道路。这些外貌陌生而野蛮的埃

及人最初常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厌恶,而最后,却成了大家高

声赞扬和模仿的对象。元老,更特别是一些阔太太们,全都

把自己的住房和别墅改建成宗教场所;原来那狭窄的6位女

灶神制度,由于在古代神庙的废墟上以及在罗马广场的中心

到处都是修道院,而全然失色了。在安东尼的榜样的影响之

下,一个名叫希拉里翁的叙利亚青年竟在离加沙7英里的

一块处在大海和一片沼泽地之间的沙漠滩上安下了家。他在

这里坚持了48年的苦行也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